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日靈糧
作者:張鈞莉 老師
1 | 六 | 歷代志下16 | 11 | 二 | 歷代志下26 | 21 | 五 | 歷代志下36 |
2 | 日 | 歷代志下17 | 12 | 三 | 歷代志下27 | 22 | 六 | 詩篇107 |
3 | 一 | 歷代志下18 | 13 | 四 | 歷代志下28 | 23 | 日 | 詩篇108 |
4 | 二 | 歷代志下19 | 14 | 五 | 歷代志下29 | 24 | 一 | 詩篇109 |
5 | 三 | 歷代志下20 | 15 | 六 | 歷代志下30 | 25 | 二 | 詩篇110 |
6 | 四 | 歷代志下21 | 16 | 日 | 歷代志下31 | 26 | 三 | 詩篇111 |
7 | 五 | 歷代志下22 | 17 | 一 | 歷代志下32 | 27 | 四 | 詩篇112 |
8 | 六 | 歷代志下23 | 18 | 二 | 歷代志下33 | 28 | 五 | 詩篇113 |
9 | 日 | 歷代志下24 | 19 | 三 | 歷代志下34 | 29 | 六 | 詩篇114 |
10 | 一 | 歷代志下25 | 20 | 四 | 歷代志下35 | 30 | 日 | 詩篇115 |
31 | 一 | 詩篇116 |
RPG禱讀經文
日期 | 章節 | 經 文 |
10/2-8 | 代下
20:15 |
耶和華對你們如此說:不要因這大軍恐懼驚惶;
因為勝敗不在乎你們,乃在乎神。 |
10/9-15 | 代下
24:12-13 |
王與耶何耶大將銀子交給耶和華殿裡辦事的人,他們就雇了石匠、木匠重修耶和華的殿,又雇了鐵匠、銅匠修理耶和華的殿。工人操作,漸漸修成,將神殿修造得與從前一樣,而且甚是堅固。 |
10/16-22 | 代下
32:7-8 |
你們當剛強壯膽,不要因亞述王和跟隨他的大軍恐懼、驚慌;因為與我們同在的,比與他們同在的更大。與他們同在的是肉臂,與我們同在的是耶和華我們的神,他必幫助我們,為我們爭戰。百姓就靠猶大王希西家的話,安然無懼了。 |
10/23-29 | 詩
112:6-7 |
他永不動搖;義人被記念,直到永遠。他必不怕凶惡的信息;他心堅定,倚靠耶和華。 |
歷代志下 16章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亞撒的生平涵括在14-16三章,前兩章他多麼激勵人心,本章卻令人扼腕嘆息。綜觀他晚節不保之因:
1.不再倚靠神:從前他靠神而大勝古實的百萬雄師;今倚靠亞蘭 ― 即靠外交手腕、政治運作、和金銀;倚靠醫生 ― 即靠藥物、技術(甚至巫術)…人不倚靠神,便必東靠西靠,而其實無依無靠。
2.不再尊榮神:從前他將金銀分別為聖,奉到神殿裡;今卻從神殿裡拿出金銀奉與亞蘭王。不但停止奉獻,且將聖物私用,奪取神的供物。神本來不需要金銀,但人不尊榮神,自己必喪失尊榮。今我們有無竊奪本該屬神的財物呢?
3不再敬重神僕:從前他領受先知勸勉而壯膽改革;今卻惱恨而下手囚禁。人對待神僕的態度,直接反映他的生命狀況。
亞撒15年時與民立約要尋求耶和華(十五10),36年時轉而求助於亞蘭王(1)。這21年的歲月對亞撒而言,究竟還有何意義呢?
主啊,讓我的生命是越陳越香、越老越滿汁漿 (詩九二14)!
靈修筆記
歷代志下 第17章
經文要義
17-20章記約沙法為王(約872-848BC),猶大國靈性大復興。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約沙法有見識(1);有作為(2、12),且有尊榮貲財(5、11),被史家稱為“所羅門第二“。本章他所推動的屬靈復興,有兩大特色:
1.用生命帶動復興:“他高興遵行耶和華的道“ (6)“高興“或譯“他的心高舉“(KJV)、“他心志高昂“(恢復本)。可見他遵行神的道不帶有外在目的,純因內裡喜樂高昂之生命的激勵。然後更進一步(“並且“的原意),才除掉境內一切邱壇木偶,推動宗教改革。用自己豐盛的生命見證、影響、帶動復興。別無他因,也不靠他力。
2.用讀經堅固復興:他首開宗教教育之風,派臣子走遍各城教導百姓讀聖經。改革不能只是君王的行政命令,他知道唯有當神的話語改變人心,復興才能持久。又唯恐臣子出馬難免政治聯想,便差利未人和祭司陪同,務期用純正的訓誨將人引到神面前。建造在聖經話語上的復興,才真實、才堅固!
今我們渴望教會復興,也唯有從這兩方面入手。主啊,賜我豐盛昂揚的生命、助我研讀並教導聖經!我要看見教會大復興!
靈修筆記
歷代志下 第18章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約沙法人生的敗筆在與亞哈結盟(亞哈與其妻耶洗別得罪神勝於列王,見王上十六29-廿二章)。他自登基即防備北國(十七1);國勢也早已強壯,無須結盟自保,卻一味借重同族對抗外敵(3),而忘了彼此信仰差距。雖也隱覺不妥,仍不斷妥協。他對血緣的迷思,和不善拒絕的軟弱個性,終招大患,也被先知責備(十九1-3)。交友之道,首在信仰相同(參林後六14),此堪為戒。
米該雅在聖經中只出現於這一事件,不如同時的先知以利亞著名。然而他在兩大君王面前孤身力抗400個謊言的先知,風骨嶙峋,允稱不朽!一句“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起誓,我的神說甚麼,我就說甚麼“ (13)立下事奉準則;蒙神啟示寶座前的一幕(18-21),可與約伯記一章互參。他是古今神僕之榜樣!讓我們跟隨他的腳蹤,或吉語或凶言;或順境或逆境,神說了算!
靈修筆記
歷代志下 第19章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約沙法親自出巡民間,推行司法。此舉的意義至少有:
1.回頭堅固眾弟兄:人跌倒後常覺不配服事,約沙法犯錯悔改後反而擴大服事,親自走遍全境,“引導民歸向耶和華他們列祖的神“ (4)。他不掩藏失敗,反而傳遞歸向神得恩典的經驗。這是大衛悔罪的心態(參詩五一13),也符合耶穌對彼得的期許(路廿二32)。
2.哪裡跌倒哪裡爬:看他對審判官說:“應當謹慎…因判斷不是為人,乃是為耶和華“(6),他對“判斷“一詞的體悟固然與他的名字有關,也來自自己結交亞哈,判斷不清的痛切反省。相對於亞撒王囚禁先知;約沙法對於耶戶的指責“你豈當幫助惡人,愛那恨惡耶和華的人呢“(2)不但接納,且因深刻悔改而結出智慧的果子。
3.不僅要求也保護:他不僅要求百姓守法,明訂制度也可確保百姓享受到律法提供的保護。而這明顯是從他對神的認識而來的(7)。
主,我將我的失敗奉獻給祢,求用它來造就我,免得我白白受苦!
靈修筆記
歷代志下 第20章
經文要義
本章約沙法遇見了大危機,卻成就了他最著名的以讚美勝敵。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此次強敵來犯是神發怒管教嗎(十九2)?從約沙法的反應和最後的結果看來,勿寧說是神的祝福。因它給約沙法激發出了:
1.前所未有的禱告:約沙法這次“一禱致勝“,秘訣是:
a.稱頌並詢問神的本性和大能(6) → 訴諸神的能力
b.回顧並提醒神揀選和施恩的歷史(7) → 訴諸神的慈愛
c.站穩神對聖殿(禱告所在地)的應許(8-9) → 訴諸神的守約
d.數算敵人忘恩負義,選民無辜受害(10-11) → 訴諸神的公義
e.承認自己無能抵擋(12-13),即便至少擁軍116萬(十七14-19) → 訴諸神的憐憫 這禱告扣緊神的永能和神性,祂怎能不垂聽?
2.前所未有的戰陣:讓唱詩班走在軍隊前頭,這說明了:
a.信心預演事實(21):這其實是凱旋的架勢。他們預演了勝利。
b.聖潔即是兵器(21):歌唱者手無寸鐵,但以聖潔的禮服為軍裝。
c.讚美啟動天軍(22):因神用以色列的讚美為寶座(參詩廿二3)
禱告貼著
神的心;陣勢擺出人的信,二者會合,爭戰便大大得勝!
靈修筆記
歷代志下 第21章
經文要義
本章記約沙法的長子約蘭為王。他是猶大第一個完全效法北國諸王拜偶像的王,因他娶了北國亞哈的女兒亞他利雅為妻(18:1)。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本來猶大幾任君王 ―羅波安、亞比雅、亞撒、約沙法― 雖各有缺失,但都能保持純正信仰,到約蘭則不但殘忍殺戮諸弟,還重築邱壇拜巴力。這兩件事就是所謂“行以色列諸王的道,與亞哈家一樣“ (6),因亞哈的父親暗利靠篡位屠殺而得國;妻子耶洗別(意為“讚美巴力“)則是西頓王謁巴力的女兒,世代事奉巴力(參王上十六17-33)。殺人,和拜巴力的家族風氣,因著婚姻關係而進入了約蘭的生命,和猶大的歷史中。這是約沙法當年為兒子與亞哈家結親時所始料未及。今我們交友和結親,不能不注意靈界的影響。
約蘭得罪神的結果不但如以利亞所預言:“妻子兒女和財物遭大災;腸子墜落“,且眾叛親離,“去世無人思慕“(20),何其可悲!
主,願我去世時有人思慕、有工堅立!(參詩九十17)
靈修筆記
歷代志下 第22章
經文要義
本章記亞哈謝作王一年即客死他鄉,其母亞他利雅殺害眾王子,篡位自立。但亞哈謝的妹妹救出小王子約阿施,撫養六年。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亞他利雅的野心現在顯出,但從其夫約蘭屠戮諸弟(廿一4)、其子亞哈謝對她言聽計從(3-5),已可見她結合著耶洗別的權力慾、掌控力,與暗利、亞哈系統的凶殘貪狠之靈,在翻雲覆雨操縱全局。她雖非耶洗別親女,但靈裡的牽連明顯之極。當她血洗王室以竊國柄之際,六年之間,邪靈似乎猖狂萬丈,席捲一切了。
然而神對大衛的應許(參廿一7、代上十七11-14)必不落空;彌賽亞從大衛後裔而出的計畫,也必應驗!因此約阿施被保存下來,大衛的根雖僅一線幼枝,也必綿延直至立為萬民大旗(參賽十一1、10)。至高者在人間掌權,此之謂也。
靈修筆記
歷代志下 第23章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古來這類“保護幼主恢復王統“的故事很多,這一個不同,因為:
1.以聖殿為根基:約阿施被藏在聖殿裡六年(廿二12),復位行動也是在聖殿裡、用聖殿班次進行,成功後才進入王宮(20)。聖殿(宗教)成為君王(政治)的養成所和根據地。大衛一心建聖殿給神居住(參代上十七1-3);所羅門獻殿作為禱告之所(代下六18-21),當時可沒料到這殿還能反過來為他們延續血脈而效力,感謝主!
2.以信仰為訴求:他們支持幼主是因“耶和華指著大衛子孫所應許的話“ (3),亦即不是政治勢力之爭,而是信仰之戰。故而: a.利未人成為主力,而不只軍隊;b.加冕時王不持權杖,而是律法書;c.加冕的儀式和歡慶都與聖殿的敬拜相同;d.與民立約不是要他們效忠王室,而是“都要作耶和華的民“(16);e.得權後不是去清算政敵,而是除滅巴力廟。
3.雙重的得勝:復位行動大勝利(20)之外,本章還以屬靈爭戰的勝利作結束(21)。亞他利雅既如上章所述,合諸邪靈於一身,她被殺便別具意義與效能 ― “國民都歡樂,合城都安靜“(21)。
此次行動本於神、為了神,也歸於神,是不同於一般“政變“之處。
靈修筆記
歷代志下 第24章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約阿施的事蹟前後落差極大,令人感慨萬千:
1.堅固的殿:他一生最重要的一件事,是起意,並督責修理聖殿 (4、6)。這或許與他幼年藏居聖殿,情感深厚,並因此而深知殿的破壞狀況有關。他修殿心切,突破種種困難,首創以奉獻箱收聚百姓奉獻的方式,鼓勵自由奉獻。於是全民參與,“歡歡喜喜“的獻上金銀,“將神殿修造的與從前一樣,而且甚是堅固“ (13)。
2.不堅固的信:他知道建造堅固的殿,卻未曾建造堅固的信仰,生命沒有根基,耶何耶大一死,他立刻由聽從人、拜偶像,一路下滑到殺害了可能也是膏他作王的耶何耶大「眾子」之一的撒迦利亞(廿三11) !不但恩將仇報,且殺害先知帶來致命的咒詛。
主,願我一生既有堅固的殿(事工),更有堅固的信!
靈修筆記
歷代志下 第25章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亞瑪謝的一生可讓我們得到幾項警惕:
1.本書對他的評語:「只是心不專誠」(2),指不專一、不全心全意(not wholeheartedly),以及不純全(not with a perfect heart)。神鑒察人心,我們對神的心是怎樣的?
2.神幫助他以較少的兵力反能得勝,但他得勝後卻:a.拜戰敗國的偶像;b.驕傲悖逆。今我們善於處理人生的勝利和順境嗎?耶穌已為我們勝過一切,我們若回頭貪愛世界,也與亞瑪謝同等。
3.聖經不記他被擄,又稱他為一位好王(2及王下十四3),真是何等恩典!但他人生的最後15年,僅以一語帶過,等於白活了。
靈修筆記
歷代志下 第26章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烏西雅時北國飽受亞述壓迫,無暇外侵,因此他有最好的機會發展國力。他與父親共同執政24年,晚年又與兒子共治12年,中間只有16年獨自作王,就使猶大國發展到可與所羅門時代媲美。
可惜這樣的一代明君也同樣難逃“驕傲“這一關!他的驕傲表現在不守本位,強要跨越君王身分,兼擅祭司的職權。不守本位正是撒但的特性(猶一6),表現驕傲就是選擇與撒但同國。神的原則是“驕傲來,羞恥也來“ (箴十一2),故亞撒利雅所說的「神必不使你得榮耀」立刻應驗,大痲瘋當眾從他額上發出來,羞恥終身。
今天我們無須搶奪,神就已賜給我們榮耀的兼跨身分:“是有君尊的祭司“ (彼前二9)!但魔鬼仍用驕傲、越分來攻擊神的兒女。要常常到神面前“照照鏡子“ ―我的額頭上有沒有大痲瘋?
靈修筆記
歷代志下 第27章
經文要義
約坦是連續第四位合神心意的王,且他一生行正道未曾改變。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約坦的善政僅十六年,不算長,卻留下許多啟示:
1.行正道最重要:約坦在列王中可能不是最有才能,但他向神忠誠不變,不像前三任王(約阿施、亞瑪謝、烏西雅)那樣晚節不保。本章總共9節,兩次稱讚他行正道(2、6),這是首要品格。
2.服事神最值得:3-5節記載他多項政績,以建立聖殿的上門為首,不知這是否即是時間次序上的第一項,但確為聖經最看重,列王記甚至列為他唯一的一件事蹟(王下十五35)。世間萬事都要過去,唯有為神而作的工被神紀念,最有價值。
3.影響力最關鍵:約坦一生敬謹跟隨主,但“百姓還行邪僻的事“ (2)卻未見他發揮一個領袖應有的領導、糾正和影響力。他的信仰也沒有傳給兒子亞哈斯,於是當十六年過去,亞哈斯繼任為歷來行惡最甚的王(見下章)。信仰不能獨善其身,我們需要發揮影響力。
靈修筆記
歷代志下 第28章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亞哈斯倒行逆施,惡行不勝枚舉,但從本章我們可以深思:
1.對罪沉默能脫罪嗎? 亞哈斯與其父約坦有段時間是共同執政的(比較王下十五37與十六5-9),但約坦對亞哈斯的罪行保持沉默。當亞哈斯毀壞聖殿時,也沒見有任何“勇敢的祭司“ (廿六17)出面勸阻。潘霍華說:“對罪惡沉默,這本身就是罪惡“。
2.替天行道是弟兄之道嗎? 神使用以色列與亞蘭管教亞哈斯(雖然此時二國自身都受制於亞述),但以色列人藉機對弟兄大行殺戮(5、9),也惹神發怒(11)。今我們可以假“替天行道“之名對弟兄大加韃伐嗎?四族長義釋俘虜之舉,展示何為弟兄相待之道。
3.人的幫助是真幫助嗎? 亞述當時如日中天,向他求救兵(16)似屬有利,但20-21顯示反諷的事實。神的兒女都知道應向誰求助。
靈修筆記
歷代志下 第29章
經文要義
29-32都記希西家王,前三章皆為其宗教改革,可見重要性。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希西家的改革意義匪淺,使南國猶大在北國滅亡後又延續了130多年國祚。本章首記他的潔殿與獻殿,具有“全面復興“的特色:
1.全面的遵命:希西家推動復興,首先呼籲利未人。但本章特別說明利未人響應潔殿,不僅“照著王的吩咐“,也遵著“耶和華的命令“ (15)。順服神,也順服人,是我們事奉的準則。
2.全面的贖罪:希西家獻祭時特別“吩咐將燔祭和贖罪祭為以色列眾人獻上“ (24,比較21)當時以色列人擄掠20萬猶大人的歷史還歷歷在目,希西家不分南北同獻祭,對促進合一的意義極大。
3.全面的奉獻與感恩:31節可為所有事工的座右銘。服事不僅限於少數祭司利未人,全民參與、全民奉獻,便能全民喜樂!
靈修筆記
歷代志下 第30章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獻殿禮拜是單一次的盛會,復興若要深入人心,就必須走進百姓生活,連接神的軌道。因此恢復守節是潔淨聖殿後的重要步驟。從希西家推動和進行這事,我們可學習如何擔任領袖:
1.傳遞異象號召同工:先是智慧的將此事從潔淨聖殿時的“我心中有意“ (廿九10),擴大成“全會眾都以為善“ (4)。然後發帖邀請傳遍全國。信的內容說之以理、動之以情。此之謂領袖的影響力。
2.廓然大度廣開恩門:成大事須有大肚量,不怕嘲笑(10)、不拒弱勢(17),盡量配合求全。再有仍然落後者,就破例為他們禱告求神開恩(19-20),務求全民同享恩典。堅定與寬容,乃領袖必備。
3.張手施恩帶動奉獻:領袖切忌小器吝嗇,言語上不吝讚美(22)、物質上不吝獎賞(24)。奉獻會帶動奉獻,首領獻的比希西家更多;喜樂更會傳染喜樂(25),故喜樂超越歷史、祝福上達天庭!(26-27)
靈修筆記
歷代志下 第31章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在潔殿獻殿(29章)和全民守逾越節(30章)後,本章詳述百姓誠心奉獻以供應聖職人員,作為希西家改革的結束。這讓我們明白:
1.奉獻是靈性的反映:錢財好像是俗氣的事,卻正可反映靈命狀況。當百姓靈性復甦,奉獻便“極多“ (5-7、10)。奉獻是生命的自然現象,因此本章所記正是當時靈性復興的結果,和驗證。
2.管理是靈性的輔助:當奉獻“堆壘“甚多,除了稱頌神(8)以外,更須“查問“管理:a.預備倉房儲放(11-12上);b.派定專人收納掌管(12下-13),c.發放至各城的祭司利未人及其家小,按名派定,制度分明(14-19)。良好的行政管理使屬靈的事更顯榮耀。
3.領袖要靈性和管理並重:希西家王除在靈性上率先奉獻(3)以身作則外;也善於管理,派定聖殿職工的班次和職務(2)、查問並督導奉獻(9、11)等。這是“神眼中看為善為正為忠的事“(20)
誠心的奉獻、有效能的管理,和一位自己有誠心,又能有效管理的領袖,三方會合,形成希西家時代的靈性大復興。我們呢?
靈修筆記
歷代志下 第32章
經文要義
本章記屬靈大復興之外的希西家在位期間的重大事件。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本章敘述較列王記簡略,但顯出仇敵對我們常用的心理戰術:
1.貶低神的能力,用恐嚇來驚嚇擾亂(18-19)。想想看,若我們不信神能幫助我們得勝,不來倚靠神,等於是與西拿基立的這個臣僕同一陣線來貶低神。讓我們起來宣告7-8節,禁止仇敵猖狂,任意毀謗神!”我的仇敵啊,不要向我誇耀” (彌7:8)
2.高抬我們自己,用驕傲來引誘蒙蔽(25-31)。當擁有健康和財富,容易對敵人鬆懈防備,驕傲炫耀。神要看我們”心內如何”!
希西家勝了第一關,卻未能免於驕傲的試探。我們又怎樣?
靈修筆記
歷代志下 第33章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瑪拿西的惡行只能用“罪無可逭“來形容,從他一生我們明瞭:
1.罪人都可悔改:神竟然還垂聽他這種大罪人的禱告,並使他歸回、仍坐國位。列王中他在位最久(55年!),為的就是等他悔改(參彼後3:9)。神沒有赦免不了的罪,也沒有不願赦免的人。
2.悔改應有行動:救恩不是廉價品,悔改不能只在口頭上,更不能三心二意。瑪拿西後來的行事(14-16),確實與悔改的心相稱。
3.犯罪仍有後果:悔改誠可貴,犯罪價更高。神悅納瑪拿西的悔改,但他仍然賠上了:a.百姓(17) b.兒子(22) c國運(王下23:26、
24:2-4都說猶大亡國“是因瑪拿西所犯諸事“)神是輕慢不得的。
靈修筆記
歷代志下 第34章
經文要義
34-35章記猶大最後一位賢明君王約西亞。他使猶大國得享三十年安定繁榮,但猶大亡國之勢已難以更改。
14-33發現律法書。19「撕裂衣服」:是一種哀悼、痛苦的表現。22-28派員求見女先知戶勒大。29-32招聚猶大全民誦讀律法書,立約順從神。33:總結約西亞除滅以色列南北各地偶像。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約西亞出生之前約300年,已有神人預言他的復興改革(王上13:2),他的改革之徹底,確實超越任何列王。本章可見他是:
1.自幼尋求神(3):將年輕的力量獻給主使用,多美!(參傳12:1)但他父、祖均惡劣至極,他的信仰應是來自母親,及敬畏神的大臣。求主也使用我們帶領年輕人,栽培這世代的約西亞!
2.徹底對付罪:他不但除掉邱壇、木偶、雕刻的、鑄造的像無一遺漏,且打碎成灰、焚燒骸骨(4-7),徹底拆毀偶像權勢。並擴及北國境內全地,連根剷除了迦南偶像的影響力。
3.遵守律法書:神的話使人知罪(21“因我們列祖沒有遵守…“)、悔過(27“心裡敬服,自卑,撕裂衣服,哭泣“)、改正(31“在耶和華面前立約,要…“)復興永遠都必須打造在神話語的根基上!
4.站定領袖位(31):他在聖殿柱子旁的君王位置上領導民眾與神立約,並終生引導百姓事奉神 (33)。領袖的擔當也是復興要素。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10/20
歷代志下 第35章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本章記約西亞18年的逾越節盛會,及他的結局。提醒了我們:
1.把握機會愛主:約西亞當時不會料到他這次守逾越節不但規模空前(18),也絕後。因其後不到20年,就發生首次被擄巴比倫;終至亡國2500年,猶太人飄流天下,再也不能聚集守節了。人都不能把握未來之事,當有機會愛主、事奉主,要把握!
2.保持靈敏聽主:約西亞以為尼哥不可能傳達神旨意,此錯誤假設使他斷送性命。神的資訊可能以任何方式臨到(參創41;但4:1-3等),別讓成見或臆測使我們錯失神旨意。要凡事查驗。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10/21
歷代志下 第36章
經文要義
本章是猶大國末年歷史。約哈斯、約雅敬和希底家都是約西亞的兒子,約雅斤則是約雅敬之子,四王合共22年半,飽受巴比倫(東北方)、埃及(西南)兩大強權夾攻,最終亡於巴比倫。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這一章怵目驚心的亡國史,讓我們深思:
1.靠外交或靠神? 這四王使盡外交手腕,周旋埃及和巴比倫間,卻恥辱不斷,終至亡國。回顧猶大強盛史,外交與神哪個可靠?
2.是毀滅或保全? 百姓被擄一空,是巴比倫毀滅猶大之法,卻因此使地享受安息(21);聖殿器皿被擄一空,是巴比倫炫耀勝利之法,卻因此使器皿保全無缺(參拉1:8-11)。歷史證明神使用人間事以完成祂的定旨先見,祂永不失敗!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10/22
詩篇 第107篇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一、認識人生(4-32):綜觀這裡描述的四類蒙恩的人,可知:
1.各種類型的人都能蒙恩:引言中標明神的贖民包括「從各地,從東從西從南從北所招聚來的」人,下文便分別敘述各地、各類不同的人。神的恩門廣開,普及所有種族、文化背景。願主開我眼,看見各方人士的需要;開我胸襟,包容文化差異!
2.人生的各種情況都有恩典:細讀這四類人士,也頗代表個人靈程的成長過程:從曠野迷途中信主得救;經歷靈裡捆綁得釋放、身心疾病得醫治,而後在人生的風浪中不斷得勝,能以往“所願去的海口“得安息。人生的每一個階段、處境,主都幫助!
3.蒙恩的原因和方法都很簡單:四段故事內容各異,但軌跡全同:顯明:a.蒙恩的原因都是出於神的慈愛:非因行為或功德;b.蒙恩的途徑都是求告耶和華:求告主名就必得救(6;13;19;28),但我們得救的人有沒有「因耶和華的慈愛,和祂向人所行的奇事」而來「稱讚祂」(8;15;21;31)呢?
二、認識神(33-43):這一段美麗的稱頌顯明了:
1.神管教與恢復人的苦心:33-35五個「神將…變為…」前三個是管教,後二是賜福。管教不是目的;荒涼不是終局,為的只是要使他們能以回轉。「耶和華啊…你的心思極其深!」(詩92:5)
2.神升高與降卑人的權柄:「他使君王蒙羞被辱…卻將窮乏人安置在高處」(40-41)人的降卑升高都在於神。求主助我看清人生起伏的屬靈真相!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10/23
詩篇 第108篇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本篇由大衛兩首詩的結尾部分組合而成。聖經中這樣重複出現的經文,都提醒、幫助我們重新咀嚼恩典。如本篇重燃我們的:
1.勝過環境的堅定(1-2):大衛脫口而出的一句「神哪我心堅定於你」傳唱幾千年。雖然身處狹迫的洞中(見57篇題注),被追捕到走投無路的地步,仍然堅定向神永不改!有英文詩歌說:「山谷越深,山嶺越高;重擔越重,恩典越大;苦難越苦,勝利越甜」。讓環境來淬鍊、擠壓出我們對神的堅定吧! a.堅定的效益──造就自己,也祝福別人(參撒上22:1-2);b.堅定的表現──「我自己要極早醒起」(2)原文是「我要喚醒黎明」,用禱告聲、敬拜讚美聲,來敲破夜色,將黎明的曙光呼喚出來,這是我們每天的「堅持」!
2.擁抱世界的頌讚(3-6):詩人所稱頌的,是萬民、列邦的神──至大!因神的慈愛和誠實,不單存在於我們今世,而是「大過諸天.達到穹蒼」,即是永垂不朽──至久遠!並且神的「崇高過於諸天、榮耀高過全地」──至高!我們的神至高至大,永遠長存,卻又至親至愛,與我們相近!宜乎要讓全世界都來頌讚神!
3.不憑眼見的信心(7-9):這一段寫作時大衛正腹背受敵(見60篇題注),但信仰的根據不是眼見的環境,亦非易變的感覺,而是:「神已經指著他的聖潔應許我」(7節注),這應許是我們的根基。信心先於感覺,信心不憑眼見。尚未看見就相信,尚未成就就預嚐。尤其本章側重在產業方面,「基列是我的.瑪拿西是我的……」求主助我看見隱藏的珍寶,領受豐盛的產業!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10/24
詩篇 第109篇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一、「咒詛詩」的真相:我們可以求神咒詛敵人嗎?
1.從動機說:本詩從「我所讚美的神阿」開頭,以「我要用口極力稱謝耶和華…讚美祂」結尾,這是詩人的堅定立場。咒罵不是他禱告的動機(如他的仇敵所為);只是他煩擾澎湃之思潮的反映。人心情不好時不跟神說要跟誰說?但訴苦之前,先來讚美吧。
2.從對象說:誰是他所咒詛的敵人呢?或說掃羅;或說示每,都無確據。或就是敵擋神的黑暗勢力?因「對頭」(6;20;29)原文即「撒但」;其動詞即「為敵」(4)。從此角度或可讀懂此篇。且我們雖不必迴避咒詛詩,卻不可冒用聖經咒詛人,以免與撒旦有分。
二、勝過咒詛的秘訣:釐清對咒詛的疑問,本詩還提醒我們思想:
1.用讚美的禱告突破人言的網羅(1-5):詩人遭到:a.「撒謊的舌」(2)──謠言、誹謗的中傷;b.「怨恨的話」(3)──惡意、凶狠的辱罵;c.「無故地攻打」(3)──突然翻臉;d.「向我以惡報善、以恨報愛」──背叛等。言語的霸凌「圍繞我」如同網羅。但大衛堅持「 讚美」神(1),無論人言如何可畏,「但我專心祈禱」(4)!讚美與禱告的大能不但可以突破重圍,還可以療傷、止痛!
2.靠上帝的賜福勝過咒詛的毒箭:咒詛像毒箭,使人從心情(23);到身體(24)都「受傷」(22)。但大衛宣告「任憑他們咒罵.惟願你賜福」(28)!這基於:a.他明白:神的祝福強過人的咒詛。b.他決定:要作討神喜悅的事,好承受神的賜福。故知勝過敵人咒詛之方不是回罵,報復,而是更加謹慎保守自己,蒙主喜悅賜福。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10/25
詩篇 第110篇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本詩精準描述了:
一、彌賽亞的身份:
1.榮耀的君王(1-3):耶穌引用1節說明基督比大衛王更大(太22:43-45;可12:36-37;路20:42-44);彼得、保羅也都以此證明基督在十架完成救恩後,已被高舉到父神右邊,永遠為王(徒2:34-36;林前15:25)。神使祂掌權(2),祂的聖民甘心跟隨祂(3)!祂是榮耀的大君王!
2.永遠的祭司(4):基督像麥基洗德一樣,身兼君王和祭司的雙重身份。且是長遠活著,「永遠為祭司」,因而「為凡順從祂的人成了永遠得救的根源」(來5:5-9)
3.常勝的戰士(5-7):他親赴戰場,為我們打破仇敵的頭。而且喝路旁那無人可以阻絕的河水,抬起頭來,繼續前進,不斷得勝!
二、彌賽亞的特性:交織在這三個榮耀身分之間,還有兩大理由我們要敬拜祂:
1.祂與父神完全合一:2節上半原文直譯為「耶和華必從錫安伸出你能力的杖來」,各英譯本同。伸出權杖的是耶和華,受囑咐要去掌權的是基督。正如耶穌說:「我與父原為一」 (約10:30)!
2.祂永遠且持續得勝:基督在父神右邊「坐下」的舉動,是表示救恩已大功告成(參來10:12-13),祂已戰勝死亡復活了,這大好消息還不是結局,本詩反倒以此起頭,而以凶猛戰事、全力的追擊作結尾。表示爭戰仍在持續,祂也要持續得勝,直到永遠!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10/26
詩篇 第111章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一、讚美的人:本詩開篇1-2節就碰觸到兩個問題:
1.誰應該讚美神? 「你們要讚美耶和華」是向外邀請人來讚美神;但緊接著詩人便挺身而出,是「我」要!以身作則地來讚美。
2.在甚麼地方讚美神? 甚麼是「正直人的大會」?即「敬畏耶和華,甚喜愛祂命令的」(112:1)之集會,並非等待自己完美才來讚美。讚美神是當仁不讓的。
二、讚美的內容──神的作為,是本詩的主題。這「作為」同時兼具:
1.自然的創造與人事的塑造:2節的“作為“,指神的創造(英譯the works,參詩8:3;104:24等處),故可供“考察“,如物理;天文;生物等學問的發展,都在顯明神的作為。但3-9“祂所行“的,則指祂在人類歷史(包括我們個人生命)中的彰顯運行、製作塑造,為要完成自己的意旨鴻圖。二者都是祂的作為,令人讚嘆敬畏。
2.神蹟奇事與例行故事:神有大能可行轟動的大事,如領百姓過紅海等,是令人震撼、使人紀念(4)的;但那些每日的例行供應,如賜糧食給敬畏祂的人(5)等,難道不是恩典嗎?本詩將5節的例行故事夾在4、6的大能奇事中間;將7-8平靜堅定的恩典與9的救贖大恩並列,都提醒我們不要忽略神作為的平衡之美。
3.所做的與所說的:說到作為我們都只注意祂所做的,7節卻將“祂手所行的“,和“祂的訓詞“並列。所謂訓詞是祂所說的話,它們和祂所作的事,是和諧一致的,都顯明祂作為的奇妙。
4.永遠施恩與永遠長存:“永遠“是神的重要屬性,本詩中此字同時反映出祂“作為“的兩方面:祂向屬祂的人永遠施恩(5);並且祂所做的都將永遠長存(8、9)!
如此作為,怎不令人喜樂(2)、紀念(4)、敬畏、遵行(10),而讚美?
靈修筆記
詩篇 第112章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111和112兩篇都是字母詩,原文各有22行,按希伯來字母排列,形式全同,但前篇講神的作為;本篇則述敬畏神之正直人的善行,及其福分。其中引人深思:
一、善的源頭──神:
1.善行源於喜愛神的話語:首句「你們要讚美耶和華」是命令句,但人會「敬畏耶和華」是因「甚喜愛他命令」(1;並參111:2)。對神話語的愛慕,是下文所言一切善行和福氣的源頭(參雅1:17)。
2.善行源於擁有神的性情:這兩篇詩的3b、4b相同,但前篇說神,後篇說人。公義、恩惠、憐憫是神的屬性,竟用來形容人,此正顯明本篇之人的善行是來自神的美德;人是因「與神的性情有分」(參彼後1:4),而能行出5、9節中的種種善行。
二、善的比重:本詩共10節,1-9均述善人義行,及其蒙福;唯10節述惡人的心態與結局。應注重善,遠過於注重惡!(參腓4:8)
三、行善的憑藉:神先使我們「在世強盛」、「有貨物有錢財」(2;3),我們才可能「施捨錢財賙濟貧窮」(5;9)。神所賜的財富非僅為個人私慾,乃要成為行善的憑藉。我們唯「倚靠耶和華而行善」(詩37:3)
四、善行的報償:行善必蒙福,是本詩主題。此「福」的特色有:
1.愈給愈多,愈給愈榮:人皆以為「行善,所以會蒙福」;本章顯示「蒙福,所以要行善」。要成為神祝福的管道,流出愈多,神賜更多(參林後9:8-9),並「大有榮耀」(9)。老子曰:「既以與人,己愈多」(道德經81章);聖經說:「施比受更為有福」(徒20:35)。
2.內心堅定,永不動搖:神的福除了物質,更寶貴的是6-8節的被堅固、得建立、受支持的確據。真實的安全感,千金難買!再加上還有尊榮肯定(9b),主啊,助我連結於祢的善,而行善!
靈修筆記
詩篇 第113章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這是一篇讚美詩,讓我們來思想讚美的真諦:
一、誰該讚美? 1-3節中包括了:
1.「你們要讚美耶和華」──一般人;
2.「耶和華的僕人哪」──會眾中的祭司和利未人;
3.「從今直時到永遠」的人──現在和將來的世代;
4.「從日出之地,到日落之處」的人──全地球上的人,一整天都要讚美神!我今天讚美了沒?
二、何時讚美? 不是聚會時,而是:
1.「從今時」:不論現在發生甚麼事,照常讚美。
2.「直到永遠」:持續讚美不要停,從現在,一直讚美到永世,到天上!新天新地裡萬般舊造皆停,唯對神的讚美響徹雲霄!
三、何處讚美? 「從日出之地到日落之處」表示:
1.任何地方:兒歌:「我在這裡讚美,我在那裏讚美…」(參徒16:25)
2.全世界每一個角落:讚美神的人絕不孤獨!
四、讚美什麼?本篇強調讚美耶和華的名,即神的「所是」──神自己,和祂所啟示的本性。特別是祂:
1.至高,卻謙卑自己:祂「超乎萬民之上」、「坐在至高之處」(4-5),至高無上,卻竟「自己謙卑」(6,自貶身價之意),看顧卑微的人!
2.降卑,將人大提升:「從灰塵裡抬舉貧寒人,糞堆中提拔窮乏人,使他們與王子同坐」(7-8)!將貧窮羞恥翻轉為尊貴榮耀!
五、為何讚美?「不能生育的婦人」(9)代表生命貧脊、枯乾,無活力;經由種種讚美(1-8),成為「安居家中」──休養生息,恢復生機;至終成為「多子的樂母」──喜樂豐富,生養眾多!此讚美之大能。
靈修筆記
詩篇 第114章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一、神掌管大自然:此熟能詳的真理,在本章生動鮮活地表現於:
1.山海江河聽憑神調度(3-4):紅海、約但河本是以色列出埃及時所須越過的障礙,卻因神大能而奔逃,或倒流
2.山海江河無能反抗神(5-6):設問法帶出炫耀耶和華的權柄能力大大高過自然界的語氣,如同以利亞取笑巴力根本無能抵抗神。
3.大地磐石為神供應人(7-8):大自然還被神用來供應我們所需,「叫磐石變為水池,堅石變為泉源」,且是開放式的,永不斷絕!
二、神引導我人生:本章所述也反映神在我們生命中的作為,如:
1去除孤單和壓制(1):以色列人住埃及已430年(出12:40),早已慣說埃及話,稱埃及人為「說異言之民」,除表現以色列的語言、文化及信仰均未被同化,也顯示:a.被隔閡、孤立之感,各說各話;b.被壓制,做苦工,自生自滅。神使我們「離開」此困境!
2.給予肯定和建造(2):以色列人匆忙出埃及,拖兒帶女、攜鍋扛盆、牛羊雜沓,連發麵都沒時間,只能吃無酵餅…(出12:34;37-41)神竟肯定他們是:「那時猶大為主的聖所…為祂所治理的國度」!而後又一路造就他們建會幕、成國度…神對我亦如此恩典!
3.全程陪伴(3-4):詩人將40年囊括在兩小節中,過紅海、渡約但、西乃山地震…這些可怕場面,在神的陪伴下成為最興奮精彩的歷程。神同在,災難都換了色彩,在詩人笑問下踴躍跳舞(5-6)。
4.持續供應(7-8):原本過去式的動詞(1-6),在「見主的面…震動」時,原文換成了現在式,表現出祂現在仍然同在、仍然看見、仍然親近我們。祂永遠是那位使磐石變成水池、又賜人喝祂生命之水的上帝!哈利路亞,這恩,當然“大地都要震動“!
三、為何要讚美神?(二)──讚美使受壓的成為跳舞的:「說異言之民」的壓制因讚美而突破,翻轉成踴躍跳舞,得勝歡呼。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10/30
詩篇 第115章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這真是一篇十分振奮人心的讚美詩,清楚的表達出了:
一、上帝的獨特性:詩人真心體悟到:
1.神應獨得榮耀(1):開篇重複宣告「榮耀不要歸與我們」,而要單單歸給耶和華!因任何功業都非靠人努力能達成,需賴神信實守約的「慈愛和誠實」。這覺悟帶出何等的人生智慧!
2.神在天上獨行奇事(3):神是:a.「我們的神」──關係親密,祂造我們,我們屬祂;b.「在天上」──超越物質,且執掌權柄,大有能力;c.「都隨自己的意旨行事」──有意志、有主權,自我作主、發命安排,祂的寶座永不動搖;旨意永不改變。(參羅11: 34-36)
二、偶像的虛無性:偶像完全無法與神相比:
1.偶像的存在是次等的(4):偶像是:a.「金的銀的」──物質界的;b.「人手所造的」──被造的,再製的。故為次級,非原生的。
2.偶像的能力是虛存的(5-7):「有口卻不能言,有眼卻不能看……」──無能的,自身難保。
三、人的回應:
1.同心倚靠(9-11):三次重複的「你要倚靠耶和華」,從以色列啊(全會眾);到亞倫家啊(小群);到敬畏耶和華的(個人)。所有人。
2.領受祝福(12-15):神「向來眷念」,此即我們蒙福之因。此福臨到所有的人(12-13a);無論大小(13b);也無論世代(14)。
3.承擔責任(16-18):包括a.管理大地(16):「天是耶和華的天;地,祂卻給了世人」,人受託治理這地(參創2:15);b.不住讚美(17-18):「死人不能讚美耶和華」,但,我們這活著蒙恩的人,「我們要稱頌耶和華,從今時直到永遠。」阿們!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詩篇 第116章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本詩字字珠璣,可摘出六個關鍵字詞:1.愛(1);2.求告(2-6);3.安息(7);4.生命(9);5.回饋(12-14;17-19);6.事奉(16)。歸納為:
一、在愛中求告神(1-6):開篇即宣告「我愛耶和華!」是基於:
1.神一直垂聽禱告:「因為祂聽了我的聲音和我的懇求!他既向我側耳,我一生要求告祂」,都是完成語態。神已經聽、向來聽!
2.神正在垂聽禱告:原文也可譯為「聽著」。現在式。神正在聽!
二、在安息中等候神(7-11):「我的心哪,你要仍歸安樂!」(7)此「安樂」,是「安息」、「休息的狀態」,包含二層面:
1.蒙恩的經驗使我們等候神:回顧過去在死亡的纏繞中被神拯救的經驗(3),促使我們「那時我便求告耶和華的名」(5)。
2.信心使我們在安息中等候神:受到打擊時,我們都會流淚、跌倒(8),甚或「急促地說、人都是說謊的」(11),但「我因信」就能說出「我要在神面前行活人之路」(9-10)這樣積極的話;心也才能歸於安樂(7)。安息是信心的結果,而非出於經驗,或理性決定。
三、在感恩中回應神:蒙恩的人不禁問:「我拿什麼報答耶和華向我所賜的一切厚恩?」我們能做的只是:
1.獻上感恩的祭:首先要甘心在眾人面前「舉起救恩的杯,稱揚耶和華的名」 (13)。
2.傳揚感恩的事:除了「以感謝為祭獻給你」,並要「在他眾民面前、在耶和華殿的院內、在耶路撒冷當中」愈來愈擴大地,「向耶和華還我的願」。願這盞恩典的佳釀越陳越香,值得感恩的事蹟越傳越遠!
靈修筆記
快
捷
功
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