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份靈修進度表

 

每 週 金 句

日期章  節經文
10/44:12除祂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
10/1116:31當信主耶穌,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
10/1820:24我卻不以性命為念,也不看為寶貴,只要行完我的路程,成就我從主耶穌所領受的職事,證明神恩惠的福音。
10/252725所以眾位可以放心,我信神他怎樣對我說,事情也要怎樣成就。


10/1             

徒行傳 第1章

經文要義

  • 本書作者為醫生路加,記載耶穌升天後,聖靈在地上的工作(acts)
  • 1-5序言:1「前書」:應即路加福音。3「活活的顯給…神國的事」:「復活」和「神國」即使徒傳講的中心。4「父所應許的」:即聖靈。
  • 6-11耶穌升天:8「耶路撒冷…直到地極」:使徒行傳中福音的伸展果然符合這次序──從耶路撒冷始(2章起),傳至撒瑪利亞(8章),然後遍及遠方(13章起)。10「兩個人」:即天使。
  • 12-26門徒聚集等候聖靈:13「樓房」:即馬可樓(參12:12)。14「耶穌的弟兄」:指主肉身的弟弟,其中雅各和猶大後為教會領袖。

問題思考

  • 本章提到「聖靈」幾次?各指出哪些意義?
  • 耶穌「怎樣往天上去,祂還要怎樣來」(11),這與我們有何關係?

默想應用

本書又稱為「聖靈行傳」,聖靈是主角。如本章就告訴了我們:

1.聖靈是主:耶穌一切所行所教訓的,都是「藉著聖靈」(2)。聖靈與耶穌同等、同位格,也同心,而合一。耶穌是主,聖靈也是。

2.聖靈是中心:耶穌臨升天前,門徒還在關心復興以色列的時間。耶穌並未責備這問題,但導正他們:「…不是你們可以知道的,但聖靈…」(8),意指唯有聖靈才是應當關注的!所有的時候;日期;方式;計畫…都屬次要,唯獨聖靈是我們服事的中心!

3.聖靈在我們裡面;也在外面:門徒在主復活當晚已領受了聖靈成為裡面的平安(約20:22);今聖靈還要「降臨在你們身上」(8),使他們「受聖靈的洗」(5)。聖靈在裡面引導我們認識主;在外面幫助我們見證主。要平衡地看待和接受聖靈這內、外兩方面的同在。

4.聖靈帶來能力;但不等於能力:如前述,聖靈是主、是中心,是三位一體之神的第三位格,亦即聖靈是神。祂降臨時我們「就必得著能力」,但祂並不等同於能力。不要追求能力過於追求聖靈。格拉森那個被鬼附的人也大有能力呢(參可5:2-4),想要嗎?

5.聖靈有次序:祂的工作從耶路撒冷;到猶太全地;到撒瑪利亞;到地極,至今未歇。範圍上有擴張的次序;時間上也有先後順序。聖靈充滿會讓人很喜樂興奮,聚會很活潑彈性,但不致於失序失控。

6.要等候聖靈:耶穌一再吩咐門徒「要等候父所應許的」(4;路24:49)我們有無像門徒當時那樣「同心合意、恆切」地期待、等候聖靈?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10/2

  

 使徒行傳 第2章

經文要義

  • 1-13聖靈降臨:當時門徒說的方言,是他們本來不懂的別國語言。
  • 14-36彼得講道:14-21引約珥書解釋方言的由來。「巳初」:上午9時。猶太人守節時早上至10時或正午禁食,所以方言不是醉言醉語。22-36:證明耶穌復活,已被神立為主為基督。
  • 37-47教會建立:初期信徒聚會和生活的情形。

問題思考

  • 聖靈的大能在本章中有哪些表現?今在我們身上又如何彰顯?
  • 從彼得的這篇信息,我學到什麼功課?
  • 初代教會的信徒生活情形,給我哪些提醒?

默想應用

聖靈降臨了!何等震動天地的事!祂的大能對人間的影響,首先藉著彼得和使徒們的講道表現出來。這篇信息提醒我們要:

1.團隊事奉:我們通常都說這篇信息是彼得的講章,但聖經說的是「彼得和十一個使徒站起,高聲說…」(14)。得勝的事奉都不是單打獨鬥的,十一個使徒與彼得一同站立,同作見證;也同擔責任。基督的教會從一開始就建立在彼此同心、同工的團隊上!

2.勇敢無懼:耶穌被害時門徒逃匿,彼得更三次否認主;但聖靈使他們能「高聲」作見證。他們信息中的a.糾正對方言的誤解(15),解明聖靈充滿的來源(16-21);b.高舉耶穌,釘祂十架出於「不法之人」(22-23);c.神使耶穌從死裡復活,立祂為主、為基督(24-36,注意36),都慷慨無懼,是講道之典範。

3.解明聖經:講道能感動人還不在於慷慨激昂,而因為解明了神的話語(參詩119:130)。願我們都像彼得一樣:a.熟悉經文:他一介漁夫出身,卻隨時站起就能長篇背誦經文;b.明白經義:他可能自幼熟背這些關於聖靈澆灌和復活的經文,但不可能明白,現在聖靈使他親身經歷了這些,聖經的字句忽然亮了;活了;有意義了。分享出這樣的金句,必定使人「扎心」。c.引述主話:34-35節所述是出於耶穌在聖殿中和法利賽人的對話(參太22:41-46),彼得還記憶深刻,直接引述,簡單明瞭,而有千鈞之力。

4.安慰鼓勵:他雖勇敢指出以色列人釘死耶穌的罪(如36),但在指責之外還:a.教導悔改的可行之路(37-38);b.鼓勵支取應許(39);c.見證勸勉為主剛強(40)。我們的講章也應給人盼望,而非定罪。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10/3

使徒行傳 第3章

經文要義

  • 1-10美門口瘸子得醫治:1「申初」:下午3時。猶太人本每天禱告三次──晚上;早晨;晌午(詩55:17)被擄歸回後又加申初和日落時(據蘇佐揚《新約聖經難題》)。使徒仍依習俗按時上聖殿禱告。
  • 11-26聖殿中彼得傳福音:19-21:耶穌將再臨,使萬物復興。

問題思考

  • 那瘸腿的得醫治是哪些因素配合的結果?這給我們什麼提醒?
  • 彼得這第二次的講道,提醒我們傳福音的哪些秘訣?

默想應用

一、使徒第一件神蹟──聖靈大能新鮮的彰顯。這神蹟成就是因:

1.按時禱告不分派別:使徒申初往聖殿顯明:a.雖已接受新信仰、享受聖靈新經歷,但他們不因此去違反老規矩。他們覺得新亮光與舊紀律可以並行不悖。我們要小心不要因得著一點新啟示,就忙著推翻教會慣例。b.教會初立,他們還沒想到什麼「拓荒植堂計畫」,但按時去禱告,機會便開門,哈利路亞!

2.高舉基督超越一切:彼得這句鏗鏘有力的「金和銀我都沒有,只把我所有的給你,我奉拿撒勒人耶穌基督的名…」,含有:a.基督是我的「所有」,除祂我一無所有;b.但此「所有」遠超過金銀,故我也一無所缺;c.我與你分享我的「所有」;d.你有了基督也就有了「所有」!即此一信念,這位「似乎一無所有,卻是樣樣都有」(林後6:10)的加利利漁夫,成了教會史上頭一件神蹟的器皿!

二、彼得第二篇講章──神國啟示更深的呈現。這篇信息除顯示要抓緊機會傳福音(12);且呈現了更完整的福音內容:

1.神的榮耀──瘸子得醫治:榮耀在耶穌而不在己(12-13a、16)。

2.人的罪惡──釘死耶穌(13b-15a):他面對更多的人(參4:4),卻更詳細歷數他們將兇手巴拉巴換了耶穌的大惡。

3.盼望與安慰:a.耶穌已復活(15b),這是一貫的信息,百傳不厭;b.民眾釘死耶穌「是出於不知」(17),回頭是岸。

4.耶穌必再來(19-24):引摩西和先知書印證。福音五大內容──耶穌降世;捨命;復活;升天;再來──的啟示日益明顯確定。

5.鼓勵與勸勉(25-26):猶太人在萬族中首先蒙福,要珍惜、悔改!

聖靈有大能,行出了神蹟奇事;使徒有啟示,講清了福音內容。「神的道(話)」與「神的靈」,就是教會的兩大根基,別無他途!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10/4

使徒行傳 第4章

經文要義

  • 1-22使徒受公會審問:5「官府」:指祭司等統治階級。7「這事」:即3章所載的神蹟。11「匠人所棄…房角的頭塊石」:出於詩118:22,喻公會棄絕耶穌,神卻叫祂復活,成為建造教會的基石。
  • 23-31信徒齊集禱告。32-35信徒凡物公用。36-37:巴拿巴捐銀。

問題思考

  • 公會從哪些地方看見彼得約翰的「膽量」?這膽量從何而來?
  • 初代信徒們的禱告(24-31)和生活(32-35),使我學到什麼功課?

默想應用

上章的兩大根基外;本章述教會的表現,分對外與對內兩方面:

一、外在的教會見證──更大的膽量、更明確的見證信息。

1機會的兩面性:上章福音機會從醫治神蹟而來;本章使徒被拘捕、被恐嚇,就失去傳福音機會了?其實這是更好的機會,能傳向更有影響力的人。福音機會有正反兩種,求主讓我們都能把握。

2.信息的進展性:審問台成了見證會,「彼得被聖靈充滿」的表現是更大的膽量,和更進深的道。他這第三篇信息只佔4節,三個重點:a.耶穌是答案:回答瘸子得醫治的原因(9-10)。這與上篇相同,但力道更強;b.耶穌是舊約預言的應驗(11):他愈來愈明白舊約的意義,從引經證明聖靈充滿和死人復活(2章)、耶穌必再來(3章),此處強調耶穌被「你們匠人」所棄,卻復活成為頭塊房角石,顯示他已體會神從始至終建造教會的心意。詩篇原無「你們」二字,他用以直指祭司的罪,勇氣十足。c.耶穌是唯一拯救(12):此節正告天下,唯獨靠耶穌得救,成為教會千古不變的信仰立場。

3.同工的合一:彼得連講三篇道,3000人;5000人信主、官府震動,請問約翰在哪裡?約翰同行(3:1)、同看見服事需要(3:4)、同享服事成果(3:11)、同教訓主題(2)、同受苦難(3),同生命表現(13),有時也同聲說話(19)。此之謂「同工」!有這樣的同工,才有彼得傳福音的成功。我們期待教會有彼得的果效,就先做約翰吧。

二、內在的教會生活──震動天地的禱告、同心合意的分享。

1.同心禱告:第一次全教會禱告會,是震動地土的:a.對象──造物主;b.根據──聖經話語;c.祈求內容──求賜膽量和神蹟印證;d.結果──聖靈充滿、放膽傳道。主啊,我羨慕這樣的禱告!

2.凡物公用:相愛和分享帶來:a.大有能力;b.蒙大恩;c.無缺乏。主啊,我羨慕這樣的關係!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10/5

 使徒行傳 第5章

經文要義

  • 1-11教會內部的攻擊:亞拿尼亞夫婦欺哄聖靈,被神處罰而死。
  • 12-42教會外部的逼迫:12-16前因:神蹟不斷,多人信主,引起祭司忌恨。17-40事由:公會再次捉拿使徒,幸迦瑪列勸阻才免難。36「丟大」和「猶大」作亂之事不詳,但必為當時人所熟知。41-42結果:使徒歡喜配受辱,繼續傳耶穌。19「監門」原文是複數。28「這人的血」:指耶穌受害。大祭司避提耶穌名字。

問題思考

  • 亞拿尼亞和撒非喇是為何被擊打?我有沒有和他們相似之處?
  • 使徒在受逼害苦打時仍抱甚麼態度?這給我們甚麼榜樣?

默想應用

讀本章讓我們警惕到:

1.欺哄人就是欺哄神!  田地沒有規定要賣;賣了也沒有規定要奉獻全部,亞拿尼亞夫婦錯在為沽名釣譽而說謊。聖靈不像我們容易陶醉在彼此相愛的氣氛(4:32-35)而放鬆警戒,祂是聖潔而輕慢不得的,一個不肯悔改的謊言,「不是欺哄人,是欺哄神了」(4)!更讓人深思的是,就在這事故,和它所引起的懼怕感之中,路加首次使用「教會」一字(11)。今日教會有沒有學會懼怕、敬畏神呢?

2.順從神就不順從人嗎?  彼得兩次回答「順從神,不順從人,是應當的」(29;並參4:19),真是氣壯山河,令人士氣大振:a.是的,我們應當(英譯為「我們必須」)順從神,而不是說說祂、贊成祂而已。何時我們從心裡順服神,何時就得勝!b.但這話的原文和英譯都是「我們必須順從神勝於順從人」,說的是優先次序的問題,而不是定意不順從或不負責任。讓我們記得這位鏗鏘有力在公會前為主爭戰的彼得,也寫下「你們為主的緣故,要順服人的一切制度,或是在上的君王…」(彼前2:13)。願我們讀經平衡而通達。

3.有智慧不一定得救恩:迦瑪列是當時德高望重的拉比,看他處事穩健;所說的「出於人,必要敗壞;出於神…就不能敗壞」(39),也確實是屬靈定律。但迦瑪列沒有歸信主,反倒他的門生掃羅(保羅)後來蒙了光照(9章;參22:3)。可見我們得救是本乎恩,不能倚靠智慧或品德。求主攻破聰明才智的營壘,使人有得救的智慧。

4.神的道一定能充滿城市:當年門徒們因a.不懼恐嚇繼續傳揚福音;b.主藉他們廣行神蹟奇事印證福音,以致「把…道理充滿了耶路撒冷」(28)。主啊,我住的這城市又充滿了甚麼呢?求主憐憫!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10/6

使徒行傳 第6章

經文要義

  • 1-7揀選七人管理供給之事:1「說希利尼話的猶太人」:出生於外地,已經希臘化的猶太人。「希伯來人」:生長在境內,說亞蘭語,且保存猶太文化習俗的猶太人。「天天的供給」:當時教會供養貧窮信徒(參4:32)。6「按手」:含祝福;認同;授權;及同擔責任等意。
  • 8-15司提反被控告。9「利百地拿」:字意是「自由人」,應是指曾被羅馬帝國俘虜而獲釋的猶太人,及其後代。「古利奈…各處會堂」:不同地方的人在耶路撒冷各有自己的會堂。

問題思考

  • 初期教會在委任人選上採什麼原則?這些原則如何影響事工?
  • 我們教會中誰是應當「專心以祈禱傳道為事」的人?我們怎樣能使他們不致於需要「撇下神的道,去管裡飯食」?
  • 除了彼得等使徒,還有誰也行神蹟奇事?這給我們什麼啟發?

默想應用

初代教會不但在傳福音的勇氣,和彼此相愛上做我們的榜樣,本章更記載他們在治理教會,和信徒服事見證上留下的典範:

1.有問題不是問題,不立刻解決才是:當時使徒大有權柄(5:15),但對於教會第一宗抗議事件,未曾抬出使徒權威吩咐人「不可發怨言」,而是a.「叫眾們徒來,對他們說…」──立刻面對;b.「當從你們中間…」──提出對策;c.「七個有好名聲(品德),被聖靈充滿(靈命),智慧充足(恩賜)的人」──設定原則;d.人選則開放讓「大眾…揀選」,使徒按手委任。這樣處理問題,就不成問題!

2.對的人必須是好人,好人不一定是對的人:上述同工入選的資格是品德、靈命、恩賜都好,但當時教會有許多賣了田產房屋全部奉獻的好人(4:34),如巴拿巴,更是眾所皆知的「好人」(11:24),卻沒入選;選出的七人則都是希臘名字,應都是說希臘話的信徒,來解決說希臘話的會眾的問題,就對了!

3.傳道的人不一定管飯食;管飯食的人必傳道:從本章起,教會中有兩類的執事:a.神話語的執事負責屬靈供應;b.管理飯食的執事處理事務。但兩者並非互不相干,七個管飯食執事中的司提反,和腓利,也都熱心傳道(參10節;及8:5;21:8)。教會中責任有專屬;事工有分類,但生命是共通的。分享神話語,人人有責!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10/7

使徒行傳 第7章

經文要義

  • 1-53司提反的申訴:2-16列祖的歷史:暗示神的顯現與作為不限於迦南地。17-43摩西的歷史:指出以色列人其實棄絕摩西和律法的精義。42-43「以色列家啊…」引自摩5:25-27。44-50聖殿的歷史:指出神其實不住人手所造。51-53:直斥以色列人的罪。
  • 54-60司提反殉道:54-56:看見天開了。57-60:為打死他的人禱告。

問題思考

  • 司提反在答辯時引述舊約歷史的哪些重點?他要表明什麼?
  • 司提反臨終時怎樣禱告?這提醒我們什麼?(參路23:34)

默想應用

司提反出現在教會歷史的時間很短,卻至為重要。本章表現他:

一、信息的意義:2節的原文及英文都作「諸位父兄請聽,榮耀的神向我們祖宗…」,以「榮耀的神」開篇,強調神的超越性,證明:

1.聖地不限於耶路撒冷:a.神在外邦向亞伯拉罕顯現(2);b.約瑟葬於撒瑪利亞的示劍(16),猶太人憎惡之地,神看重。c.神在西乃曠野向摩西說那是「聖地」(33)。有神即為聖,人不可畫地自限。

2.律法不限於字句:a.神賜「割禮的約」早在律法之前(8);b.頒布律法的摩西,其實屢次被百姓棄絕(35;39);c.摩西曾預言有一位先知像他的要來(37;參申18:15),就是耶穌(3:22);d.摩西所領受並傳下的,是神「活潑的聖言」(38),而非字句的律法和口傳的規條。

3.聖所不限於物質:猶太人所自豪的會幕、約櫃和聖殿,a.曾經淪為拜金牛犢(41,這節是一種輕蔑的語氣)。敬拜若停在物質層面,都有此危險;b.神並不住人手所造的,物質的殿(44-50)。

總結指以色列人心與耳未受割禮,是真違背律法(51;53);殺害義人耶穌,是真蹧踐聖所聖地(52)。這是篇從舊約進入新約的文告,以歷史說明猶太人未珍惜神的恩典,聖靈要將祝福轉向外邦(參1:8)。

二、殉道的影響:司提反是第一個為主而死的信徒,也成了:

1.生命的見證人:他博學智慧的信息、對天堂榮耀的宣告(54-56),和至死饒恕的美德,使他成為神永遠的「見證人」(22:20)。

2.歷史的轉折點:他就是福音從耶路撒冷傳向外邦的關鍵(參8:1)。而就在他倒下之地,日後翻轉歷史的掃羅(保羅)初登場(58;60)。麥子落在地裡死了,丟向他的石頭似乎顆顆都是撒但得意的獰笑,但至終結出許多子粒的得勝者,是誰?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10/8

使徒行傳 第8章

經文要義

  • 1-25教會受逼迫,福音傳向撒瑪利亞。1「除了使徒」:這次逼迫似針對司提反那些說希臘話的猶太人(如腓利),使徒仍留耶京。
  • 26-40腓利與埃提阿伯太監,福音傳入非洲:27「埃提阿伯」:在埃及以南,舊約稱古實。「甘大基」:埃提阿伯皇太后的稱號,該國的執政者。「上耶路撒冷禮拜去了」:這太監是敬畏神的外邦人。

問題思考

  • 門徒對逼迫的反應如何(1-8)?我面對不順與患難時,態度又如何?
  • 腓利帶領太監信主的經過,顯示哪些傳福音的秘訣?

默想應用

一、「那城裡大有歡喜」(8):福音翻轉了城市,使我們明白:

1.原來逼迫有益處:a.撒瑪利亞是以色列人鄙視之地,行路都要繞道避過,若非「耶路撒冷的教會大遭逼迫」,門徒怎會至此? b.「那些分散的人往各處去傳道」,逃難化為旅行佈道。c.腓利向撒瑪利亞人宣講基督→神蹟奇事→彼得約翰印證→聖靈賜下→彼得約翰回程沿途在撒瑪利亞村莊傳福音,逐步突破雙方隔閡。

2.原來聖靈買不到:西門想付錢買分賜聖靈之權柄的想法,其實非常「現代」,我們是否也常企圖用物質或金錢來解決屬靈的事?

二、那旅途成為歡喜(39):太監千里迢迢上耶城禮拜,但耶城內正在到處搜捕信徒(3);到了聖殿發現太監不能入會(申23:1);回程中讀聖經又不懂(30)…這鎩羽而歸能轉成歡天喜地,是因腓利的

1.順服到底:a.撒瑪利亞的事工正一片看好,忽然要「起來」,誰願意?b.從撒瑪利亞「向南走」,豈不正是往耶路撒冷剛逃出之地走?多危險!有學者指「南」字也可譯為「正午」,那麼熱!c.傳福音卻往「曠野」去,有誰聽?d.「腓利就起身去了」,多聽話!

2.打破成見:「埃提阿伯人…」──外邦人;黑人;太監…誰敢理他?

3.接觸有方:a.「去貼那車走」:先接近再說;b.「就跑到太監那裡」:動作要快;c.「聽見他」:進一步了解;d.「便問他」:打破僵局。

4.傳講正道:a.「就開口」:把握機會,趕快講;b.「從這經上起」:有根有據,不亂講;c.「對他傳講耶穌」:主題明確,清楚講。

5.有始有終:a.「我受洗有什麼妨礙呢?」──可見腓利已講過受洗真理;b.「你若一心相信就可以」──浸禮講習!c.「我信耶穌基督是神的兒子」──宣信問答!d.下水去,施洗!傳福音要帶到底。

6.放手交託:「主的靈把腓利提了去…」──果子交神,不據為己有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10/9

 使徒行傳 第9章

經文要義

  • 1-31掃羅信主:掃羅就是保囉,見13:9。2「大馬色」:今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距耶路撒冷242公里,步行約需六天。23「過了好些日子」:應就是加1:17-18所說「往亞拉伯,後又回到大馬色」的時間,共有三年。「猶太人…要殺掃羅」:據林後11:32-33,亞哩達王手下的提督也要捉拿他。
  • 32-35彼得醫病:以尼雅完全康復。「呂大」在耶京西北40公里。
  • 36-43多加復活:「約帕」即今海法港。43「硝皮匠」:製皮革者。常接觸死屍而被視為不潔,彼得擺脫禁忌住此,為下章做了準備。

問題思考

  • 保羅信主在本書敘述了三次(本章及22;26章),對我有何幫助?
  • 本章保羅與彼得交互出現,你看出作者的深意了嗎?

默想應用

一、掃羅信主的經過提醒我們:

1.事奉主或逼迫主:掃羅以為自己是「按著祖宗嚴緊的律法受教,熱心事奉神」(22:3),豈料天上大光中,問的是「掃羅,掃羅,你為什麼逼迫我」!a.沒有啟示,憑己意的事奉,反而是逼迫主,越熱心越糟!b.逼迫信徒就是逼迫主,主看信徒的遭遇如己遇(參太25:40),何等安慰;也何等需要警惕不可虧負人!

2.看得見與看不見:大光照後,他「三日不能看見」,但是正禱告時就可以「看見一個人名叫亞拿尼亞,進來按手在他身上,叫他能看見」(12)看不見的肉眼卻看得見異象;被開啟的心眼也從此看見了能寫十三卷書信的真理!今你我眼上的鱗片脫落了嗎?

3.不作工與主作工:a.掃羅三日不吃不喝,什麼工也沒作,但「當下」,主為他作工──差派亞拿尼亞。b.主當然可以自己醫好掃羅的眼,但祂選擇不作這工,而要名不見經傳的亞拿尼亞(只出現這麼一次)來按手。我們的作工,或不作工,都聽主安排吧。

二、亞拿尼亞順服主的經歷告訴我們:

1.放下自己:我們對主不是不能發問,亞拿尼亞連問主兩個問題(13-14),表達疑慮。但當主答覆了,「亞拿尼亞就去了」,沒有個人情緒或意見。順服是不問自己喜不喜歡、舒不舒服。

2.多走一里:「進入那家,把手按在掃羅身上」是遵主吩咐;「兄弟掃羅」卻是自發的稱呼,表現出信任接納;給他施洗更是接納弟兄的實際行動。順服是超越盡責了事,甘心多走一里。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10/10

使徒行傳 第10章

經文要義

  • 1-8哥尼流見異象,天使要他去請彼得來。1「該撒利亞」:羅馬總督府所在地,在耶路撒冷西北約105公里。「義大利營」:義大利來的羅馬人組成的軍營。一營600人。2「虔誠人」:信奉神,但未行割禮的外邦人。8「往約帕」:兩地相隔48公里,要走大半天。
  • 9-16彼得見異象,有聲音說「神所潔淨的,你不可當作俗物」
  • 17-33彼得往訪哥尼流:28「不合例」:舊約並未禁止猶太人與外邦人交往,但拉比傳統如此教導,已成猶太人的習慣。
  • 44-48哥尼流一家領受聖靈,並受洗歸主。

問題思考

  • 神為何這樣大費周章帶領哥尼流接受救恩?是因他行善積德嗎?注意「賙濟」在他品格中的排序。到底神為何救他?
  • 聖靈跨越了多少個關卡,才讓彼得傳福音給外邦人?這可見神的心意是怎樣的?我裡面有沒有種族或省籍情結需要聖靈來突破?

默想應用

哥尼流信主是教會史上重要的一頁,自此福音從以色列人正式傳向外邦,開始快速擴展。為了達成這事,一連串的神蹟被精準無比地銜接起來,使我們讚嘆其中所呈現的:

1.統管萬有的神:a.神主動;神調動;神推動:這整個事件都不是人求得,是神自己要做,以使救恩普及萬邦──何等感恩!b.祂按時;祂準時;祂及時:申初禱告時天使顯現;第二天午正禱告時大布縋下;異象收回時差來的人正到門口;正講道時聖靈便降下,每一個環節無不恰合時宜。祂是掌管時機的神──何等奇妙!

2.全人類的主:彼得向來反應敏銳,本章中卻非常遲鈍(17;28-29),皆因他完全未料到他所熟悉的拿撒勒人耶穌不只是猶太人的王,也是普世的救主!今我們要小心穿越傳統成見,讓基督這位全地、全人類的救主真的作主,服事才能靈活而充滿生機。

3.被潔淨的人:舊約律法曾明訂各項潔淨條例(利11章等),但現在三次說「神所潔淨的,你不可看作俗物(人)」,那些本來不潔淨的動物,和所象徵的所有人類,因著基督釘十架,在神恩典的奧秘裡都被贖回、被潔淨了,所以不再分聖與俗;猶太與外邦!哈利路亞,我雖不配,不好,但我千真萬確是「神所潔淨的」!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10/11

使徒行傳 第11章

經文要義

  • 1-18耶路撒冷教會對哥尼流信主的疑惑與化解:2「奉割禮的門

徒」:指謹守律法,主張外邦人也要受割禮、守食物禁例的信徒。

  • 19-30安提阿教會的建立與蒙恩:19「腓尼基」:即今黎巴嫩。「居比路」:即今塞浦路斯。「安提阿」:地中海東部的海港,在今土耳其,僅次於羅馬和亞力山大的第三大城。20「古利奈」:在今北非利比亞。26:今常用的「教會」和「基督徒」二詞,首次出現於此。

問題思考

  • 彼得如何勝過弟兄對他的指責?這對我們化解衝突有何幫助?
  • 第一個外邦人的教會在安提阿建立起來,她在哪些方面能成為今

天教會的榜樣?

默想應用

一、「外邦人也領受了神的道」這件值得喜樂的大事,幸好沒有釀成衝突,是因為:

1.說見證而不講道理:彼得面對3節的指責時,不是忙著爭辯自己的理由,而是述說神的作為。這顯示:a.越少說自己而高舉神,越能解決衝突。b.是「把這事挨次給他們講解」,照著次序而不顛倒混亂;真實而不加油添醋。讓事實說話,讓聖靈作工。

2.有同工而非個人秀:突破禁例進入外邦人的家這件事,雖有「聖靈吩咐我…不要疑惑」,但彼得仍然帶著六位弟兄同去(12;參10:23)。同工在場不但是見證,也是遮蓋,並能彼此印證確認。但要注意找對的「同工」,而不是「來亂的」血氣之輩。

3.要謙卑而不耍權威:彼得的解說總結在「神既然…我是誰,能攔阻神呢」,對神對人都謙卑,完全沒有抬出使徒的權威壓制弟兄,這是衝突能夠化解最重要的原因。

二、「門徒稱為基督徒,是從安提阿起首」,因為安提阿的教會:

1.接納不同背景:19-20節是兩種教會的對比,「向猶太人講道」表示持守傳統,易於自我設限;安提阿教會向外邦希臘人傳講,這一小步使教會生氣蓬勃,帶來重大突破。

2.建立同工團:巴拿巴已經是強棒了,又去大數請來保羅。還有先知來配搭。各種恩賜齊備的同工陣容是教會復興的基礎。

3推動慈惠奉獻:有愛心,預先設想,主動供應主內肢體的需要。給出去不會使自己減少,反而增強。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10/12

使徒行傳 第12章

經文要義

  • 1-19天使救彼得出監:1「希律」:希律亞基帕一世,大希律之孫,殺施洗約翰的小希律是他叔父;25-26章的亞基帕二世為其子。西元41年治巴勒斯坦全境,44年暴斃(見20-24)。12「稱呼馬可的約翰」:即馬可福音的作者(25同)。17「雅各」:耶穌肉身的弟弟,教會負責人。「往別處去了」:從此本書重心從彼得轉為保羅
  • 20-25希律之死:推羅;西頓的人得罪了希律,但他們糧食須倚賴加利利進口,故來求和。21「所定的日子」:慶祝羅馬皇帝革老丟生日的那天。「朝服」:史載希律那天穿銀袍,陽光下燦爛奪目。22:推羅西頓的人為求和而諂媚,奉他為神。23:希律當真自以為神,不加拒絕。「被蟲所咬」:史載希律突然腹痛,五天後死去。

問題思考

  • 從本章哪些地方可看出主在掌權?這對我有何幫助?
  • 當信徒有難,教會如何面對(5)?這看似無能的處理,有何果效?

默想應用

一、結構上本章是全書從彼得轉保羅的關鍵,內容則顯示神掌權

1.壽命的主:雅各在眾門徒中首先殉道;約翰卻活到最老,但相同的是他們都按照耶穌的預言,飲了主的杯(參太20:23)。從生來看,人生目標不在延長壽命,在完成定命。

2.時間的主:彼得在斬首前一夜,熟睡到天使拍打才醒;教會到最後一夜,仍「有好些人聚集禱告」。他們都知道誰掌管時間。

3.空間的主:第一層第二層監牢,在天使如同無物;臨街的鐵門也會自動打開,哪一個空間能攔阻神?

4.歷史的主:本章記載了希律亞基帕一世的死因(20-23),顯明本書除敘教會,也是世界歷史,且更超乎歷史!任你帝王將相,生殺予奪,但你的生死存亡、權位升黜、朝代興衰,全在於主!

二、而此歷史性的神蹟發生的關鍵,是教會的一個反應動作:「於是彼得囚在監裡,教會為他切切的禱告神」(5),亦即教會是:

1.用禱告反擊:仇敵囂張,砍一個、抓一個,手無寸鐵的教會只能被動受害,任人宰割嗎?不!他們起來拿起武器──禱告! 晝夜都有多人(12),可能還有多處在切切禱告,這,是教會的反擊!

2.憑信心前進:不能置信彼得已到門外,是禱告沒信心嗎?不!正是在不知道、在無可指望中仍然堅持禱告,叫作憑信呼求!鎖鏈鬆脫、監門打開,教會「往別處」昂首前進(17),都因這信!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10/13

使徒行傳 第13章

經文要義

  • 13-14章記保羅第一次旅行佈道。
  • 1-3奉差出發:1「尼結」:拉丁文,意為黑色,此人可能是黑人。甚至可能就是替耶穌背十架的古利奈人西門(路23:26)。「與分封之王希律同養」:指希律安提帕的童年玩伴,此人應是羅馬貴族。
  • 4-12在居比路(塞浦路斯):5「約翰」:即馬可(13同)。6「帕弗」:居比路首府,在島西南,今仍有保羅遺跡。7「方伯」:由羅馬元老院委派的巡撫。9「保羅」:掃羅的羅馬名字,在外邦中使用。
  • 13-52在彼西底的安提阿講道:16-29:複述先祖歷史,說明耶穌就是應許的彌賽亞。30-41:神叫耶穌復活,呼籲會眾悔改。42-43:多人信主44-52:下安息日再講,被趕出城,轉往外邦。

問題思考

  • 保羅的旅行佈道是如何開始的(1-4)?這給我們服事神什麼啟發?
  • 保羅的信息哪些部份延續彼得和司提反?哪些是新發展的啟示?這使我們對福音的全備內容增加什麼認識?

默想應用

本章結構上為全書分水嶺──人物從彼得轉為保羅;主要教會從耶路撒冷移至安提阿──內容上也是教會發展的關鍵:

一、事工的榜樣:安提阿的教會有許多突破,堪為典範:

1.廣泛接納同工:由居比路、古利奈人和希臘人建立,同工初有巴拿巴、保羅為教師;亞迦布等先知(11:20;24-28),今又包括黑人西面,和羅馬貴族馬念(1)等人,背景多樣,顯出蓬勃生氣。

2.以敬拜禱告事奉主:2節「事奉主」(ministered)或譯為「敬拜主」(worshiping),是從希伯來文中祭司在聖殿「供職」一字而來,非單指外在工作。此節中「事奉」與「禁食」並列,表示以禁食(禱告)來事奉主,事奉是存心;禁食是表達。我們的事奉又如何?

3.聖靈作主:上文見教會遇逼迫,門徒出外時傳福音,是被動的順環境而傳;這裡開始「聖靈,要為我分派…」,聖靈主動定意、啟動、差遣、策畫引領(2;4)對外宣教…祂是主,也作主!

二、教義的奠定:保羅的講章顯示他在前人的基礎上,再領受了:

1.因信稱義(39):律法助人行義,但不完全,靠律法必有「不得稱義之事」,但「信靠這人,就都得稱義了」,這是救恩論的中心。

2.從猶太到萬邦(46):福音的次序是先講給猶太人,但他們「棄絕這道」,從此要由保羅和所有聖徒傳向外邦,遍及萬國萬邦!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10/14

使徒行傳 第14章

經文要義

  • 1-7在以哥念:4「使徒」:保羅和巴拿巴雖非耶穌十二門徒,但被稱使徒(參14)。聖經稱有特別的呼召和恩賜,到各地傳福音設立教會;成全聖徒;建造基督身體的工人使徒(參22~23;弗4:11-12)
  • 8-20在路司得:保羅醫好生來瘸腿的。13:人以為宙斯和希耳米下凡,要獻祭給使徒。希臘神話中「丟斯(宙斯)」是眾神之王,「希耳米」是眾神的傳訊者。14「撕開衣裳」:表示痛苦不安。

問題思考

  • 這是保羅第一次旅行佈道,這「道」產生哪些影響?今日有這樣嗎?
  • 保羅巴拿巴面對群眾的哪些反應?他們態度如何?這提醒我什麼?
  • 這一次宣教之旅最大的成果是什麼?對神的教會有何意義?

默想應用

第一次旅行佈道的後段,所佈的「道」影響愈來愈大,顯示出:

一、道的三層面意義

1.神的話(Word):主藉使徒的手行神蹟奇事,為要「證明祂的恩道」(3)。這裡的「道」是神話語之意,英文一般譯word(參約1:1),NIV作message,信息。神的恩道,恩言、恩惠的信息,亦即神自己,因「道就是神」(約1:1)。佈道是要彰顯神,和神的話。

2.道路、方式(Way):「萬國各行其道」(16),此「道」是道路,萬國各走各的路,各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偏行己路)。佈道就是要把人領回耶穌這唯一通往神的路(約14:6),離棄虛妄歸向神(15)。

3.信心(Faith):使徒回程堅固門徒「恆守所信的道」(22),即「恆守信仰」;返回安提阿,向教會述說「…神怎樣為外邦人開了信道的門」(27),原文也僅作「信的門」。信道就是相信(神),「道」是信的對象,和內容。沒有道,信心是虛的。佈道要領人確信。

今教會在世上承繼使徒的工作,我們所佈的道,包含這三方面嗎?

二、人的兩極化反應:民心如水,起伏變化之大,令人咋舌:

1.對福音,有相信的;有惱恨的(1-4)。甚至分了黨,涇渭分明。

2.對使徒,忽而崇拜為神(13);忽而置之於死(19)。

服事神的人不受人的花圈,也不懼人的石頭(參加1:10)。絕不自高;也毫無自憐(20,被打到都以為是死了,卻「就起來走進城去」)。主啊,我唯傳「道」,至於人怎麼反應,就交給祢啦。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10/15

使徒行傳 第15章

經文要義

  • 本章記耶路撒冷大會,決定外邦信徒不用受割禮。
  • 1-5會議的起源:安提阿教會為外邦人信主後要否受割禮提問。
  • 6-11彼得的論述:從哥尼流信主並受聖靈,推論得救是因恩典,非因受割禮。10「試探神」:即拒絕遵行神的定旨(參太4:6-7)。
  • 12-21雅各的總結:引用舊約,證明神樂意招聚尋求祂的外邦人,毋須他們受割禮。20:這四件事都是遠在頒佈摩西律法之前就已嚴禁的(創6:4-6;9:4;18:20-21;35:4),卻是當時外邦人的習俗。
  • 22-35會議的覆函與結果:對外邦教會說明,外邦信徒只須遵守四項禁戒。 l36-41保羅與巴拿巴為馬可而分開。

問題思考

  • 這次會議的進行,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之處?
  • 保羅與巴拿巴因馬可而分開,這件事讓我們學到什麼功課?

默想應用

一、這次會議,和會議的結果,都是劃時代的。我們從中學到:

1民主重要,神主更重要:使徒們固然精彩,但不可忽略那一批「默默無聲,聽…」的「眾人」(12)。他們是敬虔人,且是大多數,起先「辯論…多了」(7),但當神的作為被分享出來,他們立刻靜默,放下要求「少數服從多數」的權力。他們不爭民主,但「以神為主」,因此最後可以坦然說:「聖靈和我們定意」(28),多美!

2.經歷重要,經文更重要:彼得、保羅和巴拿巴從自己的經歷證明神愛外邦人與猶太人相同,固然有力;但雅各引證舊約經文,才拍板定案。今聚會亦同,見證激勵人心,但神話語更重要。

3.生命的自由與屬靈的紀律同等重要:得救不需其他條件,只要相信基督,因此「不可難為…人」要守割禮(19),真理必叫我們得以自由!但屬靈的生命也遵守紀律,基督徒在道德上禁戒偶像和姦淫;飲食上則禁血,因血中有生命,人只靠耶穌寶血來享受神的生命(參約6:53)。紀律是表明我們分別為聖歸給主。

二、保羅和巴拿巴竟然分開,也是前所未有的。但我們從中看見:

1.為真理「大大…辯論」;為個人「起了爭論」,原文的態度不同。

2.此行分開,但巴拿巴和馬可仍在保羅的筆尖;心頭(林前9:6;西4:10;提後4:11)。同工可以分途發展(擴張);無須反目成仇(上當)。

3.馬可或許因保羅的嚴厲而受激發;因巴拿巴的溫柔而得堅固,才成長為最早的福音書作者。積極的爭論是建造,不是拆毀。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10/16

使徒行傳 第16 章

經文要義

  • 15:36-18:22記保羅第二次旅行佈道。
  • 1-5探訪上次旅行所建立的教會;提摩太加入佈道事工。
  • 6-10聖靈帶領保羅和同工向西進入歐洲:9「馬其頓」:羅馬帝國的省份,今希臘北部。10「我們」:作者路加加入佈道旅程。
  • 11-40在腓立比:11-15呂底亞一家信主,16-24因趕鬼被囚,25-30保羅西拉半夜讚美神,禁卒一家歸主。31「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一個人的信心可帶動全家人因相信耶穌而得救,何等應許!

問題思考

  • 聖靈用什麼方式引導保羅的佈道旅程?我也這樣受祂引導嗎?
  • 保羅和西拉在怎樣的情況下「禱告唱詩讚美神」?這提醒我什麼?
  • 保羅回答禁卒的話說出了什麼真理?我真相信、支取了這應許嗎?

默想應用

一、馬其頓呼聲:這是福音路線的重大轉折,決定了教會兩千年的發展方向──先向西傳入歐洲,然後到美洲、亞洲,如今要重回耶路撒冷。此轉折完全由聖靈決定並主導,其過程顯示出:

1.禁止也是一種引導:我們習慣神一路開門的引導方式,尤其在服事神時,更覺祂怎可不領情?但保羅接連兩次被聖靈禁止講道與服事(6-7)。先順服神的禁止,才能領受祂進一步的引導。

2.查驗也是一種跟隨:保羅見到馬其頓人的異象後,同工們「以為神召我們…」(10),此「以為」指研究所得的結論。每個異象都需要考慮、查驗,得到結論後才「隨即」──立刻採取行動。

二、夜半歌聲:即便是跟隨異象前行,神仍允許他們被打、被囚。但在那個夜半時分,髒亂擁擠的監獄中,這兩個渾身是傷,腳栓木狗的人所發出的,不是哀嘆控告,而是唱詩禱告!那歌聲說明:

1.禱告唱詩也是一種講道:「眾囚犯側耳而聽」如在會堂聽道一般。

2.讚美正是最大的釋放:從突破個人壓制;到搖動大地根基,震開監獄門,和所有囚犯的鎖鏈!何等的大能,帶來何等的自由!

三、受割禮關乎事奉,非關得救:上章保羅力爭不必受割禮,因人得救是靠信耶穌,不靠行律法。但今為傳福音,便主動為提摩太行割禮(請讀林前9:19-23)。保羅智慧;提摩太順服,均為表率。

四、信耶穌關乎全家,都必得救:神的心意,是以家庭為救恩的單位(挪亞、羅得、吃逾越節羊羔、喇合、撒該、迦百農的大臣、哥尼流、呂底亞,及這禁卒…)問題是我們有無失落這恩?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10/17

使徒行傳 第17章

經文要義

  • 1-9在帖撒羅尼迦:此為馬其頓首府,希臘第二大城,僅次雅典。
  • 10-15在庇哩亞:多人信主,但受帖撒羅尼迦人攪擾,被迫離開。
  • 16-34在雅典:向希臘哲學家傳福音。17「市上」:市民論壇之處。18「以彼古羅和斯多亞」:即「伊比鳩魯和斯多葛」,希臘哲學的兩大學派,前者是一種物質主義,否認靈的存在,故走上縱慾享樂之途;後者則認為神是虛無,走上泛神論,對人則主張禁慾,倚靠理性。19「亞略巴古」:雅典城西北一塊10公尺高的大磐石,自古為議會和審判場。22-31:保羅介紹「未識之神」的講章。

問題思考

  • 保羅在帖撒羅尼迦和庇哩亞的傳道方式和影響,有何相似之處?
  • 雅典是對福音影響極深遠的一站,這裡發生的事給我什麼啟發?

默想應用

雅典是古希臘的文化中心,神話與哲學根基深厚。聖靈帶領保羅進入馬其頓,來到雅典,直入當時世界的核心,實為福音最強勁的出擊。這一路上保羅的傳道方式,都值得我們密切留意,如:

1.本著聖經、查考聖經:保羅一路上「本著聖經與他們辯論,講解陳明基督…」(2-3)。傳道方式有辯論、講解(解釋清楚)、陳明(按次序整理、展示)等多種;但內容唯「本著聖經」。不論哪個城市;聽眾賢或不賢,「天天查考聖經」(11),就「所以…多有相信的」(12)。今教會或個人也都不須花俏的包裝,唯獨聖經!

2.觀察社會,切入社會:保羅「在雅典等候」(16)時作什麼?他著急地「看見滿城都是偶像」,並從中:a.看出策略:雅典人愛智、愛辯(參21),因此去「市上」與人辯論。果然受邀到著名的亞略巴古去正式講道;b.看準切入點:他「遊行…觀看」到希臘人有「未識之神」的盲點,由此切入福音,發出這篇重要的「神論」(22-31),今人將這段話刻在亞略巴古入口處,兩千年後仍向遊客傳揚神。

3.貫通文化,導正文化:但要打動高文化的雅典人,尤其精通哲學的「學士」們,必須深入醫治他們的文化。保羅精通伊彼鳩魯和斯多葛二學派的思想,先以神創造,並掌管、賞賜萬物,針砭前者的唯物主義;又以神具體定準人的年限;疆界;生活動作存留,指正後者以為神是抽象的理念之謬誤。他還熟悉希臘文學,引詩為證。再以耶穌復活和審判來引導雅典人悔改。貫通文化才能得著知識份子(34)。後來的歷史證明,整個西方文化沿此路線,被福音翻轉成為基督教的文化。今這事也要發生在我們中間!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10/18

 使徒行傳 第18 章

經文要義

  • 1-17在哥林多一年半:該城為希臘第一大城,居民以荒淫放蕩著稱。1-3投奔亞居拉和百基拉。12「迦流」(Junius Gallio)是羅馬皇帝尼祿私人教師、斯多葛派大師辛尼加(Seneca)的兄弟;被譽為極其公正冷靜,對於宗教採取自由態度。「方伯」見13:7,相當於巡撫或省長。考古發現石碑載有迦流於51-52年任亞該亞方伯。「公堂」指方伯主持的法庭,通常設在市中心一處石砌的台階上。
  • 18-22結束第二次佈道旅程:18「許過願」:原因不詳。可能是拿細耳人的願,許願期間不飲酒不剪髮,日子滿了才剪(參民6章)。
  • 23-28展開第三次佈道旅程:24-28亞波羅加入事奉的經過。

問題思考

  • 整個保羅第二次佈道的旅程(15:36-18:22),給我哪些幫助?

默想應用

保羅在哥林多的事奉,和返耶路撒冷的回程,告訴了我們:

1.最堅強的人也有害怕的時候:主在異象中對保羅說的是:「不要怕,只管講,不要閉口,有我與你同在,必沒有人下手害你…」(9),可見他也會害怕、不敢講、想要閉口、懷疑主還在不在、擔心被害…(並參林前2:3)。是的,沒有一個人是堅強到不需要關懷鼓勵的,永遠不要停止為神的僕人代禱!

2.最黑暗的城市也有神的百姓:哥林多是道德敗壞,淫蕩縱慾的罪惡之城,但主說:「在這城裡我有許多的百姓」(10),亦即有許多預定得救的人。永遠不要放棄一個地方,主能作!

3.最剛硬的族群也可結出果子:猶太會堂抗拒、毀謗福音,以致保羅要抖著衣裳宣告將轉往外邦人去,但本章共提到兩位「管會堂的」(8;17)都信了主。永遠不要放棄一個族群,主能救!

4.最寶貴的同業是主內的同工:保羅是帶職事奉的(20:34),他和亞居拉夫婦的相遇,展現神對職場生活的祝福──同業、同住,並同心同工,多美!讓我們堅守工作崗位,等候神賜下屬靈同伴。

5.最美好的規畫是跟隨主帶領:我們已知保羅佈道的行程完全由聖靈決定(16:6-10),今辭別以弗所時所說「神若許我,我還要回到你們這裡」(21)更體現他人生規畫的原則(參雅4:15)。果然,他很快就回到了以弗所,且破例住了兩年三個月之久(見下章)。主的規畫,永遠超過所求所想,跟祂,比跟誰都好!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10/19

 使徒行傳 第19 章

經文要義

  • 18:23-21:17是保羅第三次旅行佈道。本章記保羅在以弗所。
  • 1-7十二門徒受洗,並受聖靈。
  • 8-22以弗所的事工:9「推喇奴的學房」:一位名叫推喇奴的希臘哲學家講學之地。學房11:00-4:00不上課,保羅便用這場地講道。11-17神蹟奇事證明主道:11-12保羅的用品也被神用來治病。b.13-17冒耶穌之名者趕鬼失敗。18-20:信徒對付罪,焚燒邪術相關物件。「五萬塊錢」:當時一天的工錢一塊錢。
  • 23-41以弗所的騷亂。33猶太人推亞歷山大往前,原要聲明保羅與他們無關,以免受牽連,但群眾見他是猶太人,不是拜女神的,情緒更激動。35「書記」是地方機關和羅馬省政府之間的聯絡官。

問題思考

  • 「約翰的洗」和奉耶穌的名受洗,有何不同?我信的福音全備嗎?
  • 保羅在以弗所使用哪些福音策略?這對我有何啟發?
  • 以弗所的暴亂事件顯示仇敵常用哪些方法攻擊主的聖工?

默想應用

一、保羅在以弗所住了兩年三個月,期間神的工作有以下特性:

1.福音的全備性:上章亞波羅和本章12個門徒只知「約翰的洗禮」,亦即只離棄罪,悔改歸主,卻不認識基督的復活,和聖靈的重生,等於只信了福音的前半部。全備的信仰包括離棄罪惡,與基督同死;和領受聖靈,與基督同活(參羅6:3-5)。

2.福音的全面性:福音超越:a.知識背景:從推喇奴學房中的飽學之士;到拿保羅手巾放在病人身上的市井小民;b.地域:凡住在以弗所的(17),甚至一切住在亞西亞省的(10);c.國籍:本章兩次強調「無論是猶太人,是希利尼人」(10;17)全都聽見福音。

3.福音的神聖性:耶穌的名是a.神聖的:不能冒用(13-16);b.聖潔的:信主的人自然會不計代價地認罪(18)、對付罪(19)。

二、仇敵的強烈反擊,也顯示出幾個特性:

1.財利性:不能再倚靠偶像生意「發財」,是銀匠聚眾滋事的原因;更常見的是仇敵用發財來引誘人(太4:9)。總之不離財利範圍。

2.煽動性:銀匠的話逐步誇大(27);又將宗教與地域、族群聯結(「大哉以弗所人的亞底米啊」),極具挑撥和煽動性。此仇敵技倆。

3.盲從性:群眾起先被煽動可能已經不夠理性,到後來更是「紛紛亂亂,有喊叫這個的,有喊叫那個的,大半不知道是為什麼聚集」(32),盲從情況暴露無遺。今仇敵的手段仍不外乎此。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10/20

 使徒行傳 第20 章

經文要義

  • 本章記第三次旅行佈道的回程。1-2先按計畫往馬其頓(19:21),因當地教會為耶路撒冷籌款奉獻(林前16:1-4;羅15:25-28);也因掛念哥林多教會。「希臘」:此指南希臘,亞該亞省的首府哥林多。
  • 3-12從哥林多回到特羅亞。5「我們」:路加原留在腓立比,自此再與保羅同行。6「除酵的日子」:逾越節。7-12少年猶推古復活。
  • 13-38在米利都與以弗所教會的長老話別:16「定意越過」:以弗所教會是保羅費時、費力最多之處,回程卻越過,只請長老到米利都來會面。神僕人的行程不因個人感情而定。18-35:感人肺腑的臨別贈言。31「三年」:至少兩年三個月(19:8-10),統稱三年。

問題思考

  • 本章前段(1-16)詳載保羅的行程,使我們對保羅增加哪些認識?
  • 從對以弗所長老的臨別贈言(17-35),可體會保羅的心是怎樣的?

默想應用

一、僕人的腳蹤(1-16):為傳福音,也為建造信徒,保羅是:

1.行遍天涯:先因猶太人設計相害而捨船走陸路(3);之後在特羅亞雖整夜談論,他仍然送同工上船,「自己打算要步行」(13)。是為了步行方便探訪教會嗎?或是他需要獨自思索禱告?總之他行行重行行,「走遍了那一帶地方,用許多話勸勉門徒」(2)。

2.光明磊落:路加在此罕見地記下了七個教會的代表同工,與保羅同行(4),學者公認這些人應是為了一同見證奉獻款送抵耶路撒冷。在財務上要「留心行光明的事」(林後8:21,該章6;16-24;及9章所說供給的事,即指此捐款),他不但教導,也身體力行。

3.極力分享:離開特羅亞前他講道至半夜不停,猶推古跌死了,他下樓醫治、安慰後,「又上去,擘餅,吃了,談論許久,直到天亮」(11)。在他心目中,聚會、分享遠比神蹟重要。

二、牧者的心腸(17-38):告別以弗所長老時,他道盡牧養心聲:

1.忠心的教導(20;27):凡與你們有益的;凡是神的旨意,沒有一樣避諱不說。牧者的教導準此二原則,而不為討人喜歡。

2.苦心的栽培(29-31):三年之久,晝夜不住的流淚勸戒。牧養需要花時間陪伴,苦心栽培羊群的生命根基。

3.信心的交託(32):栽培之後還得放手。對羊群最好的安排是將他們交託神和祂恩惠的道,唯有這道真能建立人,同得基業!

4.愛心的離別(36-38):牧養的關係終生之久,身雖離別,愛永在!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10/21

使徒行傳 第21 章

經文要義

  • 1-16上耶路撒冷:3-6:推羅的信徒受感而勸保羅不要前去。注意勸保羅的不是聖靈,而是信徒的愛與關懷。8「腓利」即傳福音給埃提阿伯太監的(8章)。10「亞迦布」曾預言將有飢荒(11:27-28)。
  • 17-26抵達耶路撒冷:遵雅各及長老們建議,行潔淨的禮以消除猶太人猜疑。23「有願在身」:猶太人安度重大事故後,常許願作拿細耳人30天以向神感恩(參18:18)。「規費」:許願時獻祭的費用。替人出規費是敬虔的表現。
  • 27-40猶太人捉拿保羅,千夫長解救:38此前數年曾有一埃及人率眾反抗羅馬,事敗脫逃。千夫長誤以為保羅是他捲土重來鬧事。

問題思考

  • 保羅為何「不聽勸」,定意上耶路撒冷?我們應怎樣看待先知預言?
  • 保羅如何面對長老們的建議?這給我們什麼提醒?

默想應用

一、保羅往耶路撒冷並非違抗聖靈,而是遵行神旨意,理由如下:

1.神早已預定他要受許多苦難,並在外邦君王面前見證主(9:15)。

2.以弗所暴亂前,他便已「心裡定意」(19:21),或作「靈裡定規」:非出於血氣一意孤行,乃從靈的深處,清楚得了指示。當時並知返耶路撒冷後還要往羅馬宣教,只是不料神是用捆鎖的方式。

3.回耶路撒冷的一路上,他都「心甚迫切」(20:22-24),或作「心被捆綁」;「心靈受到催逼」,知道「有捆鎖與患難」而不以性命為念。順服神的人被聖靈管制,沒有自作選擇的自由。

4.聖靈是預告有捆鎖在前面等候保羅,沒有不要他去,亞迦布也沒有這樣說;是其他同工出於人的情感在勸阻。嚴格說來,這樣的勸告等於是反抗聖靈。同工們後來也明白過來,「便住了口,只說願主的旨意成全」。這裡勸阻和堅持的雙方,都很美。

5.保羅被捕入獄,主從未責備,反而多有鼓勵安慰,確認他要在羅馬作見證(23:11;27:23-24)。神的道不像人會被捆綁(提後2:9)。

二、保羅接受長老們的建議,行潔淨的禮,表明他是:

1.順服權柄,竭力追求和睦。盡諸般的義。

2.向猶太人,就作猶太人,為要得猶太人。為骨肉之親,就是自己被咒詛,與基督分離,他也願意。(參林前9:20;羅9:1-2)

因此他坦然說「我卻不以性命為念,也不看為寶貴,只要行完我的路程,成就我從主耶穌所領受的職事,證明神恩惠的福音」(20:24)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10/22

使徒行傳 第22 章

經文要義

  • 1-21保羅向耶路撒冷百姓作見證。15「萬人」:原文為「所有的人」,沒有種族;地域;階級;貧富;男女等分別。17-21:據9:30,保羅當時離開耶路撒冷是為避害,此處道出另一主要原因──在異象中受主差派。19-20當時保羅向耶穌爭論自己應不會被害,希望主允許他留在耶路撒冷猶太人中工作。
  • 22-29民眾暴動,保羅因羅馬民籍才免受酷刑。

問題思考

  • 按理保羅向百姓「分訴」,內容應盡快說明他入殿是為行潔淨的禮,而非蹧踐聖殿,他卻長篇大論說什麼?他為何這樣做呢?
  • 群眾是聽到保羅說到什麼話就暴動了?這提醒我們什麼?

默想應用

一、從保羅向耶路撒冷群眾的分訴詞,我們認識了他的:

1.傳福音的迫切心志:a.當時場面混亂,甚至兵丁必須將保羅抬起來保護他(21:35),保羅剛逃離死境,還沒進入安全的營樓,就主動要求向百姓說話,何等勇氣!b.當獲准說話,他不是急著「分訴」爭理,而竟作起得救見證。人看群眾太多難以控制;他看聽眾廣大正好傳道。個人生死安危從不是他的重點,唯「將所看見的,所聽見的,對著萬人為主作見證」(15)

2.對同胞的積極認同:a.血統上:他用希伯來文(應指當時通用的亞蘭文)開口,稱他們「父兄」,強調自己猶太人,出身名門大城,跟隨名師按著我們祖宗嚴緊的律法受教;b.熱心上:他自己當年熱心事奉神,「像你們眾人今日一樣」(3)。看著這群暴民,他完全體會他們的熱心,而非對立。認同帶來愛與疼惜,和傳福音的負擔(參羅10:1-4),他多麼盼望他們能明白神的真理!

3.順服主的一貫態度:本章獨特記載保羅在大馬色被主光照時,除了「主啊,你是誰?」還問了一句「主啊,我當作什麼?」此即保羅與眾不同之處,一旦認識了主,他只問「當作」,不問「應得」。主說當作他便作,順服到底。

二、從民眾的激烈反應,我們也警惕到:

1.偏見好危險:保羅的一句主差遣他「往外邦人那裏去」像點燃炸藥般,觸怒猶太人的民族偏見。我們裡面有無某些未解的偏執?

2.教會要預備:此次城市暴亂,同工被逼迫,教會似乎來不及作出反應。今民主時代,教會應提前預備如何為公義發聲。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10/23

使徒行傳 第23章

經文要義

  • 1-11保羅在公會受審:3「粉飾的牆」:指假冒為善(參太23:27-28),表面維護律法,但未審先打人有背律法的精神。「神要打你」:主後66年亞拿尼亞被暗殺,有人認為是應驗這話。5「不曉得他是大祭司」:保羅常年在外佈道,沒見過亞拿尼亞的面。或說因他有眼疾(參加4:13-15;6:11),視力不佳。11:主在夜間安慰保羅。
  • 12-35解送該撒利亞:12-22:猶太人設謀欲殺保羅,保羅外甥傳信解救。23-35:千夫長連夜派兵護送保羅到巡撫處。35「希律的衙門」:即該撒利亞的巡撫官邸和辦公處,為大希律所建。

問題思考

  • 保羅在公會的態度和言辭,有什麼值得學習之處?
  • 主怎樣向保羅顯現?所說的話對保羅有何意義?(參19:21;25:11)

默想應用

保羅被提到公會,又移往該撒利亞,其間顯示出他的:

1.尊重體制:和耶穌的「被罵不還口」相比,保羅確實性如烈火,不能忍受不公義的審判。但一發現對方是「神的大祭司」便立刻認錯道歉。大祭司的行為不當,但這屬神的職份,他尊重。

2.宣示信仰:前一天他對民眾做了得救見證,今把握機會申述所信。那一句「我是法利賽人…現在受審問,是為盼望死人復活!」是在製造內部矛盾以便自己逃生嗎?不!他是一語中的,簡明扼要地宣告自己的神學立場,也點出在場同胞們的信仰缺失──撒都該人已流於物質化與世俗化,不信復活和靈界;法利賽人相信這兩方面,但嚴守律法又使信仰僵化無希望。保羅找了一個精闢有力的著力點,用復活的盼望試圖點醒他兩派的弟兄們。

3.領受確據:連著兩天引起大暴動,幾度幾乎要被群眾「扯碎了」(10)之後,「當夜,主站在保羅旁邊,說:放心吧,你怎樣在耶路撒冷為我作見證,也必怎樣在羅馬為我作見證」這安慰實在太大:a.完全的孤單中(也沒見教會像為彼得般地為他禱告),主站身旁; b.「放心吧」或作「壯膽吧」,前息憂慮後鼓勇氣,都切中所需。後當外甥傳來消息,他波紋不驚轉傳千夫長,證明心已放,膽已壯。c.公會中只說到兩句話(一遭打嘴;一句還引發大爭吵)卻被稱為「作見證」,非但肯定返耶城之行無誤;也應許往羅馬之願必成(參19:21)。後來他「上告於該撒」(25:11)的機智想必即是源於此領受。

保羅一如你我,絕非完美;但主的掌管和施恩,何等完備!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10/24

使徒行傳 第24章

經文要義

  • 1-9大祭司率辯士向巡撫控告保羅:3-4諂媚奉承;5-8誣告的話。
  • 10-21保羅的答辯:11-13說明所告不實;14-21承認是按控方所說的「那道」,亦即「死人復活的道理」,事奉神。16「我因此…」:因為知道要復活交帳,故勉勵自己常存無虧的良心
  • 22-27巡撫腓力斯的處理:22-23不宣判,但寬待保羅;24-25聽講道,但不決志;26-27想收賄,又為討好猶太人,故羈押保羅長達兩年。24「土西拉」:是希律亞基帕一世之女,虔誠猶太教徒。

問題思考

  • 帖士羅形容猶太人是怎麼看保羅的(5)?這給人什麼感想?
  • 保羅再次將他的「分訴」引向什麼主要內容?這給我什麼啟發?
  • 本章另兩個人物──辯士帖士羅和巡撫腓力斯,提醒了我們什麼?

默想應用

一、這是保羅第三次受審,第二篇分訴詞,我們再次看見他:

1.傳道是最主要的目的:這次他總算不只做信主見證,也為自己所受控告開口答辯了,但細看內容:a.開頭禮貌語(10):注意他只說事實──「你在這國裡斷事多年」,未妄加奉承褒揚。b.臚列日期,證明所告不實(11-13),然後立刻話鋒一轉,承認自己確實傳揚「那道」,並藉此而當眾說明了所信之道的內容。很明顯的,對他而言,答辯事小,找著機會介紹這道,才是重點。每一次受審,其實是給他機會辦一場佈道大會!

2.復活是最中心的信息:而他所信之道的內容,一言蔽之,是「死人復活的道理」(15;21),上章在吵嚷敵對的猶太公會中如此;今在威嚴狡詐的巡撫衙門裡也依然。復活,是基督信仰的核心。

二、辯士帖士羅和巡撫腓力斯二人,則讓我們深深警惕:

1.諂媚不是讚美:所謂「讚美人」要以事實為根據,且不為圖利。史載腓力斯殘暴;放蕩;貪婪,任內也採高壓統治,未見有何「更正弊病」之處,帖士羅卻一上場就長篇大論對他稱揚有加,這種為達目的而顛倒黑白之詞,只是諂媚而已。

2.聽道而不信道:腓力斯帶著妻子一起「叫了保羅來,聽他講論信基督耶穌的道」,看似十分「慕道」,但:a.恐懼而不降服;b.「你暫且去吧」──拖延而不決志;c.「等我得便再叫你來」──視信仰為附屬品;d.「指望保羅送他銀錢」──以信仰為圖利工具。神的道不是給人聽聽的娛樂品。神把舉世最偉大的佈道家放在他身邊兩年,他卻與救恩擦肩而過。舉世最悲哀的事,莫過於此!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10/25

 使徒行傳 第25章

經文要義

  • 1-5新任巡撫非斯都拜會耶路撒冷,猶太人領袖趁機要求將保羅移回耶城,非斯都依法只允許在該撒利亞處理訴訟。
  • 6-12保羅在非斯都面前受審(第四次),要求上訴該撒:10「該撒的堂」:指根據羅馬法律審案的羅馬法庭。11「上告於凱撒」(Caesaren Appello)是法律名詞,羅馬公民一呼叫此言,案件便須呈在該撒面前。保羅上訴的理由:證明自己未犯猶太律法,也不違背羅馬法律,以杜絕猶太人再污衊此道;b.耶路撒冷的猶太人在偏見中,難有公正審判;c.打開去羅馬傳道的門,實現他的心願(19:21;羅1:13-15;15:22);並成就主給他的應許(23:11)。
  • 13-27 保羅在非斯都和亞基帕王前受審(第五次):此亞基帕是希律亞基帕王二世,12章被蟲咬死的希律亞基帕一世之子。他管轄加利利東北部,與非斯都管轄的猶太、撒馬利亞為鄰,故來訪問。13-22非斯都告訴亞基帕保羅之事。23-27非斯都升堂辦案,向亞基帕和在場議士說明案情。兩段話都證明保羅沒有犯罪。

問題思考

  • 主應許保羅性命得保、能夠到羅馬作見證(23:11)。在23-25章中,這應許如何逐步實現?這給我什麼啟示?
  • 13-27節詳敘非斯都對亞基帕王述說保羅之事,顯示了什麼?

默想應用

一、從保羅第四次被審的答辯詞,我們更深認識他的:

1.行事上三不干犯(8):a.不干犯猶太律法──遵守聖經;b.不干犯聖殿──遵守屬靈的原則;c.不干犯該撒──遵守屬世的法律。

2.知識上四通八達(10-11):他不但掌握猶太各教門的爭議(23:6),在雅典時我們也見他熟悉希臘哲學(見17章);本章則見他精通羅馬法律。基督徒學識淵博有助見證,並保護自己、完成命定。

3.靈性上單一啟示:上告該撒是得自主自己的啟示(23:11)。基督徒凡事尋求主的啟示與引導,勝於諮詢專家顧問。

二、非斯都的兩大矛盾:他「心裡作難」(20)是因他:

1.熟悉羅馬理性和法律(16;27),依法行政;卻又要討猶太人喜歡。

2.辦事積極(1;6;17;22);卻明知保羅無罪(18;25)而耽延不釋放。

三、亞基帕的內外不符:自以為關心宗教事物(22);實則為自己大張威勢(23)。下章將顯明這些外在虛榮攔阻了他內心對主的認識。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10/26

使徒行傳 第26章

經文要義

  • 1-23保羅在亞基帕王前作見證:2-3這恭維不假,史載亞基帕熟悉摩西律法;兼管耶路撒冷聖殿財務、大祭司的委任等。14「用腳踢刺」:希臘諺語,牛嘗試踢開主人用來訓練牠的剌棒,無效且會受傷,指與神敵對是徒然的。這話不見於另兩次保羅信主的記載(9及22章),可能是為希臘化的聽眾形容自己當時的景況。
  • 24-32見證的結果:24-26非斯都以為保羅癲狂。27-29亞基帕感到保羅希望他作基督徒。30-32聽眾退席,談論保羅可以釋放。

問題思考

  • 保羅在這裡所說的,哪些地方不像是一個罪犯的申辯詞?
  • 非斯都和亞基帕各因哪些原因錯過了信主機會?

默想應用

這是保羅第五次受審,第三篇答辯詞。我們怎樣能學習他的:

1.純粹的福音動機:羈押兩年,歷經兩位羅馬派來,完全與猶太文化與基督信仰無交集的巡撫審訊,現在終於遇見熟悉猶太事務的亞基帕王,豈不正該把握良機申訴己冤,以求脫罪?但保羅「向神所求的…就是今天一切聽我的,都要像我一樣」成為基督徒(29)!他完全以福音為念,而不顧自己的利害得失,和性命。

2.多樣的福音內容:保羅的信息總因對象而重點不同──對貪污淫亂的腓力斯,他講公義;節制和審判(24:25);對崇尚法治的非斯都,他講自己在法律上的無辜和正直(25:8;10-11);對亞基帕,則見證蒙恩的經歷和信仰的正統(4-23)。向什麼樣的人,他就給什麼樣的信息(參林前9:22),這需要聖靈的啟示,和豐富的學養。

3.全備的福音信息:這答辯詞完全是一篇福音講章,在得救見證之中交織著:a.復活的指望(6-8);b.神對外邦人歸主的計畫──「叫他們眼睛得開,從黑暗中歸向光明,從撒但權下歸向神…」(18);c.福音的目的──「歸向神,行事與悔改的心相稱」(20);d.福音的基本內容──「就是基督必須受害,並且因從死裏復活…」(23);e.甚至還向亞基帕王正式發出了決志呼召(27)!而他竟然閃躲了!

4.堅定的福音異象:紮實的福音,用穿插著俗諺的精準希臘語,和細心剪裁的精簡結構(如16-18濃縮了亞拿尼亞之事)說出,使得非斯都以為他是學問太大以致癲狂。但更震懾人心的還是他那從初被光照就生死相隨,雖顛沛流離、衣帶漸寬終不悔的堅定心志──「亞基帕王啊,我故此沒有違背那從天上來的異象」!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10/27

使徒行傳 第27章

經文要義

  • 本書的末二章記保羅解送羅馬,或稱第四次旅行佈道。
  • 1-26驚險的航程。9「禁食的節期」指贖罪日,9月底至10月初之間。16「小船」:即救生艇。17「用纜索捆綁船底」:使船身更紮實穩妥,為船將解體時的專業措施。可見情況危急。「賽耳底」:北非(今利比亞)海岸一處有浮沙和暗流的險灘。「落下篷來」:使船慢駛,免被風吹上賽耳底去。18-19:不斷拋棄貨物器具以減輕重量。20「太陽和星辰」:當時船隻辨認方向的唯一根據。
  • 27-44著陸的經過:飄流14天,船擱淺損毀,但眾人安全上岸。

問題思考

  • 既然神早已差遣使者保證保羅能如願到羅馬申訴,為何祂又容許保羅的行程多方受阻?這對我們有何提示?
  • 狂風怒濤14天中,保羅的表現和其他人有何不同?如果是我呢?

默想應用

一、被囚兩年多,保羅押解羅馬時看來一無所有,其實不然,他:

1.有朋友相伴(2):亞里達古從在以弗所就被稱「與保羅同行的」而遭暴(19:29),後隨保羅護送捐款抵耶京(20:4);路加更早隨保羅往馬其頓(16:10),留腓立比牧會,保羅回程時再加入團隊同返耶城(20:5)。保羅被囚兩年後,二人仍自願同解羅馬,陪伴直到最後(參西4:10;14;門24;提後4:11)。如此良友,世間少有。

2.有恩慈相隨(3):押囚的百夫長猶流寬待保羅,不以囚犯相待。

3.有啟示光照(10):從過去多年旅行佈道的航海經驗;也從靈裡敏銳於神的啟示引導,他知道前行必有風波。雖無人採納其言,但他有確據,故能不憂不懼。

4.有神話語扶持(23-25):當狂風怒號,日星昏暗,滿船貨物皆拋,得救的指望斷絕,並幾近絕糧的危急時刻,獨有他能力勸眾人放心,「因我所屬所事奉的神…說」,神的話語出,再大的風浪也不能動搖!「我信神,祂怎樣對我說,事情也要怎樣成就!」

哈利路亞,此四項千金不換萬金難買,難怪他說自己「似乎一無所有,卻是樣樣都有的」(林後6:10),屬神的人,何其豐富!

二、從這段航程,我們也明白了兩個屬靈原則:

1.相信神不只全交託,也保持儆醒(30-32):勸人放心相信神,但半夜發現,並預防水手棄船逃亡的,也是他。

2.安慰人不只用話語,也配合行動(33-36):勸人吃飯,自己示範。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10/28

使徒行傳 第28 章

經文要義

  • 1-10在馬耳他島上:1「米利大」:今名馬爾他。2-6:當地人接待,保羅被蛇咬而無傷。7-10:保羅行神蹟,醫治島長的父親。
  • 11-15抵達羅馬:在島上三個月後啟程。「丟斯」即「宙斯」,希臘眾神之首,其雙生子Castor與Pollux傳說是航海者的守護神。
  • 16-29對猶太首領的溝通和傳講:16-22:請猶太領袖來,說明上訴該撒的原因。23-29:約定日子來講論神國的道。有信有不信。
  • 30-31結尾:保羅在羅馬兩年,向來訪者傳講神國,無人禁止。

問題思考

  • 九死一生逃過海難,保羅在島上又遇何事?這給我們什麼啟示?
  • 保羅抵達羅馬後做些甚麼?這又教導我們什麼功課呢?
  • 使徒行傳給我最大的幫助是什麼?它結束了嗎?這結束代表什麼?

默想應用

一、這樣,我們來到羅馬

1.一個命定地:a.當以弗所的事工正興旺時,「羅馬」出現在他心中。那是羅馬帝國的中心,有條條大路通世界各地,福音可以從那裡進軍最西端的西班牙,和全世界。「我到了耶路撒冷以後(即完成第三次佈道旅行之後),也必須往羅馬去看看」他說(19:21)。b.耶路撒冷公會那場幾乎扯碎人的大爭吵之後,夜裡耶穌親自對他說:「你必在羅馬為我作見證」(23:11)。c.囚禁該撒利亞兩年後,新任巡撫非斯都裁定:「你…可以往該撒那裡去」(25:12),d.風雨飄搖的海上,天使來說:「你必定站在該撒面前」(27:24)。這樣,羅馬成為他的命定之地,一個不止息的召喚。

2.許多艱難事:但彷彿全世界都在攔阻他去羅馬。耶路撒冷合城喧嚷;公會天翻地覆,被捕、下監、羈押兩年;終於上路了,狂風,巨浪,漂流十四晝夜;終於上岸了,蛇咬,滯留三個月…然而召喚仍在,主仍在,「這樣,我們來到羅馬」(14)。

主啊,也給我一個這樣的「羅馬」去服事,去奔赴,去堅持!

二、傳講,並沒有人禁止:到羅馬三天,他就主動溝通,邀請猶太人來講論;被看管「在自己所租的房子裡」(若讓他去了競技場他會講什麼?)兩年,他更「放膽講論神國的道」。那道滲透進人心裡,隨著羅馬的大路散播向四方、傳遞至千代,不但沒有人事物能夠「禁止」,並且還要在今日你我手中,繼續傳,繼續講,永無止盡!

使徒行傳結束了嗎?不,它還在你我的口中手中,繼續傳,繼續寫。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10/29

約伯記 第1章

經文要義

本書探討「苦難」的主題。除首尾兩段,主要部分是詩歌體(3:1-42:6)。

  • 1-5約伯的人品:他是完全、正直、敬畏神、遠離惡事、富有,且重視兒女信仰的人。5:約伯親自獻燔祭,可見他是列祖時代的人。
  • 6-12第一次天庭會議:撒但認為約伯敬畏神乃因他蒙神賜福之故。6「神的眾子」:指天使。12:神容許撒但試煉約伯,反映祂信任約伯。
  • 13-22約伯第一回合的考驗:14-19:天災和人禍紛至,家產歸零,兒女全亡,幸福全毀。21:僅此一句,顯示撒但第一回合慘敗了!

問題思考

  • 約伯的人品有哪些特徵?他對兒女的教養方式給我什麼提醒?
  • 本章神與撒但的對話告訴我哪些真理?這天上的一幕給我哪些啟發?
  • 約伯在家破人亡的打擊中,怎樣得勝?我從中學到什麼?

默想應用  本章揭示了太多屬靈的真理:

一、人的價值

1.人格高於物質:提到約伯,首先說其所是──「那人完全正直,敬畏神,遠離惡事」(1);然後述其財產(2-3,所有);然後述其兒女教養(4-5,所作)。後兩項是對第一項的補充說明,人格最優先。

2.神以人為榮:神在萬民中找到一個約伯可向撒但誇口(8)。祂以人為榮,像父母以兒女為榮一般。我能讓主在撒但面前引以為榮嗎?

3.神看人為寶:神並非交出約伯為賭注,祂主動提問(8),精心安排,為約伯之益處而試煉他。在神面前,人是有價值;苦難是有意義的!

二、撒但控告的本質

1.毀謗人:當牠不能說約伯的為人不是完全正直,便說約伯的存心不是完全正直(9)。牠斷定人無良善、扭曲人行善的動機。

2.毀謗神:a.論斷神恩待約伯太多(10);b.認為神認識約伯不深(11)。今撒但仍用這些原則對我們耳語。要小心,要拒絕!

3.有限制:必須經過神允許才能作,且範圍、程度都受限制(12)。

三、得勝的品質:約伯對苦難的反應(20-22)說明什麼叫得勝:

1.哀悼而不哀怨──「撕裂外袍;剃頭;伏地」:哀而不傷,悼而不怨。

2.生命主權歸神──「我赤身出於母胎,也必赤身歸回」:神有權作主。

3.生活供應由神──「賞賜的…收取的也是耶和華」:我本一無所有。

4.咬定讚美不放──「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神永遠是對的!此言一出,撒但慘敗;受苦有了意義──使撒但徒勞;使神得榮耀!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10/30

約伯記 第2章

經文要義

  • 1-6第二次天庭會議。1-3:神對約伯的滿意。4-5:撒但對神的反駁。 4「以皮代皮」:指用牲畜的皮以保全自己的皮(性命),沒啥了不起。
  • 7-10第二回合的考驗:這次約伯受疾病攻擊:全身長瘡,奇癢無比,下文還將見更多症狀。8「爐灰」:城外垃圾灰堆。可能是被隔離。「刮身體」:為止癢,和刮掉膿汁。10:約伯的回應顯明撒但再次慘敗。
  • 11-13三友相約前來安慰約伯。13「七天七夜」是為死人哀悼的期限。

問題思考

  • 約伯第二次的災難,顯出撒但哪些特色?
  • 約伯的妻子對兩次災難的反應有何不同?怎樣可以避免蹈其覆轍?
  • 約伯是如何能再次得勝撒但的攻擊?我從他學到什麼功課?

默想應用

一、患難之中的「手」:讀本章讓人對約伯多麼不忍,也從中明白了:

1.撒但攻擊不會停手:我們動輒沮喪;撒但攻擊約伯慘敗卻毫不害臊,迅速改攻約伯的身體──骨頭和肉,而從皮膚病下手,以呼應「以皮代皮」,並使約伯痛上加痛,粉碎他的意志力(鬥志)。牠不鬆手,就等約伯(或今日的我們)鬆口棄掉神。

2.人可能成為撒但的幫手:約伯之妻在第一次災難時默然忍受;如今也忍不住勸夫「棄掉神」。殊不知這正中撒但的詭計(參1:11;2:5)。奥古斯丁稱她為「撒但的幫兇」。且莫笑她,我們若不考量天上的畫面,只根據經驗和感受來看待自己的處境,也難免成為撒旦幫兇。

3.朋友是患難中的援手:約伯這三位朋友是:a.患難之交──聽見約伯受苦,立即不辭勞苦,齊心前來安慰;b.慈愛之交──看見約伯的苦楚,都真情流露,放聲痛哭。c.道義之交──與約伯同坐七天七夜,同受苦難。他們是真正的朋友,給約伯孤單的爐灰堆帶來了安靜的憐憫和支持。但他們也給約伯帶來痛苦,詳下文。

二、患難之上的神:「我們從神手裡得福,不也受禍麼」進一步說明了:

1.神永遠無誤:正如神賜下和收回禮物是對的(第一回合);神賜福與降禍也同樣都是對的(第二回合)!

2.神掌管禍福:在神手中,禍也可以是福,災禍中也可蒙福!

3.神提煉人心:1-2章這兩幕天上會議,顯示了:a.苦難不是偶然:乃出於神的定旨先見;b苦難不一定來自罪:有一些苦難是人犯罪的結果,如大衛;但約伯遭遇苦難是因神要在他的純正上再加提煉,使他的生命更精純,更晶瑩剔透(參箴17:3)。過程雖苦,卻值得!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10/31

約伯記 第3章

經文要義

3:1-42:6記約伯和他三個朋友及以利戶的對話,並神與他的對話。是全書核心,用極優美的詩歌寫成。本章是對話的開場,約伯哀嘆著:

  • 1-10咒詛出生:約伯在極度痛苦中對自己發出連串咒詛。注意,他並未如撒但所願的背棄神。8「鱷魚」:原文指一種傳說中的水怪,能吞吃日子。約伯希望喚出這水怪,把他出生的那天吞吃掉。
  • 11-19渴想死亡:他滿懷疑問,巴不得出生時就死去,以得著安息。
  • 20-26悲悼生命:23:過去蒙福如籬笆圍護(1:10);今如「四面圍困」。

問題思考

  • 本章約伯進入哪些情緒的低潮?聖經為何要如此真實的記載這些?
  • 約伯咒詛、悲悼的對象是什麼?他有因痛苦而棄掉神嗎?

默想應用

一、約伯的可敬:約伯的哀嘆中表現出:

1.有情緒,但沒有失去理智:他「咒詛生日」,希望自己沒有出生就不用受這些病痛;他羨慕死亡,因當時只有死了才可終止疼痛。雖然情緒激動,哀聲不斷,但從不褻瀆神,也從不質疑神不公平。他仍是那個「不以口犯罪」(2:10)的約伯。 

2.有疑惑,但不放棄對神的信心:約伯的嘆息和世人的抱怨最大的不同,在於他相信神在一切之上掌權。這信心使他更加痛苦,因神保持緘默,似乎相隔遙遠。但他不論怎樣痛苦也不放棄神;不放棄自己的生命,這是他的痛苦根源,也是我們獲益的根源。

二、聖經的可佩:本章使我們明白聖經是如此的──

1.尊重情緒:前兩章中勇敢地宣告著「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難道我們從神手裏得福,不也受禍嗎?」的那位完全正直的約伯,現在自咒生日、渴望死亡,悲歎生命。我們真寶貴這樣真實的、人性化的約伯,更感謝聖經如此真實的將他呈現出來。主沒有要求我們始終保持理性剛強,祂接受,並尊重我們的情緒!

2.允許表達:約伯不但有澎拜的情緒,並且「開口」(1),感謝神不是暴君,而是阿爸父,在祂面前約伯可以坦然無懼地說話;悲嘆;哀號;甚至咒詛,聖經都記錄下來,珍藏起來!今對於我們也依然如此。

3.鼓勵設限:約伯疑惑、痛苦、矛盾、衝突,對生命的意義感到絕望(despair),但沒有對神產生不信或悖逆(defiance)。他的情緒激烈澎拜,但不至漫溢越界。情緒可以表達、宣洩,但要在聖靈的保守下設立界限,這是聖經一再向我們顯明的(參弗4:26;尼5章等)。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