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日靈糧
作者:張鈞莉 老師
1 | 五 | 耶利米書31 | 11 | 一 | 耶利米書41 | 21 | 四 | 耶利米書51 |
2 | 六 | 耶利米書32 | 12 | 二 | 耶利米書42 | 22 | 五 | 耶利米書52 |
3 | 日 | 耶利米書33 | 13 | 三 | 耶利米書43 | 23 | 六 | 耶利米哀歌1 |
4 | 一 | 耶利米書34 | 14 | 四 | 耶利米書44 | 24 | 日 | 耶利米哀歌2 |
5 | 二 | 耶利米書35 | 15 | 五 | 耶利米書45 | 25 | 一 | 耶利米哀歌3 |
6 | 三 | 耶利米書36 | 16 | 六 | 耶利米書46 | 26 | 二 | 耶利米哀歌4 |
7 | 四 | 耶利米書37 | 17 | 日 | 耶利米書47 | 27 | 三 | 耶利米哀歌5 |
8 | 五 | 耶利米書38 | 18 | 一 | 耶利米書48 | 28 | 四 | 約翰福音1 |
9 | 六 | 耶利米書39 | 19 | 二 | 耶利米書49 | 29 | 五 | 約翰福音2 |
10 | 日 | 耶利米書40 | 20 | 三 | 耶利米書50 | 30 | 六 | 約翰福音3 |
31 | 日 | 約翰福音4 |
日期 | 章 節 | 經 文 |
9/27-10/3 | 耶 29:11-13 | 耶和華說:我知道我向你們所懷的意念是賜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災禍的意念,要叫你們末後有指望。 你們要呼求我,禱告我,我就應允你們。 你們尋求我,若專心尋求我,就必尋見。 |
10/4-10 | 耶 33:2-3 | 成就的是耶和華,造作、為要建立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是他的名。他如此說: 你求告我,我就應允你,並將你所不知道、又大又難的事指示你。 |
10/11-17 | 耶 42:11-12 | 不要怕你們所怕的巴比倫王。耶和華說:不要怕他!因為我與你們同在,要拯救你們脫離他的手。我也要使他發憐憫,好憐憫你們,叫你們歸回本地。 |
10/18-24 | 耶 50:19-20 | 我必再領以色列回他的草場……..得以飽足。 耶和華說:當那日子、那時候,雖尋以色列的罪孽,一無所有;雖尋猶大的罪惡,也無所見;因為我所留下的人,我必赦免。 |
10/25-31 | 哀 3:22-23 | 我們不致消滅,是出於耶和華諸般的慈愛;是因他的憐憫不致斷絕。每早晨,這都是新的;你的誠實極其廣大! |
經文要義 30-33章都是「安慰之書」。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本章實在太偉大、太安慰人心!包括:
1.以永遠的愛愛你(3);2.將你悲哀變歡喜(13);3.按你所作賞賜你(16) 4.留意建立栽植你(28);5.不翻舊帳單愛你(30)
二、新造的人:蒙愛的人將成為新造,以承接此愛。這新造人是:
1.真正懊悔(19);2.不再反來復去(22);3.分享祝福(23);4.和睦共贏(24);5.飽得供應(25);6.心安理得(26)
三、重立新約:神要與新造的人立新約,譜寫新的救贖歷史!這約是:
1.立約時間──「日子將到…那日子以後」(31;33):不遠了,現在已是!
2.立約雙方──「我與以色列家和猶大家」(31):含我們所有神兒女。
3.約的性質──「不像…」(32):此約與西乃之約不同,乃不講條件的。
4.約的條款──「乃是這樣」:a.寫在心上(33),b.滿得啟示(34上),c.罪得赦免(34下)
5.約的時效──如太陽、星月之定例(35-37):永遠不廢!
6.約的印證──聖城重建(38-40):指尼希米時的重建;也指基督初臨所開啟之神國的永恆性,和基督再臨所要帶來之神國的終極成就。
靈修筆記
耶利米書 第32章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買地好像是「世俗」的事,但耶利米這次買地,令人深深學習:
1.不合理嗎?能合神就好:從人來看,這個堂兄哈拿篾太不合理:a.耶城已被圍困近兩年,即將被攻破,他沒關心兄弟性命,只想賣地!b.他的地是在亞拿突,早已淪陷敵手(25),亦即他早已喪失了土地所有權,憑什麼談買賣? c.當時耶利米「囚在護衛兵的院內」(2),他身為至近的親屬不來探監慰問,只謀財利? d.還抬出摩西律法,口稱:「你買來是合乎承受之理,是你當贖的…」(8)。占人便宜還說是應當?實在欺人太甚!神也知道此事不合理,故先告知耶利米(6)。但耶利米只要知道是出於神(8),「便…買」(9)。他交出了:a.要求合理對待的權利;b.財務的主權(參13章);c.對未來的規劃,徹底順服神!
2.很麻煩嗎?為了神就做:買地,付錢(9)就是,耶利米卻大張旗鼓地作足一切手續(10-15),契約要兩分,又請見證人,又鄭重交託中間人巴祿,用瓦罐收存,嚴格按照司法程式辦理,不畏人譏諷為愚蠢。因:a.凡財務往來本應公開、公正(參得4:1-6);b.以行動表明神所應許的全國復興(43),手續愈嚴整,此行動的分量愈重。手續很煩人嗎?為傳達神的目的,耶利米便不厭其煩。
3.不清楚嗎?先讚美再說:神要耶利米在如此不合理的情況下買地的理由,到本章結尾才明說(43-44),但耶利米在順服神吩咐,並完成了一切買賣手續後,已先行發出了長篇頌禱(16-25)。先順服,先讚美,神旨意會愈來愈明確,屬靈的原則向來如此。
靈修筆記
耶利米書 第33章
經文要義
本章是「安慰之書」結尾,總述回歸故土,百業興旺,並彌賽亞的應許。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一、屬靈的原則(1-3):本章首先呈現兩個重要的屬靈原則:
1.應許總在順服後臨到:當耶利米被囚在護衛兵院內,神第一次說話是告訴他哈拿篾必來賣地。這話既無安慰性,又不合理,但耶利米完全順服、執行(見上章)。之後神第二次說話(1),即本章這長篇的應許。先順服,應許與祝福便充沛澆灌,此千古不變的屬靈定律。
2.指示總在求告後顯明:不但順服,人還必須先向神求。「你求告我,我就應允你,並將你所不知道、又大又難的事指示你」(3)此亦定律.
二、打破屬靈原則的大恩典:但6節以後,完全打破上述原則,神不再等人先順服,先求告,就不講條件地主動賜下:
1.痊癒安舒:4-5節還在宣告審判,6節忽然大轉,宣告要使人痊癒、安舒;得醫治;並得豐盛的平安和誠實!神醫治我們,從不講條件。
2.歡喜快樂:人也無需做什麼事,荒涼無人之處就必從新充滿各樣歡喜快樂的聲音(10-11)。神賜我們喜樂,也從不需條件。
3.安居樂業:12-13以牧人為例,原本荒廢無人畜之地,必從新充滿羊群,從數點的人手下經過。今你我也安居樂業,豈曾靠功勞換取?
4.基督國度:大衛的苗裔不但彰顯、降世,完成救恩,並要「長起來」──恢復原來的政權,且「在地上施行公平和公義」(15),使耶路撒冷稱為「耶和華我們的義」(16)。亦即,耶路撒冷不但將恢復過去大衛時代的榮耀,且將成就未來彌賽亞國度的永恆盼望。在耶路撒冷淪陷前夕宣講這樣的信息,是怎樣的安慰、怎樣的恩典!
5.不廢的約:除非白日黑夜不按時輪轉,天地的定例全部倒寫,否則神所立的約就永不更改(19-26)。這又是何等保證、何等大恩!
靈修筆記
耶利米書 第34章
經文要義
本章作於耶路撒冷被圍的前期(1),約587BC。當時耶利米仍是自由的,可能正因本章對西底家的預言(2-3),導致他下獄(對照32:2-5)。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本章使我們明白:
一、命運自定,但其中還有恩典:從先知對西底家的預言可知:
1.神造命,但人的選擇決定自己命運:西底家必將親眼見城破被焚,眾子被殺,然後挖去雙眼,被擄異邦,這是神太殘忍,使他命中注定成為亡國之君嗎?但看他在位11年(597-586BC),一再違抗先知苦口婆心的警戒,甚至以毒辣手段迫害耶利米(32:2;38:4-6),他的命運,其實是自己一步一步造成的。
2.人定命,但神的恩典仍然夠我用的:西底家終不悔改,定了自己的悲慘命運,但神仍然施恩,使他死有平安、有焚香舉哀之餘榮(4-5)。比較前任約雅敬王的死(22:18-19;36:30),神恩何大!
二、機會仍在,只可惜再次背約:從百姓立約放僕婢又毀約之事可知:
1.遵行神的話不可帶有目的性:西底家與百姓立約,要釋放僕婢,本是合神心意的善舉,問題是明知律法規定,平時卻不遵守,現在兵臨城下才來遵行,可能的目的有:a.想藉此感動神伸手相救;b.戰時糧食缺乏,奴婢反而是累贅負擔;c.軍隊正須抽調壯丁保衛城池。當遵行誡命是出於利益考量時,只要危局稍解(21;參37:5),他們就變卦了。反覆無常的嘴臉,實在令人噁心。
2.承諾人的話須有貫徹到底性:神是守約施慈愛的神,也最看重我們與人所立的約、起的誓,或所應允的承諾,即便吃虧也不可更改(詩15:4)。本章所宣告背信的代價(17-22),則實在令人驚心。
靈修筆記
耶利米書 第35章
經文要義
本章倒敘約雅敬末年之事(1;11),約當599-597BC間。應是為將立甲族與上章背信的猶大人相對照,因而如此編排。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利甲族雖非亞伯拉罕子孫,但嚴守先祖約拿達的命令,絕無更改。耶和華特別指示耶利米會見他們,以彰顯出:
一、普世的道德價值:神讚賞、肯定他們所表現出的德行,如:
1.順服:祖先也是人而已,但祖先一句話,他們「都聽從了」(8)。以色列人,和今日我們,對神的話卻反覆無常,怎不汗顏?
2.忠誠:他們恪遵祖訓不是作作樣子而已,進了內屋,在外人耶利米面前仍是言行一致,毫無苟且。他們表裡如一,忠貞不二!
3.堅持:利甲族人與耶利米相會之時,距離他們的先祖約拿達已至少240年(見上註),他們恪守祖訓不是一年半載,乃是世代堅守!
這些品格有著超越宗教的普世價值,為神所看重。我們也看重嗎?
二、分別為聖的生活模式:約拿達給子孫的族規,實有深意,如:
1.保持警醒:子孫不可喝酒(6),因酒能亂性(箴20:1),又與姦淫和拜偶像連結(參何4:11-12),不喝酒才能警醒劃清道德和信仰界線。
2.遠避偶像:「不可蓋房、撒種、栽種葡萄園」(7),乃因迦南偶像巴力即掌管風雨和農作的神祉,子孫務農便難免拜牠以求風調雨順。以畜牧為生是表明拒絕偶像,逃避試探。
3.不愛世界:不蓋房,只住帳棚(7;9)表明他們在世寄居,不慕榮利。
三、神尋找忠信人的心意:神「從早起來」(14;15)尋找、勸戒人,也無人聽從。反而利甲族人能忠信遵從祖訓。感受到神的失落感,甚至對立甲的兒子約拿達的一絲羨慕之意嗎(12-16)?主啊,我不讓祢失望,這世代至少還有我,和我一家,是對祢忠心順從的!
靈修筆記
耶利米書 第36章
經文要義
本章記書卷的記錄和焚毀,與25章都發生在約雅敬四年(605BC)。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一、本章讓我們深深警惕,但也得著安慰:
1.神的話語破不了、毀不掉:約雅敬割破、燒掉了書卷,神所宣告的審判就不會發生嗎?殊不知神的話語就是「道」(參約1:1-4),一發出就是命定,絕不徒然返回(賽55:11),也顛撲不“破”。歷史上想要燒掉、禁絕聖經的人不知凡幾,從未成功!神的話安定在天,一點一畫也不能廢去。愈早順服神的話,愈早蒙福。我還拖什麼?
3.苦難令人恢復了、擴張了:王燒了書卷,並下手捉拿先知,對耶利米和巴錄而言,當然是苦難(26)。但神第二次吩咐耶利米記在書卷上的話,不但包括被燒的那「前卷上的一切話」,還「另外又添了許多相仿的話」,包括29-31節針對約雅敬的預言。苦難不能攔阻神,凡出於神的不但會恢復原狀,還會擴大加增!那還怕什麼?
二、本章特別詳記許多領袖的名字,這提醒了我們:
1.個人後果自負:對神話語的反應,是想要保全、實行(19-20;25);還是毀壞、迫害(23;26),是各人自作的決定,後果也自己承擔。
2.領袖影響重大:本章所記的名字都是「首領」。神看重領袖。位置愈高,其對神的態度對國族命運的影響愈大。能不謹慎乎?
靈修筆記
利米書 第37章
經文要義
37-39章記西底家即位至亡國,耶利米的遭遇。本章可參看21、34章。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耶利米蒙冤下獄,境況令人不忍,此外本章還讓人深思:
1.請求代禱?請問自己幹嘛? 西底家一再派人請求耶利米為國禱告(參21:1-2),看來很謙卑求教,但自己,「和他的臣僕,並國中的百姓,都不聽從耶和華藉先知耶利米所說的話」(2)。「不聽從」原意是「不放耳朵」,視為無物。我今是否也常到處請人為己禱告,自己卻根本不在乎、不順服神?要否自己先親近、聽從神一些,再請人代禱呢?
2.出兵退兵,到底誰在調度? 埃及法老合弗拉出兵了,包圍耶城的巴比倫人望風退去(5,參上注),看來猶大「聯埃抗巴比倫」的外交策略奏效了,百姓歡欣鼓舞(可能34章立約釋奴後又毀約,即因此時危機解除而故態復萌)。誰知合弗拉並無意開戰,一看耶城危機稍解便班師回朝,根本未與巴比倫交鋒。而埃及一退,巴比倫軍便又回頭重新包圍耶城。這兩國間此消彼長的對峙過程,看來是當時世界兩大強權在軍政方面的抗衡運作,但讀7-10節,是誰在掌管?
3.寬待神僕?懦弱也是罪惡! 巴比倫軍捲土重來,證實了假先知的錯謬(19),但西底家因懼怕那些親埃及、逮捕耶利米的眾首領,只敢「私下」諮詢耶利米(17),暗中給予較好的待遇(21),竟無法釋放先知。這無疑大大助長了耶城的罪惡、加速了亡國的命運。他沒有約雅敬燒毀書卷那樣罪大惡極,但懦弱、無定見,豈非也是一種罪?
4.順逆有別?究竟誰是先知? 如上,因西底家的軟弱、不徹底,造成罪證確鑿的假先知都逍遙法外;而神的僕人耶利米還在監牢裡,甚至還要受更大的苦(下章)。以個人的境遇而言,假先知一時順利通達;耶利米卻飽受困厄,但請問,我們今日讀誰的書?誰才是先知?
靈修筆記
耶利米書 第38章
經文要義
本章記耶利米又遭受進一步迫害──下在地牢淤泥中。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耶路撒冷攻破在即(見下章事件排列,首領們卻在下手陷害先知;王又軟弱不堪、搖擺不定,這城真是令人搖頭嘆息:
1.信息要順耳,順心,或順神? a.四個首領都從耶利米聽見了從神而來的信息(1-3),但這信息他們聽來刺耳,便想要處死先知(4)。b.西底家最後問耶利米「一件事」(14),原文「話」(參37:17),指從耶和華來的信息。他聽了信息(17-18),但因心中害怕(19),便拖延不行。我們聽道是要順耳、順自己的心情心意,還是要順服神?
2.懼怕是怕友,怕敵,或怕神? 西底家充滿恐懼,他怕:a.巴比倫人,故四次求耶利米禱告;b.國內親埃反巴的首領(5;24-26),亦即那些被婦女們譏為「你知己的朋友」的(22);c.竟然還怕被那些早一步投降的猶大人諷刺嘲笑(19),而寧可放棄可保家人性命、防耶城被焚的選擇。奇怪的是,他怕東怕西,唯獨不怕神(參賽57:11)!「懼怕人的,陷入網羅;惟有倚靠耶和華的,必得安穩」(箴29:25)誠然不虛。
3.權柄是在王,在臣,或在神? 西底家懦弱、膽怯的性格,已使得朝政大權旁落,王被大臣首領們「勝過」(22),無論何事都不能與他們反對(5)。但即便是他,也知道唯有「那造我們生命之永生的耶和華」(16)掌管一切。而耶利米,不論怎樣驚險地逃出淤泥牢獄;怎樣命在旦夕地面對王權威嚇(15),他仍然倚靠者來自「耶和華萬軍之神,以色列的神」(17)的最高權柄,永無動搖!
靈修筆記
耶利米書 第39章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一、歷史的真實:耶路撒冷自西底家9年10月初10被圍,至11年4月初9攻破(1-2;參王下25:1-7),這期間本書各章事件發生的順序為:①耶利米預言城必攻破(34);②百姓立約釋奴(34);③埃及馳援,城暫解圍(37);④釋奴者反悔(34);⑤先知出城被捕,遭打被囚多日(37);⑥埃及退兵,巴比倫復圍城,耶利米轉囚護衛兵院(37);⑦贖地(32);⑧耶利米被投於泥坑,被古實太監以伯米勒救出,續囚於護衛兵院(38);⑨耶路撒冷陷落(本章)。原來神貫穿歷史,呼籲、等候人悔改,但人一再悖逆,又迫害先知,硬生生寫成了一部悲慘亡國史!
二、神話語的信實:本章城陷的慘況,與耶利米的預言完全吻合,如:
1.耶路撒冷被攻破,被焚燒(2;8,對照34:2;22;37:8;10;38:3;18)。
2.西底家被擄(5-7,對照34:3;37:17;38:18;22-23)。
3.猶大百姓被擄(9,對照34:17;21-22)。
4.西底家的眾子被殺(6,對照38:17)。神的每句話都具體地成就了!
三、神保護的確實:耶利米和以伯米勒在戰亂中蒙神保護,說明:
1.神紀念每個義人:從大先知到小太監,祂一個也不漏(參賽56:3-7)!
2.神掌管每個心思: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怎會知道、記得要「提到耶利米」,並下令保護他?因為「王的心在耶和華手中…」(箴21:1)!
3.神瞭解每個需要:以伯米勒「所怕的人」(17)是誰?應是指當時拘禁先知的眾首領;他又如何能「不倒在刀下」(18)?神都知道且掌管!
靈修筆記
耶利米書 第40章
經文要義
40-44章記耶路撒冷陷落後的史事,及這期間耶利米所傳的信息。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一、亂中有序的神:國破家亡,滿目亂象,神不僅使亂中有序,還──
1.有保護:上章已見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傳旨釋放耶利米,但耶利米獲釋後「住在民中」(39:4),與民一同押往拉瑪。看來先知也受綑綁、驅趕、羈押,與民無異。但此時護衛長尼布撒拉旦找到他,釋放、厚待他(1-6)。神必保護忠心事奉者,即便看來遲延。
2.有尊榮:歷史的發展徹底證實了耶利米的清白,連敵人都印證耶利米一直以來所宣講的就是神的話。當其他人萬不得已被擄、被奴役,耶利米卻被敵軍主帥尊榮,並賦予選擇去處的自由。
3.有定向:但耶利米的選擇不是跟隨尊榮。去巴比倫必得「厚待」(4),可過好日子;但他選擇留下來「住在境內剩下的民中」(6)。繼續為神說話、與猶大餘民同甘共苦,是他人生的方向。
4.有供應:大難中物資必然貧乏,但神奇妙的供應,不僅耶利米從護衛長得到糧食和禮物(5),所有投奔基大利的猶大人竟也積蓄了許多的酒、油和夏天的果子(10;12)。若非神幫助,怎可能?
二、亂中求治的基大利:基大利站在巴比倫與猶大人中間調停,他──
1.有政策:基大利明白神對當時代的心意,對外施行親巴比倫政策(9);對內則力求復興經濟(10)。穩定了亂局,為苦難同胞帶來生機。
2.有擔當:他熱誠歡迎,並起誓護衛各方人士:「只管住在這地…至於我…巴比倫人來的時候,我會代表你們…」(現代譯本)何等胸襟!
可惜他過於單純,未求問神和先知,以致不辨忠奸而被殺。詳下章。
靈修筆記
耶利米書 第41章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一、趁機作亂的以實瑪利:他所犯的滔天之罪,令我們感嘆看見:
1.罪的反叛性:基大利待以實瑪利是:a.赤誠接納(40:8-10);b.完全信任(40:16);c.慷慨款待(1),以實瑪利卻在款待他的筵席上殺了基大利和一切屬他的人(2-3),以怨報德,冷酷無情至極。
2.罪的欺瞞性:對那八十個遠道來哀悼故國和聖殿的朝聖者,以實瑪利以「隨走隨哭」偽裝虔誠、以「來見基大利」詐騙他們進城,然後下手屠殺。詐欺、說謊、設套謀殺,毫不知恥。
3.罪的延續性:殺了基大利等人後,為掩蓋犯行(4),又對那80個虔誠人下手。犯罪不會是單一事件,會一犯再犯,愈犯愈大。
4.罪的加深性:殺基大利原因不明,往好處說可能是愛國,不滿他投靠巴比倫,故也殺了米斯巴的巴比倫兵丁 (3)。但誘騙、屠殺八十個手無寸鐵只有「素祭和乳香」的朝聖者,則只是為奪財(8),就向無辜而善意的同胞下毒手。可見罪會擴大,愈加令人髮指。
5.罪的盲目性:即便是所謂愛國主義,為復國仇而殺基大利和巴比倫兵丁,但此舉必惹動巴比倫嚴重報復,又該如何應對?他卻只擄了人投奔亞捫去。豈不是禍國殃民更大?可見兇殺之門一開,他是殺紅了眼,心迷智昏,毫無理性可言。
二、外能平亂,心卻混亂的約哈難:約哈難事先報訊卻未能制止以實瑪利的暴行(40:13-16),今仗義救援,趕走惡人,救回了被擄之人,大得民心(13)。但他內心是隻戰火餘生的驚弓之鳥,充滿懼怕(18),只想投靠埃及保命,而完全不倚靠神和先知(詳下文)。惜哉!
靈修筆記
耶利米書 第42章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一、約哈難和眾百姓請求耶利米禱告,其中反映了禱告的幾個問題:
1.誰做決定? 他們早已定意要去埃及(15;參41:17),請求代禱不是要尋求神旨意,而是期待、規定神來同意此決定。不是要順服神,而是要神遷就自己。這種禱告出於驕傲,反將神視作自己的僕婢。
2.誰的神? 他們請耶利米「禱告耶和華你的神」(2),但耶和華決不僅是耶利米個人的神,所以耶利米對他們說:「我必照著你們的話,禱告耶和華你們的神」(4)。他們後來改口說:「我們現在請你到耶和華我們的神面前」(6),但到底學會了沒有呢?神真的是他們的神嗎?
3.為什麼禱告? 他們請求禱告的是外在問題──「我們本來眾多,現在剩下的極少」(2),而不碰觸根源──為何從眾多變成極少?故沒有認罪、悔改,未將生命交託給神。難怪當他們說「願…神指示我們所當走的路,所當作的事」(3),並非在尋求屬靈指引,反像在算命。
4.用什麼順服? 他們看來態度恭謹(1-3),更信誓旦旦必定聽從神的話(5-6),實際卻是「用詭詐自害」(20),「一樣沒有聽從」(21)。究竟我們所謂的「順服神的旨意」,是在口頭上,還是實際行動上呢?
二、從耶利米答應為百姓禱告,我們也明瞭到:
1.再大的恩賜也需要配搭:耶利米真是偉大的先知,雖明知百姓的屬靈光景,仍答:「我已經聽見你們了,我必照著你們的話禱告耶和華你們的神。耶和華無論回答什麼,我必都告訴你們…」(4),完全履行、發揮「先知」的角色和功能。但想想,此時若有個「教師」來教導悔改;有個「使徒」來指點方向…歷史豈非要改寫?
2.再遠的距離也歸神掌管:約哈難以為逃到埃及便可躲過巴比倫的報復?殊不知神掌管全地,災禍可以追進埃及(16-17),或任何地方!
靈修筆記
耶利米書 第43章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一、從約哈難等人對於禱告之回覆的反應,令人再深思禱告的態度:
1.什麼叫謊言? 當百姓發現耶利米所傳神的答覆和他們下埃及的主意不合,便立刻稱先知是在說謊(2)。這意味他們認為:凡不合己意的話便是謊言,只有自己是“真理”。這真是魔鬼的最大謊言!
2.誰是敵人? 這些「狂傲的人」還誣衊說耶利米的信息是因巴錄的陰謀。這意味著他們以為:凡意見不同的人就是敵人派來害我的,即便先知不是,他的文書也一定是。猜忌、懷疑…其實真正的敵人不是神僕;不是巴比倫,而是那「空中屬靈氣的惡魔」(參弗6:12)!
二、從42-43章,約哈難和眾百姓表現出了神兒女的普遍現象:
1.以自我為中心的叛逆性:習慣自作主張,雖清楚知道神的旨意也不聽從。於是自己是神,神只負責為自己已經作好的決定簽名蓋章。
2.以合理為訴求的世界性:「基大利被殺,巴比倫必來報復;他從北來,我往南方埃及逃」,這套邏輯是世界的思維,沒看見神的作為。
3.以定罪為本色的攻擊性:而為了將叛逆合理化,他們就攻擊其他真心跟隨神的人,定罪他們是說謊、通敵者。所謂給人「扣帽子」。猜疑、誣衊、扭曲、定罪,是這種人慣用的技倆。
4.披著屬靈外衣的虛偽性:最可怕的是他們外表看來還非常虔誠,既「謙卑求問主」,又滿口屬靈大道理(42:6)。但一翻臉就露出凶狠本性。「這也不足為怪,因為連撒但也裝作光明的天使」(林後11:14)。
三、耶利米預言埃及將被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攻陷,再次顯明:
1.神掌管列國興衰,和歷史發展:巴比倫取代亞述和埃及,是出於神。
2.保護或容忍罪惡,是加速敗亡:埃及沒落雖是神所定的,但這次因幫助邪惡的猶大百姓,而受到神懲罰,更是不爭的事實。
靈修筆記
耶利米書 第44章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1.鑑往不知來:歷史的教訓會使人醒悟悔改嗎?但這些流亡埃及的百姓竟「到如今還沒有懊悔,沒有懼怕,沒有遵行」(10)!他們在流亡地巴忒羅聚集成群,並非為過往愚行向神悔改,亦非前來聆聽先知教訓,反而直白白對耶利米說「論到你奉耶和華的名向我們所說的話,我們必不聽從」(16)!真是所謂「自害己命」(7)、自取滅亡!
2.心想事不成:自取滅亡的人,心中還在「甚想歸回居住之地」(14),神說他們「一個都不能歸回」,此願注定落空!因人是要活在主裡,心願才能逐一實現(參箴10:24),甚至是過於所願所想(林前2:9)。
3.浪子不回頭(15-19):他們其他事可能拿不定主意,對神卻是鐵定了心「必不聽從」,且說「我們定要…向天后燒香!按著我們與我們列祖…素常所行的一樣!」如同浪子棄父離家,且絕不回頭。
4.似是而全非(25):剛硬的人都有歪理自我辯解:a.婦女稱拜偶像有丈夫支持(19),彷彿這是「順服丈夫」的「美德」。b.男人辯拜偶像是為了償還向天后所許的願(25),彷彿神定下許願律例(民30:1-16)來促使人效忠偶像。聖經被被扭曲歪解至如此地步,簡直匪夷所思!
二、神的話永遠立定:28-29重複神的話「立得住」,可見神的話語是:
1.真神與假神的分野(28):人可以觀察、比較,假神不說話,或說的是謊話站立不住;真神說話,自己說,也「從早起來差遣我的僕人眾先知去說」(4),所說的話永遠長存,不能廢去。
2.預言與預兆的根據(29):神還發出預言、給出預兆,來證明自己的話長存。今我所讀的正是這話語!主啊,我寶貴、敬畏祢的話!
靈修筆記
耶利米書 第45章
經文要義
本章是接續36章,安慰忠心服事先知、記錄神言的巴錄。置於此處可能為表明唯有巴錄可免於埃及地之猶太人的災禍(對照上章末段)。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我們也常像巴錄一樣,因服事神而滿懷愁苦,本章告訴我們:
1.神知道一切:神清楚巴錄:a.「將先知耶利米口中所說的話寫在書上」(1)──現在的服事,其中的辛勞、被拒絕、焚毀後重寫的委屈…b.「巴錄曾說…」(3)──過去的心思意念,動作言語;c.「為自己圖謀大事」(5)──對將來的擔憂和規劃,神都明瞭。
2.神安慰一切:神的「知道」不帶譏諷或定罪,而是:a.主動──點出巴錄的憂愁痛苦、唉哼困乏、不得安歇…(3)等情緒;b.同理──表明自己要拆毀、拔出自己所栽植建立的以色列,是更傷痛的事(4);c.確據──應許他必能保命脫困,故不必「為自己圖謀大事」(5)。短短3-5三節,給予巴錄全面性的安慰醫治。巴錄後來一路陪伴耶利米被脅迫往埃及,雖被誣陷也不改其志(43:3),可見神的安慰真建造了他。
3.神掌管一切:當神說「不要憂愁」、「不要圖謀大事」,不是普通的安慰幾句而已,而是出於祂統管萬有的至大權能。「我必使災禍臨到凡有血氣的」一句,充分體現此能力權柄。神降禍釀災,赫赫可畏,旦夕之間國可亡;城可傾,但其中生機一線,祂也可以力排眾災,救拔出祂的僕人「以自己的命為掠物」。感謝主,祂掌權,也掌管!祂的權威成為祂所賜應許的絕對根據,也是我們信心和安全感的終極來源。
今我們不論事主事人,也在祂的瞭解、安慰和掌管之下,一次又一次被扶起、被堅固,得以繼續前行。哈利路亞!
靈修筆記
耶利米書 第46章
經文要義
46-51章是對外邦列國的預言,本章首論埃及敗於巴比倫。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本章以詩歌體描述歷史政治事件,其中清楚顯示著:
1.神治理萬邦:耶和華不僅是以色列的神,也統管列國,外邦人的命運同樣握在祂手中。埃及如此大國,卻必如猶大一般毀滅被擄(19-20),後又重振(26)。這在當時看來不可能之事,在歷史中完全應驗。
2.神使用列強:巴比倫在當時席卷天下、囊括四海,不可一世。18節卻形容他為不太高的「他泊山」(561米)和「迦密山」(546米),只因位於平原之上,才顯威儀。表明:a.神可使用任何勢力,以彰顯祂的旨意;b.巴比倫不過是神的器皿,不可狂傲、自誇。
3.神宣告安慰:向埃及宣告審判之後,本章突然對以色列宣告了安慰之言(27-28),這是為了使被擄的百姓,和今日的我們認識:對列國的審判並非出於偶然,或是一般的歷史事件,而是神救贖以色列的計畫之一。盱衡世局,敬畏耶和華,便從神得安慰、被建造。
靈修筆記
耶利米書 第47章
經文要義
本章論非利士,也將為北方的巴比倫所滅。在聖經時代,非利士的迦薩是巴勒斯坦的重要貿易中心,至今「迦薩走廊」仍是以巴戰略要地。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非利士可能不如埃及出名,但舊約常載他與以色列為敵。本章論非利士必亡於巴比倫,明白告訴我們:
1.神預先看透萬事:本章的開始不是作戰命令(對照46:3-4;14),也不提國族城市,而特記是在「法老攻擊迦薩之先」此話已臨到耶利米(1),說明本文是個早期預言,在埃及法老出師北上,順道攻擊迦薩之前,亦即埃及還是南方強權;巴比倫還沒顯出威勢之前,神就警告非利士人,法老攻擊還是小事,更大的懲罰將由北方巴比倫人臨到他們。
2.神適時安慰以色列:既是早期預言,為何這個審判非利士的信息列在本書後段,猶大人國破家亡之後?是否為了顯明神必報應列國,從而給予被擄的猶大人一絲希望?神始終不忘安慰祂的百姓!
3.世人即便聯手也不能勝過神:推羅、西頓是繁榮強大的腓尼基城邦,總是與非利士聯盟。「迦斐托海島」即克里特島,是非利士人的原鄉(摩9:7),也總是會遠征馳援自己同胞。但神所定的計畫是「日子將到,要毀滅一切非利士人」(4),人類的任何聯盟或力量,均不足以敵擋神,「他已經派定你,焉能止息呢」(7)。「派定」一詞在本書只此一次,強調此事是出於神的安排,非利士必完全滅亡,不再復興。今日非利士已不復存在,充分證明此點。
靈修筆記
耶利米書 第48章
經文要義
本章論摩押的傾覆,與賽15-16章相似。摩押與亞捫為羅得後裔,以色列的宿敵,曾出兵助巴比倫攻打約雅敬王(605BC,見王下24:2)。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思想摩押滅亡的原因,給我們許多提醒:
1.拜偶像(7;13):摩押人以基抹為守護神,膜拜的方式包含獻長子為燔祭(王下3:27),這是毀滅摩押的最直接原因。他們以為守護神能夠保護他們安全,但基抹連同它們的祭司、崇拜者一同被擄走。
2.自恃財貨:他們栽種葡萄和從事畜牧,物質富足,便「倚靠自己所作的,和自己的財寶」,因而「必被攻取」(7),就算給他翅膀,也難逃神的審判!富足所帶來的驕傲和偶像崇拜,足以亡國滅族,可不慎哉?
3.生活安逸:因地處高原,摩押很少外敵入侵,生活安定。故說「沒有從這器皿倒在那器皿裡,也未曾被擄去。因此他的原味尚存,香氣未變」(11) 他們享有神的普遍恩典,卻不知感恩,將榮耀歸給假神。
4.驕傲狂妄:上二項會合,使得「摩押人驕傲,是極其驕傲…他自高自傲,並且狂妄,居心自大」(29),神宣告祂知道摩押誇大的話一無所成,而要使摩押的哀哭聲響徹全境(30-31)。
以上哪一項不是今日的時代特徵?求主憐憫、求主轉化!
又,用了46節哀悼摩押滅亡後,末節(47)忽轉為摩押必歸回復興,神畢竟顧念羅得後裔(詳下章),祂的慈愛永遠長存!
靈修筆記
耶利米書 第49章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本章涵蓋各國,也涵蓋了神的廣大心意:
1.神旨意的救贖性:猶大亡國之際,亞捫不斷使計擾亂(27:3;40:14),此時耶利米預言神必向亞捫報仇,可謂大快人心。但如同摩押一樣,亞捫也將歸回、復興。這表明神的慈愛和胸襟極廣極深,並不局限在選民意識上。祂不但顧念羅得的後裔摩押和亞捫,並要拯救萬邦萬族,顯明整個救贖的心意(參創12:3)。今基督的教會也是神的這救贖大計的彰顯(弗2:13-22)。我們要對齊神心意,與聖靈同步向前!
2.神審判的普世性:神確實會向虐待以色列人的各國報仇雪恨(參亞2:8),但不僅於此。基達和夏瑣與猶大無甚交集,以攔在耶利米時代也早已式微,論到這些國族只顯明祂的眼目遍察全地。不論是不是以色列人的仇敵,也不論是城邑堅固如大馬色,或「無門無閂」的遊牧民族,都歸神治理,也受神審判。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10/20
耶利米書 第50章
經文要義
50-51章長篇論巴比倫。應作於西底家王四年(51:59),即594BC。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本章展開對巴比倫的長篇論述,其中充分反映出:
一、神僕人的超越性:耶利米的信息從來都敦促與巴比倫合作,應是典型的「親巴派」;且寫作本篇信息的那一年(西底家四年,見51:59),他正在對抗那些預言巴比倫的軛即將折斷的假先知,和寫信力勸已被擄者安居巴比倫(28-29章),怎會同時又對巴比倫發出這麼強硬的滅亡預言?其實,神的僕人超越任何黨派,他說神所說,單單事奉神。
二、神刑罰的公義性:本章開篇即宣告巴比倫將和他們所事奉的偶像彼勒、米羅達等,一同滅亡。神不僅要審判巴比倫所犯的罪惡,更要刑罰使他們犯罪的偶像權勢(參38;51:47;52等)。這是為了要剪除假神的公義之舉。事實上,神最終的刑罰對象是撒旦(啟20:1-10)。
三、神預言的準確性:耶利米在巴比倫國勢頂峰時斷言他必滅亡,且:
1.全篇用現在進行式,書寫一件成就於55年之後的預言(宣告於594 BC;成就於539BC),因那是必定實現的真理。
2.明言毀滅巴比倫的大軍來自北方(3;9;41)。歷史證明巴比倫亡於波斯瑪代,波斯雖在東方,瑪代卻在巴比倫東北,且這聯軍還在七年前(546BC)滅了西北方的大國呂底亞,說他們從北方而來,是完全正確的。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10/21
耶利米書 第51章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一、(續上章)神預言的準確性:這段聖經中清楚記錄了:
3.毀滅巴比倫的是「列國」(27-28,50:9「聯合的大國」),其中包含瑪代君王(11)。史載瑪代在擴張領土的時候,佔領了許多屬國,後又為波斯王古列(居魯士)所敗(550BC),連結為一個多族的聯合部隊,最後攻陷巴比倫的是「瑪代人大利烏…取了迦勒底國」(但5:30-31)。
4.巴比倫將全然荒涼,永無人煙。(29,37,41,43,62,並50:3,12-13, 23,39-40,45),當時繁榮似錦、堅不可摧的巴比倫城確實至今一片荒漠,無人能夠重建。
5.巴比倫的滅亡使各國和以色列被擄者歸回故土(6,9;並50:4-5,8,19)
二、(續上章)神刑罰的公義性:神刑罰巴比倫,除了對付偶像,還因:
1.為聖殿報仇(11,並50:28):巴比倫人摧毀了耶路撒冷的聖殿,拒絕,並褻瀆了神的居所,神必追討此罪。這樣的信息給身在被擄的外邦之地瀕臨滅亡的猶大人,帶來了能夠歸回本土的強烈盼望。
2.懲治貪婪:13節宣告「你貪婪之量滿了」,「貪婪」原意為「利益,財富」或「劫奪」,指:①巴比倫的財富來自擄掠,②財富所具的一種劫奪人心的慾望。「量滿了」英文修訂版譯「你的生命線切斷了」。巴比倫所代表的貪婪、奢侈、邪淫,是神審判的重點(參啟18:14)
三、神百姓的回應性:本章還激勵被擄者對「巴比倫必滅亡」的信息應有的態度:
1.不聽風聲,選擇相信(46):雖未看見徵兆,也不心驚膽怯,不因風聲而懼怕,只堅持相信神藉先知所傳的信息:巴比倫必被攻取!
2.日子將到,耐心守候(47;52):本章兩次強調「日子將到」,神刑罰巴比倫偶像的日子很近了,再等一下,再等一下…
3.不要站住,預備回歸(50):以前耶利米勸被擄者安居,現在時間迫近,他要他們不要站住,不要留戀被擄地,要在遠方紀念耶和華,心中追想耶路撒冷,隨時預備整裝回國!
今我們對「耶穌再來」此一同為必將發生的事,豈不也應抱持相同態度?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10/22
耶利米書 第52章
經文要義
本章是歷史補篇,目的為顯示耶利米的預言應驗了。大部份與王下24:18-25:30相同,只刪去了基大利被刺事件,因已詳述於40章。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歷史在默默地為耶利米作證,很難想像他在寫本章時有多麼感慨:
1.眼瞎、心瞎,哪個更瞎? 西底家的雙眼被巴比倫王硬生生戳瞎,他最後所看到的,是他兒子們被殺的場面,和「巴比倫王的眼」(34:3)。他在戰火中作王十一年,神派耶利米和其他許多先知早晚提醒他(參代下36:12-16),以西結還曾以活動劇演示過「他雖死在那裡,卻看不見地」(結12:13),卻仍不肯,不肯悔改。他瞎的只是眼睛嗎?
2.信物、信仰,什麼可信? 聖殿被毀,可能比君王被擄更令百姓震撼,因聖殿是根據神的命令建立的,是神在人間的一個信物,只要聖殿還在,他們以為猶大就絕不會滅亡。聖殿一毀,人人都必須重新思考:殿與神,究竟哪個可信、應該信?
3.死的,走的,個個重要! 本章記錄了被帶到利比拉巴比倫王那裡殺死的74個首領,他們均曾大力反駁過耶利米要向巴比倫投降的忠告,記之可為鑑戒;又特別記錄各次被擄的人數,他們則是被選的餘種,是將來以色列復興的中堅分子,寄託著耶利米對未來的無限期許。
4.出監,出頭,神開出路! 本書的最後,和列王紀一樣,記錄25年後在那遙遠的巴比倫,被擄37年的約雅斤王獲釋出監,並獲高規格待遇。此事在人是萬不能,神卻開路,好為選民回歸預備道路!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10/23
耶利米哀歌 第1章
經文要義
本書是當猶大人被擄,耶城毀壞荒涼之後而作。據說寫作地點在各各他山下的「耶利米洞穴」。1-4章是字母詩。首章悼聖城被毀。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本章哀悼聖城被毀,傷痛逾恆的先知讓我們明白如何處理傷痛:
1.情感與理智是平衡的:本書除5章之外,都以希伯來文22個字母作為每節(1;2;4章),或每三節(3章)之起首,稱為字母詩,或離合詩。作者在極度哀痛的情緒中,還冷靜地按字母排序,應是為了供後人容易記憶、誦念,引為警惕。再大的傷痛與委屈,沒有奪走他的理智。他是清醒的,不過度沉溺在自我情緒中。
2.哭泣與哀嘆是正常的:耶利米一生服事主,威武不屈,貧賤不移,絕對堪稱屬靈偉人吧?他都坦承「我因這些事哭泣,我眼淚汪汪」(16);「我嘆息甚多,心中發昏」(22),也抱怨「聽見我歎息的有人,安慰我的卻無人」(21),我們還會以為男兒有淚不輕彈嗎?壓抑、忍耐,強顏歡笑,或故作鎮靜都造成內傷,哭出來是正常,並且健康的。
3.謙卑與認罪是自然的:本章中的「我」,有時是耶利米本人,有時是指耶路撒冷城。他將自己與這座深愛的城市連為一體,而非旁觀、評論這城的苦難。此即所謂「認同式」的禱告,不自外於同胞所犯的罪,更引導著整個城市宣告「耶和華是公義的!祂這樣待我,是因我違背祂的命令」(18),服在神公義的律下,求神垂聽禱告,來施恩憐憫、療傷止痛。這是生命的自然反應。
由這三方面,我們也能學像耶利米,哀而不傷,怨誹而不亂的走過人生痛苦的時刻。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10/24
耶利米哀歌 第2章
經文要義
本章從聖城轉向聖民,哀嘆眾百姓所遭的苦難。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從耶利米在患難中的禱告,我們也明白禱告的真諦:
1.主雖發怒,我仍祈求:上章說到不要自外於別人的罪和苦難,此外我們也常自外於神。一想到是我們的罪惹神發怒,或僅是自認為神在生我的氣(這常是錯怪了神),我們就退縮,想要躲開神。耶利米卻對神的慈愛憐憫有絕對信心,雖清楚同胞犯了大罪惹神發怒(1),且經四十多年宣告神命定的審判,他仍然「在主面前傾心如水」(19),懇求不止。他在神公義的律下仰望神的慈愛,在審判中相信仍有憐憫。不自棄,也不棄神;不怨天,也不尤人,就是禱告,禱告,再禱告!
2.一邊訴苦,一邊反省:首先,他沒有指責神,只是陳述錫安的災難,和自己的傷痛。禱告是要放下苦毒惱恨、猜疑論斷或指責定罪等負面情緒,而儘管到神面前來訴苦,傾心如水。同時,一邊整理思緒,反省前因後果。當掌握了受苦的原因(神發怒、誤信假先知等),禱告就更容易聚焦,對齊神的心意了。
3.看來無望,仍抱希望:耶利米眼前所見是滿目瘡痍(2;8-9),屍橫遍地(21),「錫安的民哪…你的裂口大如海,誰能醫治你呢」(13),是無藥可救,無法可想了(參3:18)。但愈是這樣,愈「要起來呼喊,在主面前傾心如水…你要為他們的性命向主舉手禱告」(19)。不被眼見的無望景象限制,禱告,就有救;有指望(參3:21)!“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10/25
耶利米哀歌 第3章
經文要義
本章是全書中心,也是最長的一章,先知在漆黑光景中見著了亮光。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本章先知經歷了靈裡的大轉機,也使我們找到了禱告的關鍵:
1.雖然無助,仍然求助:他一面說「我在耶和華那裡毫無指望」(18),一面又說「耶和華啊,求你紀念我…」(19),在無望中堅持指望,在無話可說時堅持呼求神,僅此一念,路就開了,轉機就來到了!
2.思念繁多,一主一信:20節的「我心想念這些,就在我裡面憂悶」,「這些」是複數,是指1-18節所描述的苦難,很多,很苦,一想這些我們就心煩意亂;但21節說「我想起這事,心裡就有指望」,「這事」是單數,指「以下這一點」,即22節的「我們不至消滅,是出於耶和華諸般的慈愛,是因祂的憐憫不至斷絕」。亦即,外在事物(苦難)、內在思慮都是繁多紛雜的,愈想愈憂悶,但單單想到神的慈愛這一件事,心裡就有指望。我們只有一主、一信、一洗、一聖靈,就夠我們進入「每早晨這都是新的,祢的誠實,極其廣大」(23)的嶄新天地中了。哈利路亞!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10/26
耶利米哀歌 第4章
經文要義
本章歎聖殿,道盡城陷時的慘象,往日榮耀盡失。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本章所記哀鴻遍野,怵目驚心。最讓我們警惕的是:
1.領袖失職,神人共憤:耶城陷入「慈心的婦人…親手煮自己兒女為食物」(10)的大災難中,究其原因,先知認為:「這都因她先知的罪惡和祭司的罪孽,他們在城中流了義人的血」(13),領袖所行,動見觀瞻,這不僅是外在事實,也是屬靈定律。這些惹神憤怒的領袖,也休想要得民心,「人向他們喊著說『不潔淨的,躲開,躲開!不要挨近我!』」;他們逃到外國,列國都不讓他們入境(15);神也發怒,將他們分散天下,不再眷顧他們……無人再看重祭司,也不厚待長老。神人共憤,萬人唾棄至此,怎能不引以為戒?
2.人的幫助,無一可靠:「我們仰望人來幫助,以致眼目失明,還是枉然。我們所盼望的,竟盼望一個不能救人的國」(17),生動刻畫倚靠人而完全落空的情景。就連君王或政治領袖,「我們曾論到他說:我們必在他蔭下,在列國中存活」(20),現在卻輕如鼻中的一口氣,毫無力量拯救我們,自己還在坑中被捉住,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
是的,「有人靠車,有人靠馬,但我們要提到耶和華我們神的名」(詩20:7)!。
靈修筆記
耶利米哀歌 第5章
經文要義
本章在艱辛日子中呼求復興,將焦點轉向神,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本章讀來極苦,但也充滿盼望。原來:
1.有苦,是可以向神訴的:我們禱告時常常太“客氣”了,不好意思煩擾神,總是吞吞吐吐,最後摸摸鼻子自己想法子解決。耶利米可不是這樣,本章開篇即認定「耶和華啊,求你紀念我們所遭遇的事,觀看我們所受的凌辱」(1),就是打定主意要將一切遭遇向神傾吐的。接著他便滔滔不絕,一口氣訴了18節的苦,一一舉出18種苦情與亂象,說得「心裡發昏,眼睛昏花」(17),才不理會神是不是聽得耳朵發麻,反正我就是要說!這就對了,有苦,向人說會有諸般後遺症,向神說,只有多般蒙福氣!可為什麼我們總是偏偏顛倒過來呢?
2.有神,是可以得復興的:果然,當向神這樣傾心吐意之後,他的眼光大轉,心境大開,發現地雖改變,神卻永存──「耶和華啊,你存到永遠,你的寶座存到萬代」(20),於是可以發出明確呼求:「耶和華啊,求你使我們向你回轉,我們便得回轉;求你復新我們的日子,像古時一樣」(21),隨著這樣的呼求,一個回轉更新的生命,就此要展翅上騰了!哈利路亞!
人生不如意事很多,但可以向神訴苦,可以重得復興!耶利米連在國破家亡中都還看見了盼望,得著了更新,我還怕甚麼呢!
靈修筆記
約翰福音 第1章
經文要義
本書為使徒約翰在前三本福音書已流傳多年之後,以親身跟隨耶穌的見聞所做的補充記述。藉耶穌的言行強調他的神性。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1.超越物質(1):稱耶穌為「道」,表明祂不是一個物質的存在,正如後來耶穌宣稱:「神是個靈」(4:24),是超越物質的。
2.超越時間(1-2):這道「太初」就有,創世以前就與神同在。
3.有意志、有能力以創造萬物(3):神是靈,但不空洞,乃是具體的存在,有位格、有意志與判斷力,更有大能可以創造萬物。
4.是生命、是真理要賜予世人(4-18):a.「道」不虛無,有「生命在祂裏頭」,就是「人的光」(真理)。b.「道不遠人」(參《中庸》13章),而是積極入世地「照在黑暗裡」、「祂在世界」,「祂到自己的地方來」,成就了「道成肉身」的大工!耶穌這位神迥異於任何哲學。
二、耶穌是人(14):石破天驚的「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已成就,神的獨生子降世成為完全的人,是可見的肉身,就「住」(原文「紮帳棚)──起居坐臥在人間,充滿恩典和真理,且恩上加恩。
三、耶穌的見證人:施洗約翰活出了一個見證人的生命,是:
1.謹守本分:撒旦的特色是不守本位(參猶1:6;創3:5),施洗約翰卻沒有因成名而得意忘記「你是誰」,一再聲明「我不是基督」、不是以利亞或那先知,謹守本分不逾越。
2.認清職責:他清楚自己只是曠野中的那聲吶喊,為將要來的基督修直道路。自我的認知帶來真實的謙卑。
3.完成使命:如上,方能在耶穌來到時立刻認出:「看哪,神的羔羊」,第二天再說「這是神的羔羊」,並力薦自己的門徒去跟隨耶穌。
四、耶穌的跟隨者:跟隨耶穌不離開(37-39)並力邀夥伴同行(40-48)。
靈修筆記
約翰福音 第2章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1.解決困境:人生常有「酒用盡了」(3),走到盡頭的時刻。此時要像耶穌的母親瑪利亞一樣:a.將情況告訴主:不必驚擾,單單對主說:「他們沒有酒了」,b.將「時候」交託主:不規定主行事的時間和方式,耐心等候。c.完全的順服主:對所有相關人事物宣告:「他告訴你們甚麼,你們就作甚麼」,同理,「他沒有告訴你們甚麼,你們就不要作甚麼」!完全、徹底的順服必使我們經歷神蹟!
2.使無變有:平淡的水,可以變成上好的酒,只要交給主!
二、耶穌必將:此時的耶穌因「時候未到」而行事低調,但仍然必定:
1.得著榮耀:耶穌潔淨聖殿,其他三卷福音書均記於祂釘十字架之前數天;本書則記於祂公開事奉之後不久。可見耶穌曾兩次潔淨聖殿,第二次時祂稱聖殿為「我的殿」(太21:13;可11:16;路19:46),因祂是以彌賽亞、君王的資格臨到聖殿。而這一次祂稱殿為「我父的殿」(16),表明祂是以神兒子的資格來潔淨聖殿。請勿將耶穌潔淨聖殿作為發脾氣的藉口,注意祂如何一貫地彰顯榮耀(參11)
2.潔淨教會:牛羊和鴿子本是獻祭的聖物;兌換銀錢的「桌子」與「銀行」同字根,本沒有罪性,但現在成了祭司與商人合夥剝削信徒、謀取暴利的工具。耶穌事奉的前後期都致力於為聖殿除去一切屬地的財利。基督彰顯之處必定一方面解決難題供應生命(變水為酒);同時有嚴厲的淨化(潔淨聖殿)。我會只要供應,拒絕被潔嗎?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10/30
約翰福音 第3章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一、不改變的神:3:16乃是最寶貴的一節聖經,石破天驚地宣告了:
1.愛的源頭──神。此「愛」是:a.神聖的愛:希臘原文agapao,非同於世間講條件的,或含帶私慾的愛;b.已然的愛:原文也是完成式,表已經如此了,已經一愛不復返了。
2.愛的對象──「世人」,是這罪惡世界中一切不配的罪人!
3.愛的程度──神對世人的愛是愛到「甚至」,即超過所應得的地步,將祂懷裏的獨生子,就是祂的彰顯(參1:18)都賜給了他們!
4.愛的果效──人能「信」。若不是神先愛了我們,人根本不能、不會信神。藉著「信」,人與神聯屬。「信」字原文是「信入」(believe-into),即「相信歸入」神。真實的相信乃是歸入基督裏面。
5.愛的結果──神先愛人;人「相信歸入」神,便不至滅亡,反得永生!
二、須改變的人:本章也顯示了人類的幾個「必須」:
1.須重生:3節耶穌的話似乎突兀,乃是:a.直接點明「重生」的迫切必須性;b.直接翻轉尼哥底母所追求的方向:他以為人需要的是好教訓,藉以改善行為,但主表示人所需要的不是教訓,而是生命!
2.須抉擇:雖然耶穌到世上來的目的主要不是為定人的罪(17),但人必須在信或不信(18;36,並5:24)、愛光或愛黑暗(19)之間作出抉擇。「得救」和「定罪」(審判)是本書主題之一(參5:22;8:15;9:39;12:47)。
3.須衰微:續一章,施洗約翰的見證再次顯示:a.認識耶穌是認識自我之本:清楚耶穌是「天上的神所差來的」(參27;31;34)才能認識自己的本分、職責和使命。b.尊耶穌為主是喜樂之本:耶穌是新郎,是主角;我只是婚筵中的「朋友」,真認識此便喜樂滿足(29)!「祂必興旺,我必衰微」的人,是自我退位,一生尊主為主!
靈修筆記
約翰福音 第4章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一、跨文化廣傳福音:這井旁談道的過程,顯示了一套傳福音的策略:
1.跨越偏見:當時猶太人鄙視撒瑪利亞人(參9),去加利利都繞道而行。但耶穌「必須經過撒瑪利亞」!福音的使命對於主是遠遠大過族群恩怨和偏見。求主也給我這樣的眼光和負擔! ➡使徒胸襟
2.融合文化:至於如何消除對方的偏見、成見,攻破堅固營壘?
a.建立關係(7):從當下情境和需要(水;打水;喝水)切入,打開話題。
b.消除隔閡(9):有智慧地攻破種族(你是猶太人)、性別(我…婦人)所形成的文化營壘。但注意需仰望上頭來的智慧,勿太唐突。
c.導正知識(10妳若知道…):從理性上作真理的建造。➡教師恩賜
d.開啟靈性(10-11):將注意力從物質的水;打水器具,轉向神…活水。這不容易,因人總是習慣物質性思考(15)。不必灰心,繼續!
e.突破威權(12-14):婦人又抬出祖宗(雅各)、文化遺產(井留給我們)、習俗道統(歷代祖宗都喝這井裡的水)等意識形態中的最大權威,來挑戰耶穌誰更「大」。耶穌不參賽,只提供靈裡的活水(14)。
f.重整道德(15-18):當婦人再以物質性思考模糊焦點(15),耶穌一語道破她生命最大的需要在重建道德防線➡先知指正 牧養跟進
g.攻破教條(19-26):婦人最後祭出關於敬拜地點、儀式的辯論的招數(20),耶穌再次以直指心靈(23-24)來攻破宗教知識(25),使焦點回歸自己(26)。基督永遠是傳福音的中心!➡辨別諸靈的恩賜
二、藉服事贏得尊敬:各福音書都記耶穌在家鄉遭人厭棄(參太13:57;可6:4;路4:24),約翰又記祂重新贏得尊敬──藉著在耶城所行的事。天國的原則向來是:權柄和尊貴都來自於服事、生命和品格。
三、超空間顯出神蹟:主在迦拿醫;人在迦百農好。祂超越空間距離!大臣「信耶穌所說的話」(50),果然「信是得著的就必得著」(可11:24)
靈修筆記
快
捷
功
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