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份靈修進度表
日期 | 章 節 | 經文 |
9/3-9/9 | 民9:22-23 | 雲彩停留在帳幕上,無論是兩天,是一月,是一年,以色列人就住營不起行;但雲彩收上去,他們就起行。他們遵耶和華的吩咐安營,也遵耶和華的吩咐起行。他們守耶和華所吩咐的,都是憑耶和華吩咐摩西的。 |
9/10-16 | 民14:8-9 | 耶和華若喜悅我們,就必將我們領進那地,把地賜給我們;那地原是流奶與蜜之地。但你們不可背叛耶和華,也不要怕那地的居民;因為他們是我們的食物,並且蔭庇他們的已經離開他們。有耶和華與我們同在,不要怕他們! |
9/17-23 | 民21:8-9 | 耶和華對摩西說:你製造一條火蛇,掛在杆子上;凡被咬的,一望這蛇,就必得活。摩西便製造一條銅蛇,掛在杆子上;凡被蛇咬的,一望這銅蛇就活了。 |
9/24-30 | 民 27:18、20 | 耶和華對摩西說:嫩的兒子約書亞是心中有聖靈的;你將他領來,按手在他頭上….又將你的尊榮給他幾分,使以色列全會眾都聽從他。 |
民數記 第2章
經文要義
- 1-34安營:十二支派以會幕為中心,分四組安營,每組三支派。2「纛」音ㄉㄠˋ,軍中指揮方向及維持秩序的大旗。據猶太傳統,東方猶大營的旗號是獅子;南方流便的是人首;西邊以法蓮的是牛;北方但營的是鷹。「對著會幕的四圍安營」:營陣是四方形,會幕在中心,祭司利未人環繞著會幕安營,十二支派也朝向會幕。34「以色列人就這樣行」:順服神,按次序而行,便成就史上壯舉!
問題思考
- 十二支派是怎樣地對著會幕安營?這其中包含哪些屬靈教訓?
默想應用 本章讓我們清楚看見:
一、神是中心:
1.地理的中心:十二支派圍繞會幕四邊安置成四方形,每邊三個支派,都面對會幕安營。神子民的生活以祂為核心,向祂對齊。
2.時間的主宰:出埃及後一年多了,神等到會幕建成、律法頒布、祭司設立了之後,才教導如何「安營起行」。神有祂的時間表。
二、神的百姓是軍隊:以色列民人數極眾,但在神的帶領下,
1.進退有序:各族各家不論安營、起行都行伍整齊,從一群烏合之眾,轉成為紀律嚴明的「軍隊」。神是有秩序的神,我們也應「規規矩矩的按著次序行」(林前14:40),這包含:a.整潔化:不任意散漫;b.組織化:層級分明,「各按本位,各歸本纛」(17;參1:52)
2.順服聽命:每一營都是「照著軍隊安營」(3;10;18;25),每天的生活坐臥就是軍事操演,順服的訓練。感謝主,「以色列人就這樣行…都是照耶和華所吩咐摩西的」(34)
3.“名至實歸”:其實光會排隊、行進還並不能成軍,但上章已稱百姓為軍隊(1:3;52),本章更20次重複「軍隊」一詞,成為所有支派宗族的代稱。信心的宣告會「呼出」現實,從埃及出來的烏合之眾,已儼然成為一支訓練有素的大軍了!
三、神的計畫到永遠:這個安營的方形陣勢也表現出了:
1.救恩的表徵:從上俯瞰以民所安的營,正好是一個以會幕為中心的巨大十字架,預表著神的救贖計畫將要臨到地上。多奇妙!
2.國度的縮影:a.四方的營陣也是聖城的模式(參結40:47;啟21:16)。b.四面大纛上的圖騰──獅子、人、牛、鷹──也就是「四活物」的異象(參結1:4-14;啟四6-8),又被用來代表福音書:馬太──獅;馬可──牛;路加──人;約翰──鷹。可見神的設計在歷史中相互呼應,祂的計畫永恆不變,直存到永永遠遠!
靈修筆記
民數記 第3章
經文要義
3-4章集中數點祭司與利未人。本章先述他們的性質與配置位置。
- 1-4序言:亞倫的兒子被揀選任祭司,其中二子因獻凡火而死。
- 5-13利未人的職事:①服事亞倫「辦理帳幕的事」(5-10);②代替以色列人頭生的(11-13)。9「選出來給他」:原意為「完全給他」。
- 14-39數點利未人:21-26革順族居會幕西邊,看守帳幕;罩棚等;27-32哥轄族居南邊,守約櫃等聖物;33-37米拉利族居北邊,守門板;閂等;38-39摩西和亞倫家居東,守聖所。總計利未支派一個月以上男子共22000人,以代替各支派頭生男子獻給神。
- 40-43數點各支派頭生子的數目:比利未人的總數多出273人。
- 44-51那多出來的273人無人代替,便須以購奴僕的價錢每人「五舍客勒」贖出來(47)。合共1365舍客勒。
問題思考
- 祭司和利未人的職任和責任,給我們哪些提醒?
- 利未人被神揀選承擔什麼使命?這代表什麼屬靈含意?
默想應用 祭司和利未人的職事深深提醒我們:
一、事奉神的原則:
1.徹底聽命,而不獻上「凡火」(3-4):亞倫兒子拿答和亞比戶獻凡火而死之事,再次提醒事奉神要「謹守職任」(10;38),恪遵主命。
2.互相成全,而不高舉自我(2):亞倫名字很少被列在摩西之前,他是幫助摩西的(參出4:10-16),但他大祭司的職分代代相傳;摩西的領袖職位卻並不傳給子孫。兄弟倆職分、待遇有差,但彼此配搭、成全,從未曾「爭排名」。求主助我亦如是。
3.生命事奉,而不單求成果(15):利未人「要照宗族、家室數點」,以確認生命傳承。今我們也是以神兒女的生命事奉主!
二、事奉的屬靈意義:
1.尊榮上帝:利未人安營時圍繞會幕周圍四個方向,以防百姓誤闖聖地,「近前來的外人必被治死」(10;38)。
2.看守群羊:本章重複七次「看守」會幕,這包括:a.「辦理帳幕的事」:參與教會行政事務;b.看守群羊:作牧養關懷的工作(參徒20:28-29);c.代贖:利未人先被歸於神,然後因神的恩典來作以色列長子的代替。無人替代的便自己須付上贖價。今我們也因主恩典願意遮蓋弟兄姊妹,承擔責任不避艱難(參羅8:36)。
靈修筆記
民數記 第4章
經文要義
本章記第二次統計利未人數(第一次見3:39),計算30至50歲的壯丁,好分配搬運和裝拆會幕的工作。統計結果共有8580名(47-48)。
- 1-20哥轄族的職任──搬運約櫃、香壇、金燈台等「至聖之物」。4-6、15-20:亞倫和兒子先以聖所的幔子包裹約櫃,哥轄的子孫才進去抬,免得死亡。7-14包裹聖器的獸皮或毯子的顏色。
- 21-28革順族的職任──聖所的幕幔、外院的帷子門簾等。
- 29-33米拉利族的職任──板、門、柱子和底座等,須「按名指定」。
- 34-49數點30-50歲的利未人共8580,才有資格在會幕事奉神。
問題思考
- 本章數點利未人與三章有何不同?這啟示我事奉的哪些方面?
- 本章詳述利未人怎樣搬運會幕,用意何在?對我的事奉有何提醒?
默想應用
經由對利未人事奉的清楚界定,為今日的我們清楚顯示了:
一、事奉的恩典:因我們事奉神是如此的──
1.蒙神看重:3-4章專門記利未人的兩次數點,和詳細分工,本章七次重複「從三十歲直到五十歲,凡前來任職、在會幕裡辦事的,全都計算」,所抬器具並要「按名指定」(32)。清楚顯明神對於服事祂之人的極度尊重。今我們為主所作大小事亦如此。
2.彼此分擔:搬運聖器很辛苦,但神所訂的分工如此精細,SOP非常明確,操作起來乾脆俐落。學者統計會幕所用金銀銅(出38章),加上木料、布料和繩子的重量,分配給8580名利未人,每人約1公斤。主耶穌說「我的擔子是輕省的」(太11:30),誠然!
二、事奉的重點:
1.身分重要,職分更重要:三章按家室、宗族數點一個月以上的利未人,以確定其身分血統;本章詳記30-50歲的利未壯丁「前來任職」,「按名指定」分派任務。我們也在神家中人人有職、有責;人人任職、盡責!
2.職分重要,敬畏順服神更重要:利未三族中哥轄子孫「搬運至聖之物」,職分最重要,但禁律也最嚴格(15)。拿答和亞比戶殷鑑不遠!故知事奉的職分愈高,敬畏順服神的要求也愈高。
3.順服神重要,順服人更重要:本章也顯示啟示和管理的層次性。神向摩西與亞倫說話,二人再傳給百姓。祭司聽命於亞倫;利未人聽命於祭司;民眾則聽從利未人。上下有序,順服而行在其間的人有福了!(參林前11:23、來13:17等)
靈修筆記
民數記 第5章
經文要義
5-8章是潔淨的律例,以預備百姓上路。本章先潔淨營地。包括:
- 1-4身體上:2「大痲瘋」:包括傳染性的皮膚病,如癬癩。「漏症」:指長期的性器官漏病。神是生命的主,接觸死屍也成為不潔。這三類人要出到營外,因神住在營中(3)。也為隔離傳染。
- 5-10人際關係上:6「人所常犯的罪」或譯「虧負人的罪」,此除認罪還需理賠。無受害人則賠給親屬;無親屬則賠給祭司,在原應獻的贖罪祭和舉祭之外。
- 11-31婚姻上:丈夫若疑妻不貞可獻「疑恨的素祭」,求神赦其猜疑;對妻而言是「思念的素祭」,求神思念苦情,鑑察她是否有罪。
問題思考
- 神的營地(如今之教會)中甚麼需要潔淨?怎麼作?這提醒我什麼?
- 行淫和猜疑最破壞婚姻關係,我應如何維持婚姻的聖潔和互信?
默想應用
神住在營中,凡不潔的必須從營中除去。本章最令人深思的是:
- 潔淨的範圍:包括:
1.可見的與不見的(1-4):大痲瘋是一望即知,但難道看不見的就可以「神不知鬼不覺」嗎?神鑒察一切隱而未現的不潔淨!
2.得罪人的與得罪神的(6):虧負人竟為「干犯耶和華」(參創39:9)
3.已犯的與疑犯的:猜疑的破壞性不亞於姦淫。莎翁名劇《奧賽羅》形容猜疑是綠眼妖魔,耍弄爪下獵物。二者都需潔淨除滅。
- 潔淨的方法:本章指出重要屬靈原則,潔淨罪惡需要:
1.移出營外──斷開:隔離、除去,拒絕汙染,砍斷關連。
2.賠還代價──對付:不僅認罪,還要付出代價,徹底對付(7)。含糊攏統的道歉不能切斷罪的權勢和糾纏。
3.公開處理──攻破:和性有關的罪更具黏附力,故須更強的對付(11-31),其精義在於公開,用充滿象徵意義的動作和儀式,破除淫亂和猜疑所造成的轄制。所謂「見光死」,一旦公開,仇敵就不能拿它來控制人。今我們要有智慧找到合適的「祭司」輔導,敞開所隱藏的罪,並做出動作儀式(如抹油禱告等),徹底對付,砍斷淫亂和猜忌的攪擾,維護婚姻的聖潔,和互信互愛。
三、潔淨的成全:耶穌來到人間,手摸大痲瘋、醫治血漏的、伸手拉起死去孩子的手…祂突破一切的「不潔」,也成全了舊約一切的潔淨條例,洗淨我們良心的一切虧欠,使我們真正能預備自己,進入迦南美地!哈利路亞讚美主!
靈修筆記
民數記 第6章
經文要義
上章指示玷污後的潔淨方法,是消極面;本章提供積極過聖潔生活的途徑──作拿細耳人:
- 1-21拿細耳人的條例:「拿細耳人」指分別為聖歸神的人。他們不飲酒(3-4);不剃頭以為聖潔的記號(5;7);不接近死屍(6-9)。若不慎破例則須剃頭,另定日子重新開始(9-12)。期滿時有告成的禮儀(13-20)。重要的是既已許願,就當甘心「照離俗的條例行」(21)
- 22-27祭司的祝福:神親口教導記司如何為民祝福。這是聖經中最早的詩歌,極美,是1-6章神旨意及其目的之高峰。
問題思考
- 今日我們當怎樣活出拿細耳人規例的精義?
- 「你們要如此奉我的名為以色列人祝福」(27),怎樣應用出來?
默想應用
一、人潔淨的高峰──作拿細耳人。其精神在於:
1.人人皆可(2):任何以色列民都可以作拿細耳人,不分男女、老幼。今我們是君尊的祭司,人人皆是,也人人皆應歸神使用!
2.離俗歸神(2):拿細耳意為「分別為聖」,是甘心、自願的與世俗隔離,單單親近神、討神喜悅,甘心放下看來合理的權利。
3.一絲不苟(3-4):當神說「拿細耳人不可喝酒」,是包括與酒相關的醋、葡萄汁、葡萄、葡萄乾,和葡萄的「自核至皮所作的物」。
4一望即知(5):拿細耳人不剃頭,以留長的頭髮做記號。頭髮是人最明顯示人的部位。神要我們的見證如燈照在人前(太5:16)。
5.不違人性(5-7):但拿細耳人有個「離俗的日子」為限,不是無限期禁酒禁慾。神顧念,也尊重人性的需要,不強人所難。
6.有始有終(9-20):許願期滿時公開結束以榮耀神(13-20);不慎破例則獻祭贖罪,擇日再守。行事為人亦當重然諾,有始有終。
二、神作為的高峰──亞倫的祝福:從1:1到6:21,神一切作為是要帶出此最大、最美的「祭司亞倫的祝福」(24-26)!從中可見:
1.祝福的順序:講完拿細耳人條例,才宣告「祭司的祝福」;先分別為聖歸給神,才能活在神祝福裡。
2.祝福的累積:三句用「願耶和華」開始的祝福,每句都有兩個動詞,一句比一句長,語氣也更有力。層層堆疊,不斷上揚。
3.祝福的彰顯(27):「奉我名為以色列人祝福」直譯是「把我的名放在以色列人身上」,神要彰顯自己的名字和主權!「我也要賜福給他們」,可見不只是願望,而是神親口的應許。祂要祝福我們!
靈修筆記
民數記 第7章
經文要義
以色列民起行之前還須做幾件重要的事:為祭壇行奉獻禮(7章)、
潔淨利未人(8章)、守逾越節(9章)和製造銀號(10)。除詩篇119篇外,本章是舊約最長的一章,顯明神重視和悅納各支派的祭物。
- 1-11抹壇與獻供物:1「立完了帳幕」:出埃及後第二年正月初一日(出40:17-18),早於1-6章所記之事一個月(比較1:1)。2「當天」:原文無此字,據出 29:37,潔淨祭壇是七天,同時膏立祭司。
- 12-89各支派的供物:詳盡記下以色列十二支派的族長向神奉獻禮物的事,所獻的禮物都一樣,儀式進行了足足十二天。
問題思考
- 為何本章不厭其詳地記載各支派所獻、相同的供物?
- 按上文1-2節註,本章應發生在1章之前,聖經為何這樣編排?
默想應用
獻壇典禮在十二族長的盛大奉獻中圓滿告成。本章以空前長的篇幅記載各支派族長向神獻禮物,其中顯明了奉獻的幾個層面:
1.奉獻的動力──自動自發:神吩咐摩西膏抹會幕和祭壇,但未吩咐12族長來獻供物,是出於自願的。當時剛剛立起會幕,利未記的獻祭條例尚未頒布,他們是心被恩感,自動自發來奉獻。
2.奉獻的本質──看見需要:百姓為何會自動奉獻?因看見立起的會幕需要搬運的牛和車。a.因需要而勇於奉獻:神從不誤事,這次卻沒有指示利未人搬運會幕的工具,就是要讓人有機會體會聖工的需要,與祂同工。有看見,便能勇於奉獻。b.因需要而分配資源:神要摩西收下奉獻,是要「作會幕的使用」,故完全按利未各家「所辦的事」分配牛車,革順族搬運會幕的帷幕等軟物件,故得「兩輛車,四隻牛」;米拉利族搬運板、閂、柱子這些較重物件,便得「四輛車,八隻牛」;哥轄族雖負責運約櫃等聖器皿,卻因是「在肩頭上抬聖物」,不需車與牛而未分配。願我也有此眼界!
3.奉獻的意義──參與聖工:a.人人有份:榮耀的會幕立起來了,但只有祭司和利未人能夠服事,其他人甚至不得觀看,怎麼辦呢?看哪,他們奉獻了車子和牛,於是小老百姓也有分於會幕事奉,何等榮耀!b.支派平等:各支派不分大小貧富,所獻完全相同──完全平等地參與聖工,同心合意地獻上奉獻,何等美善!
4.奉獻的結果──蒙神看重:本章最大特色就是長,十二次重複記錄奉獻清單,可見神何等悅納、記念人的甘心奉獻!這樣奉獻的結果,是神在會幕中向摩西說話,表明喜悅與同在(89)!
靈修筆記
民數記 第8章
經文要義
- 1-4燃亮七燈:點燈的規則參利24:1-4,本段強調燈臺向前發光。
- 5-26利未人的潔淨與奉獻禮:7「除罪水」:參19:9。也可能就是洗濯盆中的水(出30:18)。23-26:他們25歲開始事奉,50歲退休。聖殿建成後,他們開始任職的年齡是20歲(代上23:27)
問題思考
- 會幕的金燈臺要向前面發光,提醒我們什麼事?
- 利未人是服事神的,但須經過哪些程序?我們今日服事神當如何?
默想應用
一、向前發光的燈:十二族長獻禮後,神指示點燈細節。其特色:
1.要向前發光:2-3節兩次強調燈臺要「向前面發光」,代表:a.見證:耶穌說「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太5:16);b.教會(參啟1:20):在黑暗的世代指示真理。
2.餅上要有光:聖所燈臺的光向前照,便照到對面桌上的十二個陳設餅,代表神子民活在神話語的亮光中;光和餅又烘托著代表眾聖徒之祈禱的香壇(啟8:3),禱告的火與生命的光相輝映!
二、聖潔事奉的人:利未人也在這時正式「就職」,代替以色列的頭生子獻給神,並在會幕中協助祭司的工作。其事奉的特徵為:
1.潔淨包含內外全身(7):神揀選利未人事奉祂(6;16;18),但他們須潔淨自己:a.用除罪水彈在身上──除去世界的沾染;b.用剃頭刀刮全身──除去肉體(老自己、舊生命)的表現;c.洗衣服──潔淨外在行為。從裡到外,徹底刷洗乾淨!今日服事神亦然。
2.奉獻從人前奉到神面前(8-22):他們不但被「奉到」會幕和全會眾前(9);且四次重複要「當作搖祭奉給耶和華」(11;13;15;21)。他們本當死在祭壇上作祭物,但藉著按手,由兩隻牛犢代替他們成為贖罪祭(以贖罪)和燔祭(以表全然歸神)。此後他們雖仍舊活著,但在地位上是已經被殺獻祭,奉給耶和華的(請讀加2:20)
3.事奉有調整但退而不休(23-26):利未人25歲開始事奉(聖殿建成後改為20歲,代上23:27),但因需宰牛殺羊、扛抬聖物,工作十分吃重,50歲即「停工退任,不再辦事」。但此僅為工作項目調整,他們仍終身在會幕中「和他們的弟兄一同伺候,謹守所吩咐的」,退而不休!今我們也是如此以生命,終生服事主!
靈修筆記
民數記 第9章
經文要義
- 1-14守逾越節:3「黃昏」:猶太曆從「日落」計日。6-11:沾染不潔及遠行者,可於二月十四日補行。12:羊肉不可留到早晨、骨頭一根也不可折斷。預表基督完整地獻上,並完全給被贖者享用。
- 15-23雲彩引領:帳幕上有雲彩帶領他們每一日的路程。
問題思考
- 神為何重視逾越節?這與新約的聖餐有關連嗎?我們應如何紀念?
- 二月十四「補行逾越節」之禮是如何產生的?這給我甚麼啟示?
- 以色列人是如何跟隨雲柱的?我今天的行止有這樣順服主嗎?
默想應用
一、含意深刻的守節:這是出埃及後第一次守逾越節,意義深遠:
1.紀念救贖:他們在全埃及每家人都死了長子的哀號中,親歷了因羔羊寶血而得保全的神蹟(參出12章)。往事在目,恩典何深!
2.分別為聖:重複四次「在所定的日期」守節(2;3;7;13),此字原文即神所定的「節令」(創1:14),以及神與人同住的「會幕」,皆同字。何等神聖的時刻和地點!提醒人要分別自己,歸神為聖!
3.進入應許:被恩典激勵,更有信心和勇氣,向應許之地進發。
二、收穫豐富的等候(6-12):錯過逾越節者可於二月補,這顯示:
1.命令也是一種享受:「吩咐…應當…要…」(1-5),守逾越節是神的命令,是以色列人的義務;但有人惟恐錯過。神的每一個命定,其實都是神兒女的權利,和享受。
2.等候也是一種藝術:當那「幾個人」焦急地提出要求時,摩西並未著急,而是讓他們「暫且等候」,聆聽神指示(8)。遇事不自作主,求問並等候神回覆,此態度帶來最美的啟示和祝福。
3.還有第二次機會:人生難免有意外,有錯失良機的時候,但神的恩典廣闊,總為我們開一條出路、留一個補行的機會。
三、令人神往的雲彩:帳幕上的雲彩一段,文字優美如同詩歌,除了顯明神的同在、悅納、引導,也顯示了跟隨神的人是:
1.不分時間、地點:17節的「幾時」是時間;「哪裡」是地點,跟隨神的人沒有自己的選擇,時間地點全憑主決定。
2.不論長久、短暫:18節的「幾時」則指「不論多久」。「無論是兩天,是一月,是一年…」(22),神說停就停,神沒說走就不走。兩天易等,但日久才知人心。我預備跟隨主多久?
3.隨時警醒、仰望:但當雲彩一收,他們立刻起行!因此必須日夜隨時注意雲彩動向,才能及時反應。參詩123:2。
靈修筆記
民數記 第10章
經文要義
本章記以色列民起行,離開西乃曠野,往迦南進軍!
- 1-10造銀號:出發前神最後指示製造兩枝銀號,功用:①招聚會眾;②叫眾營起行(2);③打仗時(9);④節慶時(10)。3「吹」:指悠長的響號,且是複數,表兩號同吹,招聚全體。4「單吹一支」則為招聚首領。「吹出大聲」(5;6;7;9)指急促的短音號,是出發號。百姓依據號聲的次數而東、南、西、北營依序起行。
- 11-36啟程前行:11「第二年二月二十日」,以民離開停駐約一年的西乃曠野(參出19:1)。13「初次往前行」:以前的行走是「出埃及」,現在開始「進迦南」。14-28行進次序:①東邊猶大三營;②革順和米拉利族拆卸帳幕,抬著前行,抵達後先支起帳幕;③南邊流便三營;④哥轄族「抬著聖物(指約櫃、金燈台、餅桌等)往前行」,抵達時帳幕已支好,聖物可直接安放。⑤西邊以法蓮三營,與流便營前後護衛聖物。⑥北邊但的三營作後衛。29-32:摩西邀米甸人何巴同往迦南(參士1:16;4:11)。35-36:拔營和安營時,摩西的祝禱。「求你興起」:即求你起來作戰。
問題思考
- 號聲有幾種?什麼用途?我今應如何聽神訊號?
- 數數看本章重複了幾次「按著軍隊往前行」?為何這樣說?
默想應用
本章「初次往前行」是歷史性重要時刻,也預示著我們的靈程:
一、在西乃全面裝備:短短20天(比較1:1與10:11)的培訓顯示了:
1.神的裝備整全:1-2章數點人數和安營,建立組織;3-4章確立會幕中利未人的服事;5章潔淨營區;6章建立拿細耳人規章;7章族長感恩奉獻;8章潔淨祭司和利未人,展開職務。9-10章行前三大規例:①守逾越節(9:1-14)②雲彩引導(9:15-23)③吹號(10:1-10)。從外在到內在,從生活到靈性,神為百姓作了最周到、全面的裝備訓練。今對我們也同樣按計畫栽培(約15:1)。
2.神的效率極致:20天內完成1-10章的各項培訓,效率何高!今我有無讓神的效率受阻、延遲?
二、在曠野昂首行軍:向應許之地進軍的隊伍,有以下特徵:
1.聽號行軍:上章說以色列人要警醒,「看」雲彩的情況隨時起行;本章他們還要「聽」號聲隨時行動。號的聲調可能高低不同,個有意義──號聲急促是起行;號聲悠長表召聚;雙號齊吹全員集合;單吹一枝只召集首領。今我們也如此聽命於神嗎?
2.儼然成軍:本書1-2章中,神已經稱這些倉促出了埃及的尋常百姓為「軍隊」,現在他們點清了人數、分配了工作,組織架構確定;紀律嚴明,更是名正言順地「按著軍隊」往前行了。神的軍隊靠的不是盔甲裝備,而是神的恩典認定,和人的順服聽命。
3.嚮導隨軍:摩西懇請何巴作全民的眼目,因他是米甸人,熟悉巴蘭一帶曠野的環境和氣候。神的引導並不排除使用人的幫助,要重用人才,虛心受教。但他們頭上的雲彩(34),更是最大的嚮導。
4.約櫃領軍:走在隊伍前頭的不是摩西,而是神的約櫃,裡面存放著神親手寫在兩塊石版上的十誡,也就是「約」(參申4:13),展示著這是神立約的百姓,跟隨神約的領導。
5.祝禱護軍:拔營和安營時,摩西都代表以色列民向神發出信心的宣告祝禱:「耶和華啊,求祢興起,願祢的仇敵四散…」,這一群其實手無寸鐵的百姓,就在這每日不間斷的禱告圍繞保護下,向著應許之地,昂然前行!
靈修筆記
民數記 第11章
經文要義
11-12章記百姓出發後不過三天(參10:33),問題就接連而來:
- 1-15選民發怨言:3「他備拉」:意為「焚燒」。7-9:是作者對嗎哪的描述,不屬以色列人埋怨之言。10-15摩西向神訴苦。
- 16-30選立70位長老:為摩西設立屬靈同伴,建立事奉團隊。
- 31-35天降鵪鶉。32「十賀梅珥」:約等於2200公升。
問題思考
- 摩西和百姓的怨言有何不同?有何相同?我從這其中學到甚麼?
- 百姓吃肉為何會被神用災殃擊殺?我應如何避免重蹈覆轍?
默想應用
一、怨言的異質:百姓發怨言,摩西也發怨言(11-15),差別在於:
1.對象與方式:摩西有怨去向神說(11);百姓卻是「各在各家的帳棚門口哭號」(10)。發怨言要慎選對向,和方式──我胡亂哭號嗎?
2.內容與心態:a.百姓哭號的是要吃肉,純粹自私為己;摩西怨的是管理百姓的重任難當,起碼還為人為事。b.百姓都在「記得在埃及…」回顧世界之利;摩西起碼「…到你起誓應許給他們祖宗的地去」(12),面向神的應許美地──我今向前或向後看?
二、怨言的同質:再進一步看,無論誰發的怨言,有共同的本質:
1.看困難大過神──沒信心:百姓面對「大而可怕的曠野」(申1:18);摩西面對難當的「重任」(11),都很困難,但發怨言表示不相信神比困難大、不相信神掌權,故被稱為「惡語」(1)。
2.讓感覺勝過事實──自憐:百姓怨的不是無食物,而是只有嗎哪。口味單調的「感覺」勝過嗎哪美好的「事實」(7-9),而陷入想念埃及食物的自憐。摩西則因「感覺」在「獨自擔當」重任(14),而自憐,但事實是神在管理百姓。海倫凱勒:「自憐是我們最大的敵人」!
3.不感恩:嗎哪是神最奇妙的供應,可用多種方法烹調(7-9),他們竟視之還不如蔥蒜!摩西也忘了神奇妙的揀選他領百姓出埃及(參出3章),只埋怨「這百姓豈是我懷的胎…」(12)
三、貪欲的本質:百姓領取嗎哪已將近一年,熟悉按飯量取食物之例(參出16:16-18),卻仍然大肆濫捕鵪鶉(32),應是因為信不過神能使他們吃肉「一個整月」(20)。相信神供應的人不必貪。
四、摩西的特質:摩西除了只對神發怨言值得學習,本章也見他:
1.重理性:他當然也有情緒,甚至求死,但他的理性很快恢復,再次順服神而繼續服事(24),不致沉溺在情緒中太久。
2真謙和:「惟願神的百姓都受感說話」(29)是何等胸襟!(參12:3)
靈修筆記
民數記 第12章
經文要義
- 1-3米利暗和亞倫毀謗摩西:1「古實女子」:可能就是西坡拉,因是米甸人,故意貶抑稱做古實女人。也可能此時西坡拉已死,摩西的續弦妻子來自古實。
- 4-16神的斥責:6-8:神通常透過「異象」和「異夢」向先知說話;但卻直接向摩西說話,「是明說,不用謎語」。10:米利暗的大痲瘋不是神罰她長出來的,是早已潛伏在裡面,神不過藉環境將它顯出來而已。亞倫沒有痲瘋,因此事可能主要由米利暗發起(參1,她名列在前),且亞倫立刻悔改,並承認摩西的屬靈權柄(11)。
問題思考
- 比較1、2節,米利暗和亞倫的言語和內心有何不同?我會這樣嗎?
默想應用
一、毀謗的鑑戒:從米利暗和亞倫毀謗摩西一事,我們明白:
1.神國不看資格老:米利暗和亞倫是摩西的兄姐,米利暗幼時照顧、保護嬰兒摩西(出2:1-10);亞倫在摩西事奉的初期替他發言(出4:14-16),他們都比摩西「老資格」,除非能從屬靈的角度認清神的任命與授權,否則很容易看低摩西這個小弟。但看他們拿摩西的妻子來批評,仍不出家庭小範圍,而未有國度眼光。
2.罪行不問理由好:他們真實的動機是嫉妒神向摩西說話(2),可能也受了上章70長老受感說話的刺激;但卻拿摩西妻子的種族背景為理由。人發怨言時,表面理由可能冠冕堂皇。但神責備他們時只針對說話的問題(6-8)。在神面前何能掩藏?
3.論斷神僕事不小:他們批評的是自己的小弟嗎?神卻說「你們毀謗我的僕人摩西,為何不懼怕呢」神的僕人神護衛,小心啊!
4.領袖犯罪,全體受干擾:米利暗因大痲瘋而須在營外關鎖七天,百姓也不能起行。領袖的失和使全民滯留不前,可不慎乎?
二、摩西的特質(續上章):「摩西為人極其謙和」(3),這包含:
1「謙和」的表徵──盡忠而不自辯:摩西聽見兄姐的毀謗而無答辯,神卻替他做見證:「我的僕人摩西…是在我全家盡忠的」(7)。屬靈的人盡忠於神的國度,不計個人毀譽。但神不會忘記他。
2.「謙和」的養成──神塑造與肯受教:摩西原本性情暴躁,曾出拳打死埃及人(出2:11-12),就是上章也見他到神面前埋怨(11:10-15),他並非生來就「極其謙和」,而是神一步步塑造,和摩西自己受教,不斷自我成長的結果。願我們的靈命也是這樣一站一站,被神日益煉淨,學會謙和在主面前。
靈修筆記
民數記 第13章
經文要義
- 1-24偵查迦南地:擔任探子的首領名字有別於1;2;7;10章所記,可能因作探子須身強力壯。21「尋的曠野…哈馬口」:是迦南地的南、北端。22「亞衲族人」:以高大著稱(申2:10),但後來被約書亞和迦勒擊敗逐走(書11:21;15:14)。24「以實各」:原文即「一掛」
- 25-33探子報惡信。30:迦勒的安撫。
問題思考
- 27-29及31-33兩段探子的報告,有何變化?為何會成為「惡信」?
- 迦勒對那地的看法和其他探子有何不同?他為何能說這話?
默想應用
一、哪一種人:10個探子名字僅見於本章,迦勒與約書亞名標青史,影響及於千萬代。兩種人的差別來自:
1.看人看環境看自己vs看神:10探看的是「那地有」強壯的民;堅固的城,「是吞吃居民之地」──環境;「…人都身量高大」──人;「據我們看自己就如蚱蜢一樣,據他們看我們也是如此」──自己,就是不看在這一切之上的,大能的神。迦勒則看見神使那地可以「去得」,並且「我們足能」(30;參14:8-9)!
- 人選舉vs神選召:之前神親自點名指定那些負責數點人數的領袖( 1:5 ) ,但此處神讓各支派自己決定差派哪一個人去。出於人意的人選,和神的親自選召,結果大不相同。
二、怎樣的信息:究竟他們的話語出了什麼問題?
1.變「神向我們起誓應許之地」為「你所打發我們去的那地」:神起誓賜給列祖的應許美地,他們僅稱為「摩西你打發我們去的那地」。只看見奉派的任務,沒看出累代所蒙的揀選奇恩;只走過地表山川,沒邁進豐盛的屬靈產業。屬靈的瞎眼斬斷了信心的源頭,也種下了報惡信之根。
2.從敘述事實到誇大形容:探子的回報起先尚可「這就是那地的果子」──實物展示;「我們在那裏看見了…人住在南地,…住在山地,…人住在海邊」──實況報導,但後來卻一轉而為「(那地)是吞吃居民之地…我們看自己就如蚱蜢一樣,他們看我們也是如此」──都是誇張的想像。魔鬼就是如此欺騙我們!
3.從「果然」到「然而」:他們原先也承認「那地果然是流奶與蜜之地」,表示他們早已聽說迦南地的美好(參出3:8;13:5;33:3),現在親身印證了。但一個「然而」卻帶來下文一落千丈的大轉彎。讓我們記得在神只有「果然」,沒有「然而」(參林後1:20)!
靈修筆記
民數記 第14章
經文要義
- 1-5群眾喧嚷,要回埃及去。
- 6-9約書亞和迦勒極力分辯,卻幾乎被用石頭打死:6「撕裂衣服」:表示悲哀。「他們是我們的食物」:即他們將要作我們的戰利品。
- 10-19神的憤怒與摩西代求:18:是神自我啟示的性情(出34:6-7)
- 20-35神的赦免和公義的判決:百姓既情願死在曠野(2),神就讓他們的屍首真的倒斃曠野(此句複述四次,29;32-33;35);但他們擔心會被迦南人擄掠的兒女,神卻要領他們進應許之地(31)
- 36-45慘敗收場:45「何珥瑪」:意為「完全毀滅」,在別是巴東邊。
問題思考
- 百姓對探子所報信息的反應,給我什麼警惕?我應如何管理情緒?
- 是什麼信念使得約書亞和迦勒能夠力排眾議,堅定不移?(參7-9)
- 摩西為百姓的代求掌握了什麼秘訣?又表現出他的哪些美德?
默想應用
一、如何面對兇惡的信息:從百姓對惡信的反應(參詩112:7)可知:
1.勿放任負面情緒(1-2):百姓以「哭號」、「大聲喧嚷」發洩情緒而不加節制,終至釀成大禍。要為情緒設立界線,參弗4:26―時間邊界;箴29:11―程度邊界等。
2.勿懷疑神的美善(3):3a懷疑神的用心;3b限定神的能力,硬把神的施恩保愛,說成是故意陷害。要相信神的良善(羅12:2)!
3.勿輕易做出決定(4;10):群情激憤下自立首領回埃及;及欲殺人排除異己的行動,使神出面宣判刑罰。衝動的決定總成千古恨!
二、如何保持堅定的信心:約書亞和迦勒在兩百萬群眾的哭號中「另有一個心志,專一跟從神」(24),其信心和勇氣來自於:
1.另有一種眼光:a.從現象看見異象:「那地是極美之地…是流奶與蜜之地」的現象,成為「進那地」的異象。b.從困難看見神:8-9節三次提「耶和華」之名,在困難中看見神,且看重與神的關係。
2.認識仇敵的本相:其他探子誇大敵人是偉人;他們卻認出敵人雖高大,但不過「是我們的食物,蔭庇他們的已經離開」
三、如何活出領袖的擔當:本章也充分顯示了摩西的領袖風範:
1.求團隊利益而非一己之私:神在怒中宣告要滅絕以民,獨厚摩西(12;參出32:10)。摩西聞後毫無沾沾自喜,惟俯伏為民祈求。
2.禱神的性情而非自己心願:緊抓著神屬性的a.大能(13-14);b.榮耀(15-16);c.神自我啟示的性情(18,參出34:6-7)來代求。既彰顯神的慈愛,又不破壞神的公義。此禱告完全摸著神的心!
靈修筆記
民數記 第15章
經文要義
15-21章記曠野38年中的一些重要事件,本章是神在獻祭方面給予的三段啟示,均以「耶和華對摩西說:你曉諭以色列人說」開始。
- 1-16:獻牛羊為祭時,須配上素祭(麵、油)和奠祭(酒):3「火祭」:指利未記列舉的五祭中,須用火燒獻上的,如燔祭、平安祭等。
- 17-36舉祭和誤犯之罪的獻祭條例:30「擅敢行事」:指驕傲、明知故犯,要與神作對。32-36:一個明知故犯安息日的實例。
- 37-41預防犯罪的措施:在衣服邊作繸子和藍細帶子。
問題思考
- 本章所載祭祀條例應記在《利未記》7章或《民數記》29章之後,在此處出現,應是為了什麼作用?
- 以色列人藉佩戴繸子提醒他們謹守神的命令,我們可如何表示?
- 從本章經文,我對神增加了哪些認識?
默想應用
本章真是給人安慰,在上章百姓那樣地悖逆之後,神竟還:
1.重申應許:重複的「你們到了我所賜給你們居住的地…」(2;17)不斷保證他們必將到達,並安居於應許美地,並反覆說這是直到「世世代代」(14;15;21,;23;38)。百姓剛才悖逆、剛從迦南被擊退,但神的計畫不因人的不信而放棄;祂的信實不因人的失敗而褪色。哈利路亞,何等的神!
2.繼續教導:確定了仍將引領百姓後,神再對以色列人說話,教導他們為誤犯之罪獻的祭。22-29節重複八次「誤犯」(或「錯誤」;「誤行」),只要獻祭贖罪,三次重複說「就必蒙赦免」(25;26;28)。無論是全民(22-26);或個人誤犯錯誤(27-29),祂何等樂意施恩赦免,故諄諄教導,細細言明。
3.擴大推恩:上述的引導和赦免,對以色列人和同居的外人,都歸一樣的條例,照樣辦理。這是本章和利未記的相關條例對照時最大的特色所在,說明神是天下萬族的神,神的恩典已降臨,從以色列人,推恩及於萬族、萬民!也包括今天你我。讚美主!
4.設立記號:表明接納、教導贖罪還不夠,設想周到的神又為百姓在衣著上立下記號:a.預防與提醒:藍色是天的顏色,提醒百姓身屬天國子民,離棄罪惡。b.認同與順服:穿上這衣表明他們願意遵行律法,在衣著和其他習慣上都遵從祂所賜予的原則。
一切都是為了「使你們紀念遵行我一切的命令,成為聖潔,歸與你們的神。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曾把你們從埃及地領出來,要作你們的神。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40-41)神的心,人明白嗎?
靈修筆記
民數記 第16章
經文要義
本章又記一件令人感嘆的悖逆事件:可拉黨的叛逆。
- 1-3叛亂分子:可拉、大坍、亞比蘭、安和其他二百五十位首領。
- 4-24摩西勸導無效,獻香作判斷。 l25-35地開口吞滅叛黨。
- 36-40世代警戒:將被燒滅之人的香爐錘成片狀包壇,以警後人。
- 41-50民怨言招瘟疫,亞倫急拿香爐「站在活人死人中間」才止。
問題思考
- 這次叛逆的都是「有名望選入會中的人」(2),這給我們什麼提醒?
- 摩西怎樣處理這個棘手的挑戰?我從中學到什麼功課?
默想應用 從這個叛逆事件我們看見:
一、「不服權柄」之罪的特徵與防範:
1.特徵:和12章米利暗事件相同的是:a.講輩分資歷:可拉是哥轄之孫,與摩西亞倫同輩(出6:21);大坍、亞比蘭則屬於長子流便的支派,而不服權柄;b.假光明藉口:「全會眾個個既是聖潔…」說得屬靈,實際卻是要奪取祭司職任(10);c.扭曲事實:稱埃及為「流奶與蜜之地」,誣摩西「要殺我們、剜我們眼睛」…
2.防範:a.小心沾染:哥轄族與流便支派都安營於南邊(2:10、3:29),以致沆瀣一氣;b.提前滅火:一聽到負面話語時就加勸勉。
二、權柄被挑釁之時的處理原則與示範:
1.俯伏在地(4):這是向神祈禱;向人謙卑的姿勢,放棄自衛和辯解.
2.讓神作主(5-11):提出以獻香作判斷的方法,由神決定誰作祭司
3.主動溝通(12-14):他邀見大坍和亞比蘭當面溝通勸導,可惜他們拒絕前往,並出言不遜,一意孤行,終至滅亡。
4.向神訴苦(15):再一次,他的怒只在神面前發;苦只向祂訴。
5.為敵代求(22):不幸災樂禍,盡代禱職分。
6.不憑己意(28):行事不為滿足自己的血氣,只為證明神旨意。
7.護民到底(46):對不知悔改而遭瘟疫的會眾,仍叫亞倫快快拿香爐去贖罪。這樣的神僕,這樣的領袖!
三、神的恩典之廣泛:
1「然而可拉的眾子沒有死亡」(26:11) ──神不株連無辜。
2.可拉後裔中,撒母耳是偉大的祭司和士師(代上6:22-27)──非藉背叛奪權手段,而是藉奉獻作拿細耳人(參撒上1章)。
3.可拉族的希幔並在聖殿裡供職歌唱(代上6:33)。
4.可拉後裔還有人撰寫《詩篇》(參詩42-49及84-88篇詩題)。
靈修筆記
民數記 第17章
經文要義
可拉黨的叛逆引出神從積極面證明亞倫的祭司職位。
- 1-13亞倫的杖:神命十二支派首領與亞倫各拿一杖放在會幕中,結果亞倫的杖開花結杏,證明神的揀選。2「杖」原與「支派」同字。10「亞倫的杖還放在法櫃前……留作記號」:參來9:4。
問題思考
- 從神使亞倫的杖開花結杏一事,我們學到哪些功課?
- 神在千萬人中揀選我作祂兒女,我如何印證、彰顯祂的揀選?
默想應用
屬靈領袖的權柄、位份皆出於神的揀選,這是可拉事件的核心:
一、神揀選的本質:權柄、位份都來自於神,所以:
1.神證勝於人證──不必辯白:這次行動完全是神發起(1),摩西亞倫既未向人自證;也未求神證己。權柄若是來自神,神就作主,不須爭,也不必辯。
2.神愛勝於一切──不必自得:神看百姓向摩西亞倫的怨言,就是向神發(比較5;10),祂要止息怨言,免得他們死亡。神的目的仍是愛。蒙揀選的人一無可誇,都來稱頌神的愛吧。
二、神揀選的印證:神為我們證明他的揀選,是藉著:
1.用生命的現象印證神的揀選:亞倫的一根枯杖,神卻讓它發芽、生苞、開花、結果!屬靈權柄是從裡面活出來、長出來的,非從外加。神的兒女也先求靈裡「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弗4:13)。
2.用生活的表現印證神的揀選:a.「杖」是日常行路、工作的隨身工具──神用我們每日的生活工作,所行所為,顯明我們的權柄;b.「杖」原文與「支派」同字,又寫上名字──神用我們的身家性命,所是所源,來顯明權柄。我們是誰、怎麼生活,比爭到什麼重要。c.杖是勞苦的記號,屬靈權柄非從位階,而是從服事來。
三、神揀選的彰顯:神的揀選能對外顯明,有賴於我們的──
1.來到神的面前:杖是放在會幕內、法櫃前(4、7),由神來向眾人表白;而不是我們到法院內或法官前去爭搶。
2.等候神的時間:枯杖放在聖所中,神面前,要到第二天才發芽(8)。事奉主常須經歷一段黑夜,但時候一到,神揀選的權柄就要像杏樹枝發芽、開花、結果那樣美好地顯現出來!
3.活出神的性情:百姓見神蹟卻墮入恐懼(12-13),神未責怪,反加倍引導(下章)。摩西亞倫也與神同心不加追究。宰相肚裡尚且要能撐船,屬靈領袖更在神的愛中「凡事包容」(林前13:7)。
靈修筆記
民數記 第18章
經文要義
本章進一步確定祭司的義務與權利,預備百姓成為祭司的國度。
- 1-7祭司與利未人的職責:核心是5節:「你們要看守聖所,和壇,免得憤怒再臨到以色列人」。這職任是神的「賞賜」(7),但若不盡職看守,容百姓干犯聖所,就必「一同擔當罪孽」(1)。
- 8-20祭司的權利:神從百姓的供物中供應祭司生活需用。14「永獻的」:指人許願完全歸神之物。19:鹽能保持食物不易腐壞,故以鹽象徵永久,「鹽約」是不可解除,永不作廢的約。
- 21-24利未人的權利:此處首次指明百姓什一奉獻的用途是給利未人為業。他們享此權利,「為酬他們在會幕裡辦事的勞」(21;31)
- 25-32利未人也要獻什一奉獻,歸給祭司。
問題思考
- 神清楚說明祭司和利未人有哪些義務與權利?這啟示我們什麼?
- 今日教會中,哪些是該受供養的「利未人」?我有奉獻支持他們嗎?
默想應用
對於事奉神的權利與義務,再沒有比本章更周密的了:
- 服事神是恩典:神賜給祭司二「賞賜」(或譯「禮物」):
1.事奉的職份(7):「我將祭司的職任給你們當作賞賜事奉我」。今神給我什麼職任為賞賜?招待?音控?套用進這個句子裡去!
2.事奉的同工(6):「我已將…利未人從以色列人中揀選出來歸耶和華,是給你們為賞賜的」。服事神不孤單,有同工!
二、恩典中有責任:祭司利未人是「擔當罪孽」的,他們的責任是:
1.警醒看守:他們要守好「所吩咐的」;也要看守全會幕,辦理帳幕一切的事。今我「看守」什麼?
2.合一順服:祭司和利未人是:a.「一同」供職(1a;1b;2;7)。b.「聯合服事」(2;4),利未人要「前來」與祭司主動配搭、合作、幫助。c. 利未人「要守所吩咐你的」,即要順服祭司。
3.信任專注:神應許供養他們(20),他們要學會相信神、信任人。
4.獻上至好:「至好的」重複4次(12、29、30、32),原文是6次。
三、責任中享特權:百姓所獻供物中不經火的(8-11)、初熟的(12-13),永獻的(14)、頭生的(15-19),以及地的出產的十分之一,都歸他們。事奉者可安享特權無虞、無愧,但須注意這特權有特色:
1.無時限,有範圍:所謂永得的分,是永遠定例、是鹽約,但有「分」,限於上述範圍,不可像以利的兒子妄取豪奪(撒上2:12-25)
2.得什一,獻什一:有進,有出,更豐富,更喜樂。
靈修筆記
民數記 第19章
經文要義
因可拉事件死亡人數眾多,本章載接觸死屍的潔淨條例,預備百姓成為聖潔的國民(參出19:6)。
- 1-10預備除罪水:把一隻沒有殘疾、未曾負軛、純紅的母牛在營外宰殺焚燒,用其灰調製除罪水。
- 11-22除罪水的用途:特為接觸過死屍的人。
問題思考
- 本章是神一次特殊的命令(參2),有哪些重要含意?
- 今日我們要用什麼來潔淨被玷污的生命呢?
默想應用
一、紅母牛除罪水的含意:
1.用生命勝過死亡:這隻牛必須:a.沒有殘疾──純全無瑕;b.未曾負軛──未受罪轄制,唯歸神使用;c.純紅色──血的顏色,生命在血中;d.雌性的──有生育能力。這些都充分代表生命活力,惟如此才能除去死亡的玷污、勝過死亡的壓制。
2.以完全焚燒成就潔淨:這是惟一一次,祭牲的血要和皮、肉、糞一起焚燒(比較出29:14)。火象徵煉淨。耶穌的血不但流出為血祭,且全人內外徹底熬煉,故能潔淨我們的罪。故稱「寶血」!
3.一次獻上永遠有效:紅母牛只死一次,其灰可長期使用。基督一次的獻上,成就永遠贖罪的事。
4.用生命活水持續潔淨:全牛燒成的「除罪灰」還要倒上流動的「活水」(17),合成除罪水。主寶血使我們脫離罪,並享生命的水(啟21:6,象徵聖靈),源源不絕,使我們持續潔淨,永不乾渴。
二、紅母牛除罪水的應用:
1.斬斷死亡毒鉤:不僅死屍,今死亡的靈也常壟罩四周,帶來自殺、絕望、憂鬱…但耶穌寶血比母牛灰更可靠!「若…母牛犢的灰灑在不潔的人身上,尚且叫人成聖,身體潔淨,何況基督藉著永遠的靈,將自己無瑕無疵獻給神,他的血豈不更能洗淨你們的心,除去你們的死行,使你們事奉那永生神嗎?」(來9:13-14)
2.彼此遮蓋守望:此「除污穢的水」非由祭司,乃任何「潔淨的人」即可「灑水在不潔淨的人身上」(17-19);今教會肢體也是彼此守望,互相遮蓋,幫助弟兄姊妹遠離死亡的事物(參來3:13)。
3.等候基督再來:末日前聖殿重建(參帖後2:3-4),猶太人認為那時神「要用清水潔淨人」(結36:25)即指紅母牛灰水。故以預備好紅母牛灰為基督再來的標誌之一。主耶穌啊,我願祢來!
靈修筆記
民數記 第20章
經文要義
本章之事已在出埃及後第四十年,與上章相隔38年。又來到傷心之地加低斯,摩西在此遭遇連串打擊,包括: l1:米利暗逝世。
- 2-13擊打磐石出水被神刑罰:這是摩西一生事奉中最遺憾的事。
- 14-21借道被拒:以東是以掃後裔,在迦南東南,有大道貫通。
- 22-29亞倫逝世:據33:38,亞倫死於五月初一日,得年123歲。
問題思考
- 請仔細比較10-11摩西的言行,與8節神的話有何差別?摩西就因此事而不得進入迦南,這給我們什麼深刻警惕?
- 亞倫逝世的經過於此詳細記載,提醒我們什麼事?
默想應用
一、無記錄的時光:本書隻字未提的38年曠野生涯,神仍在運行:
1.從「大而可怕的曠野」到應許之地的起點:本章稱加低斯在迦南地南界的「尋的曠野」(1),而非「大而可怕的」「巴蘭的曠野」(13:26,參申1:19),顯示充滿前景,可以重新出發了。
2.從老世代凋零,到新世代接班:舊人逐一倒斃曠野實屬悲哀,但當以利亞撒穿上亞倫的祭司袍下山,新的世代承接了使命,將要經歷神更大的恩典和得勝!(見下章)
二、有情緒的人:摩西因擊打磐石而不得進迦南,服事神要切記:
1.勿自下斷語:「你們這些背叛的人…」本是事實(參17:10),但摩西擅自急躁而發(詩106:33),就變成論斷了。要何等小心口舌!
2.勿累積情緒:一句斷語的背後其實是好多情緒:a.孤單對立──「你們這些…」,彷彿無人與他同站立;b.苦毒自憐──「我為你們使水…麼」意指「難道就應該是我為你們…嗎?」;c.厭煩憤怒──40年重複要吃要喝的百姓,令他盛怒之下「舉手擊打」!
3.勿原地打繞:可嘆摩西因探子事件而繞行曠野38年,莽莽荒野了無盡頭,怎不積壓情緒?求主助我常檢視自己是否原地踏步。
4.要省察信心:神稱摩西的失控為「不信」,應是指他不信單憑「吩咐」能叫磐石出水,故加上擊打動作。可能還因他不信神真能安慰他的情緒,替他申冤,故冒出自我宣洩。我是否信得過神?
三、滿有恩慈的神:摩西有情緒(誰沒有?),但神更有恩慈:
1.依然供應:磐石仍「有許多水流出來」,不受人為失敗的影響。
2.長遠成全:千餘年後,與耶穌在變化山上談話的,赫然就包括摩西!變化山在加利利北邊的該撒利亞腓立比,靠近迦南地的北境黑門山。誰說摩西沒有進迦南?神長遠地成全了祂的應許!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9/20
民數記 第21章
經文要義
本章記曠野生活末期的爭戰和遭遇,為新時代寫下新的一頁。
- 1-3何珥瑪之役:以色列人首次軍事得勝,一雪38年前之恥。
- 4-9銅蛇救民:百姓因發怨言被蛇咬,摩西舉起銅蛇,凡仰望銅蛇的就活了。耶穌用此事說明祂的上十架使人得永生(約3:14)。
- 10-20進摩押地:12-13撒烈溪是以東和摩押邊界;亞嫩河是摩押ˇ章和亞摩利邊界。參申2:13-14,此時已是新一代人了。14「耶和華的戰記」:古舊的詩歌集,已失傳。本章記錄了三首當時的歌謠(14-15;17;27-30)。
- 21-35勝亞摩利王西宏和巴珊王噩:以色列人由南至北繞行迦南地一周。無論是南部何珥瑪戰役、東部亞摩利人之役及北部巴珊之役均節節獲勝,神大能的引導逐步實現祂的應許。
問題思考
- 以色列人過去在何珥瑪為何戰敗(14:43-45)?今又為何得勝?我從這其中學到什麼功課?
- 為何高舉的銅蛇能醫治被火蛇咬傷的人?此事預表甚麼?
默想應用
本章記曠野行程的末段,含有重要的屬靈教訓:
1.求,就得勝:同一個何珥瑪之地,38年前「擅敢」出去爭戰(14:44)便大敗而歸;現在曠野生活中成長的新一代發願要把所得的城邑全然獻上,神就「將迦南人交付他們」(3)。同樣的,靠著神他們也打敗了強大的亞摩利王西宏和巴珊王噩。勝敗的關鍵在哪裡?
2.獻,就得榮:以色列人這次的「求」有一個特色,「祢若將這民交付我手、我就把他們的城邑盡行毀滅」(2),此字原意為「全然獻上」,「永獻」給神不贖回(利27:28)。38年前,何珥瑪是神「毀滅」他們的驕傲和不順服的工具;如今新世代的百姓憑信心獻上戰果,神就使他們在何珥瑪作「完全的奉獻」,重得榮耀!
3.望,就得活:被蛇咬傷,坐以待斃的人,只要轉眼一望被舉起的銅蛇,就活了!銅蛇本身沒有醫治之能。使人得醫治的是那帶著信心轉向神的那「一望」。正如同被罪壓傷的人,只要仰望那掛在十架上的基督,立刻得救。神早已定下救贖之法,至今永遠有效!
4.唱,就得水:曠野再怎樣乾旱,只要以色列人改變埋怨的態度,喜樂歌唱,即便缺乏工具,只用圭用杖淺挖地表,也能得著井水湧流。水代表聖靈(參約4:13-14),願這「井啊,湧上水來」之歌,伴我一生!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9/21
民數記 第22章
經文要義
22-36章記在約但河東摩押平原,預備進迦南。是全書第三大段。
- 1-6摩押王巴勒召術士巴蘭來咒詛以色列人。4「米甸」:散居沙漠的遊牧民族,與摩押聯手對付以色列。5「大河」:即幼發拉底河。
- 7-41巴蘭三次遇見神:7「卦金」:卜卦的酬勞。巴蘭認識耶和華,但他是「求法術」的(24:1),並非耶和華的先知。他求問神只為貪財(參彼後2:15-16;猶11;啟二14),他用的法術且是神所禁止的。
問題思考
- 摩押王巴勒為人有何特色?給我甚麼提醒?
- 從哪些地方看出巴蘭貪財的弱點?這對我們行事為人有何警惕?
- 神能讓驢子開口說話,這給我們什麼啟示?
默想應用
一、庸人自擾的巴勒:摩押王巴勒活化了我們的「缺乏安全感」:
1.在無可懼怕之處懼怕憂急(2-3):摩押與米甸都是以色列人遠親(創19:37;25:2),神吩咐不可擾害(申2:9),故以色列人和平地繞過摩押東面(21:12-13),原本相安無事,無可懼怕。但巴勒「因以色列民甚多,就大大懼怕,心內憂急」。(參詩53:5)
2在想像的痛苦中論斷猜忌(4):「這眾人要把我們…一概餂盡,就如牛餂盡田間的草一般」是純屬想像的猜忌,巴勒卻說得活靈活現,無中生有地把以色列人當作最大的威脅。求主助我選擇相信,拒絕害怕,放下假設性的猜忌,享受主所賜的平安!
二、意志不堅的巴蘭:這個貪財的術士巴蘭言行不一,警惕我們:
1.何必還要問:神的話語不會變來變去,當祂已經發話,服事神的人只需順服,不必再「等我得知耶和華還要對我說什麼」(19)
2.為何還要去:服事者「敬畏神,遠離惡事」(伯1:1),巴蘭卻仍與摩押使臣同去!神尊重人的自由意志,任憑他去(20)。但我們行事若只求神批准,而不立志討神喜悅,也難免惹神發怒(22)。
3.竟然還不懂:巴蘭是術士,應當敏銳各種徵兆,今這「素常」乖巧的驢子接連三次行動異常(30),他還不明白是出於神的攔阻,可見已經「利令智昏」頭腦不清。懷著貪欲的人很難明白神的旨意。服事神要「凡事察驗」(帖前5:21),不要盡顧著「打驢」。
三、掌管萬有的上帝:本章再次讓我們讚嘆神何等偉大:
1.驢子能說話:通常我們以驢子代表反應遲鈍的人,但「耶和華叫驢開口」(28),這神蹟表明:a.神創造萬物並統治一切;b.語言恩賜來自神(參出4:11-12)。「萬有都本於祂、倚靠祂,也歸於祂!」(羅11:36,參啟1:8)
2.暗中有保守:摩押王巴勒重金禮聘法師巴蘭來發咒詛這件事,以色列民當時完全不知情。此時的摩西正「在約旦河東的摩押地講律法」(申1:5),巴勒卻帶著巴蘭到了「巴力的高處…從那裡觀看以色列營的邊界」(41),虎視眈眈窺伺咒詛。但神在背後默然管理一切,使仇敵所作的全部落空(見下兩章)。今天神也在我們「四面圈上籬笆圍護」我們和我們的全家(伯1:10),有神我們還怕甚麼呢?
四、從巴蘭我們學到:
1.宣講神的心意,要全備(12-13):神的心意是a.不可同他們去;b.以色列民是蒙福的,不可咒詛,但巴蘭對使臣只說了前半。這使巴勒以為只是價碼未攏,而更高價相邀(15-17)。我們若看重、並全備地宣講神的心意,可省掉多少後續麻煩。
2.拒絕誘惑,要乾脆(18-19):18節巴蘭口裡說得很絕對,但接著又請使臣留宿,不乾不脆。不徹底拒絕誘惑,就是向魔鬼開門揖盜。和受恩的詩歌說的是:「我對撒旦總是說不」,這是我們永遠的態度!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9/22
民數記 第23章
經文要義
- 1-12巴蘭第一次的祝福:指出以色列民是神所揀選的「獨居的民」,即獨特的民族,與萬國不同。7「亞蘭」「東山」:均指巴蘭故鄉。
- 13-30巴蘭第二次的祝福:說出神賜福以色列不能翻轉,他們必不受法術和占卜所害。且強大像獅子,不吃獵物不躺臥──即以色列必先殺盡迦南人,然後安居迦南地。
問題思考
- 本章顯明了巴蘭的錯謬何在?隨從「巴蘭的路」有何下場?
- 讀本章,我又對神增加了哪些認識?祂曾將我的咒詛化為祝福嗎?
默想應用
一、貪圖財利的「巴蘭的路」:聖經評價巴蘭是:「…隨從巴蘭的路。巴蘭就是那貪愛不義之工價的先知」(彼後2:15);「…又為利往巴蘭的錯謬裡直奔」(猶11),走上此路必然:
1.虛有其表:每一次他都大張旗鼓,要求築七座壇,每座壇上獻一隻公牛,一隻公羊,排場很大,但毫無價值,徒勞無功。
2.一敗塗地:明知「神沒有咒詛的,我焉能咒詛」(8),卻還三次應命去咒詛(11;13;27),就此一「任務」而言,他完全失敗。我們所要作的如果是神所不要的,就不要想能靠神成功。
3.自取其辱:他想要得人的尊榮(22:37),卻鎩羽而歸,莫說沒得到卦金賞賜(參24:11),且說出「斷沒有法術可以害雅各;也沒有占卜可以害以色列」等於自己打臉。
二、掌管萬有的上帝(二):這事件將神的永能和神性彰顯無遺:
1.不看外表,不受賄賂:築七座壇可能為當時術士傳統的獻祭儀式;「七」在聖經中也代表完全。巴蘭一遇見神便報告此「預備」(4),以為可以邀功。殊不知神更看重人對祂順服(參撒上15:22)!
2.掌管萬有,不能阻擋:神可以一反常態把話語放在驢的口裡;也可以扭轉人的頑固意志,而把話放在巴蘭的口裡!
3.改變咒詛,成為祝福:巴勒無論怎樣費盡心機轉移地點,對神百姓的咒詛,仍然都變為祝福,且愈祝愈深,福氣更廣。今天對我們這些神的兒女,仍然如此,哈利路亞!
三、從巴蘭我們學到:
1.守小節才能保大德:從他只轉達半句神吩咐開始(22:12-13),就注定節操失守了。人生的成敗往往就在小節中(參路16:10 )。
2.認定主才能站得穩:他知道神掌權,但同時貪圖財利,「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太6:24 路16:13),必敗無疑!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9/23
民數記 第24章
經文要義
- 1-9巴蘭第三次的祝福:這一次神的靈臨到,使祝福更詳盡,並預言列國。7「亞甲」:亞瑪力王,後被掃羅王擊敗。9「祝福以色列的必蒙祝福…」:神祝福以色列的最高峰(參創12:3;詩122:6)
- 10-25預言:神的靈繼續藉巴蘭預言彌賽亞及列國的命運。17「有星出於雅各」:預言彌賽亞。22「亞述」:此指迦南的「亞書利」族。
問題思考
- 耶和華竟也透過巴蘭傳遞祂對列國的心意,這提醒我們什麼?
- 巴蘭一介江湖術士,卻蒙了哪些神恩?以色列民(我們)又蒙何福?
默想應用
- 掌管萬有的上帝(三):
1.大過一切法術:原來巴蘭前兩次去「迎見耶和華」(23:3;15),其實都是在「求法術」(1),但神扭轉法術的結果,掌控全局!
2.使用一切器皿:神的靈臨到巴蘭身上,感動他說話,並非他有何美德善行,乃因神憑自己意旨使用他為祝福的器皿。
3.掌管一切國度:巴蘭的神諭不但預言以色列,還延伸到外約但地區各國,及彌賽亞的國度。世上王國的興衰全在神掌管之中!
二、巴蘭所得的恩:一旦巴蘭「不像前兩次去求法術」(1),便:
1.心靈開啟:3和15節的「眼目閉住」,或譯為「睜開」,他一輩子靠法術通靈界,觀兆看天象,但直到現在放下了法術仆倒神面前,才「得聽神的言語,得見全能者的異象」(4)!今我亦然。
2.擴大提升:他一介江湖術士,為得「卦金」便來咒詛人。遇見神後,話語被變成祝福;眼界也拓寬至預言列國,境界何其不同!可惜他反陷害以民(參下章;31:16),以至下場悲慘(31:8)。
三、選民所蒙的福:22-24章所記巴蘭的事跡,告訴了我們:
1.神的保護遮蓋:百姓安居谷中,怎知巴蘭三次從不同角度嘗試咒詛他們!幸有神一路攔阻,反將咒詛化為祝福。今仍如此,魔鬼如吼叫的獅子環伺,但主早已一一遮擋。
2.居住「照著支派」:2章記神詳細教導百姓按支派四圍安營,38年後,巴蘭從山頂看見以色列人「照著支派居住」秩序儼然,而祝福道:「雅各啊,你的帳棚何等華美…」。38年謹守神吩咐不放鬆,是選民蒙福的基礎。今我認真守主吩咐,也身心安頓。
3.得勝直到萬代:不但以色列要「要振興…要吞吃敵國」(7-8),巴蘭也預言了今日神兒女都要聖靈充滿,廣傳福音(7),勝過肉體(7b;20亞瑪力)、世界(8a埃及)、魔鬼(8b),勝了又要勝(啟6:2)!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9/24
民數記 第25章
經文要義
- 1-6選民在什亭被誘惑拜巴力:3「巴力毗珥」:毗珥山的巴力神。巴力是迦南人所拜的繁殖之神;日後對以色列歷史影響甚大。
- 7-18非尼哈的智舉:祭司以利亞撒的兒子非尼哈有忌邪的心,為神所悅納,瘟疫便止息。神賜非尼哈「平安的約」,使他和後裔永遠當祭司。後來耶穌的十字架使此約臨到一切相信的人。
問題思考
- 百姓竟與摩押女子行淫,這給我什麼感想?怎樣可以脫離試探?
- 非尼哈的行動為何討神喜悅?這可以如何應用在我的生活中?
默想應用
本章之事聖經一再提及,目的是要提醒我們:
一、要勝過試探:怎樣能夠不像以色列民這樣「一試就倒」?起碼:
1.小心舒適圈:「什亭」又名「亞伯什亭」(33:49),意為「皂莢木林的草地」,可見環境較舒適。百姓便鬆懈了。所謂「飽暖思淫慾」,求主幫助我們在平安順遂之時,還能保持警醒,站立得穩!
2.提防新奇感:這是百姓首次靠近迦南紮營,而接觸其所拜的偶像巴力――掌管雨水與農作之神,其崇拜儀式包含與廟妓性交,以促進巴力的繁殖能力,確保豐收。初來乍到的以民感到新奇刺激,又有摩押女子引誘(2),便都失守。今我們是要逃避試探(林前6:18;10:14;提前6:11;提後2:22等),而非好奇嘗新。
3.養成責任心:神在暗中保守百姓不受巴蘭咒詛;但並未阻止他們「住在什亭」(1)。「靠主站立得穩」是我們的,而非神的責任。
4.分辨「連合」的對象:拜巴力被稱為「與巴力連合」(3),除因與廟妓行淫屬肉體的連合(參林前6:16);也因「巴力」名意為「主人」,跪拜巴力表示奉牠為主,與牠連合,藉著:a.吃祭物(2),b.「連合」也作「負軛」(約8:34)。但我們是稱耶穌為主,連結於葡萄樹!
二、以忌邪為心:非尼哈為我們力了最佳榜樣:
1.體貼上帝心意:非尼哈蒙神悅納,是因他「以神的忌邪為心」,而非出於肉體的「忌妒」或憤怒。今我們要「按著真知識」為神發熱心(羅10:2),「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腓2:5),而非按己意。
2.及時採取行動:除「為神有忌邪的心」,還要有當機立斷對付罪惡的魄力,神說這是「為百姓贖罪」,故賜給他「平安的約」。故知平安來自堅定立場,而非妥協遷就!
3.勇任關鍵的少數:立場不堅常因群眾的壓力。求主助我不怕與這世界逆向而行,勇敢成為一個關鍵的少數、一股關鍵的力量!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9/25
民數記 第26章
經文要義
本章記第二次數算民數。上一次是38年前在西乃山下(1章);這一次是在摩押平原,核點的是新生代的人數。
- 1-51統計的結果:上次只記支派人數,本章還加上各家族的姓名。有幾個支派有顯著的增加或減少。
- 52-56分地:按統計的人數多寡分配地業;地點則用拈鬮作決定。
- 57-62數點利未人:他們承受48座利未人的城(35:1-8)。
- 63-65結論:這是新的一代,上一代只剩下迦勒和約書亞。
問題思考
- 神吩咐在進入迦南之前要再次核點百姓人數,到底有哪些意義?
默想應用
本章再次讓我們深受激勵,因從點數民數中顯示出:
一、神引導的全面性:「瘟疫之後,耶和華曉諭摩西和祭司亞倫的兒子以利亞撒…」神推動此次民數普查,顯示:
1.精準的時間:「瘟疫之後」(1,參上章)記數存活者,引導他們展望未來,預備分地,是莫大的安慰、重建。
2.明確的目的:上次數點為預備爭戰;這一次要作為百姓進入迦南以後承受產業的依據(54)。祂總是高瞻遠矚,通盤計畫。
二、神作為的啟示性:從統計數字和報表中,顯示這是一次──
1.歲月的點數:40年無聲流逝,但各人的生命都留下清晰腳印。如大坍、亞比蘭參與可拉黨叛逆(9),使流便支派人數減少近三千(7,與1:21);西緬支派更因心利與摩押女子行淫(25章)而損失近半。數點人數使我們知道自己對歲月、和宗族都負有責任。
2.恩典的點數:記數中充滿恩典,如:a.明載「可拉的眾子沒有死亡」(11),參見上文16章每日靈糧;b.猶大家族原有五子,珥和俄南早死,但法勒斯的兒子希斯倫和哈母勒代替他們承受產業(21;參創46:12);c.也記女兒之名(33;46),恩典滿滿。
3.信實的點數:這一次被點數的,沒有一個是從前在西乃曠野所數的(64),上一代都逝去了。但看看總數,只略少1820人,以色列的戰力,和生機都依然昂揚。神信實的約,從不因人的犯罪和叛逆而受破壞,這是民數記的一個重要主題。
4.託付的數點:上次神要摩西「數點」民眾(1:3),此字有「眷顧」意。數點百姓時也看顧老弱、病痛…;這次神卻是說「計算總數」(2)。或因上次是在西乃山下培訓時期;而這次,迦南在望,神是在委任精兵上去得地為業!這是一個有期許、有託付的數點!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9/26
民數記 第27章
經文要義
本章繼續準備入迦南。包括女子繼承產業;和摩西接班人問題。
- 1-11西羅非哈女兒得地業:3「在自己罪中死的」:指自然死亡。因人都是生有罪性的(參羅5:12-15)。
- 12-23 選立約書亞:神早已預備約書亞作領袖,現在正式按立。
問題思考
- 從西羅非哈的女兒,我們可以學習怎樣表達意見?
- 從摩西到約書亞,為我們立下哪些世代交接的榜樣?
默想應用
本章也讓我們大得安慰和建立,因:
一、恩典在擴大:從西羅非哈女兒爭取繼承地業,學到陳情之方:
1.合理表達(1):當有了異議,是「前來」表達,而非退縮懷怨;是陳情說明,而非叛逆抗爭。當時尚且如此,何況今民主時代!
2.站對位置(2):到哪裡去表達?她們:a.「在全會眾面前」──光明磊落,並昭公信;b在領袖,特別是屬靈領袖前──有遮蓋,並服從權柄;c.更重要的是會幕門口──來到神,而不只是人面前;d.「站在」──站穩立場;持定原本的動機;目的…勿偏離。
3.是非分明(3):說父親沒有參與可拉黨叛逆,表示產業不應被沒收,是力保權益;但也承認父親有他自己的罪,因此而死在曠野。是非分明,理性客觀,絕不顛倒黑白文過飾非。
4.目的明確(4):在「產業」之前,先提「父親的名」,可見不只為爭財產,而是:a.看重與神的關係:為了要父親的名字在神的應許之地有分,不至除名。b.確信神的應許:尚未進入迦南,已對神的應許必然實現深具信心。於是這案件被神認為「有理」。
二、事奉在傳承:自古任何大小職位的轉接,都不是容易的事,本章卻立下了一個和睦交棒的楷模,是因摩西能夠:
1.獨尊神:他稱神為「耶和華萬人之靈的神」(16),接受祂對自己的一切安排。當生命即將終了,他只關心神的榮耀,和百姓的需要,自己的名利權位完全非他所關注。何等的生命格局!
2.全捨己:為己,他一無所求;只求神「立一個人治理會眾」。
3.顧念人:所掛念的只是「耶和華的會眾如同沒有牧人的羊群一般」(17)。如此牧者心腸,可與千餘年後的耶穌媲美(參可6:34)
4定制度:因他單為百姓求,神便不但照他所求的立接班人,並明示約書亞與祭司的權責劃分,訂立了根本政教制度(18-21)。
5行儀式:最後並公開按立約書亞,正式交接(22-23)。
靈修筆記
民數記 第28章
經文要義
進入迦南要做的準備中,28-29章重申獻祭和節期的要項。
- 1-8常獻的燔祭:每日早晚各獻一隻羊羔,配素祭:細麵1/10伊法(2.2升)+油1/4欣(0.8升),奠祭:酒1/4欣(0.8升)。全年不變。
- 9-10安息日的祭:安息日不可作工,但要獻祭敬拜。是在每日應獻的之外,再加兩隻羊羔,細麵加倍(2/10伊法,約4升)。
- 11-15月朔的祭:「月朔」是每月的初一。要奉獻更多的祭物,敬拜時還要吹號(10:10)。這也是加在每日常獻的祭以上的。
- 16-25逾越節的祭:1月14逾越節,15日起有七日除酵節,共慶祝八天,所獻祭物同月朔。同樣是外加於每日常獻祭之上的。
- 26-31七七節的祭:「七七節」:逾越節後第七個安息日的次日,共50天,又稱五旬節。所獻同月朔。26「新素祭」:參利23:16-17。
問題思考
- 進迦南以前,為何要重講一次獻祭的條例呢?這些事有什麼重要?
- 這兩章每段末了都有「在外」「以外」等字眼,有甚麼啟示呢?
默想應用
本章的重要性在於顯示出了神所要的獻祭,是:
一、有規律,每日照常:每日早晚「常獻的燔祭」,本章重複7次(3;6;10;15;23;24;3),下一章還有10次,常獻不可省。其中精義有:
1.與神相會:神吩咐每日當獻的燔祭,為要「在那裡與你們相會,和你們說話」,且那相會之處就「成為聖」(出29:42)!
2.雙向滿足:我們所獻的神都當作是「馨香火祭的食物」(2;24),飽足享受;而來到主前我們更在飽享主愛。這是雙向的享受時刻。
3.更新變化:每天重複兩次獻祭,靈裡若無更新,多麼無聊!神是要讓祂的百姓獻上自己成為「活祭」,不斷更新變化(參羅12:2)。
二、按日期,累計加強:「我的供物…要按日期獻給我」(2),代表:
1.慎始敬終:每日、每週安息日、每月朔日、每年節期…人生每個階段開始的時刻,都來獻祭與神,討神喜悅,而非為利益盤算。
2.與日俱增:各祭所獻燔祭之量越來越多,表明人愛神之心日增。
3外加累計:各祭乃外加每日常獻者「以外」(10;15;23;24;31),每日早晚獻祭不可省,遇節日時更加強獻祭。
三、有團隊,同心獻上:
1.集體敬拜:此二章所記皆祭司引導之集體性奉獻,使民連於神國。
2.尊榮祭司:新生代興起,神在加重祭司的領導、顯明祭司的辛勞。
3.迎接豐盛:祭物數量龐大,神在保證迦南的生活必定極其豐富!
靈修筆記
民數記 第29章
經文要義
七月是以色列民事曆的歲首,有三個節日,是休息和敬拜的日子:
- 1-6吹角日:七月初一日。吹角是宣告快樂的日子臨到。
- 7-11贖罪日:七月初十,這一天全國百姓都要省察自己的罪,大祭司入至聖所為全會眾贖罪。7「刻苦己心」:指自責、痛心。包括禁食。
- 12-40住棚節:七月十五至二十二日。本段詳記每一日所獻之祭,公牛的數量每日遞減,其他祭牲每日相同。數量超過其他節日的總和。
問題思考
- 本章繼續顯明神所要的獻祭有哪些特色?我們從中可得到那些祝福?
默想應用
28-29兩章等於是神替百姓把獻祭條例做了一個「考前總整理」,從這些「重點摘要」中,我們更認識了:
一、神所要的獻祭 (續上章):
1.有廣度,向外宣告:神命令七月初一民事曆新年除額外獻祭物(2-6),還要「守為吹角的日子」(1,並利23:23-25),表示要廣泛地向外宣告:a.新的開始:新年報好消息,領受「新心和新靈」(結18:31);b.靈的覺醒:吹角另一目的是召喚百姓(參10:2-3),角聲是個「喚醒號」(call to awake),喚醒人裡頭都有「清醒的心」。c.預表基督再來:主再來時號角吹響,我們被被提雲裡與主相會(帖前4:16;林前15:5 2)!
2.有深度,真誠悔改:贖罪日的意義與獻祭程序分見於利未記23、16章,本章單記所獻祭物,凸顯該日「當有聖會,要刻苦己心,甚麼工都不可做」(7)。神要人因深度認罪而得饒恕、被恢復!
3.有喜樂,警醒盼望:本章詳記住棚節時所獻的大量祭物,百姓藉此歡慶神所賜的農作豐收(參利23:40)。但七月也即將開始新一年耕種,也最需警醒仰望神繼續供應秋雨春雨,
二、人所得的祝福
1.享受安息:七月的三個節期都要「什麼工都不可作」或「甚麼勞碌的工都不可作」(1;7;12;35)。於是,正如一週的第七日是安息日一樣,一年的第七個月就成為「安息月」。神要我們有徹底、完全的休息。
2.自由釋放:在贖罪日的認罪並領受饒恕之後,就迎來了住棚節的一連八天最大的歡慶。神把三個節期集中在七月裡,為要使我們經過悔罪而得喜樂,靈裡釋放,盡情地享受從神而來的祝福和恩典。
3.提升信心:包括a.奉獻的信心:相信神將要給他們的賞賜更大過所獻的祭物;b.看見「將來的美事」的信心(請讀來10:1-22)。今因基督已一次獻上自己為贖罪祭,我們更要堅守所信的,不致動搖!
靈修筆記
民數記 第30章
經文要義
- 1-16本章詳述許願之例。摩西的律法在此之前已提及許願之例,重點在許願的獻物(利27章)及拿細耳人的願(民6章);本章則述許願算為有效或無效的情況。主要針對女子所許的願,其父親,或丈夫「可以堅定,也可以廢去」,等於他們對女子所許的願有否決權,若他們不允許,那願可以不用償還。5「不應承」:不答應,拒絕。
問題思考
- 在準備進迦南時,神特別說明許願有效或無效的條例,有何用意?
默想應用
- 許願的人:從本章這樣設想周到地頒布許願條例,我們學到:
1.承諾的話語很重要:神看重話語,包括許願──在情急之下出口的話──也句句都要定準,「不可食言,必要按口中所出的一切話行」(2)
2.順服權柄比什麼都重要:許願後不可食言,但女子可以因為順服丈夫,或出嫁前順服父親,而取消所許的願!這顯示:a.順服比還願更美!(參撒上15:22,應用在人際關係);b.神所立的權柄結構:女子的權柄,未嫁時是父,出嫁後是夫;男人的權柄,年輕時是父母,之後有師長、長官,有屬靈的權柄。但男人更多是要為自己、為妻子兒女負責。c.「權柄」的意義:從本章,丈夫或父親被允許釋放一個特別的恩典來遮蓋妻子或女兒,當她們輕易許願時予以保護和導正,這是神給男人的終極責任,也是對女子的保護機制。
3.後方的守望與前方的爭戰同等重要:神在此時頒布關於妻子和女兒許願的條例,主因應是以民即將與米甸人爭戰(見下章),故特為後方的妻女之許願祝禱訂定條例。屬靈爭戰並無前後方之分,神怎樣指揮前軍作戰,也照樣為著後方的「春閨夢裡人」規畫安排!
二、看重人所許之願的神:由此,我們更認識了神的:
1.寬宏大量:何其有趣,向來定律例是要約束人不可做某事,此處卻是定例來使人所定的「不得為定」(5)!可見神不轄制人,反而盡量設法為人鬆綁,免得人因一時情急,或節期浪漫,而輕率地說了什麼「約束自己的話」卻做不到。
2.預先設想:如上述,神是預先為迦南爭戰時的征夫思婦做規劃,祂何其樂意施恩,正如賽65:24「他們尚未求告,我就應允;正說話的時候,我就垂聽。」哈利路亞!
3.智慧啟發:其實神期望、等待人向祂大大許願,前進迦南,但祂不說破,僅含蓄地先以解開女子許願的約束,來激勵人向祂「大大張口」(參詩81:10)。何其幽默的神!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9/30
民數記 第31章
經文要義
- 1-12擊敗米甸人:2「報以色列人的仇」:參22-25章。6「聖所的器皿」和「號筒」:象徵神的同在,和指揮。8:貪財的巴蘭死於此役。
- 13-54處理擄物:為日後戰役之範例。13-18「已嫁的女子」:指曾有性關係者。曾引誘以民犯姦淫(16),故需除滅。18:未嫁者未犯此罪,故存留。19-24潔淨儀式。25-47:擄物半歸戰士;半歸會眾。戰士的一半中取500分之一歸祭司;會眾那一半中取50分之一歸利未人。故祭司所得恰為利未人的十分之一(參18:28),再次顯明神的精準。48-54:軍長的奉獻。52「一萬六千七百五十舍客勒」:約合190公斤。
問題思考
- 此戰具有哪些意義?留下甚麼生命榜樣?我可怎樣應用到生活中?
默想應用
一、爭戰的意義:
1.告別舊世代:斬斷被咒詛(22-24章)、被設計(25章,參16)而不自覺的過去,開啟一個得勝、無所畏懼的新世代。
2.治死老肉體:米甸是亞伯拉罕的續絃基土拉所生(創25:2),和妾夏甲所生的以實瑪利的後裔混和而成的民族,代表「肉體」(參羅8:6-7)
3.靠神全得勝:米甸未嫁婦女「三萬二千口」(35),則男丁應近十萬人。以色列只派出「一萬二千人」(5),比例懸殊卻能大獲全勝,且「並不短少一人」(49),顯明是神自己在爭戰!
二、生命的榜樣:本章只有7-8節記戰爭,其餘只見:
1.忠心至死的摩西:上帝明說摩西即將離世(2),但他不憂不懼,詳推徵兵(每支派出1000人)、遣將(派祭司非尼哈攜聖器隨軍出征)等戰略;戰後嚴守神命,並訂下分配擄物的原則,供將來長治久安。他鞠躬盡瘁,忠心至死。
2.大公無私的策略:包括:a.除惡必盡(13-18):摩西出營迎接凱旋戰士,重點卻不在戰果或戰利品,而在徹底除掉那些「因巴蘭的計謀」而引誘以民的婦女們(16)。b.污穢必淨(19-24):他看潔淨比戰勝更重要。c.籌謀必敬(48-54):敬天愛民地規劃對戰利品的分配原則,為後世子孫建立宏圖遠略的制度。
3.清廉自守的戰士(48-54):耳濡目染之下,各軍長自動前來,獻出戰役所得的190公斤黃金(想想看金額多大),在耶和華面前做紀念。
此役被視為「聖戰」,因它不但是由神發動(1),且目的是為神除惡,而非攻城掠地;重點是潔淨而非慶功;結果是感恩奉獻,而非中飽私囊。既「得勝」,又「得聖」,贏得漂亮!
靈修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