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日靈糧
作者:張鈞莉 老師
1 | 四 | 出埃及記28 | 11 | 日 | 出埃及記38 | 21 | 三 | 利未記 8 |
2 | 五 | 出埃及記29 | 12 | 一 | 出埃及記39 | 22 | 四 | 利未記9 |
3 | 六 | 出埃及記30 | 13 | 二 | 出埃及記40 | 23 | 五 | 利未記10 |
4 | 日 | 出埃及記31 | 14 | 三 | 利未記 1 | 24 | 六 | 利未記11 |
5 | 一 | 出埃及記32 | 15 | 四 | 利未記 2 | 25 | 日 | 利未記12 |
6 | 二 | 出埃及記33 | 16 | 五 | 利未記 3 | 26 | 一 | 利未記13 |
7 | 三 | 出埃及記34 | 17 | 六 | 利未記 4 | 27 | 二 | 利未記14 |
8 | 四 | 出埃及記35 | 18 | 日 | 利未記 5 | 28 | 三 | 利未記15 |
9 | 五 | 出埃及記36 | 19 | 一 | 利未記 6 | 29 | 四 | 利未記16 |
10 | 六 | 出埃及記37 | 20 | 二 | 利未記 7 | 30 | 五 | 利未記17 |
RPG禱讀經文
日期 | 章 節 | 經文 |
6/4-10 | 出 33:13-14 |
我如今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將你的道指示我,使我可以認識你,好在你眼前蒙恩。求你想到這民是你的民。耶和華說:我必親自和你同去,使你得安息 |
6/11-17 | 出 40:36-37 |
每逢雲彩從帳幕收上去,以色列人就起程前往;雲彩若不收上去,他們就不起程,直等到雲彩收上去。 |
6/18-24 | 利11:45 | 我是把你們從埃及地領出來的耶和華,要作你們的神,所以你們要聖潔,因為我是聖潔的。 |
6/25-7/1 | 利17:11 | 因為活物的生命是在血中;我把這血賜給你們,可以在壇上為你們的生命贖罪;因血裡有生命,所以能贖罪。 |
出埃及記 第28章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大祭司的服裝,有三大特徵,都跟今日神兒女的祭司身分相連:
1.榮耀華美:不斷重複的「金線和藍色、紫色、朱紅色線」,配上各式各樣的寶石、精金、金環…在巧匠的手工中,作成「為榮耀、為華美」(2;40)無與倫比,內外皆美的祭司服,好讓他們給耶和華供祭司的職分。再怎樣的華麗也比不上神的榮美,祭司們理應這樣穿著。只是我這被神揀選的「有君尊的祭司」,會不會卻像撒迦利亞所見的大祭司約書亞一般,「穿著污穢的的衣服」(亞3:3)呢?
2.肩懷負擔:以弗得的肩帶,和胸牌上都有寶石,肩帶上刻著以色列十二個兒子名;胸牌上則刻著十二支派的名字,都鑲在金槽裡。說明他是肩擔著、胸懷著全民族歷史和人民,進入至聖所,到耶和華面前求祂紀念(12)。今我們是擔當著、懷抱著多少個代禱名單進到神面前的呢?
3.歸神為聖:最明顯的是亞倫的額頭上,有精金的牌子上刻著「歸耶和華為聖」,不斷宣告著自己是分別為聖歸給神的、是以色列這聖潔之民的代表。主啊,我也起來宣告,我是分別出來歸祢的!
靈修筆記
出埃及記 第29章
經文要義
本章記亞倫與兒子接受祭司聖職之禮。可與利未記8章對照參考。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一、誰作祭司? 按立祭司之典始於一個破空而降的任命──「你使亞倫和他兒子成聖…」(1,參28:1),令人不禁想問:憑什麼?為何選他成為聖?今神也同樣「不合理」地揀選了你我。此之謂恩典。
二、如何作祭司? 「成聖」,為「供祭司的職分」的惟一條件(1)
1.分別:「成聖」原文意為「分別出來」,亞倫及及子必須願意約束自己,過與世有別的生活,與污穢的範疇隔開,以下典禮之進行都為確立此分別。
2.披戴(4-9):以用水洗身象徵定意追求聖潔;神便從內袍、外袍、以弗得、胸牌、冠冕、膏抹,層層為他披戴衣著,使他以聖潔為裝飾,是「憑永遠的定例,得了祭司的職任」(9)。
3.替罪(10;15):亞倫和他兒子「按手」在牛羊頭上代表:a.移轉:自己的罪歸在牛羊;b.認同:祭牲之死相等於自己之死。
4.血約(12;20):血抹耳垂、彈在衣服,使祭司得潔淨;抹在壇角、倒在壇腳,使獻祭得堅固。血是神與人立約的憑據(參來9:20-22)
5.奉獻(13;22):脂油、肥尾巴是祭牲最好的部分,蓋臟的脂油又是脂油中的最好。將最好的都獻給神。且每天早晚定時獻(28-42)。如此,神便主動要使會幕和壇和祭司成聖,好住在其中(44-46)!
三、祭司的賞賜:神對祭司的賞賜是大的,實質的賞賜如:搖祭的胸、舉祭的腿(27)、筐子中獻祭剩下的餅(32;比較2;3;23),是專屬祭司的,外人不可吃。今我們也吃主的肉(約6:55-56)。靈裡的賞賜如被視為成聖(37;43)、與神相會(43-46)等。哈利路亞!
靈修筆記
出埃及記 第30章
經文要義
30-31章是對會幕事務的一些補充說明。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在會幕之聖器聖物的製作法則中,有極美的含意:
1.馨香的祈禱:燒香預表禱告的:a.意義:我的一縷心聲,神竟看為繚繞的芬芳,要一一收取,存在爐中,獻在壇上(啟8:3-4)!b.功效:香壇放在聖所幔子前中央,隔幔與至聖所中的施恩座相對(6),祭司即是在此與至聖所中的神相會。祈禱使我們與神相會!c.純粹:香壇上不可奉異樣的香(9),即不可有別的愛慕,連燔祭也不宜在此。通過贖罪(10),神要人單純與祂相會相交。故不可為自己做香,不帶私慾,而「要以這香為至聖,歸耶和華」(36-38)。
2.尊榮的贖命:神本來認識我們,數點百姓不是為祂,而為表明百姓的:a.身份尊榮:「凡…歸那些被數之人的」(13)或譯作「凡…屬於那些有資格被點閱的人」,被數點表示具有選民的資格與義務。b.參與尊榮:在神面前人人有罪,需要被贖。贖價半舍客勒是小數目,只是象徵。但銀子收來為會幕使用(16),人人都可有份於榮耀聖工。c.同享尊榮:付贖價本為贖己命,竟也算為獻給神的「禮物」(15),而富者不可多出,窮者不必少出,神看我們所獻禮物一律平等;神賜福的結果也相同。如此尊榮,難怪要「作紀念」!
3.聖潔的膏抹:膏油抹過會幕和其中的器具,並膏亞倫和他的兒子,都使之成聖。凡挨著的也為聖(29)。如此事奉神,多美!
靈修筆記
出埃及記 第31章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一、建造會幕的工人──比撒列和亞何利亞伯。他們顯示藝術家的:
1.蒙揀選與相配搭:神認識我們,從身家背景(2),到智慧;聰明;知識;巧藝(3-5),祂都瞭若指掌。人的才幹源自神,無可自誇。但神從無意要我們獨享才藝;或獨擔重任,祂為比撒列「分派…亞何利亞伯,與他同工」(6)。今神也必為我們預備配搭的同工。
2.順神意與有創意(6;11):神給摩西會幕的藍圖,但許多細節,則交付巧匠。即人盡可按照神所賜的智慧和天才去發揮創意,但目標是「作神一切所吩咐的」(6)。創意的源頭與對象都屬於神、順服神。藝術家的靈感飛揚與俯伏順命,要並重。(參林後10:5)
3.獨特性與普遍性:這兩位巧匠所屬的猶大支派與但支派,在曠野起行時恰居領頭與殿後地位(參民2章),說明神在賜人獨特的恩賜之時,也普遍而全面地呼召「凡心裏有智慧的」(6)。
二、建造會幕的目的──安息。神在此時強調安息日,使我們明白:
1.神的美意:神要人作工(如以上25-31章細論如何建造會幕),也要人安息。祂是愛的神,不是揮鞭督工的法老。
2.神的榜樣:為幫助人享受安息,神在六日創造天地後,第七日安息舒暢(17),親自樹立榜樣。故稱安息日為「我的安息日」(13)。故干犯安息日是對神美意與榜樣的衝撞破壞,是背逆的癥候。
3.神的目的:守安息日表明人回應神的美意和榜樣,願與世人分別,歸耶和華為聖。而這也正是神雖不需住人手所造的殿,卻仍願建造會幕的目的。祂是以色列的神,會幕與安息日同為此作「證據」。今藉聖靈祂仍與人同住;同享安息舒暢。哈利路亞!
靈修筆記
出埃及記 第32章
經文要義
32-33章記以色列民拜金牛犢之事。與山上成強烈對比,令人扼腕。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1.憑眼見而不憑信心──「百姓見摩西…不下山,就…」。神已賜下能見的雲柱火柱;能觸能吃的嗎哪,他們卻不能幾天不見摩西。
2.跟從人而不跟從神──「領我們出埃及地的那個摩西」。難道他們完全不認識神,只是跟著摩西就出了埃及?
3.猜疑人而背叛神──「百姓見摩西遲延…我們不知道他遭了什麼事」。「遲延」原文字根是「可恥」;「遭了什麼事」有「幹了甚麼好事」之意(KJV譯作:what is become of him)他們懷疑摩西是不負責任拋棄了他們,於是a.我先拋棄你! b.我叛逆你的神來報復你!
4.操縱神而指使人──「起來,為我們作神像,可以在我們前面引路…」:他們對亞倫出言不遜,語帶命令、要脅的口氣;又將神貶低為可「作」出來的「神像」(原文為多數的神),命令祂來引路。
5.學外邦而墮淫俗──「坐下吃喝,起來玩耍」:假獻祭而狂歡淫亂!
1.懼怕群眾(1):對方人多勢眾,他便亂了手腳,而妥協趨附。
2.自作聰明(2-3):他未求問神,而自謀對策,以為提出要金環是反將百姓一軍,他們必會不捨得而作罷。不料適得其反。
3.腳踏兩船(5):「在牛犢面前築壇…向耶和華守節」,他試圖採取一種牛犢與耶和華混合的崇拜,想兩面討好。其心可誅!
4.推諉卸責(22-24):a.「這百姓專於作惡」:像亞當推責;b.「牛犢便出來了」,像小孩撒賴。與摩西的承擔(31-32,詳下章)恰相反。
我裡面有沒有一個軟弱的「亞倫」;或叛逆的「以色列百姓」?
靈修筆記
出埃及記 第33章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1.領袖的擔當──認同百姓:雖未參與犯罪,但「我和祢的百姓」(16)是一體,故絕不推諉或切割百姓的罪;而是立刻擔起責任,懇切認罪並代求(32:11;31)。與民同站的領袖氣度,是亞倫所不及。
2.中保的心志──a.願意代贖(32:30-32):「或者可以為你們贖罪」,贖罪需要祭牲,他是預備要犧牲生命的,故說「不然求祢從祢所寫的冊上塗抹我的名」。b.持續代禱:站在神與百姓中間,堵住破口,先求赦罪(32:11-13);再求神與百姓同往(12-16)。注意神若滅百姓,摩西的後裔將成為大國(32:10),但他志不在此。
3.牧者的心腸──a.處罰罪惡(32:20;25-28):絕不縱容溺愛;b.體恤憐憫:求神「想到這民是祢的民」(13)因這就是他心中所想。
4.對神的確信──a.神的工必堅立(12-13;32:11-12);b.神的約必實踐(16;32:13),這是摩西從事上述一切事奉的根基。
二、從神對摩西之代禱的回應,也更顯示出祂的:
1.守約(1-3上):所應許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祂必紀念。
2.工作(2-3):祂是行動的神,為履約而行作大事,即便因百姓犯罪而自己不同往,也必差遣使者執行祂的工。
3.尊重的離開:因著愛,神說祂最好不和以色列人同行,免得滅絕他們。這離開也是出於憐憫。祂從不強迫人(太13:53-58)。
4.恩慈的顯現(19):讓摩西一瞥榮耀不為作秀,而是無比的恩慈體恤,知道摩西此時需要安慰。看20-22,祂何等恩慈的手!
主啊,我羨慕摩西、我渴慕祢!
靈修筆記
出埃及記 第34章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本章充滿讓人驚訝讚嘆的恩典:
一、神宣告:這群邪淫悖逆的百姓,換作你我早已棄之不顧,神卻仍在雲中降臨,和摩西一同站立,宣告他自己的:
1.聖名──「耶和華,耶和華」:自有永有的至聖尊名(參3:14),顯示祂是那自存者、主動者,是我在任何境況裏所需要的一切。
2.本性:a.慈愛──「是有憐憫有恩典的神,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為千萬人存留慈愛,赦免罪孽、過犯,和罪惡」,神連用六種不同的方式顯示祂對祂子民的慈愛,祂不僅有愛、含愛,「神就是愛」(約壹4:16)!這愛又和「誠實」(或譯作「守信」)相連,根深柢固,永不改變,是祂最實質的基本特性;b.公義:「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必追討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公義也是神愛的一部份,神逞罰、追討罪惡不是一時生氣,而是出於愛、為我們得益處。公義使愛更完全。
3.特質:a.入世──「為千萬人…」:祂是親近人的神,而非與世隔絕的山中神仙;b.永恆──「…直到三、四代」:祂超越時間。
這是神最完整的一次自我啟示和宣告,何等偉大!掩卷之際,你我是否也和摩西一樣,情不自禁要「急忙伏地下拜」呢?
二、神立約:不但不棄這批頑耿百姓;不但宣示自己,祂竟然還:
1.主動的「立」──「耶和華說,我要立約,要在百姓面前行奇妙的事」!祂為何要?何必要?這實在是一件「可畏懼的事」(10)!
2.更新的「約」:這是重立的約,寫在新鑿的法版上。神樂意賜第二次機會;且是更進一層的敬拜之約、更深一層的密契交通,以致摩西臉面發光。主啊,我渴慕這「揭去帕子」的敬拜!
靈修筆記
出埃及記 第35章
經文要義
35-39章是隨著第二次立約而來的律例和會幕材料的敘述,與25-31章時有重複。這是恩典的重複,神不以為煩。感謝主!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一、這是第一次對全體百姓發出「自由奉獻」的呼籲(5),顯明了:
1.奉獻是恩典:神可以自己作;摩西可以揀選領袖來作,但機會開放給了全民。這些剛拜過金牛犢的人,何德何能可以有份於會幕聖工!今當我們遇著參與聖工的機會時,也要感恩、要把握機會奉獻。機會過去不再來(參36:6-7)。
2.奉獻要甘心:三次強調「凡心裡樂意獻的」(5;22;29,參林後9:7)
3.奉獻不只是財物:a.所有全奉獻:智慧才幹(10;25;35,並36:1;2;8);時間精力,都奉獻為主;b.人人都奉獻:帶來寶石香料的眾官長(27-28);或紡羊毛的卑微婦女(25-26),「無論男女」(29)!
4.奉獻要順服感動:凡心裡受感的(21;26,並36:2)都來奉獻,無人抗拒聖靈的感動(參帖前5:19)。我們呢?
二、本章再次提及比撒列及亞何利亞伯的特殊才幹(30-35),顯明:
1.才幹是神的恩賜:他們二人能作巧工,皆因「耶和華已經題他的名召他」,並且神「又以神的靈充滿了他,使他有…,能…又能…能…又使他…使他們…」(30-35;參36:1「蒙耶和華賜…」),人所「有」的才華;所「能」的巧藝,完全出於神。此之謂天份、恩賜。
2.才幹是實作與構思並重:神所賜的智慧使人不但「能作各樣的工」,還「能想出巧工」(32;35),前者是實務操作;後者是構想設計,亦即具有創發力。越是為神而製作,越是創意無窮(參31:6)這是神奇妙的恩典,古往今來為人類增添多少藝術的瑰寶。
3.才幹需要傳承:此二人不但親手從事並統籌會幕建造的工程,這裏更提到他們「能教導人」(34)。a.他們樂意並善於分享創作經驗,不藏密技。b.也有人願意學習,使巧藝得以延續。
靈修筆記
出埃及記 第36章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本章是重複了26章嗎?聖經不會無故重複,只有再次強調:
1.神的吩咐:a.照神吩咐作:「一切…蒙耶和華賜智慧聰明的…都要照耶和華所吩咐的作工」(1),他們要謹慎地遵命而作,按照神在山上指示摩西的樣式(25:40);b.照神吩咐停:每早晨百姓把「甘心獻的禮物」不斷拿來獻上,被召作工的巧匠必須離開所作的工,來請摩西傳令,命百姓停止奉獻。這奇特的禁令所反映的踴躍之志,多美!而一切作工,與停工,無不按照神吩咐,更美!
2.神的供應:神的工人蒙召出列,他們心裡的智慧聰明、天份技巧是蒙耶和華賞賜的;能力靈感是從神「受感」而來;工作所需的材料,則經由百姓奉獻,滾滾而來。他們所需作的,只是回應、順服摩西的呼召而已(2)。今日依然如此,神的聖工絕不缺乏供應!
3.神的次序:本章所述的幕幔、幕板、門簾和隔開至聖所的幔子,都是會幕的架構部分,下章才開始造約櫃、餅桌、燈臺等聖器。會幕必得先造成,好叫它的器具,尤其是約櫃,準備好的時候,有安放之處。神的次序有條不紊。有時和我們所想的不同,但跟隨神,準沒錯!
4.神的調度:神的工人中有比撒列,也有更多只稱為「這些人」的無名英雄(3);百姓所獻的有紅瑪瑙(35:27),也有更多只稱為「拿來的」的真誠禮物(5)。你會羨慕那特別被提出名字的比撒列,或特別被鑲嵌在以弗得和胸牌上的紅瑪瑙嗎?抑或我們相信耶和華的眼目鑒察全地,認得每一個服事祂的人、記數每一筆甘心獻給祂的禮物,而願意聽憑祂的一切安排調度?
靈修筆記
出埃及記 第37章
經文要義
本章記錄了25:10-39;30:1-5;23-25;34-35指示的實施。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本章繼續向我們彰顯這第二次會幕記錄的寶貴之處,如:
1.神命令的完成式:這第二篇會幕建造的記錄,乍看像是在逐字逐句的複述前篇,但只要一細看,就能發現神吩咐的動詞,都從未來式改成了完成式,如「要用皂莢木作一櫃」(25:10),現在成為「比撒列用皂莢木作櫃」(1),以下作桌、作燈臺…無不如此。使得語句的含意從「你未來應該要做」的指示,轉成為「已經執行完成」的事工。因此讀這經,彷彿看著神的預告,百轉千迴得著了實現。人會出錯;會悖逆去拜牛犢,神旨意仍必達成,哈利路亞!
2.聖器物的鄭重性:會幕的一些外部建造,如幕幔等,比撒列可以委任別人去完成(36:8);但論到製作約櫃,及其基路伯和施恩座的工作,則必定由他親手為之(1)。這無疑是因為約櫃為神降臨之處,是聖所中最重要而神聖的器物,他必須親自恭謹完成。我們服事神,有沒有這種「神聖的鄭重」呢?
3.神供應的確定性:本章記載了聖所中餅桌的製作,卻沒提到餅的陳設,有人說是漏記了,但從另一角度看,何嘗不是因為此桌本是為了「常擺陳設餅」(25:30),有桌就必定有餅,無庸置疑;正如同神就是滿足我們各種需要的那一位,祂必定按時供應,無須掛慮一樣。後來到了會幕完工,向摩西點交器皿時(39:35);和正式立起帳幕,實際進行獻祭敬拜時(40:23),果然,餅就陳設在桌上了!哈利路亞,就讓我們保持好桌子,及其上器皿的精純,完全相信有桌就並定有餅吧。
靈修筆記
出埃及記 第38章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一、會幕的洗濯盆是用伺候婦人的鏡子作的,這件事真令人深思:
1.摩西似乎並沒有這樣的吩咐,這應是個自發性的奉獻。
2.鏡子在當時是昂貴物品,這奉獻是獻出上好之物的典範,一如馬利亞之獻香膏(約12:3)。
3.一個鏡子無法製成洗濯盆,這應是集體性的奉獻,那一批婦女全都獻出了她們貴重的銅鏡。
4.鏡子是為妝扮所用;洗濯盆是為潔淨自己親近神所用,獻出鏡子以供製作洗濯盆,說明她們注重心靈的潔淨勝過外表的美麗(參彼前3:3-5);愛慕神的國度勝過愛自己。
5.這樣奉獻的動力從何而來?這和她們是「會幕門前伺候的婦人」,常在摩西所立的會幕(33:7)門前敬拜、聽律法,有無相關呢?我所身處的環境能否激勵我更加愛主?
二、詳記百姓奉獻金額及用途,這件事也深深提醒我們:
1.處理公眾事務,尤其財務時,務必公平、公正,而公開。即便主內弟兄親如一家,也應,更應一絲不苟,清楚「數點」交待。
2.除了百姓所獻的之外,還有「會中被數之人所出的銀子」(25),前者是甘心的自由奉獻;後者是義務性的徵收款,每個男丁半舍客勒。二者的區分也要一絲不苟,不可混淆。
靈修筆記
出埃及記 第39章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一、會幕的外在架構和內部用具之後,本章再次詳述大祭司聖服的製作(對照28章),也再次提醒我們:
1.最精緻的衣服是要「在聖所用以供職」的(1),今我的衣著安排與神的關係是怎樣的呢?
2.從屬靈的角度,我們這些「有君尊的祭司」(彼前2:9),也都要鄭重地穿上聖服,在神面前「供祭司的職分」,也就是:a.披戴耶穌基督(羅13:12-14);b.穿戴全副軍裝(弗6:10-18)。
3.作聖服的金線,是要「把金子錘成薄片,剪出線來」(3),我們的生命也都要被主錘鍊、修剪(參約15:2)。
二、會幕的完工與呈獻給摩西,也提醒了我們:
1.「工」的定義:本章重複了九次「是照耶和華吩咐」,這是「為主作工」的基本性質。凡不是出於耶和華吩咐的工作,不論大小,都不能被神紀念,還有什麼意義呢?
2.作工的效率:以色列人在三月到達西乃山(19:1),摩西又和神相處了兩個四十天(24:18;34:28),所以帳幕約於六月或七月開工,到年底前完成(參40:2)。曠野之中,他們只花了約六個月時間就完成了這工。這有賴:a.同心的奉獻;b.熟練的工藝;c.密切的配搭;以及d.神的祝福。今天教會事工,同樣有此需要。
3「工」的組成:會幕的哪一部分最重要?是約櫃吧?但看他們點交給摩西的「帳幕,和帳幕的一切器具,就是鈎子、板、閂、柱子、帶卯的座…」(33-42)大大小小,一個也不能少!這小段聖經重複了七次「一切」,想必就是為此。神看我們也都是這「一切器具」中的一個,都十分重要!
靈修筆記
出埃及記 第40章
經文要義
本章記以色列民立起會幕,並分別為聖。在神的榮光中結束全書。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1.準確的時間:以色列全民同心合力,不到半年就完成了會幕內外一切器具(見昨),按照神所說,出埃及後「第二年正月初一日」(1;17),會幕立起來了!神知道時間;年節;日期,祂明確地吩咐;準確地成就。主啊,願祢在我生命中也這樣按時成就美好的事!
2.預塑的工程:會幕很快就能立起來讓主榮光充滿,是因:a.預先塑造:先已精準地造好各部件,屆時組合得完美無瑕。我們也如此被神塑造成一塊塊「活石」(彼前2:4-5;王上6:7),搭配成為「靈宮」;b.長期培訓:自亞伯拉罕就在應許之地作客,他和後裔常住帳棚(參來11:9),所以熟悉支搭帳棚的方法。我們生命中的每個階段,也都可培訓出有益神國度的技能。
二、榮耀的彰顯:從24章神呼召摩西上西乃山開始,耶和華耐心地多方指導以色列民建造會幕,目的就是要顯出祂的威榮。現在時候到了,那朵從疏割起一路引導以色列人;也曾壟罩西乃山(24:15)和臨時會幕(33:7-9)的雲彩,現在遮蓋了會幕,表明神對一切所做之工的認可;祂的榮光充滿會幕之中,也顯明祂的臨在、恩眷和祂的滿足。主啊,願祢在我們中間也找著這樣的駐足之處!
三、持續的引導:神的帳幕在人間、祂的榮光充滿在其中,已是令人屏息的榮耀大恩典,而更美的是,神的這榮光和雲彩不僅停留在會幕中,祂還繼續往前,要一路引導百姓前往祂的應許之地!這是神應許的成就(見29:45),是祂信實可靠並溫柔體恤的憑證。哈利路亞,直到如今祂仍引導,祂仍做事(約5:17)!
靈修筆記
利未記 第1章
經文要義
本書主旨是「聖潔」,從獻祭、律法來幫助以色列人持守聖潔。前七章先論五種獻祭──燔祭;素祭;平安祭;贖罪祭;贖愆祭。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一、從燔祭的預備我們發現:
1.神主動親近人:本書開始於「神呼叫」摩西,要他告訴以色列人獻供物給神(亦即來親近神)的法則。「神呼叫」因此成為本書的希伯來名稱。神渴望親近人,因此不但教導摩西建造會幕,使祂可以居住在人間;且主動教導獻祭之法,使人可以進到祂面前。
2.神絕不勉強人:神對摩西說的是「若有人獻供物」,表示獻祭乃自願而非強迫;是個別而非群體的行動。祂尊重個人的意願!
3.神平等看待人:人可按經濟能力決定奉獻牛;羊,甚至雀鳥為燔祭,只要牛羊的質素是「無殘疾」即可。神不因人的貧富而改變。這樣的神,理應配得我們甘心樂意完全獻上給祂(參羅12:1-2)。
二、從燔祭的進行我們明瞭:獻祭的禮儀步驟各有預表含意:
1.按手在燔祭牲的頭上──與祭牲聯合,完全認同祭牲代表自己。
2.親手宰祭牲──自願將自己生命獻上;耶穌如祭牲為我們被殺。
3.灑血在壇的周圍──血開了路,讓人能進到神面前。
4.剝皮──向神赤露敞开,一無隱藏;耶穌被剝奪、身體被擘開。
5.切成塊子──被破碎。
6.臟腑與腿要用水洗──裡面的動機和外在行為都要被主潔淨。
7.把一切全燒在壇上──完全奉獻給神,滿足神。(參羅12:1-2)
靈修筆記
利未記 第2章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素祭原意為禮物;或供物(與創32:13「禮物」;王上10:25「貢物」同字),故與燔祭同為向神敬拜感恩的獻禮。但素祭的特色是:
1.表達感恩:素祭不帶血,故沒有贖罪的功能,獻祭主要是為感恩和敬拜神。注意:素祭應是與燔祭「同獻」的(參23:13;18等),人到神面前來仍須先靠血得潔淨;再獻上感恩。
2.供養神僕:燔祭要全然奉獻燒在壇上;素祭卻只象徵式地燒「一把麵」在壇上,其餘大部分祭物都「要歸給亞倫和他的子孫」(3;10)作為神僕人的報酬。注意:「這是獻與耶和華的火祭中為至聖的」,供養神僕也是獻祭給神,是至聖的;榮耀的;應當的,而不是施捨!
3.為主而活:素祭所獻的細麵、油、乳香和鹽…都是每日糧食,代表將日常所需都奉獻;交託神。獻的方式或調油或抹油,或烤;煎;配鹽等,須精心思量,表示生活以主為中心,非單為自己吃喝謀劃。燔祭象徵生命上的全然委身;素祭象徵生活中的信仰見證。
4.純淨無偽:素祭的祭品雖都非常普通,卻不可有一點酵;一點蜜(11),象徵生活奉獻必須保存未經變質的純真。
5.紀念神約:「作為紀念」在本章出現三次(2;9;16),清楚顯示這是一個紀念神的行動,神慈愛公義的本性;耶穌聖潔無瑕的美德;聖靈引導滋潤的恩膏,都要紀念;而神規定素祭的供物都要用鹽調和,「不可缺了你神立約的鹽」(13),表明更要紀念的是神的約。與神所立的約,正是一切敬拜奉獻的基礎。
靈修筆記
利未記 第3章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平安祭是喜樂感恩之祭,本章偏重記載它的祭牲和祭祀的進行儀式,其中顯示著:
1.將最好的獻給主:平安祭的祭牲與燔祭同樣須「無殘疾」,但並不像燔祭要整隻焚燒獻給神。所要獻給神為火祭的是:脂油、腰子(腎臟),和羊羔的肥尾巴。脂油為身體甘香肥美的部分,象徵人生的至寶(申32:14;詩65:11),神說「脂油都是耶和華的」(16);腰子有過濾功能,是保護生命的重要器官,可代表人深處的心思情感;肥尾巴是那羊最特殊的識別標誌。總之燒在壇上的都是祭牲最美好的部位,象徵將生命中最美好的獻給主,且是充滿內心真摰的感情。有首老詩歌說「將你最好的獻與主,獻你年輕的力量,將你純潔熱情心靈,忠心為真理打仗…」阿們!燔祭重在全然;素祭重在純淨;平安祭重在上好。願我們三祭都獻!
2.安舒釋放臨到人:神只是一味地要求人獻上至好給祂嗎?不,祂樂意施恩寬待。此處先是對祭牲的資格放寬──公母皆可;下文還記載平安祭的素祭品有酵無妨(7:12);牛羊祭品則獻祭者及親友可與祭司同享祭肉。我們的神並非道貌岸然高姿態的神,這是一個感恩歡慶的祭典,祂樂意放寬條例,盡量使人有機會與祂團契相交!在耶穌基督救贖大工已成的今日,更是如此!
靈修筆記
利未記 第4章
經文要義
用何祭牲 | 代獻之人 | 血的手續 | 按手之人 | 祭牲之處置 | 焚燒歸神之分 | |
大祭司 | 公牛犢 | 大祭司 | 對幔子彈血七次;又抹於香壇四角;倒血在燔祭壇腳。 | 犯罪者本人 | 全部焚於營外 | 所有脂油及腰子 |
會眾 | 同上 | 同上 | 同上 | 長老 | 同上 | 所有脂油 |
官長 | 公山羊 | 祭司 | 抹在燔祭壇四角;倒血在燔祭壇腳 | 犯罪者本人 | 祭肉歸祭司 | 同上 |
平民 | 母山羊 | 同上 | 同上 | 同上 | 同上 | 同上 |
問題思考
大祭司也會犯罪,其贖罪手續又較一般更為繁複,這提醒我什麼?
默想應用
本章深刻地表明:
一、罪的嚴重性:罪沒有純粹私人性質的,必定帶著滲透影響力,「使百姓陷在罪裡」(3)。即便對人的影響一時尚未明顯,神的聖潔已經遭受污染,因此需要向會幕彈血和抹香壇,象徵潔淨污穢。
二、罪的可贖性:神必究查罪孽;但是神從無意要人像猶大那樣明白自己犯了罪便去上吊自殺,祂總為人提供救贖之道。讀本章令人動容,因為不論何人,神總要救,也總能救!是藉著:
1.認罪的行動──「所犯的罪自己知道了,就要牽一隻…為供物,宰於耶和華面前,這是贖罪祭」(23;28)。自己要去牽祭牲、獻祭。
2.轉移與代替──「按手在贖罪祭牲的頭上」。按手是委任託付的象徵,將罪轉移至祭牲代替;由祭司為人行贖罪之禮,本章強調「他必蒙赦免」(26;31;35)!耶穌基督既是神的羔羊(約1:29),又是我們的大祭司(來4:14),藉祂代贖,我們更是必得赦免!
靈修筆記
利未記 第5章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本章顯明了神是何等細膩,祂知道我們一切隱而未現,甚至自己也不知道的罪,我們要何等小心自己的動作行為!此外,本章所記的贖愆祭之例還向我們顯明了:
1.贖罪的機會為人存留:最細膩究查罪愆的神,卻用最細膩的體恤之心來調整贖罪方式,力量不夠獻上羔羊贖罪的,可獻雀鳥;力量不夠獻雀鳥的,帶一把細麵一樣可以贖罪。盡量給人方便;盡量不加重軛,恩門大開,只要願意的,人人都有機會贖罪!
2.賠償的責任應當盡上:神的恩典大,但人也要負起自己犯過的責任,因此贖愆祭的一個基本精神就是償還。這包括對:a.耶和華的聖物(15-16):即沒有交付什一奉獻;吃了屬於祭司的祭物;或沒有贖回那頭生的。b.對鄰舍:行了詭詐或起了假誓(6:2-3;5)。犯罪的人必須清償所犯的差錯,另加五分之一做為補償。
這兩方面,前者助人向神悔改,以體諒與接納安慰人心;後者使人「結出果子來,與悔改的心相稱」(太3:8),以責任教育堅固心靈,使人可以完全脫離罪愆的纏累,和良心的控告,重新出發!靈修筆記
利未記 第6章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本章提醒我們關於會幕生活的幾個重要觀念:
1.得罪人就是得罪神:欺壓鄰舍、行詭詐的罪,不僅是得罪人,竟然也是「干犯耶和華」(2)!可見神看百姓與祂何等密切,祂護衛屬祂的每一個兒女,虧負弟兄的就是干犯主;人虧負我們的,祂也必替我們申冤。「摸你們的就是摸他眼中的瞳人」(亞2:8)。
2.聖的俗的當分別:祭司在會幕中事奉,連清掃燔祭的灰,也應裡外都穿著細麻布的聖服(10);但將灰運往營外時,就應穿回平常服裝(11),可見:a.聖所中所有事工都是神聖的,不問貴賤;b.作任何事工都需要以聖潔為妝飾,披戴基督;c.聖的俗的要分開,勿嫌麻煩(參10:10)。神細心無比,我們也需一絲不苟。
3.可吃的與不吃的當謹守:素祭的祭物主要是為供養祭司的,其他四祭除了燔祭全部燒掉,也都有指定給祭司吃的份;但祭司自己也需要獻祭(見第九章),這部分的素祭卻要全部燒掉,不可吃(23)。什麼可吃;什麼不吃;怎麼吃;在哪裡吃;什麼時候吃,神都有吩咐。我們平日生活,還在暴飲暴食、亂吃亂喝嗎?
4.祭壇的火要常常燒著:這火是由神親自點燃(9:24),猶太人確信它一直點到被擄巴比倫,甚至說是直到西元70年聖殿被毀時才熄滅。這說明:a.真正的奉獻不在一次祭典或特會,乃是一生全時間的事奉。b.需要多少人接力的堅忍警醒,才能使燔祭和火在夜深疲乏時不致熄滅!c.燔祭的柴在放上祭壇之前要仔細檢查,汰除有癤瘤和被蟲蛀過的。有些祭司的工作就是照看木柴的。放上祭壇時也不是隨手扔,而要小心「擺」(1:7)。主啊,助我也是如此謹慎警醒,「心裡火熱,常常服事主」(羅12:11)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6/20
利未記 第7章
經文要義
自6:8至本章都是為祭司而寫,指示獻祭的程式,和祭物的分配。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接續上章,會幕生活還有一些特色:
1.敬奉神僕:在獻祭中討論祭肉分配是否不屬靈?神卻在此詳盡釐定聖職人員的義務與權利,以:a.免除疑慮和糾紛;b.使聖工順利而充裕,並教導百姓支持聖工的責任。c.更重要的,為事奉祂的人預備所需,且是祭物中上好的部分,在百姓中樹立起敬重神僕的模式。今教會如何對待神僕?「那善於管理教會的長老,當以為配受加倍的敬奉;那勞苦傳道教導人的,更當如此。」(提前5:17)
2.分享祝福:相對於燔祭的祭牲完全焚燒獻給神;素祭主要獻給祭司;平安祭最大的特徵就是獻祭者可以得著大部分的祭品。但又只能在神限定的一兩天內吃完,神的這個要求明顯是鼓勵獻祭者慷慨與他人分享。於是上會幕獻祭敬拜,也成了家人團圓、親朋歡聚、致謝聖職人員並聆聽屬靈教訓,以及關懷貧窮弱勢的豐盛筵席。所謂「分享的快樂,加倍的多」,平安祭的真諦,在此。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6/21
利未記 第8章
經文要義
1-7章談祭與獻祭;8-10章述祭司制度的確立。本章先膏立大祭司。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這整個大祭司的膏立儀式圍繞著兩個主題:
1.聖潔:祭司的職能就是代表百姓接近神,因此他們自己必須聖潔。摩西為亞倫洗身、穿上內袍;腰帶;外袍;以弗得、戴上刻著「歸耶和華為聖」的冠冕、澆灌膏油、獻贖罪祭;燔祭和承接聖職祭三祭、將血抹在他右邊的耳垂大拇指和腳趾上,再彈膏油在衣服上…每一個步驟相同的目的,都是潔淨他,使他成為聖潔。今我們靠著耶穌「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也靠著祂追求聖潔。
2.順服:a.從亞倫被洗身、被穿上層層聖服起,就顯出他的順服權柄, 這些事他可以自己做得更好,但他必須學習倚靠交託,和接受幫助。b.摩西是他弟弟,但順服摩西就是順服神,因摩西所做的都是「照耶和華所吩咐的」。c.禮儀結束後,還要七天不可出會幕的門,晝夜在會幕門口,遵守神吩咐獻上贖罪祭。在這一切事上,「亞倫和他兒子行了耶和華藉著摩西所吩咐的一切事」(36)。順服是人成聖的重要標記。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6/22
利未記 第9章
經文要義
本章記亞倫履行祭司的職任,為以色列百姓舉行第一次獻祭。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這是劃時代的一刻,以色列人開始在會幕中獻祭敬拜了!這莊嚴肅穆,又喜樂榮耀的典禮,正式確立了以色列民族的祭典文化和祭司制度,意義何其重大!而我們在其中也學習到:
1.有聖職不等於有特權:亞倫剛剛才經過最榮耀的膏立典禮;又連續七天不離會幕密集敬拜神,夠聖潔了吧?但就職的第一件事就是為自己獻贖罪祭和燔祭。分別代表贖罪,和獻身。可見:a.大祭司也同樣是罪人,也需要為自己獻祭;b.事奉神必須獻上自己為祭,事奉的職位越高,越是如此。在神面前沒有特權階級。
2.說順服就必須真順服:亞倫一連獻了六個祭,兩個為自己,四個為會眾,各祭的手續不同,或抹血,或灑血;有的要燒,有的要洗……摩西就在一旁全程參與,究竟那一句從上章到本章重複了15次的「照耶和華所吩咐摩西的」能不能實踐出來?所謂遵照、順服,是認真的嗎?那一天亞倫通過了考驗,今天我們呢?
3.祝福人豈能不先蒙福:亞倫獻祭後,與摩西一起進了會幕,在裡面作什麼?聖經沒說,但看他們「出來為百姓祝福,耶和華的榮光就向眾民顯現」(23),可知裡面發生的事必定:a.照神的吩咐,以至神的應許應驗(4、6)。b.蒙神的祝福,以至有福可以祝百姓。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6/23
利未記 第10章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俗話說「水能載舟也能覆舟」,本章卻顯示:「火能燒燔祭(9:24),也能燒罪人」!亞倫的兩個兒子因為獻上「耶和華沒有吩咐他們的」凡火(1),而立刻被神擊打燒滅。這個悲慘的事件使我們明白:
1.屬靈的經驗和地位不能保證人屬靈:拿答和亞比戶是亞倫的兒子,摩西的姪兒,曾與摩西和亞倫一同在神的山上,看見「以色列的神腳下彷彿有藍寶石,如同天色明淨」(出24:9-11);七天前也才與亞倫和兄弟一起被鄭重膏立為榮耀君尊的祭司;親眼看著「有火從耶和華面前出來,在壇上燒盡燔祭和脂油」而歡呼(9:24),但卻不知珍惜這把由神親自點燃的聖火,而獻了一般煮飯的凡火。這些高超的屬靈經驗和地位,都沒有給他們屬靈的眼光和態度,今我們還能誇口曾經參加某次靈修特會、經歷哪些神蹟奇事嗎?
2.生活的事件和心情不應攔阻人服事:a.摩西責問亞倫和他剩下的兩個兒子為何沒有吃祭肉,顯示悲劇雖然發生,但不應影響贖罪祭的完成。事奉神的人應操練超越個人遭遇,倚靠主的大能照常服事(參腓4:13)。b.亞倫和兩個餘下的兒子雖然震驚而悲痛,以致沒吃祭肉,但因認識了神的作為和原因(3),而終能恢復正常服事。神也以首次直接啟示亞倫(8),顯示對他大祭司身分的認可。整個悲劇使以色列民對於神的聖潔體悟更深,預備心進入下章開始的潔淨條例,是有建設性意義的。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6/24
利未記 第11章
經文要義
11-15章開始一個新的主題──潔淨條例。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有學者綜合整理聖經所說不可吃的食物,大致有:1.血(17:11);2.動物的脂油(7:23,31);3死的牲畜(7:23-27);4.以腐屍為食的動物(13-19);5.動物的內臟(出29:13,22);6.倒嚼不分蹄的走獸(3-8);7.無鱗無翅的水中生物(9-12);8.蝗蟲、蚱蜢之外的昆蟲(22-23);9.迦南地初收的農產(19:23-24);10.失雛的母鳥(申22:6-7);11.屋內有死屍而沒有蓋好的飲食(民19:11-22);12.用母羊的奶煮的山羊羔(出23:19)。如此,我們對這些規章應持有的觀點是:
1.是祝福而不是束縛:分析上文,可歸納出這些律例的功用是:a.反映神的聖潔;b.顯出以色列人與四周膜拜偶像的列國有所不同;c.幫助他們保持身體的健康。神的目的是要祝福選民身心靈各方面都繁榮興盛,而非橫加束縛,與人為難。首先要站穩信任神之用心的立場,以感恩敬拜來面對這些條例。
2.從分別而達到聖潔:這些條例也說明神關心人生活的每一面,包括生活細節與靈性,祂的目的只有一個:「你們要聖潔,因為我是聖潔的」(44-45)。而「聖潔」的意思就是「分別為聖歸給神」,因此,「要把潔淨的和不潔淨的,可吃的與不可吃的,都分別出來」(47),就是人追求聖潔的表徵。讓我們就從這裡開始,過一個討神喜悅的生活吧。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6/25
利未記 第12章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我們很容易對於為何婦人生產會被視為不潔產生疑惑,但值得感恩的是:
1.家事有人代勞:古代婦女操勞家務和農牧等事,經常需要在外勞動,此律例規定婦人生產後不得外出勞動,要「家居33天」,若生女孩還要加倍。這非常符合我們華人「坐月子」的觀念,是讓產婦得著安息休養,調整體力的良機。
2.祭牲由祭司代宰:家居期滿以後產婦要獻燔祭和贖罪祭。一般獻祭者要親自宰殺祭牲(1:5),她卻只須將祭牲帶到帳幕交給祭司,由祭司來為她獻祭。這應是體諒產後體力有限,不宜過度用力之故吧。
二、盡量體恤:對產婦的要求總是一再設想,滿有體恤:
1.贖罪祭原本應該獻比較貴重的公牛犢,對於產婦,卻只要求用最廉價的祭物──斑鳩。
2.考慮到班鳩為候鳥,在非洲過冬,春夏間才飛來巴勒斯坦(參歌2:12);鴿子則一年四季都有。若找不著班鳩,產婦也可以用同類的雛鴿。這兩樣和公牛犢相比,實在既省錢又省力。
3.最貴的公牛犢已經省掉了,只要預備燔祭的羊羔即可,但還又加上一條給「力量不夠獻羊羔」的產婦,竟然只要兩隻斑鳩或雛鴿,一隻為燔祭,一隻為贖罪祭即可!哈利路亞,何等恩典!《路加福音》2:22-24記載耶穌降生後,他的父母所用的祭物就是兩隻鳥類,說明約瑟家庭貧寒,無力獻羊為祭。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6/26
利未記 第13章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本章很枯燥無聊嗎?其實它讓我們認識了──
一、神的屬性:神用這麼長的一章來教導分辨皮膚病,顯明祂的:
1.聖潔:不斷說明如何判斷潔淨與否,因為神是聖潔的,祂也要祂的子民聖潔(11:44、45;19:2)。「聖潔」是神個性的核心,也是本章,和本書的主題。
2.智慧:早在醫學明白傳染病之前,神已訂定了隔離、消毒等條例。祂的智慧無法測度!神話語我即或不懂,先順服總是蒙福!
3.憐憫:當時文化對皮膚病是憎惡的,它看來恐怖,可能還有氣味。但神並沒有遺忘那些病患,反而廣開門路,給他們被判為潔淨,亦即獲得康復的機會(詳下章)。祂的憐憫未曾斷絕!
4.救贖:痲瘋病在聖經中是表明,或預表人的罪。神憐憫痲瘋患者,亦即罪人,而賜下了獨生子耶穌基督。因著耶穌,我們的罪得赦免,出死入生。祂是訂立救贖計畫的神!哈利路亞!
二、祭司的託付:本章顯示神要祭司擔負起的職責包括:
1.督導人民健康:一個皮膚病人是否潔淨完全由祭司判定,因神看人為靈魂體的整合,祭司牧養百姓的靈性,也包含身體健康。
2.維持敬拜聖潔:a.但祭司不治病,醫治只從神而來(出15:26),這防止人企圖以獻祭或賄賂來交易健康,使敬拜的動機保持純正。b.祭司所判定得了大痲瘋的人要「獨居營外」(46),因為神要維持營內,特別是會幕區的潔淨。那麼請問,祭司自己應當怎樣聖潔呢?今我這「君尊的祭司」(彼前2:9)又如何?
靈修筆記
利未記 第14章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一、從神為痲瘋病人得潔淨所訂的條例,清楚顯明祂的恩慈良善:
1.公開的接納:長篇為患者得潔淨訂立詳細條例,從營外到會幕門口,且是祭司親自出動,給予長達八天的儀式,都是要正式地、公開地宣告他的痊癒,使眾所周知,幫助他回復正常生活。
2.尊榮的期許:14-18抹血在痊癒者的右耳、右手和右腳以潔淨患者,與膏立大祭司相同(8:23-24),何等尊榮!後又同部位抹油,剩下的油抹頭,以膏抹他得著新生的能力。何等恩典!
3.有尊嚴的體恤:眷顧人的神為窮人病癒後的潔淨禮設想:細麵從伊法十分之三減為十分之一,並用兩隻班鳩或雛鴿代替贖罪祭和燔祭的祭牲。但贖愆的一隻公羊羔,和一羅革油卻不能省。因:a.公羊羔預表基督,無祂我們不可能得潔淨。b.貧窮不應攔阻人敬拜,或成為特權,窮人也可以有尊嚴地敬拜神!
二、本章還提醒了我們兩個重要的屬靈原則:
1.潔淨來自血與水:對人和對房屋都用兩隻活鳥和活水行潔淨禮(4-7;49-53),活水預表耶穌(約4:10;7:37-39),而這活水須先與鳥的血混和,才灑在求潔淨者的身上,表明唯有藉著耶穌,和祂的寶血,才能潔淨。不是單用水,乃是用水又用血,使不潔者像死裏復生般成為潔淨,開始新的、得勝的生活(約壹5:5-8)!
2.罪惡必須事先防:潔淨房屋的條例是為將來定居迦南以後而訂的(34), 所用方式與人的潔淨相同。神行在人的察覺,和事件的發生之前。同
理,我們愈早確立生活原則避免犯罪,愈好。
靈修筆記
利未記 第15章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本章所談的病症,即便今日醫學都醫治不易,患者也常難於啟齒。但此條例有幾點令人心得安慰:
1.性別不同,原則一樣:本章結構相當完整,2-18節論男人的不潔淨;19-30節論女人的不潔淨。除了篇幅相若外,二者都包括正常及不正常的排泄。比對十三章只論男痲瘋者的敬拜安排,可見在事奉責任上,神對性別和個別的人會有不同安排;然而在生活及衛生方面卻一視同仁,都得到神的設想眷顧。
2.活水源頭,潔淨之方:漏症痊癒後無須祭司檢察,只要等七天(觀察有無復發?)之後,洗衣服(消毒?)、用活水洗身,就潔淨了!(13) a.應是體諒此病涉及隱私,而免除檢查認證。何等體恤人心!b.耶穌親口宣告祂是活水;信祂的人也要湧出活水(約4:10;7:38),這一切疑難雜症,因祂都可得潔淨!哈利路亞!
3.隔絕傳染,苦口良方:本章處處宣判「不潔淨」,好像給人排斥感,但讀至「你們要這樣使以色列人與他們的污穢隔絕,免得他們……死亡」(31),才恍悟其實皆為注重公共衛生,防止傳染。所提到的坐椅、馬鞍等,都是接觸傳染的傳媒,若不定為不潔,要人刷洗消毒,百姓在曠野要有多少疫情爆發?「良藥苦口利於病」,神的條例也是預防疾病傳染的苦口良方。
靈修筆記
利未記 第16章
經文要義
本章記「贖罪日」──每年由大祭司為全體百姓贖罪的條例。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贖罪日是大祭司一年一度進入至聖所,為全民贖罪的日子。這一天他帶兩隻山羊到聖地門口。拈鬮之後,選一隻「歸耶和華」,另一隻則歸「阿撒瀉勒」。
歸耶和華的山羊,字義是「使成為罪」,牠成為所有百姓所犯之罪的代表,被殺獻祭,為罪付了贖價 (參林後5:21)。但罪還在。
歸阿撒瀉勒的羊,祭司按手,認罪,「把這罪都歸到羊的頭上」(21)。然後由一個平民把這羊領到曠野無人之處,「這羊要擔當他們一切的罪孽」(22),放走牠,表示百姓的罪被完全移走、除去。這一天百姓得以目睹他們與過去一年中所犯的罪完全分離,不再相關!
從贖罪日我們得著的重要真理是:
1.拯救包括贖罪,和除罪:二隻山羊,一隻為罪作為血祭,一隻擔當並除去罪,一隻都不能少。施洗約翰指著耶穌所喊的「看哪,神的羔羊,除去世人之罪的」(約1:29),說的就是這完全的救恩。
2.一次獻上,永遠有效:這一年一次贖罪日所行的贖罪之事,神說「要作你們永遠的定例」(34),如何永遠?「現在基督已經來到……一次進入聖所,成了永遠贖罪的事」(來9:11-12;並參10:10),耶穌在十字架上所作的,就是那滿足了永遠定例的大工!祂一次獻上,永遠有效!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6/30
利未記 第17章
經文要義
17-20章是生活上與外邦分別,持守聖潔的條例。
l1-2引言。 l3-7宰殺家畜必須在會幕門口。目的是使百姓宰殺牛羊時,①先將牛羊作平安祭獻給神,②避免在田野間獻祭拜偶像(5)。7「鬼魔」:原文作公山羊。埃及人拜公山羊,視之為曠野的鬼魔。百姓以前一定也曾參與此類敬拜,今神要他們分別出來。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本章讓我們思想:
1.獨一的神配受統一的敬拜:以色列人在多神崇拜的埃及住了430年,很容易接受山川樹石皆為神的自然崇拜觀念。今神規定他們不可隨地在田野獻祭,所有的敬拜須統一於會幕舉行,避免他們崇拜自然或偶像。這是百姓過聖別生活的根基。可見此規定的重點不在敬拜地點,而在敬拜對象,和心態!(參約4:19-24)
2.生命的主看重生命的價值和功用:神禁止百姓吃血,「因血裏有生命,所以能贖罪」(11)。有生命,說到價值;能贖罪,關乎功用。這世界的惡者想盡辦法使生命失去意義,但耶和華是生命的主,看重一切生命,連象徵生命的血,也要人尊重。
3.人對神應常懷感恩:神規定百姓宰殺家畜之前,要先帶到會幕獻給神作平安祭,神和祭司都可以得到應有的那一份(參3章,及7:11-18),殺牲的人也藉此表明:食物來自賞賜百物的神,而獻上感恩。今我們吃喝謝飯,有無掌握此一精義呢?
4.神對人是常懷體恤:但這宰牲和獻祭都要在會幕門口的條例,只適用於曠野時期,當時人民很少吃牲畜肉,且居住的地方離會幕不遠。進入迦南後,居處分散,很難再把牛羊運到聖所宰殺,定例便有了修訂(參申12:20-28)。神體恤人,願意人歡樂享受食物不加重擔。可惜後來百姓果真在各山崗建造祭壇,陷於拜偶像的罪中,完全辜負了神允許他們在各城宰牲吃肉的用心!
靈修筆記
快
捷
功
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