2021年12月份靈修進度表
每 週 金 句
日期 | 章 節 | 經 文 |
11/28-12/4 | 羅 13:12、14 | 黑夜已深,白晝將近;我們就當脫去暗昧的行 為,帶上光明的兵器。總要披戴主耶穌基督, 不要為肉體安排,去放縱私慾。 |
12/5-11 | 林前1:18 | 因為十字架的道理,在那滅亡的人為愚拙;在我們得救的人,卻為神的大能。 |
12/12-18 | 林前8:6 | 然而我們只有一位神,就是父,萬物都本於他;我們也歸於他─並有一位主,就是耶穌基督─萬物都是藉著他有的;我們也是藉著他有的。 |
12/19-25 | 林後1:3-4 | 願頌讚歸與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父神,就是發慈悲的父,賜各樣安慰的神。我們在一切患難中,他就安慰我們,叫我們能用神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 |
1-7要順服政府:因掌權者是從神領受權柄,是神的僕人。但神是最高權柄,政令若違背神的旨意,或道德上錯誤時,便不能盲目地「順從」(參徒5:29)。5「良心」:神放在人裡頭的是非之心(2:15),也知順服。
- 8-10要愛眾人:9「不可姦淫…貪婪」:分別為十誡中的第七;六;八;十條,要旨都是「不加害與人」;所以「都包在愛人如己之內了」。
- 11-14要行在白晝:14「披戴主耶穌基督」:即在自己身上活出主耶穌的美德,如同人穿上美服一樣。
問題思考
- 順服權柄和遵守義務都是很無奈的嗎?有無不同的眼光和經歷?
- 本章所述的信徒生活守則,我最需加強哪一方面?
默想應用
本章專說在基督裡的生活,十分實用而寶貴:
一、對上位者:
1.順服權柄──相信神始終掌權:a.權柄都出於神:故我們用順服神的心情來順服權柄,不僅為懼怕,更是因良心而順服。b.權柄是與人有益:是申冤的,罰惡賞善的,甚至是為人效力的(8:28)。c.神在掌權:即使執政者有偏差,「至高者在人的國中掌權」(但4:17;25;32)不變,祂仍使「萬事互相效力」,來完成上帝的心意。所以必然至終還是「與我有益的」(4;參8:28)。
2.遵行義務──關注自己是否行善:世人因懼怕法律的制裁而被迫順服法規;信徒是因良心而主動盡義務。「你願意不懼怕掌權的嗎?你只要行善,就可得他的稱讚」(3),顯示我們最應當關心的是自己如何「行善」而不「作惡」,而非只關注政府的不義。求主助我們從國度的角度看待一切義務,活出屬神生命的見證。
二、對眾人:
1.不可虧欠──基本面:如俗語說「寧可人負我,不要我負人」
2.彼此相愛──積極面:將「彼此相愛」應用在所有待人接物。
3.活在愛中──超越面。愛是滿足、超越了律法,故不是不得已,而是自然地去愛,此之謂「愛就完全了律法」(10)。怎可能做到?因基督是律法的實現與完成,所以只要活在基督的愛裏,自然符合神對律法的要求。相愛是基督生命的呈現,而非擠壓自己來呈現。。
三、對自己:因耶穌快再來了,我們要保守自己。包括:
1.儆醒端正:脫去暗昧的行為,以光明為兵器。
2.披戴基督:穿上基督,人從我們看見基督。我活著就是基督!
靈修筆記
羅馬書 第14章
經文要義
本章接續上兩章,談因信稱義之道在生活中的實踐。
- 1-12尊重各人自由,勿彼此輕看、論斷:羅馬市上賣的肉類往往拜過偶像,或不符舊約食物條例,1「信心軟弱的」指在食物方面疑惑是否可吃。「疑惑的事」:指聖經無明文教導的事,這裡專指吃肉的事。
- 13-23愛心的運用:勿絆倒弟兄。16「你的善」:指你認為是善的事。20「神的工程」:即神的工作,指建造信徒和教會。23「就必有罪」此處是指罪咎感。
問題思考
- 保羅對真理很嚴格(如1-11章);但對非基要之事僅把握哪些大原則?
- 本章也顯示保羅在牧養上有哪些特色? 以上兩題給我哪些提醒?
默想應用
一、保羅的教導:對於真理之外,不影響得救的生活細節,保羅強調:
1.接納的原則:神不是根據食物,而是按著各人向著祂的心而收納人。「神已經收納」(3)的人我們就接納他!此態度表示:a.別無標準:不在救恩之外設置比神「更高」的標準,如:洗禮方式、敬拜形式…作為接納肢體的條件。b.主必負責:各人「自有他的主人在」,且「主能使他站住」(4),不勞操心。也不可隨己判斷而給人貼標籤。
2.為主的原則:「為主守日」、「為主不吃肉」是為向神持守聖潔,與萬民有分別;另有人「為主吃」(6),則是要顯明在恩典裡的釋放。都是為主。今仍如此,事有千端,但我們「沒有一個人為自己活…或活,或死,總是主的人」(7-8),這是基督徒基本人生觀。(參林後5:14-15)
3.造就的原則:再積極一層,我們活著還對別人也負有責任:a.要定意不叫人絆跌(13):不偏於己見而使人「憂愁」,以致「毀壞神的工程」。b.要按著愛人的道裡行(15-19):如西諺:「在基要的事上合一,在非基要的事上自由,在所有的事上恩惠慈愛。In essentials, unity; in non-essentials, liberty; and in all things, charity.」。c.要在神面前守著自己的信心(22),吃或不吃,都不因人而起疑心。(參林前10:31)
總之,「神的國不在乎吃喝,只在乎公義、和平,並聖靈中的喜樂」(17)
二、保羅的牧養:保羅對羅馬教會的叮嚀提醒我們,牧養應當要:
1.深入生活:牧養不只在屬靈層面,還關心到吃不吃肉,和對別人吃不吃肉的看法……這些生活層面。
2.預先設想:寫本書時,被革老丟皇帝驅逐出羅馬的猶太人(參徒18:2)陸續返回,可能對教會產生衝擊,故保羅預先說明這「要接納,不要辯論」的肢體相交原則。願我們也能高瞻遠矚,為羊群預先設想。
靈修筆記
羅馬書 第15章
經文要義
本章前半繼續談彼此造就,14節後保羅申述己志,進入結語。
- 1-13如何彼此造就:1-4彼此擔代;5-6彼此同心;7-13彼此接納。
- 14-33保羅的心志和未來計劃:14-19:為外邦人作福音的祭司;20-21:不願建造在別人根基上。22-24、28-29:想去羅馬,轉西班牙;25-27:現在先去耶路撒冷供給聖徒;30-33:請為行蹤代禱。19「以利哩古」:今南斯拉夫。聖經未記保羅在此工作,但他曾派提多去撻馬太(提後4:10),即屬此區,可見曾在該地建立教會。當是在徒20:1-6的時期。
問題思考
- 本章中保羅對信徒有哪些勉勵?哪一項最光照我?
- 保羅在此自述他的哪些心志和願望?使我對他增加了那些認識?
默想應用
一、保羅的勉勵──效法基督。
1.效法什麼?基督的:a.不求自己喜悅(1-3):擔代人的軟弱,使鄰舍得益處。b.接納不同的人(7-12):基督不單是猶太人的主,也是外邦人的主;同樣,信徒也要彼此接納,藉此榮耀神。
2.如何效法?從聖經(4-5)。因:a.聖經教訓我們彼此同心,效法基督耶穌。b.神所賜的忍耐和安慰因著聖經而生發在我們生命中,使我們得著盼望,而有能力效法基督。
3.效法基督的結果(6):a.彼此同心,一心一口;b.榮耀神。
二、保羅的心志──為外邦人作福音的祭司。
1.動機(8):效法基督的接納各種人,不但作受割禮之人的執事,也叫外邦人起來榮耀神。
2.根基(15):神的恩典。完全是「祂藉我…使外邦人順服」(18)
3.特性(16):a.尊祂為主:作基督的僕役,作神福音的祭司;b.成果獻主:所帶領的外邦人,獻上給主,成為聖潔可悅納的祭。
4.原則(20):不在基督的名被稱過的地方傳福音。因:a.免得建造在別人的根基上,事工重疊不但浪費,且可能有妨礙;b.要使福音不侷限在一個地區,而能不斷開展,直到地極。
這是胸懷天下,氣慨萬千;又全心為主,堅定無比的心志!
三、保羅的成全:
1.禱告蒙神成全:請羅馬教會代禱三件事,都成就了(參徒21-28章),從保羅書信中資料顯示,保羅後來也確實去過西班牙傳道。
2.在禱告中彼此成全:保羅為何請求代禱?是要帶動所有的肢體藉著在靈裡「一同竭力…祈求神」(30),「彼此建立」,也就彼此成全了。
靈修筆記
羅馬書 第16章
經文要義
- 本章是結束語。1-2推薦。「非比」:應即本書的送信人。3-16保羅的問安。17-20:提醒羅馬教會要防備背道者。21-24代同工問安。25-27頌讚。20「快要將撒但踐踏在你們腳下」:指基督快要再來。
問題思考
- 從保羅的問安,我們對他增加了哪些認識?又可以學到甚麼?
- 本章顯示?這給我什麼啟發?
默想應用
一、保羅的情義:神學論述(1-11章)和生活教導(12-15章)顯示保羅的思想層面;本章則讓我們認識他感性的一面:
1.親切交友不分等級:力薦同工,設想週到(1-2);又心繫眾人,問安的名單(3-16)長居新約之冠,包括猶太人、外邦人、皇室、奴隸。
2.真誠交友表達敬意:如:a.「感謝」百基拉夫婦(4)所用之字同「祝謝」,原本都是對神的;b. 特別點出「比我先在基督裡」,以尊榮安多尼古和猶尼亞(7);c.提到魯孚,就問候「他的母親就是我的母親」等。
二、保羅的教導:14章見教導的內容,本章則見保羅對「教導」的方式:
1.隨機教導:a.請教會接待非比,立刻加一句「合乎聖徒的體統」,且所用「接待」一字(2、23)與前文「接納」(14:1、15:7)同字根。b.「你們親嘴問安」(16),也加一句彼此務要聖潔」總是隨時提醒,隨機教導。
2.明確教導:前文都說要彼此接納,本章則清楚列出要「留意躲避」之人,並說明原因(17-18),以設立明確界線。
3.鼓勵式的教導:先就品德明確讚美鼓勵,然後才教導(19)。
三、初代教會的特色:
- 尊重女性:保羅推薦的非比是位「女執事」,問安名單中的馬利亞(6)、土非拿氏和土富撒氏、彼息氏(12)等也是女性,可知:服事的職分不受性別攔阻,且婦女投入服事的比例不低(參提前3:11);b.保羅承認非比聖徒的身分也不受性別影響(2);c.「幫助許多人」(2)的「幫助」,與12:8「治理」同字根,可見當時在恩賜的配置上,也是男女平等的。
- 並重夫妻:亞居拉和百基拉夫婦出現聖經五次,四次列妻子百基拉在前(徒18:18,26;羅16:3;提後4:19),僅林前16:19放在丈夫後,可見他們同心配搭,而妻子的事奉突出。夫妻並重無疑義,也無異議。
側重家庭:非羅羅古和猶利亞(15)可能也是夫婦;土非拿和土富撒是姊妹(12);「魯孚和他母親」(13)是母子;「尼利亞和他姊妹」(15)則是兄妹。可見很多信徒來自同一家庭。應還包含家中的奴僕也都信了主,故也問候「…家裏的人」(10;11)。全家歸主、事主,故教會快速成長。
靈修筆記
哥林多前書 第1章
保羅第二次佈道時在哥林多住了一年半(徒18:11),建立了教會。第三次佈道停留在以弗所時,寫了本書,討論教會各樣問題。哥林多位於希臘雅典市西方,是當時國際商業中心,富裕而淫亂。
- 1-3問安:1「所提尼」:應就是那個被打的管會堂的(徒18:17)
- 4-9感恩:哥林多教會恩賜全備。
- 10-17 斥責分黨的現象:當時信徒各擁教會領袖,分門別類。有亞波羅派、磯法(彼得)派、和「基督派」。14-17:保羅的工作是要傳十字架的福音,不是要樹立黨派。14「基利司布」:見徒18:8
- 18-31十字架的道理:世人看為愚拙;卑微的,卻被神揀選使用。
問題思考
- 哥林多教會有哪些優點(參4-9)?但本章指出他們有怎樣的問題(參10-12)?這給我們什麼提醒?
- 對於教會結黨分爭的現象,保羅首先談到十字架,這有效嗎?
默想應用
一、哥林多教會的背景提醒了我們:
1.有恩賜不一定屬靈:哥林多是凡事富足的大教會,口才知識都全備,在恩賜上沒有一樣不及人(5-7);然而他們不屬靈(3:1)。恩賜是外在的優異表現;屬靈是內在的生命成熟。我羨慕哪個?
2.有資源不一定成熟:哥林多教會資源愈豐富,保羅、亞波羅、彼得等著名牧者都曾牧養過他們,卻不料這反而成了他們彼此誇口,分黨分派的原因(12)。今我們應怎樣善用教會資源?
3.有分爭一定不屬靈不成熟:哥林多教會在建立初期曾遭到猶太人「同心」的逼迫(徒18:12),卻沒警覺到應當同心爭戰,反而結黨分派。這是他們屬肉體的最大表徵(3:3)。教會不是不能有不同意見,但不能分黨。「只要一心一意彼此相合」(10)。
二、本章中保羅使我們明白,解決教會結黨分爭的辦法,有:
1.高舉基督:「我藉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名勸你們」(10) ──所有的勸勉、教導,都是以基督,而非以個人為中心(參徒4:12)。
2.體認基督:「基督是分開的麼」(13) ──我們同信一位主;且這位主與父合而為一,因此我們竭力保守合一(參弗4:3-5;約17:21)
3.傳揚十字架:「…傳福音,並不用智慧的言語,免得基督的十字架落了空」(17) ──專注於十字架的福音,而非世間學理學派。
靈修筆記
哥林多前書 第2章
經文要義
1-4章都在處理教會分黨的事,本章繼續上章談十字架的道理。
- 1-5十字架的道理:因哥林多人(和當時整個希臘文化)以追求詞藻和邏輯推理聞名,保羅惟恐模糊了福音焦點,定意在他們中間不用智慧委婉的言語,只傳十字架。1「高言」:高超優美的言詞。
- 6-16神的智慧:6-9是世人所不知道的;10-12:只有藉著聖靈才能得著;13-15:用聖靈指教的言語傳講,但屬血氣的人不能領會。6「完全的人」:指靈性和心智成熟,能明白屬神智慧的人。9:是按大意引用賽64:4。10「參透」:追究;考察,徹底明白。
問題思考
- 保羅將智慧分為幾類?他自己大有學問(6;詳下),但定意不用高言大智,這啟示我們什麼?我應如何對待我的專業知識?(參羅12:16)
默想應用
「智慧」分為兩大類:
一、人的智慧(5):也就是哥林多,和當時整個希臘文化所極力追求的屬世的知識技能,保羅又將之細分為兩種(6):
1.世上的智慧:是眼見、耳聞,心想(參9)的智慧,即據觀察各種現象,再加思考推理等心智活動而得的智慧,如科學哲學等。
2.「這世上有權有位將要敗亡之人的智慧」:即那些勾心鬥角耍弄權術的狡詐智慧。
它們的共同特徵是:不能認識神,反倒以為愚拙,並且不能知道(14,參1:21),因此神要廢掉它們,將他們變為愚拙(1:20)。
二、神的智慧(1:21):或說屬靈的智慧,它的特徵是:
1.從前是隱藏的奧秘,但如今神開恩,藉著聖靈賜給我們,使我們能明白救恩,得榮耀(7;12)。
2.要用聖靈所指教的言語來解釋(13),而非人的委婉精妙言語。
3.能看透萬事(10;15),也就是不但能看透神聖靈的事,也能明白上述人的智慧。
保羅就是蒙神開恩賞賜他能看透萬事的人,他精通世上的學問(參徒26:24及徒17章每日靈糧),但面對高舉人的智慧而鄙視神的希臘人(1:22)時,他「定了主意,在你們中間不知道別的,只知道耶穌基督並他釘十字架」,就算被視為「言語粗俗,氣貌不揚」(林後10:10)也在所不辭。今我們也應甘願為主習得一切學問(參徒7:22);也為主放下一切學問,因「我們是有基督的心了」!
靈修筆記
哥林多前書 第3章
經文要義
本章繼續說明不可結黨分爭的理由:
- 1-4 因分黨是屬肉體的行為:1「屬肉體」:是指與神相違,按自己的意思生活,在基督裏只能算是嬰孩。
- 5-9耕種田地的比喻:牧養者彷彿栽種、澆灌的工人,算不得甚麼,叫五穀生長的是神。
- 10-17 建造房屋的比喻:牧養信徒又彷彿在耶穌基督的根基上建造房屋,因所用的材料不一,到末日時或受獎賞,或受虧損。16-17:所建造的還不是普通房屋,而是聖殿,豈可毀壞!
- 18-23 小結論:18-20:再次強調世俗智慧的無用。21-23:不可拿人誇口。
問題思考
- 保羅對於他和亞波羅的服事作了兩個比喻,各給我什麼警惕?
- 有人說22節是「神兒女的財產清單」,請數算我們是多麼富有?但我們全部又是屬基督、基督又是屬神的,這到底有何意義?
默想應用
一、保羅反覆說明我們不可,也不必拿人誇口,以顯明不應按所跟隨的領袖來結黨分爭。從中卻也使我們發現身為信徒的價值:
1.我們是:a.撒種的、澆灌的:在教會中的服事敬拜、見證分享…,我們以為平常,原來其實都在散播生命的種子,神會叫人生長!b.立根基的、建造房屋的:即便不如保羅是「聰明的工頭」,但主使用我們,「各房靠他連絡得合式,漸漸成為主的聖殿」(弗2:21);c.我們也是神所耕種的田地;所建造的房屋,在主前成長。
2.我們有:a.神的僕人:不論傳福音的保羅、教師的阿波羅、牧師的磯法,都是我們的;b.世界:我們是與基督同作後嗣,將來要與祂同作王;c.生與死:我們有最真實圓滿的生命;死亡也只是領我們見神的使者;d.現今的事將來的事:都是為我們效力的!因此,竟然萬有全是我們的,而非我們是屬哪一派的!
二、而在這栽種、建造和擁有的過程中,要留心的是:
1.誰是根基? 我們可以建造;可以奠基,但根基是基督,「此外沒有人能立別的根基」,再怎樣冠冕堂皇,不屬基督就全屬虛空。
2.怎樣建造? 每一個人生都是在建造工程,故保羅並未呼籲我們來建造,而是提醒「各人要謹慎怎樣在(基督的根基)上面建造」,是用金銀寶石,或草木禾稭?別忘了「各人的工程必然顯露」!
靈修筆記
哥林多前書 第4章
經文要義
保羅繼續說明服事神的人不但是耕種的、建造的,並且是:
- 1-5管家:所求於管家的,是要他有忠心。所以不可對他們妄加論斷。1「奧祕事」:即二章所謂神昔日隱藏而現今啟示出來的福音真理。「奧祕事的管家」:受託傳揚此真理的人。4「我雖…稱義」:指「我雖然問心無愧,但所做的不一定被算為對」。
- 6-13使徒:被神列在壓軸戲,多受苦難,所以不可貴重這個,輕看那個。9「成了一臺戲」:當時羅馬人將判死罪的囚犯放進競技場(劇場),與兇殘的野獸搏鬥,直鬥到死,作為娛樂觀眾的戲碼。
- 14-21父親:哥林多教會有許多師傅,但只有一位屬靈的父親,就是保羅,因此保羅帶著愛和管教的權柄,要求他們效法和紀念他的行事,否則等他到來時,就要施行懲戒(21「帶著刑杖」)。
問題思考
- 本章又用了哪三個比喻來形容服事主的人?這又提醒了我什麼?
- 保羅一方面說「你們效法我,不可過於聖經所記」(6);一方面又「求你們效法我」(16),這是怎麼回事?
默想應用
接續上章,保羅既然又自比為管家、使徒和父親三角色,我們也從中明白了作為信徒的責任──我們應具有:
1.管家的忠心:神對祂僕人的判斷,不根據他們的才幹、恩賜,乃根據其忠心。這包括:a.體貼主人的心意,而非自行假設推斷(參太25:24-27);b.盡忠職守,按時分糧(參太廿四45);c.儆醒等候,立刻回應(參路12:35-38)
2.受苦的決心:使徒的位份不是用來耀武揚威,而是被神用來成為鬥獸(代表魔鬼;情慾;世界…)的壓軸戲碼,演給世人,和兼看內心的天使觀看!精彩的比喻顯示基督徒與基督一同受苦,也同得榮耀(羅8:17),且此預備受苦的心志是我們爭戰的兵器(彼後4:1)!
3.為父的愛心:牧養的關係是生命的關係,保羅用「為父的」「不多(唯一)的」來表明這關係的珍貴和美好。「因我在基督耶穌裡用福音生了你們」,所以你們「好像我所親愛的兒女一樣」。為父的心腸是:a.不叫人羞愧,但要警戒勸說(14);b.「我求你們效法我」的懇切和以身作則(16);c.雖有刑杖,更存慈愛溫柔(21)。此愛何深,此心何美!願我們在這樣的關係中「生養眾多,遍滿地面」!
靈修筆記
哥林多前書 第5章
經文要義
本章藉哥林多教會的一件亂倫事件,談教會的潔淨問題。
- 1-8 教會不應容忍淫亂事件:5「交給撒但」:意指將他逐出教會,脫離主的保守,受到撒但攻擊和責罰(參提前1:20);「敗壞他的肉體」:使他的身體受到疾病痛苦等刑罰,或可因此痛改前非,便能「使他的靈魂…可以得救」。6-8:罪有傳染性,姑息罪惡將影響全教會,好像一點麵酵能使全團發起來。會施行懲戒的原因
- 9-13不可和不潔的人相交。9「先前寫信」:此信已失傳。11:所列的六等人,是指對這類惡行屢犯不改,不聽勸戒,習以為常,而在別人眼中成為定型人物,而不是指那些偶然被過犯所勝的人(加6:1)。故千萬不要隨便引用本節經文來對付弟兄姊妹。
問題思考
- 教會應當因為愛心而容忍罪惡嗎?對於犯罪不潔的人我們應當如何處理?
默想應用
保羅對犯罪事件的強硬態度,讓我們深思教會對信徒的管教:
一、管教的根基:
1.在為父的親愛關係中管教:別忘了本章是緊接在「為父的愛心」一段(4:14-21)之後而談的。正因為哥林多教會是保羅在基督裡用福音生的,好像所親愛的兒女一樣;正因為他是存著慈愛溫柔的心不斷地「求你們效法我」,他才有資格「判斷了行這事的人」。今教會常見的問題不是管教失當,而是為父的關係不夠。有這樣長久;深厚;付代價的謙卑和愛,才能出手管教。
2.根據基督和十字架的原則而管教:不但管教那犯罪的人,保羅也要求全教會成為聖潔無酵的新團,「因為我們逾越節的羔羊基督已經被殺獻祭了」(7)。主受死的大恩,是管教的原因和基礎。
二、管教的目的:也別忘了保羅一切的嚴厲措施,是為了「使他的靈魂在主耶穌的日子可以得救」(5)。教會對信徒進行處分的用意,始終都是要將他們挽回過來,使他們可以恢復與主的相交。逐出教會的行動,從來都不是目標,而是達成目標的手段而已。最終的目的是使他的靈魂可以得救,而絕對無意要這人永遠沈淪。
站穩了這兩大點,教會可以,也應該管教犯罪的信徒,正如醫生可以,也應該為病患動手術一樣,這對當事人和全體都是更新建造。
靈修筆記
哥林多前書 第6章
經文要義
- 1-11 訴訟的事:信徒之間的爭論應在教會內解決,不當訴諸教外的法庭,因:聖徒將來要與主一同作王(提後2:12),現今理當判斷教內的爭訟(1-6);1「不義的人」:指不信耶穌的教外人。b.互相告狀有違弟兄相愛的原則(6-8);c虧負弟兄就是不義,不能承受神的國(9-11)。由此舉出多種不義的罪,而引出下段。
- 12-20淫亂的問題:有人以「食物是為肚腹,肚腹是為食物」的口號為淫行辯護,保羅則提出:淫行有益處嗎?(12);b.淫行使人受轄制(12);c.身體不是為淫亂而是為主(13);d.身體是要復活的(14);身體是基督的肢體,是與主聯合的,怎可交給娼妓(15-17);e.身體是聖靈的殿(18-19);f.我們不是自己的人(19);g.我們是重價買來的、尊貴的;h.身子是要榮耀神。
問題思考
- 保羅認為信徒有爭訟的事時,應當怎麼作?這給我們什麼提醒?
- 我們都知道不可淫亂,但本章說明不可淫亂的理由,是什麼?
默想應用
一、爭訟和淫亂,是當時教會實際的現象和問題,保羅因論這兩方面的事,而顯出信徒生活的原則,如:
1.榮耀的原則:保羅指責這兩件事,都牽涉到它們使得教會失去了見證(6:告到外人面前;11:被主洗淨的,還像從前行淫嗎?)信徒生活若能想到要做見證、榮耀主,許多問題都迎刃而解。
2.造就的原則──「凡事我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信徒該做的是有益處、能造就自己和別人的事,而不是隨俗的事。
3.自由的原則──「凡事我都可行,但…總不受他的轄制」:不給自己找藉口、不效法這世界,才能使身心靈都不受轄制,享自由。
4.智慧的原則:本章用了6個「豈不知」,可見心靈蒙神開啟,認識真理,有屬靈的眼光,才能勝過生活中各樣罪的引誘。
二、要拒絕淫行,根本的辦法是要明白「身體」的正當運用:
1.勿將身體物質化:「食物是為肚腹,肚腹是為食物」這話的陷阱,在於將身體限於物質層面,忘了人還有情感;道德和靈的層面。若身體只求物質滿足,人可以無法無天;也失去人的尊嚴。
2.要將身體獻給主:我們的身體是基督的肢體(15;並弗5:30)、是從神而來的聖靈的殿(19),故「不是為淫亂,乃是為主」;不但不能交給娼妓,反而要獻給主、與主聯合,好用來榮耀神!(羅12:1)
靈修筆記
哥林多前書 第7章
經文要義
7-10章答覆哥林多教會來信問的問題,首先是有關婚姻的:
- 1-9 婚姻的問題:3-5:夫妻在性關係上要互相尊重,不可彼此虧負。7「神的恩賜」:此指不結婚的恩賜(參太19:10-11)
- 10-16 離婚的問題:不可離婚是主的吩咐(參太5:32;19:3-9;可10:2-12;路16:18),除非配偶犯姦淫(參太19:9)或去世(39)。保羅進一步討論被不信的配偶離棄時,信的一方可同意離婚(15)。
- 17-24守住蒙召時的身份:原是針對上述婚姻關係,勉信徒勿因信了主而鬧婚變;此真理並適用於其他情況,如割禮、奴僕制度。
- 25-35 守童身的問題:「童身」指從未結過婚。26「現今時勢艱難」:指異教性道德的腐化,經常侵襲;也暗示將有更多苦難來臨。「守素安常」:原意為安於現狀(英譯:「作他自己」),指不結婚。
- 36-38父母對女兒的婚姻。l39-40寡婦再嫁的問題。
問題思考
- 對於結婚;單身;離婚;再婚等實用問題,保羅有哪些重要教導?
- 保羅自己獨身,但有要求人都像他一樣嗎?這態度提醒我們什麼?
默想應用
本章是基督徒婚姻觀的重要依據,要詳細查考。至於貫串其中的信徒生活原則,則有:
1.專一的原則:a.男女應當「各有自己的」配偶,越此即為淫亂(2),如第十誡「不可貪戀人的妻子」(出20:17),此為情感和照顧管理上專一;b.夫妻都「沒有權柄主張自己的身子,乃在」對方(4),指不能跟自己配偶以外的人發生關係,此道德上的專一;c.夫妻只有「為要專心禱告」時才暫時分房,可見對主的專一更勝於對婚姻。專一是聖潔的基礎。
2.合宜的原則:a.夫妻要用「合宜之分」待對方(3),原意是付所欠的債,指不可虧待對方(參5);亦即,夫妻要考慮對方的滿足和幸福,不自私自利。b.各人在婚姻的抉擇上「行合宜的事」(35),亦即按照神對各人的旨意和計劃而行(參17),毫無勉強。真理是叫我們自由、得益處的,而不是「牢籠」我們。
3.成全的原則:夫婦間真實的合一,在於放下自己的主權和自由而遷就對方,互相成全(4);保羅自己獨身,但帶領信徒時充分尊重各人的恩賜不同(7),只要成全聖徒完成神的命定,得著益處(注意,這與「君子成人之美」意思不盡相同)。「成全」是人際關係的總則,下文還會不斷談到。
靈修筆記
林多前書 第8章
經文要義
8-10章論吃祭偶像之物,與華人的社會文化也息息相關。
- 1-3 前提:當憑愛心,而不憑知識。
- 4-6有關偶像的正確知識:世上只有一位真神(我們的父神)、一位真主(耶穌),偶像是不真實的。本段要與10:14-22參看。5「許多的神」:有許多根本不存在的神,被人們當作神明來供奉。
- 7-13但為免絆倒弟兄,寧可不吃。7「以為所吃的是祭偶像之物」:他們以為偶像是真實的,而吃祭偶像之物就等於拜了牠。「良心既然軟弱,也就污穢了」:污穢他們的不是食物,而是疑惑;和承認偶像是活的這種觀念。8:此「損…益」是對靈性,非對身體。
問題思考
- 從保羅的觀點,我們可以應邀去吃拜拜(即便不參與他們拜偶像) 嗎?這和6-7章所說的生活原則中的哪些有相通之處?
- 本章的論點,還可應用在哪些事上?(如:買樂透、打電動,或…?)
默想應用
一、關於偶像的真理知識:
1.偶像算不得什麼(4):偶像本身毫無能力,是虛假的(參詩115:4-7;135:15-17;賽44:12-20),那在我們裡面的聖靈,比它大(約壹4:4)
2.但祭偶像是祭鬼(10:20):偶像的背後是邪靈,和黑暗權勢,祭拜偶像是與牠們聯合。這在10章還要詳論。
二、關於食物的真理知識:
1.食物不能叫神看中我們(8上):不能用吃什麼來向神證明;要求。
2.不吃也無損,吃也無益(8下):食物不影響與神的關係(羅14:17)
3.但吃甚麼有時會成了軟弱信徒的絆腳石(9)
4.得罪弟兄,就是得罪主(12)。故為著弟兄,寧願放棄吃的自由。
三、綜合以上這些教導,我們又明白信徒生活的原則還有:
1.愛心的原則:對於吃東西這類中性的事務,做與不做的決定是超越事務本身,和我們對它的知識,而以別人的反應為考量。亦即我們不憑知識與人相交,而要以愛心行事。這與上文的「榮耀原則」、「成全原則」,是一脈相通的。
2.平衡的原則:因此應留心:a.知識與愛心要平衡;b.自由與謹慎要平衡(9);c.愛神、愛己與愛人要平衡。這是上文的「合宜原則」從私人領域向人際關係的擴大,使我們處世更有智慧。
靈修筆記
哥林多前書 第9章
經文要義
本章保羅以自己為例,繼續說明何謂「為弟兄放棄自由」。
- 1-14 保羅原可享有的自由──使徒的權利:1-3保羅作使徒的印證。4-14使徒可有的權柄,如靠福音養生、娶姐妹為妻等。6「巴拿巴」:第二次旅行佈道前,保羅和巴拿巴為著馬可起爭論而分開(徒15:37-39),這裡卻自然提起巴拿巴,可知兩人情誼依舊,且巴拿巴的服事廣受哥林多人所肯定。7:舉當兵的、葡萄園主和牧羊人為例,說明傳道人可受供養。8-14再以聖經證明:牛在場踹穀,不可竉住牠的嘴(申25:4);b.伺候祭壇的祭司就吃祭物(利6:16等);c.主也命定傳福音的靠福音養生(太10:10)。
- 15-27 保羅自己放棄權利:原因是:15-18為叫人不花錢得福音;
19-23為要多得人;24-27為要得獎賞。15「所誇的」:就是為軟弱的弟兄放棄自己權利的榜樣。24「場上賽跑的」:古時哥林多每兩年舉行一次地峽運動會,其重要性僅次於奧林匹克競技,得勝的選手得桂冠為獎賞。27「攻克己身」:指制伏肉體的私慾。
問題思考
- 保羅在哪些事上不使用他的自由或權柄?原因是什麼?
- 保羅所有行事為人的總原則是什麼?(參20-23)
- 本章所顯示的保羅的人生觀,對我有哪些啟發?
默想應用
讀本章令人感佩萬分,因見保羅的人生觀是:
1.可享受而不享(1-14):連用三個生動的生活實例(7),再加上三條有力的聖經根據(9;13;14),詳細證明傳道人絕對有權接受信徒供養(並參徒6:4)。但,「這權柄我全沒有用過」(15)!è犧牲的人生
2.可誇口而不誇(15-18):他被稱為「攪亂天下的」、「如同瘟疫一般」(徒17:6;24:5),傳福音的功效舉世無匹,但他說「我傳福音原沒有可誇的,因為我是不得已的,若不傳福音,我便有禍了…(因為)責任已經託付我了」!è責任的人生
3.凡事遷就,單為福音(19-23):「向什麼樣的人,我就作什麼樣的人,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凡我所行的…」為福音真理他堅定不屈;對福音對象,卻百般柔軟遷就è以他人為中心的人生
4.凡事節制,攻克己身(24-27):他治死屬地的肢體,極力奔跑、鬥拳,「為要得不能壞的冠冕」è得獎賞的人生
主啊,「典型在夙昔」,讓保羅的人生,也成為我的「標竿人生」吧!
靈修筆記
哥林多前書 第10章
經文要義
本章仍續談吃祭偶像之物的問題,轉以歷史為例,並提出應用法。
- 1-13 歷史的鑑戒──從屬靈角度看以色列歷史:2「雲裡海裡受洗歸了摩西」:以色列人跟隨摩西過紅海、受雲柱引導,豫表新約信徒跟隨耶穌而受水和聖靈的洗。「靈食」:指嗎哪。「靈水」:摩西曾兩次擊打磐石取水(出17:6;民20:11),保羅宣告基督就是那「靈磐石」,流出活水供應生命。5-11:不要像祖先們樣貪戀惡事、拜偶像、行姦淫、試探主、發怨言。12:要引以為戒,勿自以為站得穩。13:但也毋須氣餒,因為神必開出路,使人忍受得住。
- 14-22 回到吃祭偶像之物的主題(8:4-6):強調要逃避拜偶像的事,不可吃主的筵席又吃鬼的筵席。
- 23-32 實際的應用:25-30:關於吃祭偶像之物的明確指示(詳下);23-24及31-32:總結──或吃或喝,無論作什麼,都要榮神益人!
問題思考
- 什麼叫「靈水」、「靈食」?我吃喝了這個嗎?
- 我是否進口的東西都討神的喜歡?作的事情都叫人得益?
- 從8章讀到本章,對吃祭偶像之物的疑惑可謂豁然而解、茅塞頓開。我得到哪些結論?我要將這原則應用在哪些生活事項中?
默想應用
一、舉完自己和歷史的例證後,保羅明確答覆了吃祭物的疑問:
1.吃的原則:a.凡市上賣的,只管吃,不要問(25);b,凡筵席上擺在面前的,只管吃,不要問(27) è自由。多釋放!
2.不吃的原則:a.不可在廟中吃(8:10),因那明顯是祭過偶像之物(19-22)──場合不對;b.不可在人告訴那是祭過的物之後還吃(28-29)──良心不安(為那人,和那人的良心) è謹守。多平衡!
二、這樣清晰的答覆,是我們教導時的榜樣,也繼續顯明了信徒生活的原則還包括了:
1.坦蕩的原則:我們有著從真理的聖靈而來的自由,脫離黑暗權勢的禁忌避諱,「只管」去做,不要問東問西,何等釋放!但是,有些場合我們自然不去;有些事不做。不是不能;不敢,而是為了成全他人而不必;不願。我們但求胸襟坦蕩,無愧無怍!
2.彈性的原則:吃與不吃間,沒有硬性規定,乃隨時;隨事;隨地;隨心裡的平安而調整,正如保羅說他「向什麼樣的人,就作什麼樣的人」。為了福音,我們都是「超人特攻隊」裡的彈力媽媽!
靈修筆記
哥林多前書 第11章
經文要義
本章糾正另二項哥林多教會的問題──關於女人蒙頭,和守主餐。
- 1 總結8-10章:應效法保羅因愛而放棄權利,如他效法主捨己。
- 2-16 女人蒙頭的問題:重點是「在頭上有服權柄的記號」(10),女人順服男人(尤指夫妻),男人順服基督,這是神創造的次序。一如基督也順服神。蒙頭是一種外在標記,更重要的是內在真有順服。11-12:女人由男人而出(從創造論),男人也由女人而出(從生育論),故男女是平等的;「但萬有都是出乎神」,故男女都該順服神對自己的安排。女人蒙頭則是神給男女兩性的分別。
- 17-34守聖餐的問題:初代教會的「主的晚餐」,包括擘餅聚會(又稱聖餐)和愛筵。17-22責備聚會中分門結黨,各人只顧自己吃喝。23-26:聖餐的意義──紀念主。27-34:吃主餐的正確態度:27「按理」:即當有合宜的態度;b.28「省察」自己是否有得罪神和人;c.33「彼此等待」:等到齊,食物平均分配了才吃。即彼此顧念。
問題思考
- 我們不論男女,今日應當如何「有服權柄的記號」(10)?
- 聖餐的意義是什麼?我有「按理」吃主的餅喝主的杯嗎?
- 今教會或小組舉行愛宴時,應注意哪些事?
默想應用
聖經是放諸四海皆準的,蒙頭和聖餐的問題教導我們的是:
1.權柄與配搭的原則:a.「基督是各人的頭;男人是女人的頭,神是基督的頭」(3)是保羅首先提出的一個基本大原則,以下經文都是這個原則的應用。「頭」指的是管理;權柄。基督是每一個人的權柄;丈夫是妻子的權柄;神是基督的權柄。這是神所安排的最根本的宇宙秩序,「各人」都應順服。時代或環境變遷可能改變順服的外在記號,如現代女人並沒有蒙頭,但順服權柄的原則不變。b.與權柄原則並行的重要經文,是「然而照主的安排,女也不是無男;男也不是無女」(11),男女是互相倚靠、配搭的,沒有女人,男人就不完整,反之亦同。男女雙方不但平等;且互相配搭成全。權柄建立在親密交通和服事的配搭上,而權柄與配搭並無衝突。
2.紀念與顧念的原則:守聖餐是為了紀念主,每一次擘餅都將十字架的愛再次活畫在我們眼前;而一個蒙主愛的人,也會,並也當活出彼此顧念的愛的生活。教會中若貧富分類,朱門酒肉臭,而路有凍死骨;那個已酒醉而這個仍飢餓,能說愛主嗎?紀念主和顧念人,必須同步!
靈修筆記
哥林多前書 第12章
經文要義
本章開始保羅正面教導屬靈的事(1),先從屬靈恩賜論靈裡合一。
- 1-3 前言:要明白屬靈的事,惟靠聖靈感動,認耶穌是主。1「屬靈的恩賜」:原文沒有「恩賜」二字,或譯作「屬靈的事」
- 4-11 聖靈賜人各種恩賜。4-6:「恩賜」:指才幹;「職事」:即服事的工作(如28-30所列);「功用」:即功效,三者都出自父子聖靈三一神。8「智慧的言語」:指得著神的智慧,能洞察真理;「知識的言語」:能說出隱藏的事。如:但以理說出尼布甲尼撒王的夢,是知識的言語;講解夢的意義,是智慧的言語(但2)。
- 12-31 以身體的比喻說明恩賜要互相配搭:肢體彼此需要,不能自我隔絕(15-20),或互相排斥(21),乃要彼此配搭,互相照顧(22-25),有苦同當,有樂同享(26)。28-30:神在教會中所設的各項職事也是如此互相配搭。然而還有更大的恩賜,見下章。
問題思考
- 本章提出哪些屬靈恩賜?我屬於哪一種?
- 7節的「人」指自己?他人?或都包括?我的恩賜有「叫人得益處」嗎?
- 恩賜的運用(12-31),與前文哪些原則相通?這給我什麼啟發?
默想應用
本章應是最清楚教導屬靈恩賜的經文,使我們明白:
1.恩賜的源頭──三一神:保羅強調恩賜;職事;功用都有分別,但聖靈,主,神卻是一位,這三位一體的神「在眾人裡面運行一切的事」(6),並「隨己意分給各人」各樣的恩賜(11)。恩賜是來自於神;也為著神,無可誇口,也無須羨慕。賜恩賜的神比恩賜更可羨慕。有首老詩歌說:「前我切慕恩賜,今要賜恩主」,可謂本末有序。
2.恩賜的種類──8-10節一連舉出九大恩賜,可分三類:a.啟示恩賜(Gifts of knowing):智慧的言語;知識的言語;分辨諸靈;b.能力恩賜(Gifts of doing):信心;醫病;行異能;c.口才恩賜((Gifts of speaking):說預言;說方言;翻方言。
3恩賜的目的──「聖靈顯在各人身上,是叫人得益處」(7):包括造就自己生命、幫助他人和教會、榮耀神,而非為各人私慾。
4.恩賜的性質──合一:恩賜雖多,卻如肢體與身子,是:a出於一(13,並參上文1項);b.彼此相屬(14-16);c.彼此需要(17-21);d.互相配搭;遮蓋;彼此相顧(22-25);e.同甘共苦(26-27)。神在教會中所設的恩賜之職分,也是功用雖異,但合一的性質相同(28-30)
靈修筆記
哥林多前書 第13章
經文要義
本章談那「更大的恩賜」;「最妙的道」,也就是愛。
- 1-3 愛的價值:所有恩賜和善行都不能沒有愛。
- 4-7 愛的定義:5「害羞的事」:指魯莽。7「包容」:原意是遮蓋。
- 8-13愛的超越:才能、知識都必歸於無有,愛卻永不止息(8-12);b.常存的有信望愛,其中最大的是愛(13)。10「等那完全的來到」:指基督再來之時。11-12:以孩子比喻所知淺薄、銅鏡比喻所見的模糊,等到基督再來,「那時就要面對面」,對神的事完全知道了。13:和知識與恩賜比起來,信;望;愛是常存的,但當主再來,所信的已見著;所望的已實現,只有愛永不變,且還更完全。
問題思考
- 從保羅給愛下的定義(4-8),我有愛嗎?
- 保羅何以認為愛是最重要的呢?
默想應用
保羅論最大的恩賜;最妙的道(12:31),結果論出了這被稱為「人類筆下最傑出的佳作」的愛之頌歌,至高至深,也至美!
一、愛的真諦:4-8a這段愛的定義,字字珠璣,每一條都值得再三玩味,終生奉行;而從段落的結構上,也讓人明白愛是:
1.從恆久到永不止息:對愛的說明開始於恆久忍耐長期付出(suffers long);結束於穩定不變(never fails)。愛絕不是三分鐘熱度。
2.從忍耐到凡事忍耐:愛的頭尾也都是忍耐。前是對人,後是對事。
3.其中貫串八不四凡:中間有八個「不」,從反面襯托愛,助我們為愛謹守;四個「凡事」從正面彰顯愛,助我們活出,並傳揚愛。
二、愛的提醒:愛不只給我們欣賞讚嘆而已,愛必須是:
1.恩賜與善行的動機:開頭三對句「我若…卻沒有愛;我就…」指出一切恩賜(1-2);賙濟捨身等善行(3),若未以愛為動機,純屬徒然。
2.能力與知識的目的:鑽石廣告說「愛情恆久遠,一顆永留傳」,但末日時不僅凡有形質的都要銷化(彼後3:10),連先知講道和說方言之能、再高深的知識,也歸於無有(8-12)。我們自幼所累積的一切知識技能都必須有個更高的目的──愛,才能延續到永恆。
3.我一切優點強項的指歸:哥林多人有知識恩賜(1:5),愛便大過知識恩賜,今我們有什麼?「我若能彈動人的吉他」;「我若能燒一手好菜…」,我若…,我若…卻沒有愛,我就算,不,得,什麼!
靈修筆記
哥林多前書 第14章
經文要義
談完了愛的妙道,保羅繼續論恩賜的應用問題,接續12章。
- 1-5 方言與先知講道的比較。1:原文無「恩賜」二字,「屬靈的」指在屬靈的生命裏長大,脫離屬肉體的階段。「方言」:有兩種,門徒於五旬節被聖靈充滿時說的是「別國的話」(徒2:4);此處則指一種超乎悟性,直接表達靈裡感受的語言(2;14);「作先知講道」:原文作「說預言」,即宣講神的信息,包括預告未來之事。
- 26-40聚會中運用恩賜的原則。26:聚會總則──凡事都當造就人。27-28:輪流說方言的原則。29-33:輪流作先知講道的原則。34-38 聚會中婦女說話的原則。這裡是指擾亂聚會秩序的亂發言,有恩賜的婦女只要蒙頭表明順服,是可以禱告講道的(11:5;10)。
問題思考
- 聚會中恩賜的運用原則,不外乎前文信徒生活原則中的哪幾項?
- 讀聖經不要斷章取義,或斷節取義,請通貫本章經文的上下文,思想保羅對於說方言、作先知講道(發預言)和婦女講道的教導。
- 何謂「凡事都要規規矩矩的按著次序行」?我當怎樣調整自己?
默想應用
教會界長久以來對於恩賜的運用問題多所辯論,讓我們注意:
1.先追求愛,才談恩賜(1):永遠不要忘記本章是在13章「愛的妙道」之後才談到的。若那「恆久忍耐…永不止息」的愛還沒有一點一畫一字一句地成為我的生命,就先不要爭論本章,先好好追求;渴慕;享受神完全的愛;也操練自己體現;活出愛,在愛中說話行動,並「切慕屬靈」生命的長大成熟,比擁有和表現恩賜更重要。
2.先造就人,才說方言(3;17):說「更要羨慕的是作先知講道(原文作說預言)」,非因這恩賜較大,只有愛是更大的恩賜(12:31-13:1),而因這恩賜可以「造就;安慰;勸勉人」;而說方言是造就自己。故人人都應說方言唱靈歌,因:a.能造就自己(4);b.保羅希望我們說(5),不要禁止(39);c.保羅自己說方言比任何人都多(18)。惟要注意「當求多得造就教會的恩賜」(12),而非單顧自己。說方言的場合若不造就人,說什麼?但爭論方言之事更不造就人,爭什麼?
3.先有次序,才運用恩賜(26-40):神是愛;神也重視秩序,因此從神而來的任何恩賜都帶著愛的印記;只為造就人而不求顯揚自己,因而可以控制自己;禮讓他人,而「規規矩矩的按著次序行」(40)。
如此運用屬靈恩賜,必彰顯靈裡的合一(參12章),造就教會。
靈修筆記
哥林多前書 第15章
經文要義
談完了恩賜和合一(12-14章),現在談另一件重要的屬靈事:復活。
- 1-11基督復活:1-4基督復活是福音的主要內容;5-8基督復活的人證;9-11保羅的見證。8「未到產期而生的人」:保羅謙稱自己未受基督在世時的教導,好像未經正常孕育的早產兒。
- 12-19基督復活的意義:基督若沒有復活,則:我們所信的就是枉然(14);b.使徒都是作假見證(15-16);c.我們仍在罪裡(17);d.那些信衪而死的人都滅亡了(18);e.我們就比世人更可憐(19)。
- 20-54基督復活與信徒復活:20-22基督復活是初熟的果子;23-28復活的次序;29-34復活與基督徒的人生觀;35-54復活與身體的改變。29「為死人受洗的」:應是指人因被死去的信徒親友感動而受洗,盼望將來復活後能再相聚;『為』字指因為,而非代替死人受洗。32「在以弗所同野獸戰鬥」:或說即指以弗所暴動之事(徒19:23-41,「戲園」即觀賞野獸戰鬥之場),但本書寫作時間應稍早(見林後1:8),也可能此為比喻,形容自己在以弗所天天冒死。
- 55-58結論:55-57得勝的凱歌;58總結的勸勉:要多作主工。
問題思考
- 復活與我有何關係(12-19)?本章澄清了哪些復活真理(20-54)?
默想應用:
關於復活,本章透露了重要的訊息:
1.復活有階段性(23-28):據本章,基督是復活的初熟果子,聖徒則「按著自己的次序」先後復活(23):a.「以後,在祂來的時候」(23):指主降臨空中提接聖徒時。b.「再後,末期…基督既將一切執政的…都毀滅了,就把國交與父神」(24-25):指撒但被丟進無底坑,開始千禧年基督作王時;c.「儘末了所毀滅的仇敵,就是死」(26):新天新地開始時。讓我們宣告,我亦必在復活的行列中!
2.復活有改變力(42-54):復活的大能將人的身體徹底改變,如麥粒死在地裡,卻結出麥穗,a.「朽壞」復活成「不能朽壞的」;b.「羞辱的」復活成「榮耀的」;c.「軟弱的」復活成「強壯的」;d.「血氣的(natural)」復活成「靈性的(spiritual)」;e.「屬地的」復活成「屬天的」身體;f.「血肉的」復活成「改變的」身體;g.「必死的」復活成「不死的」身體。哈利路亞,「一切都更新了」(參啟21:5)!
因此我們大聲宣告:「死啊,你得勝的權勢在哪裡?死啊,你的毒鈎在哪裡…感謝神使我們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勝!」(55;57)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12/20
哥林多前書 第16章
經文要義
本章是書信結尾的愛心的囑咐。
l1-4 捐款的交代:徒11章記安提阿教會託巴拿巴和保羅送捐款到耶路撒冷賑災,日後保羅同樣教導他所建立的教會為耶城聖徒捐款,見林後8-9章。 l5-9預告自己的行程。
- 10-18其他交代:10-11:吩咐教會接待提摩太。12:替亞波羅交代行蹤。13-14:勉勵剛強。15-18:教會當敬重同工同勞者。
- 19-24 問安。22「主必要來」:原為亞蘭文的音譯,可能是早期教會的常用語,以主再來互相提醒,或作為求主快來的禱詞。
問題思考
- 從保羅交代捐款的事(1-4),我們學到哪些處事原則?
- 保羅對未來行程的思想和安排(5-9),給我們什麼啟示?
- 本章也顯示保羅與同工們和信徒們的關係怎樣?這提醒我什麼?
默想應用
在結尾的交代和問安中,字裡行間讓我們體會到保羅的為人:
一、財物奉獻的教導和操作方面,他是:
1.推動有序:上文先長篇講解恩賜、合一、愛、復活等真理,紮實地建造信徒生命,這裡才呼籲奉獻──a.生命成熟的信徒更樂意奉獻;b.勿使人誤解傳道人總是要錢,有辱福音。
2.一律公平(1):「我從前怎樣吩咐加拉太的眾教會,你們也當怎樣行」──帶領各處教會,採用同樣的原則。
3.教導詳實(2):他細緻地交代了奉獻應是──a.定時的:「每逢七日的第一日」;b.人人參與的:「各人要…」;c.按力的:「照自己的進項」;d.分別為聖的:「抽出來留著」;e.預備妥當的:「免得我來的時候現湊」。短短一節,他教導了完備而實用的奉獻觀!
4.行事光明(3-4):a.保羅並不直接經手或任用親信的人處理捐款,乃由教會舉薦經手人,如此可避免嫌疑(3)。b.若屆時主啟示保羅親自送捐款(這是尋求主的態度,不自己做死了決定),則讓這些教會舉薦的人同去(4),如此可有見證人。
二、人際關係方面,保羅則可供我們效法他的:
1.尊主為大(5-9):他的行程完全依主──「主若許我,我就…」;留在以弗所,純為事工──「因有寬大又有功效的門…」不自作主。
2.善體人心(10-12):提摩太年輕,到哥林多大教會去,必覺膽怯;亞波羅因被捲入分爭(1:12)而暫不預備前往哥林多,保羅都替他們招呼安排。我們需要學習敏銳體會同工的心情感受。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12/21
哥林多後書 第1章
經文要義
本書寫於前書之後約一年,保羅離以弗所往馬其頓時(徒20:1)。前書論教會問題;後書則論主工人的特質。最讓人認識保羅的為人。
- 3-11苦難中的感恩。3-7為苦難感恩的原因;8-11為苦難感恩的實例。8「在亞細亞遭遇苦難」:徒19:23-41載保羅在亞細亞省的以弗所遭遇暴亂,這應只是他在該省所遇苦難的一小部分。
- 12-24 未到哥林多的原因:保羅本想先到哥林多才去馬其頓,但後來改變計劃,先去了馬其頓。有人因此批評他的行蹤「忽是忽非」,保羅提出解釋:12-14良心的見證;15-20 遵行神旨意的行程;21-22神的印證;23-24「為要寬容你們」:沒有先到哥林多也為了給你們悔改的機會。這不是要干涉你們,而是幫助你們離開罪惡,建立信心站立得穩,才能有喜樂的生活。
問題思考
- 保羅為何能因苦難感謝神(3-7)?我也有類似的經驗嗎?
- 昨天才見保羅旅行佈道的行程都聽從主,本章怎樣證明這一點?我平常生活行事,有這樣尋求並順服主的引導嗎?
默想應用
保羅在本章告訴了我們兩項關於人生道路的重要真理:
一、苦難是於我們有益(參詩119:71),保羅清楚說明其中原因:
1.苦難使我們認識神的慈悲(3):a.未經苦難我們無法親身體驗神的慈悲和幫助;b.苦難本身就是神的慈悲,祂愛的另一種表達。
2.苦難使我們得著各樣安慰(3-4上):安慰從人;事;物;和神自己等各方面而來,所謂仇敵從一路攻擊,卻從七路逃跑(申28:7)。
3.安慰會循環而倍增:我們所得的安慰能安慰別人(4下);而當見別人獲益,我們又再度得安慰。故說多受苦就多得安慰(5-6)
4.苦難給人帶來了忍耐(6下)、盼望(7),因知道凡為主受苦的也必同得安慰;也帶來信心,因信靠神必拯救底(8~10)
5.苦難使許多人起來祈禱,並因我們從眾人所得的恩而謝恩(11)
這些不是象牙塔中說得出,都是保羅切身經歷,也可成為你我的。
二、關於人生前途行程的安排(起意),保羅也清楚說明他的原則:
1.起意於信心,定意於叫人得益處(15):即榮神;益人;不為己。
2.持定神的一是,沒有是而又非(19):因不隨肉體情慾,便蒙神堅固、膏抹、印證(21-22),神也因我們得榮耀(20)。
3.對人不轄管,而是幫助他憑信站立(24):這是牧養的模範。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12/22
哥林多後書 第2章
本章繼續說明延後拜訪的原因,並陳明自己對教會和各地的宗旨.
- 1-4再述未去哥林多的原因:1定意要大家沒有憂愁,亦即是在等哥林多人悔改,才去見面;2-3但他唯以信徒悔改為快樂,2節或譯作「因為如果我叫你們憂傷,除了那因我而憂傷的人(即犯過錯的人)之外,誰能叫我快樂呢?」;4指責都因愛的緣故。
- 5-11 勸勉信徒接納悔過的人:5「叫人憂愁的」:指犯過錯的人。所犯的罪可能是林前5:1-5所說的淫亂,或是對保羅使徒權柄的侮辱。這人已悔改,也受了眾人責罰,保羅說就夠了(6),不如赦免安慰(7)。9:上封信所關心的是信徒願否聽從教導。10-11:保羅願與教會一起在基督前赦免犯過者,以免上魔鬼當。
- 12-17 結論:保羅到任何地方都顯揚基督的香氣。14:取材自羅馬將軍凱旋遊行的情景:在凱旋隊伍中,將軍領首,隊中士兵拿著香,散播香氣,隊末是俘虜和戰利品。保羅以此喻神率領信徒得勝,並藉他們到處宣揚福音。
問題思考
- 保羅對犯錯信徒的心意究竟是怎樣的?我呢?
- 何謂「在各處顯揚那因認識基督而有的香氣」?又為何有兩種香氣?
默想應用
保羅真是至情至性,激勵人心的好榜樣:
一、對所牧養之人,責之切,愛之深:為何不說「愛之深責之切」?因他對信徒的愛遠比責備要大,不像我們責備過頭。他的愛是:
1.憂喜從之:有首流行歌曲說「妳這樣一個女人,讓我歡喜讓我憂」,保羅卻是為犯錯的人,憂傷到「心裡難過痛苦,多多的流淚」。何以解憂?他說除了那叫我憂愁的人悔改向主以外,「誰能叫我快樂呢?」他心之所繫,惟在他們向主之心。(參帖前3:8等)
2.赦免安慰(7):只要那人悔改立刻接納。只看真理,無個人恩怨。
3.堅定不移(8):愛是永不止息,他第一個身體力行!
二、對所到達之處,誇勝利,顯馨香:他對此次未先到哥林多所下的最後結論是:不論往哥林多或留在以弗所,或轉往特羅亞(12),凡他所到之處:a.他不是逃兵敗將,而是在神我們的大元帥率領之下誇勝的精兵,抬頭挺胸凱旋入城!b.他不是來耀武揚威,而是來顯揚基督之香氣的!哈利路亞,不是毒氣臭氣汙染之氣,而是沿途散播香氣,改變社會!這香氣對得救者與滅亡者產生生死相反的效用,但,「零落成泥輾作塵,只有香如故」!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12/23
哥林多後書 第3章
經文要義
回答完關於保羅未到哥林多的疑問後,3-7章談他福音的事奉。
- 1-3 保羅與薦信。為了避免上段誇勝與香氣之說引起質疑,保羅在此強調他不是推薦自己,或需要人的薦信。1「薦信」:當日教會間普遍需要(參徒9:2;羅16:1)。2-3:哥林多信徒是保羅的薦信,亦即是他福音工作的成果,是神的靈寫在人的心版上的。
- 4-11保羅所傳的新約職事:4-6憑聖靈不憑字句;7-11比摩西的職事更有榮光;12-16沒有帕子遮蔽;17-18返照主的榮光。6「精意」:原作「靈」。13:摩西因以色列人害怕他的榮光,就用帕子蒙上臉,這帕子正可象徵:與神的阻隔;b.摩西帶下山的律法是將要廢去的,正如他臉上的榮光會漸退。神要讓那「敞著臉得以看見主的榮光」的新約職事代替舊約的律法。14:基督成就了揭去帕子、廢去律法的大工。15:可惜猶太人心上仍有塊帕子。
問題思考
- 為何說哥林多人是保羅的薦信?我今有這樣的薦信嗎?
- 保羅怎樣評估他自己服事(或說整個新約職事)的價值?我有為此新約職事感恩過嗎?
默想應用
前兩章我們感動於保羅受苦而感恩、責備但深愛信徒,並隨處顯揚基督香氣等為人典範,本章開始我們要更震撼於他對新約福音職事的深入剖析,使我們才明白了我們自己事奉的價值,如:
一、我們服事一個人,是在寫一封薦信,在人的心版上,也在永恆裡「被眾人所知道所念誦」。哈利路亞,還有什麼比這更有價值?
二、我們來看看新舊約職事的比較:1.舊約職事是憑著字句的律法;新約職事是憑著靈(6) 2.舊約職事叫人死;新約職事叫人活(6) 3.舊約職事有榮光;新約職事更有榮光(7-8) 4.舊約職事是定罪的職事;新約職事是稱義的職事(9-10) 5.舊約職事的榮光會被廢掉;新約職事的榮光永遠長存(11) 6.舊約職事叫人不能看清結局;新約職事因有盼望所以大膽講說(12-13) 7.舊約職事隔著帕子看不清救恩;新約職事除去帕子看清楚基督(14-16) 8.舊約職事叫人被律法捆綁;新約職事叫人得自由(17) 9.舊約職事不能定睛看榮光;新約職事能敞著臉看見主的榮光(18) 10.舊約職事原本要引領人來到基督面前,但因人的心地剛硬而一事無成;新約職事叫人得著基督,得以變成主的形狀,且榮上加榮(18)! 哈利路亞,太榮耀了!
至於這新約的職事與我們個人的實際關係,留待下章繼續說明。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12/24
哥林多後書 第4章
經文要義
既然新約福音的職事如此榮上加榮,保羅說明他如何忠於這職事:
- 1-6只將真理表明出來:1不喪膽;2棄絕暗昧可恥之事,不謬講神的道;3-4不蒙蔽福音;5不傳自己只傳耶穌。6小結:保羅得光照的見證,呼應3:18。
- 7-12顯明瓦器裏的寶貝:7-9顯明這出於神的莫大的能力;10-11顯明耶穌的生;12藉死亡發動生命。7「這寶貝」:指內住的基督。「瓦器」:比喻我們的肉身。
- 13-18憑信心說話行事:13因信在艱困中說話;14因信知道必與耶穌一同復活;15因信凡事榮神益人;16-18因信不懼現今的患難,等候永遠的榮耀。
問題思考
- 保羅從哪些方面來為新約的福音職事盡忠?我可以怎樣效法他?
- 「不傳自己,只傳基督」在今日這講求行銷的社會,怎樣實行?
默想應用
若說上章是福音職事的理論;本章則是最實際的應用方法,保羅親自為我們示範如何作主僕人:
1.傳講福音的真理(1-6):一個真看見新約福音職事之榮耀價值的人會放膽開口傳講,其特色有:a.先端正品德,棄絕暗昧之事,不行詭詐;b.不亂講亂聊,按著良心只表明真理(參提後2:15);c.講到對滅亡的人無愧,因我已盡心講,未曾蒙蔽福音,是他自己拒絕光照;d.不傳自己只傳耶穌,祂必興旺,我必衰微。這是作主僕人的基礎事工,是向外開拓的。
2.活出基督的生命(7-12):除了口講,福音的廣傳更賴生命的見證。我們裡面的「寶貝」不但貴重;且能力無邊,包括:a.福音的大能,能救一切相信的;b.勝過逼迫患難的大能,使我們雖四面受敵也不被困住…(8-9);c.治死老舊自我的大能,使我們身上常帶著耶穌的死,以至耶穌的生也在我們,和我們所服事的人身上顯出…(10)。這是被主雕削的生命事奉。是向內,更深層的經歷。
3.憑信心盼望榮耀(13-18):在這百般的艱難中還能繼續說話,不但說福音信息;還說復活的事(14)、永遠榮耀的事(15-17)、所不見的將來的事(18)。這是主僕人得堅固的秘訣,是向上、向遠處的。
另,貫串這三方面的,是「不喪膽」(1;16),也就是有勇氣。勇氣從認識新約職事的榮耀(3章),和復活的真理(14-15)而來,要一直「坦然無懼」地銜接到下章去。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12/25
哥林多後書 第5章
經文要義
本章保羅更進一步闡述他的人生觀。
- 1-5 保羅盼望並確信將來必得著復活的身體1「地上的帳棚」:指人短暫的肉身。「拆毀」:指死亡。「天上永存的房屋」:指復活的
身體。「不是人手所造」:非物質的、屬靈界的。3「赤身」:指沒有身體作遮蔽的靈魂。5:聖靈是我們得復活身體的憑據。
- 6-10因對復活的確信,保羅坦然無懼,反而渴望離世與主同在;又因在復活後要面對「基督臺前」的審判,於今生謹慎為人,凡事討主喜悅。6「與主相離」:指有身體相隔離。
- 11-17因基督救贖大愛的激勵,保羅專心為主、為他人的好處而活。11「顯明的」:指在神面前是赤露敞開、毫無隱瞞的。13「謹守」:原指「清醒」,與「癲狂」對比。「癲狂」,指被評為宗教狂熱。
問題思考
- 復活的確據對保羅的生活產生了哪些影響?對我呢?
- 本章中保羅如何形容基督捨己的愛(參14-15;21等處)?這愛對保羅的影響是什麼?對我呢?
默想應用
保羅在這裡開誠布公地剖析自己,他的整個人生是:
1.以復活的盼望為根基:對死人復活的盼望改變了保羅整個人生(參徒23:6),使得他:a.深想得那從天上來的房屋(2):亦即更願意離世與主永遠同在(8;參腓1:23);b.坦然無懼(6;8):亦即不怕死,不受死亡和逼迫患難的威脅;c.立了志向,要得主喜悅(9):復活的確據使人更積極入世,而非無所事事等候主來。
2.以基督的愛為激勵:因基督一人替眾人死,眾人也都應向世界和自己死了,故生活成為是:a.憑信心不憑眼見(7):也就是上章所言「顧念所不見的」,不貪愛世界;b.在神、在人面前是顯明的(11),一無隱藏;c.不再為自己,乃為替他死而復活的主活(15)。
3.以勸人與神和好為職分:神藉著那無罪,卻替我們成為罪 的基督,使我們與祂和好,又將勸人與祂和好的職分賜給我們。保羅因領受了這託付,而全然:a.不再按外貌,即按世俗的眼光來認人──價值觀改變;b.在基督裡是、作,並持守「新造的人」,不再回到舊造的思惟或行徑──行事為人改變;c.作基督的使者,到處勸人,甚至求人與神和好──人生職志和目標全盤改變。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12/26
哥林多後書 第6章
經文要義
為免基督使者的職分被人毀謗(3),本章保羅再申述自己的行止作為哥林多信徒的榜樣,並提出各樣勸勉。
- 1-2勸勉要把握機會回報主恩。是連接5:21基督代替之恩而發。
- 3-10表明自己是神的僕人:4-5在忍受患難上;6-8在品德上;8-10在外界評價和真實情況的強烈對比上。這些生活見證表明保羅是神的用人。7「仁義的兵器」:公義正直是屬靈爭戰的武器。
- 11-13勸勉要有寬宏的心:先說自己的榜樣才要求信徒照樣回報。「口是張開的」:指竭力教導,凡神的旨意、與信徒有益的,沒有一樣避諱不說(參徒20:20;27);「心是寬宏的」:指心胸廣闊,能包容不同的信徒,和他們的軟弱無知。
- 14-18勸勉要與世有別:14-16屬神的不可與屬鬼魔的混雜;16-18要分別出來才能被神收納。「不要同負一軛」:摩西律法禁止人用兩種不同種類的動物同負一軛耕地(申22:10),這裏借用來提醒信徒不可與異教者親密合作。15「彼列」:魔鬼的別稱。16:引利26:12及結37:27說明神住在祂百姓中間,現在神藉聖靈住在信徒心內,信徒成為神的殿,這樣,信徒便不能拜偶像。
問題思考
- 從哪裡可看出保羅勸勉、教導人都先以身作則?這提醒我什麼?
- 「你們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負一軛」(14)可應用在哪些層面?
默想應用
保羅的自述更懇切了,顯出神僕人同時具有一致與不一致性:
1.言行一致:為了不叫神所託付與人和好的職分被人毀謗,他「凡事不叫人有妨礙」,意即不給人絆腳的原因;又在各樣的忍耐患難窮乏困苦…上身先士卒,遍嚐艱難,而用「無偽的愛心、真實的道理」,不摻一絲虛假。惟有言行一致能杜絕悠悠之口。
2.教導與見證一致:要求信徒之前,他一定自己先做到、先活出榜樣來。這應就是他述說自己的經歷和見證的原因,「我凡事給你們做榜樣,叫你們知道應當這樣…」(徒20:25)。也只有這樣嚴以律己,才能直言「你們該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樣」(林前11:1)
3.外界觀感和自身生命實情不一致:保羅一連列出七個「似乎…卻是」(8-10)充滿矛盾的對比,這是基督徒最奇妙的經歷,因著主自己是我們的享受和喜樂,所有負面都成為祝福。世界看我們如同渣滓,我們卻在滿有榮光的大喜樂中飽享生命平安,何等奇妙!
靈修筆記
哥林多後書 第7章
經文要義
- 1勸勉:要潔除污穢,回應上章末二節神要做我們的父之應許。
- 2-4保羅請求哥林多信徒心地寬大收納他的勸戒。2b請求的根基──未曾虧負誰;3-4請求的動機──情願同生同死的愛。
- 5-16 保羅的安慰:5「從前」:指保羅在特羅亞因等不到提多,心裏不安,便往馬其頓去迎見提多的時候(參2:12-13)。7「哀慟」:哥林多信徒為自己寬容犯錯者及令保羅憂傷而難過。8-12:哥林多人收到保羅嚴厲的信後有積極的改變,由憂愁以至懊悔。8「我後來…懊悔」:保羅曾後悔發出「憂傷的信」(見2:3-4、9),大概是恐怕使哥林多人過度憂愁,致靈性死亡。9「依著神的意思憂愁…虧損了」:神的意思是要哥林多人受責備而悔改,得著益處。11「殷勤」:熱誠,不再對罪視若無睹。「自訴」:自我陳述,指反省。「自恨」:對自己的錯感到憤慨。「恐懼」:敬畏神、也畏懼保羅的懲戒。「想念」:指渴想再見保羅,與他修好。「責罰」:指執行公義、責罰犯錯者。13-16:哥林多人接受了保羅的教訓,熱情接待及順服提多,這使二人都十分快慰。
問題思考
- 從1-7,保羅服事神有哪些難處?如何度過?這對我有何幫助?
- 什麼是「依著神的意思憂愁」呢?我的情緒應當如何交給神掌管?
默想應用
本章深深提醒我們一個服事神的人,要切切注意:
1.自身的品格:2b的三個「未曾」誠為服事三誡,「虧負」指行為上不公平的對待,或道義上虧待別人;「敗壞」指引誘或導致別人在道德上敗壞;「佔便宜」指貪圖別人的財物。自身品格有瑕疵,怎能見證神、帶領人?胸懷磊落,站得住腳,是服事的根基。
2.領受神的安慰:服事神難免諸多困難,連保羅也是內憂外患齊集,何況我們?感謝神,「但那安慰喪氣之人的神」(6)當年如何安慰保羅,今也隨時安慰我們!學習從神領受安慰,是服事者必備。
3.按著神的意思憂愁:11節的七項情緒表現非常寶貴,服事者不是太上忘情,永遠「常常喜樂」的,我們可以憂愁,只是要「按著神的意思」。有解經家將這七項作為照神的意思憂愁的七大要素:「慇懃」──綜合心思、情感、意志和行動;「自訴」──心思上悔改的表現;「自恨、恐懼、想念、熱心」──情感上悔改的表現,「自責」──意志上悔改的表現。讓我們將知;情;意等等「所有的心意奪回,使他都順服基督」(林後10:5),所有情緒都按著主的意思!
靈修筆記
哥林多後書 第8章
經文要義
- 1-15 樂捐的榜樣和原則:1-8當效法馬其頓教會。馬其頓省在希臘半島北部,包括腓立比;帖撒羅尼迦;庇哩亞等教會。哥林多教會所在的亞該亞省則在半島南部。2「在極窮之間」:他們可能因受逼迫以致生活艱苦。7「格外顯出滿足」:即「十分富足」之意。9-15當效法基督捨己之愛。
- 16-24處理樂捐的方式:保羅將集捐的事交與提多及兩位兄弟(23),表明他們在錢銀上清白和誠實,保持好聲譽,免得影響福音工作。24結論:呼籲哥林多人顯明愛心的憑據,慷慨解囊。
問題思考
- 馬其頓教會在金錢的奉獻上有什麼美好的榜樣(參1-5)?
- 保羅為什麼要派兩位弟兄與提多共同負責收取捐款?這對於我們處理公款的原則有何提示?
默想應用
本章所談是樂捐濟貧,而非十一奉獻。這次保羅促成的捐款義舉應就是羅15:25-27所記賙濟耶路撒冷聖徒一事。其中我們學到:
1.樂捐的性質──是恩典;是特權(1;4):以「神賜給馬其頓眾教會的恩」來指稱他們的樂捐,可見在保羅看來,慈善不是個人偉大,而是神的恩典。而馬其頓人再三的求保羅准他們能有分於供給聖徒,更顯示他們看捐獻是特權,故爭先恐後。我怎麼看奉獻?
2.樂捐的時機──在試煉,與極窮之間(2-3):富裕時的捐獻是點綴;馬其頓人卻是在「大試煉…極窮之間」,還盡力,甚至過力地樂捐,因此動人。「有滿足的快樂」則可見捐助者本身也能受益。
3.樂捐的次序──先把自己獻給主,又歸附、順從神的僕人,才能甘心樂意的捐助(5)。對的次序帶來對的動機,才有「愛心的實在」
4.樂捐的要素──a.「有願作的心」;b「照你們所有的去辦成」,指不要過度勉強去做能力所無的,以免一拖再拖(10-11)。要有智慧。
5.樂捐的效果──均平(13-15),意即互補,富餘的補不足的,使眾人都無所缺乏,沒有人永遠「施」,也沒有人永遠「受」,然而可達到共富共榮。此不限於指物質方面,也可包括勞力的配搭支援、恩賜的互相幫補、靈命的彼此供應等方面。
6.樂捐的執行──留心行光明的事(16-24),必須達到a委託得人:提多與另兩位弟兄都是熱心、得眾教會稱讚、屢次試驗過的稱職人選;b.公開見證:三人為證,不可一人獨攬,成黑箱作業,而落人口實。 願我們都行事穩健,榮神益人!
靈修筆記
哥林多後書 第9章
經文要義
- 1-5 保羅派人先往哥林多預備捐款的原因:知道哥林多教會早有供給聖徒的心願,並曾以此激勵馬其頓信徒(1-2)。此段最可看出保羅對各教會肢體曲意維護、肯定慰勉的苦心。
- 6-15 樂捐的果效:撒種與收割的比方(參箴11:24):撒種多,收割更多;同樣,信徒越多樂意捐輸,神便越多賞賜(6-7)。7「隨本心所酌定的」:各人捐輸的數目是按著自己的心願而決定。15「說不盡的恩賜」:總結8-9章的感恩語,包括神愛子的捨己為人(8:9)、信徒行善的能力(8、13)及聖徒得交通(14)等。
問題思考
- 保羅對待亞該亞(哥林多)和馬其頓兩地教會的方式(1-5),顯出哪些牧者心腸?
- 本章繼續指出哪些樂捐的實行原則(6-7),和果效報償(8-15)?
默想應用
一、保羅表現出牧者的心腸:
1.肯定與誇獎:保羅對哥林多人稱讚馬其頓人(8:1~5),又對馬其頓人誇獎哥林多人(1),使基督的見證更得表揚;更激勵人。
2.信心的落實:保羅一面憑信心說話(參4『所確信的』),一面也跟進安排,叫所誇的不致落空(3),而得著成就。可謂用心良苦。
3.設想並維護:保羅惟恐「萬一」哥林多人沒有預備好奉獻,當自己和馬其頓的人臨到時蒙羞受愧,故「不得不求那幾位弟兄」先去提醒他們預備。預先設想,並刻意維護信徒尊嚴,何其感人!
二、繼續上章,保羅還提出樂捐的好處:
1.多種多收(6):所有為神家的需用而獻出的金錢都不是損失,而是「種下」,日後必要收成。並強調「這話是真的」。
2.蒙神喜愛(7):捐得樂意,不出於勉強的人,是神所喜愛的。
3.得神恩惠(8-11):包括a.物質層面──多多加給種地的種子,好叫我們凡事富足,能更多多施捨,行各樣的善事;b.屬靈層面──又增添仁義的果子,存到永遠。
4.榮耀神(12-13):受惠的耶路撒冷聖徒會感謝神,歸榮耀給祂。
5.連結人(14):受惠者還會「切切的想念你們,為你們祈禱」,善心的義舉將兩地的肢體連結為一,其意義更遠超過財物上的相通互助。此即為何說「感謝神,因祂有說不盡的恩賜」!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12/30
哥林多後書 第10章
經文要義
10-13章是保羅對於假使徒的攻擊所做的自我表白,包括他:
- 1-6 行事不憑血氣:3「在血氣中行事」:指在肉身生活。4「堅固的營壘」:指敵擋與攔阻福音的心意與勾當。
- 7-11擁有使徒權柄:7「屬基督的」:在此指有基督所賜使徒的身份和權柄。10「言語粗俗」:與當時希臘演說家相比,保羅不經修飾的言詞便顯得粗俗了。
- 12-18 誇口有所根據:保羅不像哥林多一些人以自己的標準來推薦自己,而是照神給他的使徒身份和界限(即服事的範圍),在未聞福音的地方建立教會。如此「照著神所量給我們的界限」所做的工,不但「更加開展」,且不自誇,而是以神誇口。「搆到」:達到。
問題思考
- 保羅的爭戰是怎樣的爭戰?我有類似的經驗嗎?
- 試從本章中找出保羅運用使徒權柄的原則。這對我有何提醒?
默想應用
保羅的行事為人使我們明白:
1.謙卑與勇敢在基督裡是可以平衡的:「謙卑」是保羅傳福音、建造教會的態度;「勇敢」則是聽聞他們犯罪跌倒,而寫信責備時的表現。前者是常態;後者是不得已時絕不規避的職責。兩個截然對比的性格,今「藉著基督的溫柔和平」,卻可以:a.勇敢但不憑血氣;b.爭戰而一概攻破。於是得著了連繫和平衡。這是神蹟,但人人都可經歷。讓我們歡迎基督在我們的性格和情緒深處得勝。
2.心思和意念在基督裡是可以奪回的:只要我們不憑著血氣,而來到神面前,就有能力可以攻破心思意念中的堅固營壘,我們得勝的情形是:「將各樣的計謀(思念;理由;理論;想像…),各樣攔阻人認識神的那些自高之事(傲慢;偏見;自以為是…)都一概攻破了,將心思意念的每一個層面都從撒但權下奪回來,都順服基督。哈利路亞,讓我們歡迎基督在我們的思想深處掌權!
3.權柄和界限在基督裡是可以管理的:將思想意念、性格情緒都爭戰奪回以後的保羅,便能掌握,並管理自己使徒權柄的:a.使用的時機:等到大部分信徒「十分順服的時候」才來責罰那不順服的人(6);b.使用的目標:造就,而非敗壞(8);c.使用時的態度:堅定且一致(9-11)。因此主也可以託付他更大的權柄和服事界限。
主啊,讓保羅的得勝,也成為我們的得勝!
靈修筆記
哥林多後書 第11章
經文要義
為答覆哥林多教會中假使徒的攻擊,保羅繼續陳述自己:
- 1-6 憤慨不無理由:1「寬容」:指下文將說一些較嚴厲的話。5「最大的使徒」:嘲諷那些攪擾哥林多教會的假使徒。
- 7-15 傳道不謀己利:保羅聲明他不收費用是自居卑微叫信徒「高升」、不在經濟上受累。他要繼續持守這原則,以便與假使徒有別。13-15:評論假使徒就是撒但的差役,裝作光明的天使。
- 16-33 歷數所受的患難:18-19:容我這愚妄人稍微自誇一下。「精明人」:諷稱哥林多人。24「每次四十減去一下」:申25:3規定鞭打不可超過四十下,故猶太人每次鞭打三十九下,以免過數。32-33:「亞哩達王」:指亞哩達四世,希律安提帕的岳父(在9BC-40AD)管轄亞拉伯民族的拿巴提人。大馬色城可能曾歸他治理。「筐子裡…缒下去」:參徒9:23-24
問題思考
- 保羅先曾立下了哪些榜樣,以至他能在哥林多人面前如此申辯,甚至自誇?
- 保羅為主所受的苦難共有幾樣?可分為幾類?這給我什麼感受?
默想應用
服事神難免受批評或攻擊,保羅在本章放膽申辯,「略略自誇」,是因為他已經先具有:
1.與神相同的憤恨(2):如上章所述,保羅是「所有的心意奪回,使他都順服基督」,完全與神同心、同感的人,他為哥林多人所起的憤恨,「原是神那樣的憤恨」。我們的情緒和心思能達此境界嗎?
2.超凡脫俗的知識(6):不論對希臘哲學文化,或猶太宗教傳統,保羅知識全備,只是為主而不採用高言大智(林前2:1),我們的學問能達此水準嗎?
3.前後一致的清廉(9):假使徒竟攻擊保羅傳福音不收費用是缺乏使徒權柄,且藉此用心計牢籠人(見12:16)。保羅說明他是出於愛心,不要信徒受累。且會堅持此原則,使那些假使徒「無法自誇與我們一樣」(12末句另譯)。我們的品格有達到這樣無貪無慾嗎?
4.為主而受的苦難(23-33):細讀本段,無人不為保羅因福音所遍嚐的苦難而動容。我們有為主擺上到如此地步嗎?
若還未達上述保羅的境界,就讓我們先默然不語學功課吧(詩39:9)
靈修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