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日靈糧
作者:張鈞莉 老師
1 | 五 | 提摩太前書1 | 11 | 一 | 提多書1 | 21 | 四 | 希伯來書7 |
2 | 六 | 提摩太前書2 | 12 | 二 | 提多書2 | 22 | 五 | 希伯來書8 |
3 | 日 | 提摩太前書3 | 13 | 三 | 提多書3 | 23 | 六 | 希伯來書9 |
4 | 一 | 提摩太前書4 | 14 | 四 | 腓利門書 | 24 | 日 | 希伯來書10 |
5 | 二 | 提摩太前書5 | 15 | 五 | 希伯來書1 | 25 | 一 | 希伯來書11 |
6 | 三 | 提摩太前書6 | 16 | 六 | 希伯來書2 | 26 | 二 | 希伯來書12 |
7 | 四 | 提摩太後書1 | 17 | 日 | 希伯來書3 | 27 | 三 | 希伯來書13 |
8 | 五 | 提摩太後書2 | 18 | 一 | 希伯來書4 | 28 | 四 | 雅各書1 |
9 | 六 | 提摩太後書3 | 19 | 二 | 希伯來書5 | 29 | 五 | 雅各書2 |
10 | 日 | 提摩太後書4 | 20 | 三 | 希伯來書6 | 30 | 六 | 雅各書3 |
RPG禱讀經文
日期 | 章 節 | 經 文 |
3/27-4/2 | 帖前
5:23 |
願賜平安的神親自使你們全然成聖!又願你們的靈與魂與身子得蒙保守,在我主耶穌基督降臨的時候,完全無可指摘! |
4/3-4/9 | 提前
6:1-12a |
但你這屬神的人要逃避這些事,追求公義、敬虔、信心、愛心、忍耐、溫柔。你要為真道打那美好的仗,持定永生。 |
4/10-4/16 | 提後
4:7-8 |
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就是按著公義審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賜給我的;不但賜給我,也賜給凡愛慕他顯現的人。 |
4/17-4/23 | 來4:12 | 神的道是活潑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兩刃的劍更快,甚至魂與靈,骨節與骨髓,都能刺入、剖開,連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 |
4/24-4/30 | 來12:1-2 | 我們既有這許多的見證人,如同雲彩圍著我們,就當放下各樣的重擔,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他因那擺在前面的喜樂,就輕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難,便坐在神寶座的右邊。 |
提摩太前書 第1章
提前、提後和提多書是保羅寫給年輕的牧者提摩太和提多的個人書信,也被稱為「教牧書信」。三書共僅十三章,卻是事奉寶典。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保羅勸提摩太留在以弗所,好教導那些傳異教的假師傅,為真道「打那美好的仗」(3;18),並切切提醒:
一、異端的惡性:假教師基本的問題是:
1.辯論無益的細節(4):用「荒渺無憑」、「虛浮」的話,生發「辯論」,卻對於神為人信仰所定的計劃,毫無益處。
2.教導難懂的條文(7):傳異端的假師傅不服保羅,想做教法師,但連自己所講說的也不明白。強行律法(7)卻用得不「合宜」(8)。
二、律法的好意:保羅強調「律法原是好的」(8),因律法的:
1.性質──神的命令:美善的神所吩咐的,是美善的律法。
2.動機──命令的總歸就是愛,且「這愛是從清潔的心、無虧的良心和無偽的信心生出來的」(5)
3.目的──為制止不法、不服、不虔誠、犯罪…等事而設立(9-10)。
三、如何抵擋異端?
1.活在愛中(5):讓那「從清潔的心、無虧的良心和無偽的信心生出來」的「愛」成為我們守命令和一切行事為人的「總歸」。
2.常念救恩(12-17):越深體會主恩就越能打破守律法的軛。
求主助我領受神的愛;也用那愛來愛人,在愛的循環中,「打美好的仗」!
靈修筆記
提摩太前書 第2章
1章是教會整體所面對的異教問題,2-3章轉論細部的教會生活。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一、服事者的禱告:從異端問題轉談教會生活時,首先談禱告。
1.禱告的重要──第一事務:本章開頭按原文有「所以」一詞,表示連接上章,若要打美好的仗(1:18),「第一」就是要禱告。
2.禱告的內容──日益成熟:「懇求,禱告,代求,祝謝」不只是禱告分類,也是a.提升:從因有需要而「懇求」,到與主談心「禱告」;b.擴大:從為自己求,到為人「代求」;從祈求,到「祝謝」讚美。
3.禱告的對象──含括萬民:非為少數人,乃「為萬人」。本章三次強調此:神的心意要萬人得救(4);基督的作為是為萬人作贖價(6),保羅為此而活(7),服事者體會此心,也當為萬人禱告(1)!
4.禱告的視野──超越尊卑:關懷升斗百姓,也「為君王…在位的」
5.禱告的心態──突破敵友:當時以民的「君王、在位的」是羅馬政權,故保羅等於是要他們為仇敵禱告。此必然帶來心靈大釋放。
6.禱告的影響──遍及內外(3、8):禱告使我們a.品格「敬虔端正」:得以「舉起聖潔的手」;b.生活「平安度日」:而能「無忿怒,無爭論」。c.政治安定「無事」:禱告影響政權,國泰則民安。
7.禱告的時機──隨時隨地(8;弗6:18):有固定時地,又不受限制。
二、服事者的教導:
1.教導男人:當如上述,化爭論為禱告(8)。
2.教導女人:要a.內外如一:自稱敬神,便應端莊自守、衣飾正派、有善行(9-10);b.動靜合宜:沉靜學道,順服,不亂說話(11-14);c.滿有盼望:常存信心愛心,又聖潔自守,就必在生產上得救(15)
靈修筆記
提摩太前書 第3章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一、服事者的任用:無論監督或執事,任用原則都應考量他們的:
1.個人品德(2-3;8-11):經過觀察試驗,顯明為無可指責。
2.家庭見證(4-5;12):在忠誠專一的婚姻中管理家庭,教導兒女。
3.恩賜能力:監督除「接待遠人」,還應「善於教導」(2),指具有教導的智慧、熱忱,及身教的品格。至少如執事應「凡事忠心」(11)。
4.靈性經歷(6):應在信仰上有經驗和理解力。初信者不適任。
5.教外名聲:不一定有財勢,但須在職場或外邦人中有好名聲。
服事的結果:達到美好的境地,在基督裡信心增強,勇敢傳福音(13)
二、教會的意義:從教導提摩太教會中行事之道,保羅論到教會:
1.教會的性質──神的家:而非社團。神是家長,行使主權;我們是兒女。家給人歸屬而不只是規則;使人放鬆而不至於放縱。在神家中一切實務都因天父的慈愛和榮耀得著了安息,多美!
2.教會的歸屬──是永生神的教會:而非屬人或偶像。「永生神」即「永活神」。神就活在信徒們的裡面和中間,到永遠。多好!
3.教會的使命──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柱石支撐大廈,並張貼信息;根基堅固真理。教會不只是聚會和事務,而是神揀選在地上奠定;撐起;宣佈衪真理的一群人!多榮耀!此一「奧秘」何其「大哉」!
三、本書的架構:1-3章先說防備異端;再述禱告、男女之別,及同工任用等教會實務;後轉到榮耀輝煌。此路線4-6章重複一次。
主啊,開我的眼睛,帶領我經由教會生活實務,進入祢的榮耀!
靈修筆記
提摩太前書 第4章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4-6章又開始一個「異端→教會實務→神的榮耀」的論述,而講得更詳盡深入;保羅對提摩太的感情也更顯深刻。本章先論異端:
1.離棄真道(1上):異端的本質就是背叛、離棄神和祂的真道。
2.出於邪靈(1中):目的是引誘人離棄神的真道、正道。
3.違背真理(1下):是「鬼魔的道理」,故與真理背道而馳。
4.全無誠實(2上):是「說謊之人的假冒」。參約8:44。
5.昧著良心(2下):「良心如同被熱鐵烙慣了一般」,不辨是非。
6.強迫獨身和吃素(3上):神設立婚姻、賜人葷食(創2:18;9:3),以賜福世人,異端之人廢棄神美意,「禁止嫁娶,又禁戒食物」。
7.不信、不明白真道,不感謝著領受,也不祈求神(3中-5)
二、詳論如何抵擋異端:繼1章後進一步勉勵提摩太要:
1.勇敢教導:要題醒弟兄防備異端(6;參1:3),不小看自己,勇敢地「吩咐人,教導人」(11),並「以宣讀;勸勉;教導為念」(13)
2.持續順服受教(6下向來服從…得了教育):對真道穩定如一。
3.棄絕異端,操練敬虔(7-10):勿浪費時間精力在世俗言語的辯論上(參1:4;6:3-4;20等),一切勞苦努力都專注為神。
4.成為榜樣(11-13):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清潔」上做榜樣。
5.善用恩賜,殷勤作工(14-16):要經心(14“不要輕忽”)、要專心(15)、要恆心(16)。因「這樣行又能救自己,又能救聽你的人」。
感謝神,我們這樣「謹慎自己」為主而活,是極有價值的!
靈修筆記
提摩太前書 第5章
本章至6:2詳談教會實務中的人際關係,幫助提摩太牧養群羊。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保羅在這裡大篇幅教導教會實務,他的觀點有幾個特色:
1.牧養總綱──以勸勉代替嚴責(1-2):因牧養的目的是要挽回人,而非定罪。故應:a.視主內肢體為家人,在愛裏關切;b.長幼有序:待年長的兄姊猶如對父母,謙恭尊敬;d.男女有別:待異性要舉止合宜,「總要清清潔潔的」。
2.重視家庭倫理:教會應有愛心救濟貧窮寡婦,但仍應以家人照顧為優先(4-8、16)。福利措施要能靈活調度,用在刀口上(16),否則反而攔阻人行孝蒙福的權利(4)。
3.符合人道精神:保羅的年代相當於我國的東漢,其時中國文化正在極力強調節操,故《後漢書》除「儒林傳」還有「列女傳」,將守節不改嫁的寡婦載入歷史來褒揚。久而成為女性桎梏。但保羅的教導是鼓勵年輕寡婦再嫁,不加勉強。聖經超越文化、尊重人性。
4.敬重神國僕人:強調對長老和神僕要「加倍的敬奉」,包括:a.態度上的敬重(17);b.經濟上的尊榮:不可苛扣工資(18);c.行動上的支持(19):控告長老的訴狀,非有兩三個見證不受理。但對犯罪的當然也要秉公處理,無成見,不偏心。並公開事由,以儆效尤(20-21)
5.關注個人健康:詳論教會治理之間,保羅也關切提摩太的「胃口不清,屢次患病」(23),而建議他「稍微用點酒」,何其令人感動!屬靈人不是道貌岸然單作主工,也要彼此關注,愛惜身體。
主啊,願我教會每一位的靈與魂與身子,都蒙保守,無可指摘!
靈修筆記
提摩太前書 第6章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一、總結服事者的守則:本章繼續諄諄教導提摩太牧養教會之則:
1.謹守本分(1-2):當時社會多有奴隸,保羅一貫的教導是:奴僕信了主,仍要守住奴僕的身分(參林前7:20-24),不可輕看主人,反要以他為「配受十分的恭敬」,加意服事。如此必得益處。
2.切忌貪財(6-10):貪財是萬惡之根,帶來無窮苦果。屬神的人只要「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
3.持守真理(11-14;20-21):屬神的人要逃避異端和貪財之事,「追求公義、敬虔、信心、愛心、忍耐、溫柔…為真道打那美好的仗,持定永生」,要保守這道,直到主耶穌顯現的日子。
二、三探異端的惡性:3-5節再次強調傳異教之人的特徵還有:
1.不服從,自高自大;不能服主的純正話語,和合乎敬虔的道理。
2.好爭辯,失喪真理;一無所知卻好辯,從此生出嫉妒毀謗妄疑…
3.不知足,以敬虔牟利:貪財令人陷在迷惑裡,被愁苦刺透(9-10)。
三、神的榮耀:本章15-16節一如3:16,也是一段極榮美的頌讚,再度呈現保羅「從具體實務到榮耀奧秘」的教會觀點與書寫循環。相較1-3章,4-6章的實務部分更加細密深入;而這裡描述神是「可稱頌,獨有權能、獨一不死,住在人不能靠近的光裡,是人未曾看見,也不能看見」的「萬王之王萬主之主」也是加倍地榮耀輝煌。但願尊貴和永遠的權能都歸給祂。阿們!
哈利路亞,日常瑣事並不妨礙神的奧秘和榮耀彰顯,祂無限無量!願我的教會生活也如此雙線並行,既實在,又榮耀!
靈修筆記
提摩太後書 第1章
完成提摩太前書之後大約兩年(主後65-67年左右),保羅再次被捕,下在羅馬的苦牢中,即將問斬。此時他寫了這臨終前最後一封信給他親愛的屬靈兒子提摩太。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保羅寫這信時環境惡劣,自知即將離世(4:6-8;18),但本書滿有:
1.為福音受苦是神的旨意(1-2):為此在基督裏賜給我們生命的應許(1),又賜恩惠憐憫平安,作苦難中的扶持(2)。
2.神的恩賜是我們受苦中的出路(3-7):恩賜包括:a.賜同工的祈禱和記念(3-4);b.賜無偽的信心,和剛強仁愛謹守的心(5-7)。
3.神的能力是我們受苦時的力量(8-12):人能為主受苦多少,乃「按」神賜給我們多少能力。神必不叫人受苦過份(參林前10:13)。祂既差派人傳福音,就必保全人所交付給祂的,直到那日!
4.靠著信望愛和聖靈,在受苦中能守著善道(13-18):
二、對自我的確據:他擁有「生命的應許」(1);照此應許作基督的使徒(1;11);雖受苦難也不以為恥(12),都是因為:
1.基督「已經把死廢去……將不能壞的生命彰顯出來」(10)
2.「知道我所信的是誰」:為這一位神受苦是有價值的。
3.「也深信祂能保全」:這位神不但可信,又是全能的!
4.「保全我所交付祂的」:我為祂而作的必不落空,能得保全!
5.「直到那日」:不是暫時保全,乃是直到主來那日!(12;參4:8)
主啊,這聖召也召我了(9),求助我甘心為主受苦,並擁有生命的應許和確據!阿們!
靈修筆記
提摩太後書 第2章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一、對提摩太的期許:較上章更為擴大周詳,不斷重複「你要…」顯示保羅殷殷叮嚀、迫切期望的心。包括:
1.要在基督的恩典上剛強起來,作那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1-2)。
2.要為福音同受苦難(3-6):重複上章所言,並連用三比喻說明:好像a.基督的精兵(3-4)──專心事奉(不將世務纏身),討主(那招他當兵的)喜悅;b.按規矩得冠冕的競技員(5)──自律鍛鍊,而終得榮耀;c.先得糧食的勞力農夫(6)──先苦後甘,必得獎賞。
3.要思想使徒的話和榜樣(7;9-10),記念耶穌的復活、作王、信實(8;11-13)。
4.當竭力作無愧的工人(14-18):包括a.使眾人不可為言語爭辯;b.按正意分解真理的道;c.遠避世俗的虛談。
5.要自潔、脫離卑賤,作合乎主用的貴重器皿(19-23)。
6.要善於教導,存心忍耐,用溫柔勸誡那抵擋的人(24-26)。
二、對自我的確據:保羅也繼續表明不以受苦為恥的原因還有:
1.「耶穌…從死裡復活,正合乎我所傳的福音」(8):a復活的大能激勵他堅信到底,因與基督同死,也必與祂同活;b「合乎我所傳」呼應「我知道我所信的是誰」(1:12),表示:我沒有信錯神,也沒有傳錯福音!
2.「神的道卻不被綑綁」(9):他置個人苦難、綑綁、死生於度外,只為神的道勝利而欣慰!(參腓1:12)
3.「我為選民…叫他們也可以得著…救恩和…榮耀」(10):對同胞的極大的愛,使他甘願付代價,「凡事忍耐」。(參羅9:3)
4.「必與祂同活…一同作王…」(11-13):將來的榮耀使眼前的苦難不足介意。(參羅八:18)
主啊,我也要「成為聖潔,合乎主用」,並「與祢同活,同作王」!阿們!
靈修筆記
提摩太後書 第3章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1.利己損人(1-4上):專顧自己,貪愛錢財,無親情,不解怨……
2.貪圖享受(4下):愛宴樂不愛神
3.假冒敬虔(5):有敬虔的外貌,卻背了敬虔的實意。
4.欺哄弱勢(6-7):偷進人家,牢籠無知婦女……
5.心術不正(8-9):心地壞了,在真道上是可廢棄的。
這些讀來怵目驚心,此時10節出現:「但你已經服從了我的教訓…」,一個「但」字帶來大轉折、大指望。即便全世界都背道行惡,總有一個提摩太,是“已經服從了“正道的!我是今之「提摩太」嗎?
二、提摩太是如何能夠不被引誘離開真道的呢?是因他:
1.認真服從教訓(10):「服從」意指緊緊跟隨,路1:3譯作「詳細考察」,是非常認真專注的。提摩太認真追隨效法保羅;保羅也在各方面都禁得起審視考驗,足以被他效法。
2.領受生命見證(11-14):保羅早期在安提阿、以哥念、路司得一帶所遭的患難,留下生命的見證,深深激勵提摩太。果如2:9所言:「我…被綑綁…神的道卻不被綑綁」,反而建造他人生命!
3.扎根聖經話語:提摩太是「從小明白聖經」的人(15-17),唯獨倚靠聖經,才能在磨難中站立得穩!
主啊,我也是已經服從了真道、領受了生命見證的人!助我更多扎根聖經,使我能宣告在這末世真道不亡、靈火不歇,因為有我!
靈修筆記
提摩太後書 第4章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一、保羅的遺言:人離世前對最親愛的人說甚麼?保羅非常鄭重地(1),說了2、5兩節最懇切的囑咐。不浪漫,但志深筆長:
1.務要傳道:「務」是命令式動詞,「傳道」指傳揚福音,教導神純正的話語。此須:a.有「道」(話語):即須熟讀聖經,b.去「傳」:且「無論得時不得時,總要專心」地傳,永遠將傳福音列為首要。
2.牧養群羊:要「用百般的忍耐,各樣的教訓,責備人,警戒人,勸勉人」。傳福音包括教導勸勉,即牧養靈命,傳承使命。
3.凡事謹慎:不受迷惑,傳揚正道。
4忍受苦難:預備受苦,勿只圖享樂。其實234項都是「作傳道的工夫…職分」。總括而言就是「傳道」。主啊,幫助我,務要傳道!
二、烈士的凱歌:最後,請再讀一次6-8節這段殉道前最美的生命凱歌!體會保羅的:
1.無憾──「打過了…守住了」:他已拼盡全力跑完全程、守住正道,故稱今生這場戰役十分「美好」,坦然無愧、無懼、無遺憾。
2.確據──「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就是按著公義審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賜給我的」:他篤定昂首,迎向獎賞。
3.謙卑:a.「澆奠」:是陪獻的,不是主祭,他尊榮耶穌才是被殺的羔羊,自己算不得犧牲。b.「不但賜給我,也賜給凡愛慕祂顯現的人」:他知道、期待有愛慕主顯現的人前仆後繼獻上自己。
哦主啊,唯願當我離世時,生命也能如此圓融完滿,了無遺憾!
靈修筆記
提多書 第1章
提多也是保羅的「真兒子」(4),是保羅留在革哩底(今之克里特島)的牧者(5)。本書寫作時間與提摩太前書相當,內容也相關。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從提前讀到提多,三卷教牧書信令人一窺保羅的:
一、一樣的心志(1-4):保羅向著神的心始終都是:
1.絕對順服:他是「奉神…耶穌之命」(提前1:1)的「神的僕人」(1)。
2.堅持使命:他也永遠自稱「使徒」(1),堅守傳揚福音的使命(3)。
3.始終盼望:在獄中仍憑著信心和知識「盼望…永生」(2;提前1:1)
二、一貫的策略(5-9):保羅對所建立的教會有一貫的治理策略:
1.按立牧者:旅行佈道所帶信主的人所組成的教會,他從未據為己有,而是留給下一代,如提摩太或提多等領袖去牧養。
2.設立長老:又教牧者「在各城設立長老」(5),分層治理和牧養。
三、彈性的輔導(10-16):提後2:24-26說「用溫柔勸戒那抵擋的人」;本章卻要「把爭辯的人駁倒」(9);「嚴嚴的責備他們」(13),是因:
1.已勸不聽:那些人是「不服約束」的(10),表示已勸過,卻不服。
2.制止錯誤:只為「貪不義之財」便「將不該教導的教導人」,所教內容又「敗壞人的全家」(11),此句原無「人的」二字,「全家」又是複數,是指全教會的各家庭。錯誤教導影響廣大,須立即制止。
3.文化差異:革哩底本地的先知形容當地人文特色是「革哩底人常說謊話…又饞又懶」(12):區域文化特殊,教導策略也不同。
4.因材施教:對革哩底人,嚴嚴責備具有使他們純全無疵的效果,溫柔勸戒他們反而「不服約束」(10)。孔子說「因材施教」,服事者在不同地區面對不同羊群,隨時都要靠主有智慧調整教導方式,但動機都為了「使他們在在真道上純全無疪」(13)。
靈修筆記
提多書 第2章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一、教導的前提──以身作則:本章除指導提多如何勸勉各種信徒,也三次針對提多個人作吩咐(1;7;15),顯示在教導人之前,應先:
1.言必有據(1):所講的要合乎正道,不說輕佻之語(參弗4:29;5:4)
2.行必可法(7):未信者尚且以身作則,信徒更應有善行的榜樣。
3.自重自愛(15):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教導者應自重自愛,a.「講明」:而非亂發脾氣;b.「不叫人輕看」:而有權柄勸戒責備。
二、教導的內容──有三「純」:從上章便強調教導是要使人在真道上「純全無疵」(1:13),原文指健康有力,英譯作sound,是深沉、紮實、健壯。教牧書信中常用此字,本章也有「三純」:
1.道理純正(1;並1:9):相對於異端者欺哄人的「虛空話」,我們要講紮實有內容,並且合乎真理的道。
2.行為純全(2):「在信心愛心忍耐上都要純全無疵」,有好見證。
3.言語純全(8):「言語純全,無可指責」:說話要確實而健康正面。
三、教導的方式──有三方式(15):
1.宣告的方式──「你要講明」:清晰的傳遞主的信息。
2.鼓勵的方式──「勸戒人」:指正錯誤,幫助人勝過罪。
3.責備的方式──「用各等權柄責備人」:責備需要有權柄。權柄的來源有:a.長輩的任命:如保羅任命提多、提摩太;b.自己的善行榜樣(7);c.付代價服事人。參林後8:16;23,提多是殷勤、勞碌服事人的。這abc三項缺一,我們就沒有權柄責備人。
求主助我先自我要求純正、純全,並靈活運用各樣方式教導人。
靈修筆記
提多書 第3章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1.奉公守法──「順服作官的…遵他的命」:順服官長和法令。
2.熱心公益──「預備行…善事」:積極參與善良的公眾事務。
3.言論公正──「不要毀謗」:言行都謹慎端正。
4.接納異議──「不要爭競」:或譯容忍,不堅信只有自己是對的。
5.情理兼顧──「總要和平」:亞里斯多德釋此字「寬容人性的軟弱」
6.溫柔平和──「向眾人大顯溫柔」:能控制情緒,喜怒合宜、合時。
二、行善的動力:保羅常在論教會實務時進入神的榮耀,已見《提前》,本章則在教導社會責任時,進入救恩論和聖靈論(3-8),顯明我們行善的動力,是基於:
1.認識自我本相:謙和待人不是守律法,乃因我們從前與他們同樣可恨(3),只是今日蒙了拯救。蒙恩的罪人理應顯出溫柔。
2.體會耶穌救恩:神按照祂的時候(4)、祂的憐憫(5),使我們得稱為義、成為後嗣,全都是「因祂的恩」(7),而非我所行的義。
3.持續聖靈更新:神怎麼救我們的呢?乃「藉著重生的洗,和聖靈的更新」(5),前者指我們重生的經歷,不只是(但也包括)受洗禮。重生的新生命會老化、硬化,需要不斷活在聖靈的更新裡。
4.連結三一真神:聖靈怎能做這奇妙的重生和更新?「就是神藉著耶穌基督…厚厚澆灌在我們身上的,好叫我們因祂的恩得稱為義」(6-7)。三位一體的神聯合使我們得救;也助我們行善。
三、信仰的平衡:上述的信仰精義「是可信的」,保羅在各書信中反覆闡述,並願提多也「切切實實的講明」,是為「使…人留心作正經事業…與人有益」(8)。信仰理論與品德實踐,需齊頭並進!
靈修筆記
腓利門書
經文要義
這封短信的背景是:腓利門是保羅在歌羅西帶領信主的弟兄(19,對照西4:9「你們那裡的人」),他有個奴僕阿尼西母逃跑到羅馬(15-16),可能還偷了些東西(18)。那時保羅正在羅馬被囚(9),也帶阿尼西母信了主(10)。他伺候保羅(13),且領受教訓願意回主人處補償過失。但當時逃跑的奴隸,主人是可以施以酷刑,甚至處死的。故保羅寫這封信給腓利門,為阿尼西母求情(17)。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一、阿尼西母與我:馬丁路德說:「我們所有人都是主的阿尼西母。」意指我們都是:
1.犯罪的奴僕蒙主恩:過去因犯罪而作罪的奴僕,主釋放了我。
2.從無益成為「有益處」:過去尸位素餐,活著沒有任何貢獻,現在生活充實,即便作卑微小事也對眾生有益。
但我有像他為了賠罪願付一切代價嗎?我敢去見我的「腓利門」嗎?
二、保羅與阿尼西母:保羅對這個逃奴的愛何其美:
1.破除階級的差異:不但帶他信主,且視他為「兒子」、「心上的人」
2.全然擔當其虧負:不但接納,且替他還債,「他…欠你甚麼,都歸在我的賬上,我必償還」。愛,使奴隸制度瓦解、文化得救贖!
3.正確教導他負責:愛不是縱容,虧負人的就應當償還,即便須付上重大代價。保羅所教導阿尼西母的至理,今於你我都適用。
三、保羅與腓利門:保羅對此事的處理方式包括:
1.不存私心:雖盼留下阿尼西母留在監所伺候自己,卻選擇「打發他親自回你那裏去」(12-13)。理由同上二、3。
2.充分尊重:a.不擅自決定(14上);b.雖「深信你必順服」卻不過度勉強腓利門釋奴,只求「收納他如同收納我一樣」。
3.謙卑懇求:雖能靠基督「吩咐」你,卻選擇降卑「憑著愛心求你」。
這些都情理法兼顧、恩典真理並存。再加上扣緊阿尼西母名字「有益處」之意(11、20),語氣幽默。本書短短25節,卻智慧無窮。
過去無益的逃奴變成「不再是奴僕,乃是高過奴僕」;原本血淋淋的仇恨變成「永遠得著他」。主能改變一切,哈利路亞!
靈修筆記
希伯來書 第1章
本書作者不詳,他以極優美的文字反覆論證耶穌比舊約眾神僕更高、更美,以勉勵猶太人的基督徒堅定信心。全書大量引用舊約經文以說明舊約預表在新約完全成就。是非常重要的教義書。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本章深刻又廣博地闡釋了:
一、神的作為(1-2):神為人「所作」的都是大恩,包括:
1.向人說話:神造人,並渴望與人溝通。他不斷向人說話:a.從古到今地說:古時藉先知、現在藉耶穌說;b.多次多方地說:即在許多不同的場合、以許多的方法和方式、分許多部份地,不斷地說。
2.立耶穌為基督:不論怎樣說話,聖潔的神與有罪的人之間,距離是遙遠的,因此神早已設立祂兒子耶穌為基督(受膏者、救世主),包含:a.使祂承受萬有:凡父神所有和所作的一切,都歸祂所有(參約16:15);b.藉著祂創造諸世界(參10;約1:3;西1:16)
二、基督的本質(3-14):基督「是」一切,如:
1.位分與榮耀方面(3):祂是神兒子、是神榮耀所發的光輝、是神本體的真像、是有權能托住萬有的、是坐在高天至大者右邊。
2.名字與身分方面(4-7):祂的名尊貴遠超過天使,天使都要拜祂。
3.權柄和性情方面(8-9):祂是長子,神悅納祂勝過一切,祂的寶座是永遠的、國權是正直的。
4.工作和存續方面(10-12):他洗淨了人的罪,天地是祂造的,祂是永遠長存、永不改變、沒有窮盡的。
主啊,祢何等偉大,配得稱頌,我從心底俯伏敬拜祢!
靈修筆記
希伯來書 第2章
經文要義
l1-4第一個警戒:不可忽略基督的救恩。這救恩的「道理」是:a.藉天使所傳,確定的;b.主親自講的;c.主的門徒(3「聽見的人」)所證實的;d.神用神蹟…同作見證的(4)。我們對救恩的回應則應為:a.珍惜──「當越發鄭重…」(1);b.順服──勿「凡干犯悖逆」(2);c.把握──「若忽略……怎能逃罪呢?」(3) 。2「藉天使所傳的話」:指舊約律法。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一、基督的超越性(一)──基督遠超過天使:綜合1-2章,原因有:
1.基督在名分上遠超過天使(1:4-14):a.基督有兒子的名分,天使無,且天使要拜基督(1:5-6);b.天使可能因為上帝的命令而有變化型態,如火焰或風的形式;基督的屬性永恆不變 (1:7-12);c.基督坐在神的右邊,而天使是服役的靈、奉差遣為基督徒效力(1:13-14)。
2.基督在權柄上遠超過天使(5-9):a.基督將作王,而將與基督一同作王的是「人」,神並沒要把世界交給天使掌管(5-7)。b.耶穌降世為人時雖暫時比天使小,但因受死的苦,得了尊貴榮耀為冠冕(8-9)。
3.基督的拯救大工遠超過天使(10-18):基督受苦難使救恩完全,而能:a.為父神領許多兒子進榮耀裡(10);b.使基督徒「得以成聖」,基督稱他們為弟兄也不以為恥(11-13);c.藉著死敗壞掌死權的魔鬼,並釋放基督徒(14-15);d.基督並不救拔天使,而是救拔人(16-18)。
二、基督救恩的超越性:
1.神創造所賦予人類的尊貴性(5-8):神把「將來的世界」交給比天使小一點的「人」管理(7),是因神起初造人的心意,就是要人管理萬物(創1:26-28),「叫萬物都服在他腳下」(8;林前15:27)。
2.基督道成肉身的謙卑性(7-9):基督雖是「神榮耀所發的光輝…」(1:3),卻甘願成為:a.「比天使小一點的」人;b.在地上受死的苦(9)。
3.基督十架大工的榮耀性:「受苦的彌賽亞」是令猶太人嫌棄的,但神看基督受死的苦「本是合宜的」,因不但使祂自己「得了尊貴榮耀為冠冕」(9),並且使救恩「得以完全」(10),成就了:a.「領許多的兒子進榮耀裡去」(10),基督自己作他們的「元帥」,此字原文指走在前面領路的人,又譯為「創始」(12:2),特別描繪出基督救恩的那種開天闢地的創新特性;b.「藉著死敗壞那掌死權的,就是魔鬼」(14),使死亡再也不能轄制人;c.「並要釋放那些一生因怕死而為奴僕的人」(15)。故基督是因受苦而升高,因受死而彰顯榮耀。讚美主!
靈修筆記
希伯來書 第3章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本章使我們大得安慰與警戒,因深刻闡明了:
一、基督的本質:基督是──「比摩西(或任何人)更配多得榮耀」!摩西是以色列史上最偉大的領袖(申34:10-12),但耶穌卻遠超越過他,因:
1.摩西是受造的;基督是創造主:「建造房屋的比房屋更尊榮」(3)。
2.摩西是人;基督是神:「房屋都必有人建造,但建造萬物的就是神」(4)
3.摩西是僕人;基督是兒子(5-6)。 ➡ 主啊,誰能與祢相比?
二、信徒的身分:我們是──「同蒙天召的聖潔弟兄」(1)。
1.同蒙天召的:a.「同蒙」指分享或參與一個特殊的權利和福氣,與「在基督裡有分」(14)的「有分」原文同字,且是完成式,表示自從我們蒙召、在基督裏有分,就一直持續在蒙召、有分的情形。何等恩典!b. 「天召」則指:①從天上來的呼召;②召到天上去的呼召。何等的「召」!
2.聖潔的弟兄:同出於神、具有神生命的信徒們稱為弟兄(參2:11),已將我們提升到「與聖徒同國」(弗2:19);而還稱我們為「聖潔的」!
三、應有的回應:所以我們要:
1.思想基督(1):原文用一個強而有力的字眼,表示集中思想專注在主。
2.柔軟順服(8;13;15):而不是硬著心,試探神。
3.相信到底(14):12節稱「不信」為「惡心」,是有罪(sinful)的、邪惡的(evil)。求主助我脫離這惡心,而「將起初確實的信心堅持到底」。
4.把握現在:本章三次重複「今日」,今日要聽神的話,不可硬著心(7;15);今日要彼此相勸,免得被罪迷惑(13)。信心是今日,是當下。
5.進入安息:得地、守地為業,在其中安然、歡然居住,此之謂「安息」。此唯賴行神眼中看為正的事(參書21:44;23:1等)。
靈修筆記
希伯來書 第4章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一、安息的意義(1-11):摩西未能帶給以民,而基督成就了的安息是:
1.神不變的心意:從創世時神便設立安息日,要人「歇了自己的工」(10),與祂共享安息(創2:2-3),人類雖墮落了,神仍「留下有進入祂安息的應許」(1),給「相信的人」(3)。約書亞領百姓進迦南地便是預表進入此安息。可惜百姓又失敗了,神便再定一個日子,就是大衛說的「今日」(7)!哈利路亞,何等恩典,進入安息的應許“今日“仍然有效!
2.我們應有的「竭力」:聖經有多個「竭力」,竭力保守合一(弗4:3)、傳福音(西1:28-29)、祈禱(西4:12)、行善(提前5:10)、作無愧的工人(提後2:15)等等,都是要竭力去“做事“;本章卻說「竭力進入安息」(11),要人「歇了自己的工」(10),停止掙扎、算計,全心相信神。竭力去“不做事“,用力去”別用力”。這話看似矛盾,故唯藉神的道才能成。
二、神的道(話語,logos)的特性(12-13,12節原文句前有「因為」二字):
1.生命能力的彰顯──「活潑有功效的」:唯有它能助我們享受安息。
2.洞察人心的利器──「比一切兩刃的劍更快…都能辨明」:唯有它能分辨隱情,剔淨糾結。
3.顯明實情的明燈──「並且被造的沒有一樣在祂面前不顯然的」。
三、基督的本質(14-16):本章又顯明基督是:
1.統管萬有的中間人:「已經升入高天尊榮的大祭司」,人與神的中保。
2.體恤軟弱的過來人:祂受過試探遍歷苦難,深知箇中滋味。
3.隨時施恩的慈悲人:所以我們大可以「只管坦然無懼的,來!」
「因為」有神這樣的道;又「既然」有一位這樣的大祭司,我們只要相信,只要竭力,就必能進入神為我們存留的安息。感謝讚美主!
靈修筆記
希伯來書 第5章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一、基督的超越:作為「升入高天,尊榮的大祭司」,基督不但如前文所言超越天使、摩西,並且超越以色列人的大祭司亞倫。因:
1.來源上的超越:亞倫是從人間挑選,但基督是神所生(1;5)
2.本質上的超越:亞倫一直被軟弱所困,但基督已經完全(2、9)
3.能力上的超越:亞倫當為他自己獻祭贖罪,但基督完全無罪(3、4:15)
4.身分上的超越:亞倫蒙神賜「尊榮」,基督卻自有神兒子的「榮耀」(4-5)
5.時效上的超越:亞倫只在活著時為大祭司,基督是永遠為大祭司(6)
6.功效上的超越:亞倫所贖的只及於當時,基督成了永遠得救的根源(9)
二、基督的降卑:作為「道成肉身」的人,基督卻為了成就救贖,而受了:
1.死亡的痛:「基督在肉體的時候,既…懇求那能救祂免死的主…」(7) 耶穌是神,有完全的神性,但祂甘願取了人的樣式,受所有人性的限制。當面對死亡,祂並未豁免驚懼和痛苦,故向神呼求;只是為了成就神的旨意,祂最終選擇了忍受痛苦、凌辱、與神分離和死亡的至痛。祂,「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本段可參腓2:6-8)
2.情感的苦:「基督在肉體的時候,既大聲哀哭,流淚禱告…」(7)耶穌既成為人,也有完全的人性,喜、怒、哀、懼、愛、惡、欲,他遍歷親嘗,受了人性情感上的一切試探,只是他沒有犯罪(4:15)。
3.學習的難:「他雖然為兒子,還是因所受的苦難學了順從」(8):神的兒子與父原為一(約10:30),本不需學習,但祂為我們把那“全知“的神性放在一邊,不但學習,且是用受苦難來學,彰顯出完全的順從。
死門難度;情關難破;習障難越,耶穌為我們關關走過,並關關得勝。這樣的「完全」使祂「為凡順從他的人成了永遠得救的根源」(9)!
耶穌的神性使祂超越萬有,可敬;耶穌的人性使他深入紅塵,可愛!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4/20
希伯來書 第6章
經文要義
本章是第三個警戒(之二),繼續勸勉信徒要長大成人。又含幾個重點:
l1-8要竭力長進。1「完全」:指5:11-14說的成熟,非指基督的「完全」(5:9)。「死行」: 陷於死境的行為(參弗2:1;羅8:6;林後3:6)。2「洗禮」:指猶太人的各種洗濯規矩。非指受洗。3:作者也會竭力。4-8離棄真道的危險。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一、我們當:基於上章所析基督完全的神性(超越、榮耀)和人性(受苦、順從),從5:11至本章,懇切勉勵、警告信徒應當要:
1.離開基督道理的開端(5:11-6:8):作者先責備信徒靈性淺薄(5:11-14),再勉勵追求長進(6:1-3),並警告勿離棄真道(6:4-8)。顯示:a.停滯等於離棄:「開端」「吃奶」「嬰孩」「根基」都指初信的狀態,不是罪,但若停滯於此,信主許久仍靈命幼小,生活世俗化,便是「離棄真道」「羞辱基督」(4)!b.無用近於咒詛:田地若生長有用的菜蔬,就蒙福;若長荊棘,「必被廢棄,近於咒詛,結局就是焚燒」(8;參林前3:12-15)
2.持定擺在前頭的指望(9-20):包括:作工顯出愛心和殷勤(9-12);如亞伯拉罕般抓住神的應許和誓言(13-18);堅定盼望如錨拋牢(19-20)。其中顯示:a.個別的信仰(11「願你們各人都…」):我們的信望愛都須各自向神持守(參詩84:7)。b.雙重的保證(17-18):神應許,還加起誓。
二、我們有:「我們當…」好像是要求,但本章也兼鼓勵。因我們都:
1.有根基(1):救恩的根基只有一個,基督已經立好了,不必再立,也沒有人能再立(參林前3:11)。
2.有得救(9):「近乎得救」的「近乎」原是「持有」或「拿著」「屬於」之意。不是靠近得救,因著主恩我們握有得救的確據。
3.有指望(11、18-19):這指望是:a.「滿足的」―充分的,滿溢的。b.「擺在前頭的」―不遠,可以跟隨持定。c.「如同靈魂的錨,又堅固又牢靠」,且又「通入幔內」,達到神面前的!
哈利路亞!因基督我「似乎一無所有,卻是樣樣都有的」!(林後6:10)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4/21
希伯來書 第7章
經文要義
回主題:基督超越大祭司(三) ―是麥基洗德等次的大祭司(參詩110:4)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一、基督的超越:本章從基督高於利未祭司體系,說明基督的超越性:
1.時效上的超越:利未祭司「有死阻隔,不能長久」(8;23);基督卻是活的(8),神起誓立祂「永遠為祭司」(21),祂「長遠活著,替我們祈求」(25).
2.職任上的超越:在職任(priesthood,指祭司這個身份所要負的責任)上,基督也是遠超過亞倫,及所有利未體系的人間大祭司,因:a.身兼祭司與君王:利未祭司單任祭司;而基督出於猶大支派,身兼君王與祭司(13-14),職任更全備。b.職任長久不更換(24):祂永不卸任。
3.生命大能上的超越:利未祭司需先為己罪獻祭,且需多次獻上,故不得完全(11);而基督是「聖潔、無邪惡、無玷污…」(26) 「只一次將自己獻上」,就成全了救贖,且成全到永遠(27-28)!
二、基督的「所是」:祂是麥基洗德等次的完美祭司(11)、是神起誓所立的更美之約的中保(22)、是長遠活著替罪人祈求的代禱者(25);是聖潔、無邪惡、無玷污、遠離罪人、高過諸天、與我們合宜的大祭司(26),祂一次獻上就成全了永遠的救贖(27)……哈利路亞,我稱揚祢!
三、基督的「所能」:「凡靠著祂進到神面前的人,他都能拯救到底」(25)。
1.祂能使人進到神面前:舊約律法只是象徵,在救贖上「原來一無所成」(19),其條例「軟弱無益」(18),唯基督能使人坦然無懼來到主前(4:16)
2. 祂能拯救到底:照祂「無窮之生命的大能」(16),祂能拯救!不僅在十架上救,且是天天救,救到底,到極致!此點第十章將再綜論。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4/22
希伯來書 第8章
經文要義
基督超越大祭司(四) ──是更美之新約的大祭司。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一、基督的美:基督是比地上的祭司更美的大祭司,因祂:
1.至尊:因祂a.掌權:「坐在天上至大者寶座的右邊」(1),掌一切權柄(參太28:18)。b.優越:祂的職任「更美」(6),此字亦指至尊無上。
2.至聖:祂在聖所,就是神所支搭的真帳幕裏作執事(2)。
3.至真:祂向神獻真實的禮物和祭物(3-5),不再是模擬或副本。
4.至親:祂是更美之約的「中保」,有二義:a.中間人(6):神人之間的橋樑,仲介,為我們禱告;b.保證人(7:22):為神的誓言做擔保,且抵押自己,使其保證牢不可破。二者都是親近我們,為我們謀福。
二、新約的美:新約比舊約「更美」之因:①是憑更美的應許所立(6);②是取代有瑕疵的前約(7);③是神主動另立的新約(8-9);④是寫在人心上的(10-12);⑤是不舊不衰的「新」約(13)。①-③屬外緣原因;④-⑤屬內緣原因。即10-13節顯示新約在內容、性質上比舊約更美,因它是:
1.愛的關係:「律法放在他們裏面」,使人認識神;「寫在他們心上」,使人愛神。愛成為履約動力,而不再是以外在律法來「拉」(9)或約束。
2.生命的連繫:「我要作他們的神,他們要作我的子民」,神人之間關係親密的、不斷的關係。舊約吩咐人遠遠站開;新約卻叫他近前來。
3.不限對象:不分年齡;階級;文化,「從最小的到至大的」都會認識神。
4.不講條件:「不義」可得「寬恕,「罪愆」也不再紀念。舊約神說「你若…」;新約說「我要…」(如8;10中;10下;12)。純然恩典,不附條件。
5.永遠長新:舊約「漸舊漸衰…快歸無有」;新約永遠立定、永遠如新!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4/23
希伯來書 第9章
經文要義
基督超越大祭司(五) ― 從舊約獻祭的三方面看: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一、更美的獻祭:繼上章對照新舊約,本章顯明基督所獻之祭的超越性:
1.不再受限,萬民可來(7;10):舊約的獻祭有a.人員限制:世上只有一族一支一家的一人(以色列的大祭司),可進入至聖所,今我們「只管」來;b.時間限制:大祭司僅一年一次(贖罪日)可進去,且整個舊約獻祭制度只到耶穌受死時「為止」(10),今我們「隨時」可來。(參4:16)
2.不再隔閡,路已打通(8):舊約的會幕有層層相隔,沒有辦法讓人真正親近,通往神的「路」還未顯明;而基督是「道路」(約14:6)!
3.不再定罪,使人完全(9):舊約獻祭只是「一個表樣」,不能真正除罪,今基督徹底「除去世人罪孽」(約1:29),使我們「完全」,毫無罪疚了。
二、更美的基督:本章以許多完成式動詞,強調基督所成就的。祂是:
1.更美的大祭司:是「已經來到,作了將來美事的的大祭司」(11)。
2.更美的(真)帳幕:祂已「經過(且完成)那更大更全備的帳幕」(11)。
3.更美的祭物:因祂「不用山羊和牛犢的血,乃用自己的血」(12)。
4.更美的辦法:「只一次進入聖所」(12),「一次被獻,擔當多人的罪」(28)
5.更美的祝福:祂「成了永遠贖罪的事」(12),且「既然受死贖了人…的罪過,便叫蒙召之人得著所應許永遠的產業」(15;參3:1、彼前1:4)。
6.更美的保證:祂「將自己無瑕無疵獻給神」(14),滿足聖潔神的心。
7.更美的時效:「藉著永遠的靈…獻給神」,到「如今為我們顯在神面前」(14;24)。祂的救贖永遠有功效。
8.更美的效果:a.所獻能「洗淨良心,除去死行,使你們事奉永生神」(14)。b.「一次被獻,擔當了多人的罪」;且要「第二次顯現」使身體得贖(28)!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4/24
希伯來書 第10章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本章1-18節承上,是「基督超越大祭司」整段的總結;19-39節則以「既因耶穌…就當…」句型開啟11章以後的勸勉。其中顯明幾個真理:
1.基督赦罪的能力(1-3):以色列人「每年常獻一樣的祭物」,卻不能赦罪、除罪,使良心「完全」,只「叫人想起罪來」,故須不斷重複獻。看似虔誠,其實正在證明舊約的獻祭不能滿足神的心。我們從前拜偶像時,不也是如此?而基督所流的血卻能叫我們「良心被潔淨,就不再覺得有罪了」(2),也就是脫離了罪的控告,得釋放了!此赦罪的能力何其大!
2.神是救恩的起源(5-10):基督所說的是:「神阿,祢曾給我豫備了身體」,可見不是督自己作決定,祂是「照神的旨意」、按「經卷所記載」的獻上為祭(7)。是因神不喜歡「祭物和禮物…燔祭和贖罪祭」,而要「除去在先的,為要立定在後的」(9),徹底廢止了按律法而立的舊約獻祭制度,代以基督一次性的贖罪祭。救恩的起源是天父上帝,而由基督完成。聖父與聖子合而為一,成就了這偉大的救贖計畫!哈利路亞!
3.救恩的果效──基督獻上自己為祭的結果,給我們開了一條又新又活的路(19-20):耶穌死,使聖殿幔子裂為兩半,開通了人到神面前的路。這路是a.新路:前所未有的,也是永遠長新不會變舊的路;b.活路:叫人活的,也是活潑有效的(4:12)。
4.持續聚會的動力──信望愛的結合(21-25):「你們不可停止聚會」不是規定,而是基於基督為大祭司治理神的家,我們存著信心來到神面前;因祂的信實堅守指望;又彼此激發愛心勉勵行善的結果。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4/25
希伯來書 第11章
經文要義
11-13章談新約信徒應有的新生活,本章先接上章末節描述信心。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本章是最美的「信心篇章」,廣引例證(4-40)來解明信心的特質,如:
1.信心源於神話語(1-3):它來自「所望之事」(1),即在神面前「知道自己有…」,且「可以得著…應許」(10:34、36)。而非出於自己一廂情願的認定。因此這「信」迥別於某些店家門口員工齊做早操時振臂呼喊的「信心!信心!」。乃是神先賜下祂的啟示、指示、呼召、應許…人雖尚未看見,仍以之為實底而順服持守。以神為中心的信「得神的喜悅」(6)。
2.信心打破時間和死亡的律:它將「未見」的、將來的事帶到眼前,使人預先看見、提前享用神的應許。信心自由穿梭在時間軸中,不受限制。難怪英文譯本1節句前有「現在」一詞,「現在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信心超越於時間之上,在信心裡,所有事都發生於「現在」!
3.信心先於一切認知與感知:「我們因著信,就知道…」(3)。「亞伯拉罕因著信…就遵命出去…出去的時候還不知往哪裡去」(8)。信心在「知道」之前。也在感官的「看見」之前。世人說:「看見才相信」;神則說:「相信就能看見」。如耶穌對馬大說:「你若信,就必看見…」(約11:40),信心偉人們至死並沒有得著所應許的,「卻從遠處望見,且歡喜迎接」(13)。是因信而看見,而知道;不是因看見、因知道而信。
4.信心需要激勵:信心如此超越現實與理性,持守信心的人很難被世俗了解,注定孤獨。這應即是上章要我們「彼此相顧…不可停止聚會」,以及本章4-40連舉一長串信心偉人的原因。從在日常瑣事中與神同行的以諾,到「被石頭打死,被鋸鋸死…」的殉道者,我們需要知道「有許多的見證人如同雲彩…」(12:1),知道「吾道不孤」、我非怪胎。被激勵的人才能期許自己也活成別人的激勵,以致呼朋引伴,一同昂首與這些信心偉人們並列,「同得所預備的更美的事」 (40)!哈利路亞!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4/26
希伯來書 第12章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一、我有「雲彩」:信心偉人們不但在天上等著我們去同得更美的應許(11:39-40),且今天就「如同雲彩圍著我們」加油打氣!這代表我們有:
1.典範眾多:修辭學上「雲」形容多人雲集。且這雲不是「我是一片雲」那樣飄渺,而是凝聚成團、連綿不絕的「一大朵雲」(英譯),不但「圍著我們」,還「仍舊說話」(11:4)。願我一生也成為如此白雲一朵!
2.引導明確:屬靈含意上,雲柱代表神的引導(出13:21-22);雲覆會幕代表神的榮耀(民9:15-22)。這些見證人圍繞著來引導我們去「奔那擺在前頭的路程」,好進入神的榮耀,並沿路為我們聲援打氣!
二、我是「見證」:本章苦口婆心的勸勉和警戒中,也讓我們明白:
1.見證和罪都是具體的(1):我們所做的每件事在靈界都有重量,和影響力,活出的「見證」如雲彩圍繞;沾染的「重擔」會形成攔阻;所犯的「罪」更是糾纏不清。被如雲的見證人包圍著是祝福;另二者是拖累。
2.奔跑是必須的(1-2):每一信徒都是參賽者(林前9:24)。且:a.賽程終身制,要「存心忍耐」跑完全程。b.目標和跑道就「擺在前頭」,毫不模糊;但也只擺在前頭,不容「退後」(10:39);c.耶穌是先鋒,是信心的「創始」者,有祂才會有信心,又是信心的終結者,使信達到完全。d.「擺在前面的」不只「賽程」,還有「喜樂」,即耶穌所得父神的高舉;和我們打完美好的「仗」(原文同「路程」)之後所得的冠冕(提後4:7-8)。
3.主的管教是不可輕看,也不可過度重看的(5):前者輕忽;後者灰心。
4.神的國是不能震動的:將來「受造之物都要挪去」(27),我們卻是已經「得了不能震動的國」!表示:a.本書中一切國度福分,都是不改變、不動的;b.「得了」原文是現在時,表明我們正在領受「不能震動的國」的過程中,我們的平安喜樂,也是外在環境變遷奪不走的!並且,在將來基督再來的時候,這個不能震動的國度還要完全實現!讚美主!
靈修筆記
希伯來書 第13章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本書極其高妙的解析了基督的超越性(1-10章),和信心與盼望的根由(11-12章),至此末章則以愛的實踐作結,提出了:
一、愛人之道(1-3):愛心誰都會說,本章具體指出實行的方法:
1.常存愛心(1):對人勿從負面論斷或自我防衛出發,「常存相愛的心」。
2.接待客旅(2):a.我們常自覺寒酸,不敢接待人。其實有愛的家最美,無須豪華。b.「天使」意為「奉差遣的使者」,故接待奉主名出外服事者,就是接待天使,和主(太10:40–42),且是「一同作工」的(約叁7-8)。
3.紀念受苦者(3):要感同身受紀念受苦者。而代禱,也是最佳的記念。
二、愛己之道(4-6):屬靈的人也愛自己。本章提到愛自己包括兩方面:
1.尊重婚姻(4):不只尊重自己的,也尊重(不干擾)「人人」的婚姻。即正視「婚姻」是崇高聖潔、神所創造和看重的。把婚姻當作一個具體的神的創造物來欣賞和敬重,對任何人都是一種建造和釋放。
2.不貪錢財(5-6):健康的錢財觀使我們a.知足:因而常樂;b.有安全感:知道主總不撇下我;c.不懼怕人:不論貧富,人能把我怎樣呢?這樣一種坦然自信,是愛自己的第一步。
三、愛神之道(7-19)
1.效法、順服神僕(7;17-18):想念信心的榜樣,順服,並為他們禱告。
2.持守純正信仰(8-9):不要被其他外來的教訓所勾引,因基督不改變。
3.出到營外就主(10-14):脫離宗教的氣氛、作法,與耶穌同受苦難。
4.靠著耶穌常獻頌讚、行善、捐輸的祭(15-16)。
靈修筆記
雅各書 第1章
本書作者雅各是耶穌在肉身的弟弟,初代教會的重要領袖。全書強調「真信心」須與「好行為」並行,保持平衡。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1.生命翻轉─「作神和主耶穌基督僕人的雅各」:他原不信耶穌(約7:5),認為耶穌瘋了(可3:21);今成了基督的「僕人」──表明:a.順服的心志:此字同「奴隸」,表示生命的主權都在於主;b.禱告的生活:如僕人貼身伺候主人般親近主。教會傳說雅各長跪禱告,致雙膝厚如駱駝皮。
2.活出謙卑─「請散住十二個支派之人的安」:他從未以耶穌弟弟的身分,或耶京教會監督的頭銜為權威,謙卑向流亡在外的信徒請安關懷!
二、得勝的良方(2-27):雅各寫此信時信徒正遭大逼迫,分散各地。因此他區分「試煉」(2-12)與「試探」(13-18),並提出勝過試探之道,是要:
1.憑信心求神賜智慧:誰能「知道」信心經過試驗能生忍耐,因而將「落在百般試煉中」看成「大喜樂」(2-4)呢?就是篤信不疑求得智慧者(5-8)!這包括:a.信得過神:不論何景況,堅信神是「那厚賜與眾人、也不斥責人的神」(5),從祂來的都是「各樣美善的恩賜…」b.求得出口(6-7)
2.有智慧認識神作為:人生的尊卑(9)、貧富(10上)、短暫虛空(10下-11上)、盛衰(11下)都出於神,因此經歷變遷(升高、降卑)「就該喜樂」。
3.能看見「生命的冠冕」:這是經過試驗而持續愛主的人所要得的(12)。有永恆的眼光看見這喜樂,就能輕看羞辱,忍受苦難(參12:2)。
4.不推卸自己的責任:認清試探不是出於神,而出於自己的私慾(13-15)
5.實在地行道與行善:聽、領受,並實在行出真道(19-25)。勒住舌頭、活出善行才是真虔誠(26-27)。這是全書主旨,下面還會反覆強調。
靈修筆記
雅各書 第2章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一、憐憫窮人的意義:從舊約到新約都強調濟貧,本章具體指出原因:
1.憐憫是對行道做證(1-8):聖經原本不分章,本段是接一章說「聽道也要行道」(1:19-25)的,而行道之人的表現「是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1:27),否則甚至連信主都談不上(14-17)。本章再細說對窮人不可:a. 按外貌待人(1);b.重富輕貧(2-8),因這都不符合神待人的原則。
2.憐憫是向審判誇勝(9-13):8節「愛人如己」引自律法(利 19:18),和耶穌所說「律法…的總綱」(太22:39-40),9-13接言若要談守律法,怎能忽略憐憫窮人呢?故憐憫是向律法的審判誇勝(非指永世中神的審判)。憐憫勝過了審判,我們不是在律法中憐憫貧窮,而是出於愛。
二、信心與行為的關係:「信心沒有行為是死的」這話在本章重複了三次(17;20;26),是本章,以及全書的主旨。雅各憂心當時的信徒好不容易「因信稱義」,掙脫了了舊約律法的桎梏,卻一變而在恩典中任意妄為,故而苦口婆心強調好行為的重要。信心與行為之間有著:
1.相屬的關係(14):信心與行為緊緊連結,缺一不可。若單有信心,「能救他嗎?」;若單有行為,「我們得救…也不是出於行為」(弗2:9)。
2.先後的關係(21):亞伯拉罕因信稱義,載於創15:6,十多年後神定割禮的約,作為他已經稱義的憑據(創17:9-14,參羅4:9-11),再過了十多年(假定以撒被獻時是13-14歲的話,還可能不只),亦即離他稱義已30多以上,才獻以撒(創22章)。獻以撒的「行為」,證實了他從前稱義的「信心」是真實的。先有信心,未見就信(來11:1),之後也要有行為印證所信的,否則,「信心沒有行為是死的」。
3.成全的關係─「可見信心是與他的行為並行,而且信心因著行為才得成全」(22):信心引發行為;行為證明信心。同時並行,且互相成全。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4/30
雅各書 第3章
經文要義
本章進入另一對比:言語與智慧──我們生活表現最重要的部分。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一、舌頭的特性:雅各妙筆生花,連用長串精妙的譬喻,點出了舌頭的:
1.掌控性─「嚼環」(3):嚼環只是一小塊金屬片,但只要控制它,就能控制馬匹的行動。舌頭也這樣控制影響人,不是向好,就是向壞。
2.主導性─「船舵」(4):船舵雖小,但只要轉動,就能夠控制船的方向。舌頭所出的一小句話,可能影響自己,或別人的前途
3.毀滅性─是「火」(5-6):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比喻舌頭a.能摧毀整個生命之輪;b.「且是從地獄點著的」,帶著地獄的邪惡,且不能熄滅。
4.汙染性─像「罪惡的世界」(6):百體中最小的,卻「能污穢全身」
5.毒害性─是「不止息的惡物」、「滿了害死人的毒氣」(8):a.不但能中傷別人,也毒害自己的思想,摧毀品德。b.其惡「不止息」,要隨時留心。
6.兩面性(9-12):以上五個比喻之外,本章還生動描繪「我們用舌頭頌讚那為主為父的,又用舌頭咒詛那照著神形像被造的人」(9)!哇!我們就是經常如此瞬間翻臉,甜苦並出,不是嗎?
主啊幫助我!求來掌我舌頭的舵、滅我舌頭的火!讓它單單用來頌讚祢!
二、智慧的特性(13-18):這一段以對照性筆法指出智慧的:
1.來源:是從上頭,意即從神來的,不是屬地的。
2.性質:a.清潔:沒有罪的成份,也不會「懷著苦毒的嫉妒和紛爭」;b. 和平:不血氣用事,不衝動魯莽、引起紛爭;c.溫良柔順:不粗暴,順服謙卑,像主的智慧;d.滿有憐憫:不作秀,反而體恤人的軟弱;e.多結善果:是豐盛生命的表現;f.沒有偏見:不固執自己的意見;g.沒有假冒:真誠無偽,不掩飾裝假。
3.結果:使人和平,結出和睦的義果。
靈修筆記
快
捷
功
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