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日靈糧
日期 | 章 節 | 經 文 |
3/2-8 | 歌2:15-16 | 15 要給我們擒拿狐狸,就是毀壞葡萄園的小狐狸,
因為我們的葡萄正在開花。 16 良人屬我;我也屬他,他在百合花中牧放群羊。 |
3/9-15 | 歌8:6-7 | 6 求你將我放在你心上如印記,帶在你臂上如戳記
。因為愛情如死之堅強;嫉恨如陰間之殘忍,所 發的電光是火焰的電光,是耶和華的烈焰。 7 愛情,眾水不能息滅;大水也不能淹沒。若有人 拿家中所有的財寶要換愛情,就全被藐視。 |
3/16-22 | 太11:28-30 | 28 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
得安息。 29 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 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 30 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 |
3/23-29 | 太16:25-26 | 25 因為,凡要救自己生命(生命:或作靈魂;下同)
的,必喪掉生命;凡為我喪掉生命的,必得著生命 26 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呢? 人還能拿什麼換生命呢? |
3/30-4/5 | 太24:35、45 | 35 天地要廢去,我的話卻不能廢去。
45 誰是忠心有見識的僕人,為主人所派,管理家裡 的人,按時分糧給他們呢? |
傳道書 第12章
經文要義
本章是將人生思考透徹,繞了一大圈之後,最後的結論,文字極美,心意極深,而「總意就是敬畏神」(13)。這「智慧人生的總結」包括: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傳道書是所羅門這位榮華的君王深思竭慮,探索人生真諦之作,既是哲學論著,又是勸世箴言,也是瑰麗的詩歌文學,在聖經中極為特殊寶貴。最後的結論:勸勉世人接受人生的限制和奧祕,承認上帝的掌管權,以敬畏神作為生活的基本態度(13;14,參3:14)更是字字珠璣。
全書從「凡事皆虛空」(1:2)始,中間提出種種疑問;哀嘆;評論,而終於以「唯要敬畏神」,並積極工作、放心享福的體悟結束(12:13),可謂是「入於虛空之中,超乎虛空之外」,釋放了!這過程給人兩點感想:
1.真理不怕被質疑:1-3章所羅門大大質疑人生,所提出的問題似乎無人能解,但真理愈辯愈明,當他肯堅持誠實深思,便能走出幽谷。
2.人生卻怕被耽誤:但花了這麼多心思,繞了這麼多遠路,獲得一個本即如此的答案,我們不禁替他浩嘆:這些時間,也太「虛空」了吧?
3.信仰最怕不傳承:尤其想問:他老爸大衛對神的敬畏,對人生的確據…為何都沒傳給他,以致要這樣重新搜尋人生意義呢?所羅門建完聖殿後信仰快速冷淡,結果是自己受虧損。我們兒女的信仰又怎樣?
靈修筆記
雅 歌 第1章
經文要義 (按:因篇幅有限,僅刊出精簡版,詳情請收聽《清醒的心》)相對於箴言和傳道書,所羅門是在年輕充滿愛的活力時寫了「雅歌」,描寫男女間的愛情。用來比喻教會與基督親密的愛。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雅歌是愛情的歌。背景是在鳥語花香的春天。歌的內容充滿了隱喻, 與屬乎東方人的幻想與意象。所羅門愛好自然(王上4:33),所以歌的環境是:自然界,花園,牧場,萄葡園,果園與羊群。
所羅門作此詩,或是慶祝他與愛妻的結婚。但尚有更深的意義:
1.猶太人逾越節時讀此詩。他們認為神娶以色列為其新婦,正好像是「一位偉大的君王忽然愛上了一個卑微的女子」。舊約中以色列常被稱為神的妻(耶3:1;結16章;23章等)。
2.基督徒通常認為雅歌是基督與教會結婚之前的情歌。因為在新約裡, 教會被稱為基督的新婦(太9:15;25:1;約3:29;林後11:2;弗5:23;啟19:7;21:2;22:17等)。本書所論關於男女結合的歡樂與愛情,基督徒們以為就是基督與教會關係的寫真和預表。
3.所羅門是承繼大衛王位的人,而將來彌賽亞的降臨,必是系出大衛的家族。而所羅門在本書所述,他對這位可愛的女子似為真實的愛情。因此,把他這一次的婚姻來預表彌賽亞與其新婦永遠的結合,殊無不合。這歌中所描述的喜樂,到了羔羊婚筵之日、歡呼哈利路亞之時,才達其預點,而得到完全的應驗(啟19:6-9)
靈修筆記
雅 歌 第2章
經文要義 (按:因篇幅有限,僅刊出精簡版,詳情請收聽《清醒的心》)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不論雅歌是直述男女愛情,或轉指基督與教會(指基督徒)之愛(參上章默想應用),本章清楚顯示了一些愛的真諦,如:
1.愛自己與肯定對方 (1-2):「玫瑰花…百合花」猶如說「紅花與白花」,尋常無奇。這位女子自謙,但不自卑,她就以這平凡的我去找尋,並展現非凡的愛。而情郎就肯定她這朵百合是開在「荊棘內」,與眾不同!愛自己,接納自己;愛對方,肯定對方,這是愛的立足點
2.安全感與信任對方(3-4):當這位女子也肯定情人是「如同蘋果樹在樹林中」,她的反應是「歡歡喜喜坐在他的蔭下」接受其遮蓋保護、品嘗其「果子甘甜」,並完全相信「他帶我入筵宴所,以愛為旗在我以上」。愛是在彼此的信任,與安全感中進行,成長,而豐美有如盛筵。
3.愛要不斷增補心力(5):愛情不會自動地不斷豐美,而是需要悉心的照顧經營。用葡萄乾和蘋果增補心力、暢神醒脾,提醒我們愛情需要更新與加添,靈裡也需要甦醒加力,來擴充我們享受主愛的度量。
4.愛要等候對方情願(7):真愛也不在於朝朝暮暮,要順乎自然,不可操之過急,等到當事人心甘情願。此節全書重複三次(參3:5;8:4),可見「等他自己情願」在相愛關係中的特色和重要性。
5.愛要“擒拿小狐狸”(15):愛情應純潔專一,彼此完全相屬(16),不容任何因素介入和破壞。因此要辨認、擒拿住鑽進葡萄園中進行毀壞的「小狐狸」,修補「比特山」的破口,使良人回轉,而達到「良人屬我,我也屬他;他在百合花中牧放群羊」的合一之境。
靈修筆記
靈修筆記
雅 歌 第3章
經文要義 (按:因篇幅有限,僅刊出精簡版,詳情請收聽《清醒的心》)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一、出幽谷的愛:從上章飽享愛情甜蜜,這女子不覺間進入了感情的低谷,尋找心愛的人,卻尋不見。這正如神兒女經過屬靈的黑夜──「我夜間躺臥在床上」(1上),彷彿失去了主同在的感覺。此時怎麼辦?
1.意志的決定──「我要起來」:似是對主兩次呼召她「起來」(2:10;13)的回應,下定決心,正如「有一件事,我曾求耶和華,我仍要尋求…」(詩27:4)。漫漫長夜中,主啊,我只有一件事:我要起來!
2.即時的行動──「遊行城中」:雖夜寒更深,一旦決定「起來」,便出外到街市上、寬闊處,用盡一切方法去尋求主。
3.誠心的就教──「城中巡邏看守的人遇見我,我問他們」:甘心、誠心地尋訪那些警醒看守的屬靈前輩們,虛心請教…
4.驀然的回首──「我剛離開他們,就遇見我心所愛的」:不斷的尋覓使人學會了不放棄,因正就在下一個轉身處,就與我主相遇!
5.緊密的相屬──「我拉住他,不容他走…」:這一次重逢就再也不願分開了,如雅各對天使「你不給我祝福,我就不容你去!」(創32:26)
6.完全的敞開──「領他入我母家…內室」:我心的每一個角落都屬主!
7.深切的安慰──「耶路撒冷的眾女子啊,不要叫醒我親愛的,等他自己情願」:一直以為在苦苦尋求主,殊不知是主在等我!
二、入得勝的愛:走出幽谷後,愛像「從曠野上來」的喜慶行伍,是:
1.香氣上騰──「形狀如煙柱,以沒藥和乳香…各樣香粉薰的」:願我對主的愛也如馨香的祭,上騰獻給主;散播見證主!
2.穿戴軍裝──「四圍有六十個勇士…手都持刀」,隨時「防備驚慌」。
3.鋪陳坐墊(10):原來我的愛可以傾倒,鋪為坐墊給我的王乘坐……
4.永遠瞻仰(11):已經親密,還要「出去觀看」我的王…
靈修筆記
雅 歌 第4章
經文要義 (按:因篇幅有限,僅刊出精簡版,詳情請收聽《清醒的心》)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這是一首顛峰造極的新娘頌歌,不但文學技巧無與倫比,更使我這個「新婦」忍不住發出:
一、主啊,我怎麼配 ──
1.被主看為全然美麗(1;7)? 我是誰,我有多少軟弱、瑕疵,污穢不堪,毫不完美,怎可能蒙主這樣看為美麗?
2.被主稱為奪了祂心(9)? 只唱過詩歌說「祢是千萬人中之第一人,哦求祢開我眼,並奪我心…」且還作不到,現在竟是作為新郎的主耶穌,稱我是奪了祂心的那一位?主啊,祢這樣全心愛我,我怎配?
二、主啊,我一定要 ──
1.離開父家,與主同行(8):我聽見了主重複的呼召:「與我一同離開利巴嫩」,是的,主啊,我起身離開老舊生活,與祢越陌度阡!
2.保守己心,歸主專一(12):我願意成為「關鎖的園,禁閉的井,封閉的泉源」,我的心乃是專一為著主,而向世界是關閉的。
3.發出香氣,請主入內(16):逆境的「北風」;順境的「南風」,都吹來吧,吹出我裡面基督生命的香氣,好叫我的良人基督耶穌進入這本屬祂「自己的園子」,享用本屬祂的佳美果子!
靈修筆記
雅 歌 第5章
經文要義 (按:因篇幅有限,僅刊出精簡版,詳情請收聽《清醒的心》)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一、本章敘男女主角的關係再次落入幽谷。上一次(3:1-5)是在不知不覺間進入屬靈暗夜的(3:1),這一次卻因素明顯:
1.聽不見愛的肯定和呼喚(2上):良人不斷敲門,連用「我的妹子,我的佳偶,我的鴿子,我的完全人」四個稱謂聲聲呼喚,一個比一個更親密,最後稱她為「完全人」,即完美無瑕的美人。主的愛日益更深、更親,也更多對我們肯定讚美。我聽到祂呼喚了嗎?
2.看不見愛的辛勞和代價(2下):為了赴約會,良人已經走了大半夜,因之「頭上滿了露水」,頭髮也「被露滴濕」。主更為我們付了血與命的代價。我們還常推拖祂的叩門嗎?
3.嬌嗔任性不耐煩(3):新娘聲稱已脫衣上床不想再穿上起來開門,反映出不知珍惜、不情願行動的傲慢。我豈非也常這樣對主?
4.口是心非不坦誠(5):但當她起來開門,卻滿身滿手都是香膏,連門閂上都沾滿了,可見明明是在等情人,卻故作姿態擺擺架子。
二、良人的同在是新婦的護佑,正如我們一旦離開主,就不免遇到:
1.職司維護治安的巡邏更夫竟打傷人。
2.本應看守城牆的衛士竟奪走披肩。 我們的患難,又起因於何呢?
三、在上述患難中新婦仍大大稱譽良人,超乎萬人之上,全然可愛(8-16)!我也立志不讓外在的不順影響我對主基督的稱頌讚美!
靈修筆記
雅 歌 第6章
經文要義 (按:因篇幅有限,僅刊出精簡版,詳情請收聽《清醒的心》)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男女主角誤會冰釋,愛情彌堅,使我們也更明白真愛的各層面:
1.讚美主有感染性(1):因著新婦對良人的稱頌讚美(5:10-16),耶路撒冷的眾女子們開始不斷詢問:「妳的良人往何處去了?」人人都想要與新婦「同去」、「尋找祂」。當我們述說主的榮美,就吸引人同來尋求。
2.尋求主有內向性(2):她大街小巷找尋良人,被更夫打、被衛士搶,歷盡艱辛,卻不料良人仍在「自己園中」,就在「香花畦,在園內牧放群羊,採百合花」,從未真正離開!主就在我心,無需外求。
3.屬於主有層級性(3):從5:10至本章3節,讀完了新郎頌,男女主角的關係似乎又像婚前談戀愛時那樣彼此相屬了(參2:16)。但細看來,2:16是先要求良人屬我,而此處則我先屬我的良人,我的良人自然也屬我了。原來他們還不只和好“如初“,還更勝於“初“了呢。同樣是與主彼此相屬,我是先獻上自己;或要求主來屬我? (詳下章)
4.主愛我有唯一性(9):主愛世人,彷彿「有六十王后,八十妃嬪,並有無數的童女」,但祂稱我為鴿子、完全人,且「只有這一個」!
5.真愛情有提升性(11-13):成熟的愛使人:a.擴大:從「關鎖的園」出來,下入核桃園;b.尊貴:愛情的成長,使他們「不知不覺」間如同被「安置在尊長的車中」,安全,並尊貴起來。c.得勝:書拉密女不但秀美,也「威武如展開旌旗的軍隊」(4),跳著瑪哈念的得勝舞。
靈修筆記
雅 歌 第7章
經文要義 (按:因篇幅有限,僅刊出精簡版,詳情請收聽《清醒的心》)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和前面的任性少女比起來,新婦的生命完全改觀了:
1.身份改變:新郎曾稱新婦為佳偶;美人;妹子;佳偶;鴿子;完全人等等,本章則稱她是「王女」(1),因她有王的生命、王的品質、王的尊榮,有王者之風,是王家的人,她的生命是成熟的。
2.感受改變:在2:16,她還站在一個比較自我中心的地位說:「良人屬我,我也屬他」,先想到「我」;到6:3,「我屬我的良人,我的良人也屬我」,表明她已懂得先獻上自己,不求自己的益處,並開始有一種歸屬感;但至本章「我屬我的良人.他也戀慕我」(10),她不但獻上、歸屬,且充滿篤定的安全感。她百分百確定良人對自己的愛和戀慕,不必再猜疑嫉妒;惺惺作態,而在完全的愛中得釋放。
3.態度改變:他曾邀請美人:「起來,與我同去」(2:10),當時她還猶豫,現在是她說:「我的良人,來罷!你我可以往田間去;你我可以在村莊住宿」(11),即便是無人煙的「田間」;簡陋的「村莊」,只要你我同往,便是良辰美景、賞心樂事!
4.關係改變:她與良人的關係從不知不覺、漫不經心,發展成:a.聯合的關係:「你我可以往田間去」,不是單獨行動,如今她與良人成為一體。代表不再只有自己,而是充滿了主,心思活動都合乎主的心意。b.奉獻的關係:「我們早晨起來往葡萄園去」作什麼呢?是「我在那裏要將我的愛情給你」;而園中所有「各樣新陳佳美的果子,我的良人,這都是我為你存留的」。主啊,我的一切全是為祢!
靈修筆記
雅歌 第8章
經文要義 (按:因篇幅有限,僅刊出精簡版,詳情請收聽《清醒的心》)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全篇雅歌的最後,顯示新婦之愛的極致,表現為:
1.渴望完全(1-2):新婦渴望新郎成為自家人,好擺脫顧忌,連在「外頭」也可親嘴,象徵基督徒渴望脫離肉身的限制,得著與耶穌相似的榮耀身體。基督徒在地位上是「神家裡的人」(弗2:19),但還沒進入完全的實際,我們嘆息勞苦,切切等候與基督完全相屬之日(參羅8:19-23)
2.靠著良人(5a):我們生活的這世界如同一座大「曠野」,唯有「靠著良人」才走得上來。人不可靠;自己靠不住,唯靠良人主基督!
3.回到起初(5b):良人要在她初蒙恩的「蘋果樹下」(參2:3)叫醒她,讓她看見聖靈藉著教會,一路像母親般生養她,為她劬勞,栽培、建立她。秉持這「起初的愛心」(啟2:4),才能度過曠野,與主相會。
4.烙為印記(6-7):愛到至深處,耶和華的烈焰把耶穌自己烙印在我們心中、印在我們臂上,封住我們的心(感情)、我們的臂(事奉),使我們與主緊緊聯結。我們要敞開心接受這樣灼熱熾烈的愛,因為愛如死一樣絕對、有權威(「堅強」)無可抗拒,超乎一切,勝於一切!
靈修筆記
馬太福音 第1章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馬太是耶穌的十二使徒之一(9:9;10:3),寫作本書目的在向猶太人說明耶穌就是彌賽亞。從本章記家譜和降生,即顯明耶穌是:
1.應許之子:馬太從亞伯拉罕開始敘述彌賽亞耶穌的家譜,而不像路加的家譜那樣上溯至亞當,強調耶穌就是神與亞伯拉罕立約,使萬國都要因他的後裔得福(創22:18)所指的那一位。祂的降生實現了神在人類歷史中的目的;成全了眾所期望的應許。
2.君王:家譜也強調耶穌是大衛的子孫,以大衛為中心;也以王位的繼承為銜接,指明耶穌是來自君王世家的彌賽亞,是「那生下來作……王的」(2:2)。
3.釋放者:17節強調馬太刻意將耶穌家譜分為三段:族長時期(2-6上)、君王時期(6下-11)和亡國時期(12-16),藉此表明耶穌釋放百姓脫離「為奴」的枷鎖──不僅指亡國的奴隸,更拯救百姓從罪的奴僕中得著釋放和拯救(21)。
4.普世的救主:家譜中破例加入了四位女性──他瑪,喇合,路得,和赫人烏利亞的妻子拔示巴──她們都不是猶太人,喇合甚至是妓女,這意味著彌賽亞雖然生在猶大,但他是普世性的彌賽亞,他的降生帶來神的同在(23),突破了人世間男女、種族、道德和地位上的隔閡,成為普世的救主。哈利路亞!
靈修筆記
馬太福音 第2章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一、博士朝拜耶穌的經過令人思想:
1.平安或不安:耶穌降生帶來平安(路2:14),牧羊人單純;東方博士誠心尋道,便最先享受這大平安。希律王從政治考量,擔心有人搶奪王位;耶路撒冷合城的人則從社會和經濟角度,恐怕動盪,他們反而「心裡不安」(3)。我是哪種人?
2.博士或文士:博士有星光的啟示,卻不認識聖經,而到處問人;文士熟悉聖經,可以立時回答基督當生在伯利恆,但毫不關心。我們必須又做博士,又作文士;既有話語,又有啟示!
二、歌頌馬利亞的人很多,卻很少人注意到約瑟的──
1.公義而穩重:「約瑟是個義人」(1:19)是聖經對他的評價。公義的人容易剛烈,約瑟卻為人設想(不願意明明的羞辱她),考慮周詳(1:20)。故他安排家人往小城拿撒勒,而應驗先知所說。
2.順服而敏捷:一二章中四次記載天使在夢中指示約瑟,他不計代價完全順服,且是立即行動毫無耽延(14)。我對主態度怎樣?
靈修筆記
馬太福音 第3章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一、施洗約翰的事奉:他顯明了事奉的精義,成為我們榜樣。因:
1.關鍵時刻完成命定:天使預言他要「行在主的前面…預備合用的百姓」(路1:17),因此到了耶穌三十歲(路3:23),可以正式傳道之前的「那時」(1),他便出到曠野「傳道說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在關鍵的時刻,傳關鍵的信息,完成他出生的命定。
2.神聖地點與主相遇:他生於祭司之家(路1:8-13),可在耶路撒冷聖殿中風光供職。但他甘心退居曠野,過最簡陋的生活(4)。如此事奉不只果效卓著(5),更得以親眼見天開了;聖靈如鴿降在他所等候的那位,又親耳聽神印證。那一刻,一切都值得了!
3.明確信息震撼人心:「悔改」是他信息的主題(2),讓凡聽見的都認罪受洗(6),而對宗教領袖(7-10)、稅吏、兵丁(路3:12-14),他分別有針對性的烈火信息,而非一招半式走遍天下。
4.謹守位份高舉主名:震撼的信息和影響,使人猜疑約翰就是基督(路3:15),但他謹守位份,見證耶穌的能力、位份(比我更大)、和事工(11-12)。「祂必興旺,我必衰微」(約3:30)是他不變的態度。他沒有行過神蹟,但他的見證影響深遠(參約10:41-42)。
二、耶穌的受洗:神的兒子也受洗,顯明了祂的:
1.虛己:耶穌無罪性也無罪行,本無需受約翰「悔改的洗」;約翰也以祂位份遠大於自己,不配為祂施洗,但祂既道成肉身,成為人的樣式,便順服神為人設立的禮儀,謙卑接受約翰的洗。
2.神性:天為祂而開,聖靈以具體的鴿子形象降臨,與天父同見證祂是神的愛子,神所喜悅的那一位。哈利路亞,我敬拜祢!
靈修筆記
馬太福音 第4章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一、耶穌勝過魔鬼的每一個試探:
1.起因──聖靈引導(1):並非被動的受熬煉,而是神主動要藉魔鬼的試探顯明耶穌的得勝,證明祂a.配作天國的君王;b.能搭救一切被試探的人(來2:18)。我們靠耶穌不但得救,也能得勝!
2.意義──贖回亞當所失落的:a.夏娃因食物而跌倒,耶穌勝過將石頭變成餅的試探,贖回人類在食物,及物質上所受的轄制。b.蛇用「神豈是真說」扭曲神的話語使夏娃跌倒,魔鬼也三次用「經上記著說」攻擊耶穌,耶穌逐一用經文戰勝,贖回人理性上的錯謬、恢復人領受和辨明真理的能力,釋放神話語的大能。c.蛇用「你們便如神」,與神同等、不守本位的驕傲意識使夏娃跌倒,耶穌本與神同等,卻以絕對的順服宣告「當拜主你的神」,贖回人抵擋神的意識形態。人在亞當裡失敗的,耶穌全部贖回!
3.結果──魔鬼退去,有天使來伺候耶穌:表明這是靈界的得勝,勝利的元素超越時間空間、物質和思想,只要靠基督,都得勝!
二、耶穌呼召古今的每一個信徒:彼得和安得烈早已跟從耶穌(約1:40-42);雅各約翰還是耶穌的表兄弟,故耶穌的「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不是呼召未信,或初信者,乃對熟悉主的信徒而發。你我跟從主了沒?我們得了多少魚呢?
靈修筆記
馬太福音 第5章
經文要義
5-7三章是耶穌對怎樣作門徒方面的教導,統稱為「登山寶訓」。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耶穌這位天國的王,帶來全新的天國文化:
一、天國的福:耶穌以歡欣確定的口吻,更新世人的福氣觀:
1.福的已在:八福的句型是「有福啊!xx的人!因為…」,是宣告而非祈求。世上的福須要爭取;天國的福是已存在的事實。
2.福的內在:世人所謂的福多半圍繞功名利祿、子孫滿堂這些外在的通達,天國的福卻是虛心、清心、溫柔…這些內在的素質。
3.福的反在:哀慟、受逼迫看似非福,卻是真福。神的福有時以相反的方式臨到(參創50:20),是「化妝的祝福」。
二、天國的律:耶穌不是廢棄,而是成全律法,並展示出一種:
1.更高的律:舊約律法供審訊,耶穌卻是律法之精義的實現。舊約是影兒,耶穌是實體。天國的律高於、成全了文士所守的律。
2.內化的律:舊約「不可殺人」,新約不可動怒;舊約「不可姦淫」,新約不可動淫念……,從守外在條文,更要求內在的聖潔。
3.生命的律:不是苦修、克制以達到標準,而是生命的自然呈現。正如門徒「是」鹽、「是」光,向世界活出天國的見證。是自然的,也是得勝的、喜樂的。感謝主,祂將一切都更新了!
靈修筆記
馬太福音 第6章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天國的律注重內心的動機,因此耶穌繼續指出:
1.平衡的律(1-18):「你們要小心」(1)是總題,提醒門徒在施捨、禱告、禁食等「好行為」時,要小心達到:a.顯隱平衡:善行的顯揚和隱藏需平衡,顯在人前,是公開的見證,如光「照在人前」(5:16);行在「暗中」,神也必鑒察報答(4;6;18)。但若只「故意叫人看見」(1;2;5;16),便流於假冒為善了。b.靈肉平衡:耶穌在主禱文中教導的禱告原則,先禱告神國度的榮耀(9-10),再禱告人肉身的需要(11-13a),最後回到稱頌神的榮耀(13b)。神的榮耀與人的需要是平衡的,不體貼肉體;也不是不食人間煙火。
2.價值的律(19-24):天國子民還要小心作價值判斷。地上的財寶不恆久,要積攢財寶在天上,才有永恆的價值。因此人的眼光要嘹亮,做正確的選擇,不能同時事奉兩個主。
3.安息的律(25-34):正確的價值判斷不但使人看得清,也使人放得下。看清事情的輕重,排定優先順序;放下生活的憂慮,享受安息。這一段耶穌說得真美,我們彷彿見祂坐在加利利的山頭,指著野地的百合花,和畫過天空的飛鳥說:「何必為衣裳憂慮呢…你們要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是的,主,有了祢這位天國大君王,我放下憂慮享安息!
靈修筆記
馬太福音 第7章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耶穌不斷突破傳統,新鮮而銳利地繼續呈現天國之律:
1.因果的律:論斷人的必被論斷,這話耶穌一連講了三次(1-2),不只為了教導我們保守口舌,更主要是指出了重要的屬靈原則:我們的行為所種的因,會結出相對報應的果。神恩典廣大,但人都必須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正如保羅說「人種的是什麼,收的也是什麼」(加6:7),不僅在負面行為上;就連禱告,「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不也符合因果律?屬靈因果的最高峰,即所謂的金科玉律:「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因為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12)
2.二擇一的律:人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因此最後耶穌連用四個相對性的比喻──兩條門路(13-14);兩種樹果(15-20);兩樣工作(21-23);兩等根基(24-27)──指出天國子民在生活、靈命、服事主、遵行主道各方面,都必須做出抉擇。真理是絕對的,永生或滅亡、好或壞、善或惡、堅固或倒塌,只能二選一,沒有中間灰色地帶。耶穌用這個天國定律結束登山寶訓,很像我們今天講道結束時的決志呼召──我們怎麼回應天國之王的呼召呢?
靈修筆記
馬太福音 第8章
經文要義
8-9章記了十項神蹟,中插兩段門徒之事,體現祂話語的權柄。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本書結構嚴謹,登山寶訓後,連續記載主所行的神蹟,顯示出:
1.耶穌的愛和憐憫:對一個未遵守隔離條例,擅自靠近的痲瘋病人,祂說「我肯」,又「伸手摸他」;對一個猶太人不來往的外邦百夫長,祂說「我去」;雖然祂一句話就夠了(13;16)。祂也摸彼得岳母手,儘管猶太口傳律法禁止觸摸某些熱病患者。
2.耶穌的平衡教導:文士見許多醫治神蹟,一時火熱要跟從主;另一個顯然已在耶穌周圍一陣子的「門徒」,卻要等父親死了才能跟。耶穌要前者計算代價,免得糊塗的熱心;要後者立刻割捨,順服心中的感動。跟隨主是熱心中要深思;熟慮中要決心。
3.耶穌的堅固訓練:耶穌能體恤痲瘋病人,難道不體恤門徒遭遇風浪時的驚恐?但祂要提醒他們勿僅看眼前風浪,忘了早先是主吩咐他們渡海(18)。小信源於忘了主的話;把握住主吩咐,就無須膽怯於路途中的風浪。耶穌如此訓練門徒。
靈修筆記
馬太福音 第9章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更多的言行記錄,使我們更深認識耶穌:
1.耶穌的完全醫治:「病」是外表的癥候,常常背後還有病根。耶穌除了治病,還赦免癱子的罪、趕出啞巴的鬼,並安慰血漏婦人自卑退縮的心。犯罪與鬼附是靈裡出問題;自卑是心理出問題。耶穌的醫治包括靈、魂、體,勝過任何醫藥。
2.耶穌的完全接納:稅吏是壓榨同胞,為羅馬帝國收稅,等如「猶奸」;又常中飽私囊,圖利自肥;並因常與外邦人接觸,宗教上也視為不潔,與妓女、罪犯同列。耶穌卻呼召稅吏馬太為徒;到他家裡坐席(參路5:29);還列為十二使徒之一(10:3)。此接納與肯定受法利賽人指責,卻建造了馬太,轉化收稅管帳的才智為統整耶穌生平資料,寫出此主題明確結構嚴謹的馬太福音。
3.耶穌的完全更新:藉著回答施洗約翰的門徒關於禁食的質疑,耶穌顯明祂是新郎(約3:29施洗約翰也曾以新郎比喻耶穌);新布;也是新酒,為這世界引進了新婦(教會時代)、新衣(新的立約)、新皮袋(新的思維方式)。哈利路亞,這位天國大君王,使得「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
靈修筆記
馬太福音 第10章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和登山寶訓相較,這第二篇講論顯然是「門徒訓練進階班」,對象是門徒小群;內容也針對傳道注意事項,故字字珠璣,都是我們今日服事之寶典。此外更值得深思的,是其中貫串著主自己的:
1.捨命的心志:賣主的猶大竟也列入十二使徒之列,表明祂是為要完成神的旨意,在有計畫地安排自己走向死地!決定名單前,祂曾上山整夜禱告神(路6:12),那座山頭,豈非更早的客西馬尼園?流淚而至死順服;無辜而受害捨命,此心已定,此意早決!
2.受苦的榜樣:看起來主要求嚴苛,但:a.門徒的任務(8)就是主平日所做(參9:35-36;4:23-25);和即將繼續做的(11:1)。b.生活的漂泊(9-15)就是祂平日所活(參8:20)。這些當時要付的代價祂都已先作榜樣,至於:c.將來的逼迫,請問那句「他們要把你們交給公會…鞭打」的預言,誰最先嚐到?所謂「學生不能高過先生」又是什麼不能高過?主啊,我今所受任何苦痛,都不能與祢相提並論!
3.無限的體諒:祂是君王;是元帥,但這篇出師訓勉,卻句句都彷彿兒女出門前的慈母叮嚀。祂預先設想被拒絕的感受,而教一招「跺腳秘方」以助心理平衡(14);預先告知各種逼迫艱難,而不斷說「不要怕他們」以示力挺到底……主啊,祢的心疼,我知道!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3/20
馬太福音 第11章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一、耶穌為施洗約翰的事奉「按讚」,此事告訴我們:
1.我先衰微,祂才興旺:約翰的疑惑是什麼?主要還不在於耶穌是否彌賽亞(對此他非常確定,約1:34),而是自己為何「在監裡」。他知道自己是為基督開路的,但沒看出下監正標誌著先鋒告退,耶穌的工作正式展開(4:12)。求主讓我們從國度的角度看清自己的困阨都是為叫「我」退位,換主完全接手!
2.錯誤期待,疑惑所在:約翰的疑惑也在於「基督所作的事」與他心目中彌賽亞審判惡人、彰顯公理的職事不符。幾時我們放下自己的假設和期待,完全認同耶穌的作為,才能「不惑」。
3.用生活證明自己;對大眾肯定別人:耶穌沒有對施洗約翰說明自己,祂以實際生活代替辯白(4-5),去安慰獄中人。而讚美之言則在約翰門徒離去後,「對眾人講論」,跟我們常在人前美言;背後論斷,差別何大!
4.為主做見證者,主亦見證之:感謝主,祂說到做到(參10:33)!
二、這世界給耶穌的是冷漠(17);譏諷(19),終不悔改(20),耶穌卻:
1.感恩,因看出父神的作為(25)
2.順服,因相信父神的美意(26~27)
3.依然呼召,向那些因冷漠譏諷不悔改而勞苦擔重擔的人說:到我這裡來,你們「就安啦」!(28-30)
4.繼續工作,往那些終不悔改的各城「撩落去」(1;及12:1「那時」)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3/21
馬太福音 第12章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各種反對聲浪反而凸顯出耶穌身為天國之王的權柄,祂是:
一、安息日的主,日日的主:
1.定安息與賜安息:從起初神就設定安息日(創2:3),一為讓人紀念祂的創造;另也出於愛和體恤。祂是父,樂意賜福兒女休息而仍有供應(參出16:29);不像法老壓榨人做工不得息。人遵守安息日一為順服神命令;另也見證自己屬神子民,與世人有別。
2.犯安息與守安息:魔鬼極力破壞神要人安息的美意,在舊約時引誘人干犯安息日;到耶穌時竟又一轉而為死守安息日規條,為此甚至殺害耶穌(14)。對安息日的過,與不及,都是魔鬼詭計。
3.得安息與享安息:耶穌並非縱容門徒掐麥穗,而是重整安息與安息日的真理。真安息不在守安息日的規條,乃以順服和與世人有別的見證,到祂面前來卸下勞苦重擔,而得安息、享安息(11:28-29);如此說來祂不但是安息日,也是每一日的主!
二、神蹟奇事的主,事事的主:耶穌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美好的神蹟奇事,祂趕鬼不因靠鬼王,而因祂本是萬王之王。也不為符合法利賽人所認定的從神而來的「記號」。祂是主,比殿,比約拿、所羅門和任何神蹟記號都更大的主!越早認識此真理,越蒙福。
三、親屬家人的主,人人的主:最安慰人的,是這位主,這位天國君王竟然宣告:「凡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姊妹和母親」!哈利路亞,祂願作每個人的主,在每一日、每件事上!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3/22
馬太福音 第13章
經文要義
本章記八個天國的比喻,組成耶穌的第三篇教訓。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一、撒種的比喻和稗子的比喻合觀,深深地安慰鼓勵著我們:
1.必有好土在,因此我們繼續撒種:在飛鳥穿梭,遍地石礫與荊棘的「田地」中,竟還有人結實百倍!原來某處正有一片好土在殷殷期待著我們手中的這粒「好種」(24;27)。那我們就盡量撒種吧!
2.田主正安排,因此我們安心等候:舉凡稗子的:a.來源──「是仇敵作的」(28);b.處理方式──「容這兩樣一齊長」,免得傷著真麥子(29),主都有計畫。祂知道何時做、怎麼做,我就「等著收割」(30)吧!
二、另幾個比喻更讓我們確認天國是:
1.不覺中長出極大的影響:不但會長起來、發起來,且是:a.自然的,不需強求;不假外力。b.有貢獻的,提供保護;供養生命。
2.意外地獲得貴重的價值:天國像寶貝和珠子,是:a.純屬恩典:我們平白「遇見了」無價之寶。b.歡歡喜喜的;c.值得變賣一切的。
三、而我們這些天國之子是:
1.好種、好魚:神看天國之子只有真假之分,沒有好壞之別。
2.拿出新、舊珍寶的家主:新舊約的思想不是對立,而是相輔相成。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3/23
馬太福音 第14章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本章再從耶穌的教導回到祂所行的神蹟,其中貫穿著:
1.施洗約翰的話:我們早已熟悉施洗約翰是「曠野的聲音」,見證基督,開啟新紀元;且針對社會各層弊病,呼喚悔改(參3:1-12;路3:2-18)。本章再記他直指當權者希律王婚姻「不合理」。原文「曾說」一詞用的是未完成形式,表示他的話不是順口一提,而是一個持續進行的聲浪,即便坐監、被殺也仍要為神發聲。神的忠僕,一生為所當為,說所當說,此「聲」至今縈繞不歇。
2.耶穌的心:a.聽見施洗約翰被斬,耶穌「獨自退到野地裡去」,想些什麼?聖經未記,但記「耶穌出來,見有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治好了他們的病人」,祂憐憫、捨己的心我們看見;但當祂對門徒說「你們給他們吃吧」,那顆期待能託付牧養之責的殷切之心,誰聽見? b.五餅二魚餵飽五千人的神蹟轟傳四方,而「散了眾人以後,祂就獨自上山去禱告」。前後獨處,寂寞淒涼;中間服事廣大群眾,治病供糧。耶穌的心,你我誰能與祂貼心?
3.彼得的腳:彼得要求如耶穌一般在海面行走,卻狼狽收場的畫面,總被引為笑談。但細讀此段經文,我們不能不佩服他那雙跨出船舷,踏上波浪的腳!他是漁夫,船是他再熟悉不過的安全堡壘;船外則是四更深夜的滔天風浪(24-25),他大可與眾門徒一同安等耶穌上船,但他受一個吸引:「主,如果是祢,請叫我…到祢那裡去」。是的,主,如果是祢,我就去。雖黑暗深濃、波濤洶湧,幫助我跨出安全線,不看風浪不看人,邁步向祢而去!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3/24
馬太福音 第15章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1.什麼污穢人? 記得耶穌受洗的理由:「我們理當這樣盡諸般的義(或作禮)」(3:15),祂是降卑以行禮、盡禮,而不是反禮法的人,這裡所觸及的是根本性的問題:a.神的誡命與人的遺傳,孰重孰輕(3-6)? b.神要求的潔淨,在內在外(11;17-20)?耶穌所帶來的生命之道將人從外在的儀文轉向追求心靈的潔淨;從人意的條文(「你們的遺傳」)轉向順服神的旨意。這是文士和法利賽人所代表的世界宗教權勢所不能接受的。他們不知道這不接受耶穌所帶來的更新生命之「惡念」(19),最污穢人。
2.什麼感動主? 這個女人沒有名字,但是有決心(喊叫不停,22-23)、 有智慧(認識女兒和自己的需要,認定耶穌),更重要的是有信心。她的信心表現在回答耶穌那句彷彿是拒絕的「不好拿兒女的餅給狗吃」時,所說的:a.「主啊,不錯」──順服神的主權。放下自己的意見。b.「但是狗也吃」──承認自己不配。放下自己的傲氣。c.「掉下的碎渣兒」──宣告主的大能:碎渣兒已足夠。這樣的「信心是大的」,是會搖動主的手的。「從那時候,她女兒就好了」!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3/25
馬太福音 第16章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本章所記耶穌和門徒的對話,告訴了我們幾項重要真理:
1.認耶穌為基督是建造教會的基石:耶穌降世,為要a.替世人的罪付上贖價;b.且要召出一批屬神的百姓,成為教會,在世上實現神的旨意。但祂起先呼召門徒時僅說「來跟從我」,這兩項目標都是到了彼得認耶穌為基督以後,祂才宣講出來(18;21)。可見彼得當時所宣告的:a.「祢是基督」──指耶穌從神所受的職份,祂是受膏的救主彌賽亞(參路4:18-19)。b.「是永生神的兒子」──指耶穌的身分和位格,祂是神的顯出和表明(參約1:18)。這兩方面的整全認識,是建造主的教會的根基(磐石)。當時如此,今日亦然。
2.屬基督的教會擁有天國的權柄:基督建造的教會不但根基穩固,且握有神所賦予的權柄:a.勝過陰間的死亡黑暗權勢(18);b.擁有天國的鑰匙(原文是複數),可開啟屬天的豐富,帶下屬天的祝福;c.領受屬天的眼光,能正確宣告天上的捆綁或釋放(19)。此權柄因彼得的宣信而賜給他,後又賜給全體門徒(18:18),為教會共有。
3.體貼人的意思是完成神旨意的攔阻:彼得剛剛表現為磐石,可以在上面建造教會,但當他轉而用人之常情来理解神,立刻成為一塊絆腳石(23)!我們獲得啟示時要特別注意體貼神的心意。
4.捨己和背十字架是跟隨耶穌的條件:怎樣能體貼神的意思呢?耶穌說要:a.捨己,即脫離自我中心,將生命主權交給主;b.背起十字架,即與祂一同面向世界,過榮神益人的生活。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3/26
馬太福音 第17章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隨著耶穌服事的開展,越發顯出祂配得我們全心敬拜與愛戴:
靈修筆記
馬太福音 第18章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耶穌預言自己將要受難以預備門徒,不料卻引來門徒爭論誰為大,此事可嘆;然此可嘆之事又引出本章一連串可慰人心的教導:
1.小子不小:乍看耶穌以小孩做示範,要門徒「自己謙卑」(4);其實祂說的是所有「信我的」都是「一個小子」(6)。而:a.接待小子就是接待主(5);b.絆倒小子有大禍(6-7);c.小子絆倒自己也太可惜(8-9);d.每個小子都有常見神面的天使看顧(10);e.天父不願小子裡失喪任何一個(14)。我們看自己平凡,哪知神看我們為寶為尊!
2.迷羊不失:乍看迷失的羊似為未信者(如9:36),其實耶穌說的是「人有一百隻羊」中的一隻,是指原為信徒後又走迷了的。但不怕,羊主會跋山涉水去找那一隻迷羊,找著的歡喜更甚於為那其餘的九十九隻!哈利路亞,我是主羊,跟隨主永不致迷失;同樣的,我所牧養的羊也是「一個也不失落」!(參約6:39;18:9)
3.被得罪時有良方:耶穌從沒說弟兄永遠對我們永遠錯,祂知道我們會被得罪傷害,並提供詳細秘方:a.私下溝通;b.不聽便再帶一兩個人同去;c再不聽就告訴教會;d.不聽教會就視之為外邦人,但要同心禱告捆綁惡者;e.奉主名聚集禱告,祂必同在!
4.該饒恕時可仰望:乍看「七十個七次」的比喻在責備不肯饒恕者;其實它也是一道秘方──饒恕不了時,看看那位免了我一千萬債務的「王」,這欠我十兩的還算甚麼呢?向主仰望,手便能放;盯緊對方,自苦難當。在基督裡,饒恕不是律法,而是有方法!
靈修筆記
馬太福音 第19章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本章觸及了我們日常生活的實際層面,深深提醒我們:
一、婚姻屬主:我們要留心婚姻的:
1.動機:婚姻是人生大事,因什麼緣故可以休妻,本是重要議題,但法利賽人問此問題,卻是想引誘耶穌落入當時拉比們的各派辯論中,好抓著話柄控告祂。婚姻一旦被利用來成就惡意的動機,還有何幸福的可能?我們結婚的動機又是甚麼呢?
2.意義:耶穌從源頭探討神起初造人時所賦予婚姻的深刻意義:a.連合:神是造男造女,使這一男一女連合成為一體。因此婚姻是生命的圓滿完成。此即何以婚姻不可隨人意而分開。b.聖潔:神賜婚姻為要人持守聖潔,婚姻外的男女性行為都為污穢床榻(來13:4)。夫妻任何一方犯淫亂,都是破壞婚姻的本質意義。只有在此情況下,才構成離婚的理由,否則即為犯姦淫。
3.主權:正如人要為婚姻的對象尋求神,不能擅自作主;人是否守獨身不嫁娶,決定權也在神,不在自己。婚姻都是屬主的。
二、財富為主:少年財主的發問演變成生命輔導課程,可惜他當掉了這人生的必修學分。他的問題不在行善不力,而在守財不放。財富本來和婚姻一樣,都是神給人的大祝福,但若不是為主發財,反而攔阻人進天國!求主助我們在這兩方面都釋放、蒙福。
靈修筆記
馬太福音 第20章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即將進入耶路撒冷受難之前,耶穌對門徒的教導更加深刻:
一、服事的心態:因彼得提出的跟從主的賞賜問題(19:27-30),耶穌用葡萄園主這個看來不合理的比喻,深刻地指出服事主必須:
1.相信神的良善:工人沒有一個人少得,只是有的人得的多一些。「朋友,我不虧負你,你與我講定的不是一錢銀子麼」神公義而信實,絕不虧負人,這是我們要緊握的基本信念。
2.讚美神的恩典:「我給那後來的和給你一樣,這是我願意的」。要讚美的是「恩典」本身,和神樂意施恩的本性,不論那恩典是臨到自己或別人,同樣值得讚美。這是我們需要發展的認識。
3.認同神的主權:「我的東西難道不可隨我的意思用麼」,神的慷慨寬厚非人的公平合理觀所能解釋,愈早學會放下自己的理性,降服於神的絕對主權,我們愈蒙福。
4.破除自己的嫉妒:「因為我作好人,你就紅了眼麼」神對不配得的人所施的寬厚和仁慈應是給人喜樂,而不是忌妒。
綜合言之,要向上對齊於神,而非彼此相望比較,作工便喜樂。
二、服事的原則:「你們中間誰願為大,就必作你們的用人,誰願為首,就必作你們的僕人」神國的地位和權柄不是爭來的;不是生來的,而是服事來的,這是耶穌刷新世人眼目的嶄新原則,祂自己的生命(28)和行事(29-34),為這原則做了最佳示範。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3/30
馬太福音 第21章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耶穌向來「走遍各城各鄉」(4:23;9:35等),怎麼忽然在這離城二哩之處要騎驢了呢?祂也從來「囑咐他們不要給祂傳名」(12:16等),現在卻「合城都驚動了」。原因無他,前此祂的服事分別彰顯神、人、僕三方面,尤其是僕,「人子來不是要受人服事,乃是要服事人」(20:28),祂取了奴僕的形像,從事僕人事奉;但在這在世生涯的最後一程,祂彰顯「王」的身分(這正是本書主旨):
1.王的尊榮──騎驢進京。但這尊榮與世上君王耀武揚威何等不同,祂「是溫柔的,又…騎著驢駒子」,是與溫柔並存的榮耀;與驢駒的卑微融合的尊貴。合城、全地的人都要問「這是誰?」(10)
2.王的威嚴──潔淨聖殿。祂赫然揮桌翻凳,宣告這是「我的殿」,全然無懼背後的祭司、公會等政教體系。但同時,祂也治好殿裡的瞎子瘸子。威嚴義怒與憐憫體恤再次交融無間。
3.王的審判大權──咒詛無花果樹。祂一生都在給予愛和祝福,這唯一一次顯出王者大權的咒詛,又是對一棵樹,而不是對人。
這是我們的天國大君王!是的,奉主名這樣來的,是應當稱頌的!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3/31
馬太福音 第22章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耶路撒冷城中各種宗教、政治勢力板塊快速移動整合,一波波凶險攻向耶穌,搜尋話柄除滅祂。尖銳的對話提醒我們要警惕:
1.加入筵席也可能沒穿禮服:不肯赴娶親筵席的人暗喻拒絕救恩的猶太人,神要審判(7),判定他們不配(8),轉邀你我這些外邦人:a.「凡遇見的都召來」──不是我們主動追求; b.「不論善惡都召聚」──我們一無良善可誇,竟都入了筵席。然而,若只混身其中而未披戴主的義袍,當「王進來觀看賓客」時,是要被「丟在外邊的黑暗裡」的。救恩免費,卻不能浪費,我們穿戴整齊了嗎?
2.甜蜜屬靈也可能假冒為善:這批法利賽和希律黨的聯合陣營口才甜蜜,擅長恭維(16)。重複的「誠實」原文與「阿們」同字根,看來十分屬靈,實際卻是想扣耶穌謀反罪名,所以耶穌直指他們假冒為善(18)。我們平日口頭的屬靈慣用語,又有多少敬虔的實意呢?
3.熟悉聖經也可能對抗耶穌:當口頭的論辯試探一再受挫,法利賽陣線中出來一位律法師(35),利用自己爛熟無比的聖經知識,以「誡命哪一條最大」來為難耶穌。我們每日靈修讀經,是要得靈糧來建造自己的生命;還是要得知識來與主對抗?
靈修筆記
快
捷
功
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