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日靈糧
作者:張鈞莉 老師
1 | 二 | 詩篇117 | 11 | 五 | 詩篇122 | 21 | 一 | 詩篇132 |
2 | 三 | 詩篇118 | 12 | 六 | 詩篇123 | 22 | 二 | 詩篇133 |
3 | 四 | 詩篇119
(1-32) |
13 | 日 | 詩篇124 | 23 | 三 | 詩篇134 |
4 | 五 | 詩篇119
(33-64) |
14 | 一 | 詩篇125 | 24 | 四 | 詩篇135 |
5 | 六 | 詩篇119
(65-96) |
15 | 二 | 詩篇126 | 25 | 五 | 詩篇136 |
6 | 日 | 詩篇119
(97-128) |
16 | 三 | 詩篇127 | 26 | 六 | 詩篇137 |
7 | 一 | 詩篇119
(129-160) |
17 | 四 | 詩篇128 | 27 | 日 | 詩篇138 |
8 | 二 | 詩篇119
(161-176) |
18 | 五 | 詩篇129 | 28 | 一 | 詩篇139 |
9 | 三 | 詩篇120 | 19 | 六 | 詩篇130 | 29 | 二 | 詩篇140 |
10 | 四 | 詩篇121 | 20 | 日 | 詩篇131 | 30 | 三 | 詩篇141 |
RPG禱讀經文
日期 | 章 節 | 經 文 |
10/30-11/5 | 詩篇
118:6、8-9 |
有耶和華幫助我,我必不懼怕,人能把我怎麼樣呢?投靠耶和華,強似倚賴人;投靠耶和華,強似倚賴王子。 |
11/6-12 | 詩篇
119:159-160 |
你看我怎樣愛你的訓詞!耶和華啊,求你照你的慈愛將我救活!你話的總綱是真實;你一切公義的典章是永遠長存。 |
11/13-19 | 詩篇
127:1-2 |
若不是耶和華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勞力;若不是耶和華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警醒。你們清晨早起,夜晚安歇,吃勞碌得來的飯,本是枉然;惟有耶和華所親愛的,必叫他安然睡覺。 |
11/20-26 | 詩篇
133:1-3 |
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地善,何等地美!這好比那貴重的油澆在亞倫的頭上,流到鬍鬚,又流到他的衣襟;又好比黑門的甘露降在錫安山;因為在那裡有耶和華所命定的福,就是永遠的生命。 |
11/27-12/3 | 詩篇
139:13-14 |
我的肺腑是祢所造的,我在母腹中,祢已覆庇我。我要稱謝祢,因我受造奇妙可畏,祢的作為奇妙,這是我心深知道的。我的肺腑是你所造的;我在母腹中,你已覆庇我。我要稱謝你,因我受造,奇妙可畏;你的作為奇妙,這是我心深知道的。 |
詩篇 第117章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這是整本聖經最短的一章,集中全力來讚美神。單是這一點就讓人對讚美要「刮目相看」了;再加上它大幅度地擴大和提升了:
1.讚美的人──萬國、萬民(族)。完全跳脫「選民」的世界觀。老約翰在拔摩海島上所見神是普天下的主,在祂寶座前,「有許多的人,沒有人能數過來,是從各國、各族、各民、各方來的」(啟7:9),在本篇的讚美中已然實現!馬丁路德說:「整本使徒行傳是為詩篇117寫的」,原因在此。而「萬民」,是小的宗族單位。故此「讚美耶和華」的光榮邀請未曾忽略任何一個民族或部落,或小家族。地上的萬族啊,我的親戚家人啊,都要來讚美耶和華。
2.讚美的方式:1節的「讚美」是大大誇口的稱讚;「頌讚」卻有「平靜」之意(參詩89:9)。讚美神的方式包括高聲激昂的讚美,與平靜親近的頌讚,二者兼具。我們可以用各種方式讚美神。
3.讚美的內容:本詩雖短,但讚美的內容涵蓋廣大,包括:
a.神的慈愛與誠實:慈愛(希伯來文hesed)與人的愛不同,是包括了憐憫、良善、堅定不移的愛,常與誠實(emeth,或譯信實,真理)一起出現。如「律法本是藉著摩西傳的;恩典(hesed)和真理(emeth)都是由耶穌基督來的」(約1:17),慈愛/誠實亦即恩典/真理,是神那具有兩面性,而同時存在的美好屬性。這,是我們必定要讚美神的原因和內容!
b.神的偉大與永遠:「大施」原意為「極其浩大」(創7:18-19),或「得勝」(出17:11),是個非常威猛的字,今形容神的慈愛,顯示此愛的浩大,與大能。而祂的誠實(信實)則永存。這也是同一恩典的兩面:空間上大到無所不包,覆蓋「萬國」(1);時間上長到無時不在,從起初直到「永遠」(2)!
阿們!萬國萬民都要讚美祢,但願我的讚美內容也日益深廣!
靈修筆記
詩篇 第118章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本詩作者從自己的生命經歷中,淬煉出了寶貴的經驗之談:
一、認識「人」──人算甚麼,因神慈愛而得以認識、讚美祂:
1.人不足倚靠(8-9),即便貴如王子,在急難時也不可靠;不足靠;不能靠,靠了可能反而壞事。
2.人也不足為懼(6-7)。我們對人應謙卑,但不必懼怕,因神掌管萬事,「人能把我怎麼樣呢」。只要「有耶和華幫助我」,足矣!
3.人的價值來自稱謝神(2-4):唯「以色列」(神的百姓);「亞倫家」(神的祭司),和所有「敬畏耶和華的」,與神恢復關係,認識「祂的慈愛永遠長存」而來「稱謝耶和華」。「人」受造的價值因而顯出。
二、認識「神」──作為六首「哈利路詩」的末篇,本篇重心仍為稱頌:
1.神應允禱告(5;21):祂垂聽人的呼求,將人從跌倒的急難(狹窄)之處,安置在寬闊之地。使得生命中的「急難」也成為祝福。
2.神大能幫助:人不能助(6-9),但神能(16)!
3.神慈愛信實:祂雖嚴厲懲治,但也敞開義門(17-20)
三、認識「我」──我飽享神的幫助和救恩:
1.過去(1-18):急難中、被圍困時,祂「成了我的拯救」。
2.現在(19-20):祂給我敞開義門,我要進入。
3.將來(21-27):彌賽亞預言「匠人所棄的石頭已成了房角的頭塊石」、「和散那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都已成就,還要成就到永遠!
難怪說”理當用繩索把祭牲拴住,牽到壇角獻給神”!主祢配得!
靈修筆記
詩篇 第119章(1-32)
經文要義
這是聖經最長的一章,共176節,是嚴謹的字母詩──分為22段,每段8節依次以希伯來文22字母為首字母。主題是愛慕神的話語。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作為聖經第一長詩,詩119篇有許多令人難忘的特色,如:
1.絕妙的文學,無名的作者:本詩不但長篇巨製,且是字母詩,按希伯來22字母分段,每段8節皆以同一字母開頭,結構極其精細巧妙。以如此高超的文學技巧來全篇形容神的話語,等於替“文學作品“下了價值的定義,置諸世界文壇無以匹敵。更耐人尋味的是:嘔心巨作,卻無作者署名,詩人確實“轉眼不看虛假“ (37),單單“看重神的命令“ (6)!享盛名與享聖言,哪個是真享受?
2.澎湃的情感,堅定的心志:只要一瞥本詩,無人能忘記作者對神話語的熱烈愛戴,他看重、一心尋求、喜悅、持守(結合)神的話,以至於“我時常切慕祢的典章,甚至心碎“,世間財物全不在他眼裡(14),並且他行事堅定(5),直奔(32)無悔。這“少年人“(9)用情之深,簡直生死相許,然而對象卻非窈窕淑女,而單是神的律法!此情此志,穿越永恆的時空,和神的話語同樣激勵人心!
3.永遠的福分,繼續的持守:今日所讀前四小段(1-32),即自成單元,前後呼應。開篇重複強調遵行神話語者「有福」(1-2),原文均以「福 אֶשֶׁר」字開頭。神不但賜下祝福,更是祝福本身。而30-32三節開頭的動詞「揀選」;「持守」與「直奔」,則是對於「神是我們永遠福分」的最佳回應態度。主啊,我一生連結(「持守」的原意)於祢的話語,向著標竿直跑!
靈修筆記
詩篇 第119章(33-64)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詩人未曾在澎拜的情感中迷失理性,繼續表明對神話語的態度是:
秉持信心經歷神的話:本段中至少顯示兩方面可以經歷到神話語:a.得著安慰:神的話是我們在「患難」中的「盼望」和「安慰」(49-50),能「將我救活了」,不論是當「驕傲人甚侮慢我」(51)時,或「見惡人離棄祢的律法,就怒氣發作」時(53),因神的話語我都得了安慰。b.得著確據:神的話語句句都要應驗,即使是在天涯海角、僻壤偏鄉,監牢病房,「耶和華啊,你的慈愛遍滿大地」,是真實可經驗的,只「求你將你的律例教訓我」(64)!
靈修筆記
詩篇 第119章(65-96)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前述的情感、理智之外,詩人的一切經歷也都與神的話語連結:
1.造就自己:沒有人喜歡苦難,但詩人清楚明白“我受苦是與我有益,為要使我學習祢的律例“(71)!明白了苦難對自己的意義,使他即便在受苦中也稱頌神的公義(75)。
2.造就眾人:他仍然切求拯救,但非為了自己,而是願成為見證,使敬畏神的人歡喜,也歸向神法度(74;79)。
二、活或不活總要遵行:我即便受苦也抓緊神的話語,因為:
1.神的話語大過天地:89-91節從三方面說到神的永恆:a.本質(90上);b.工作(90下-91);c.話語:「祢的話安定在天,直到永遠」(89)!主耶穌親口印證這話,說「我實在告訴你們,就是到天地都廢去了,律法的一點一畫也不能廢去,都要成全」(太5:18)。因神的話語就是「道」logos,道先存於萬有之先,並且造了萬有(約1:1-3)。經由神的話語,我們與永恆發生連繫,當天地都廢去時,仍與神的話同存在於永恆之中!
2.我的立志超越生死:於是即便惡人把我滅絕,我也沒有離開祢的訓詞(87;參109-112),我活著,為要遵守;並領人一同遵守祢的法度──因此我知道祢必「用這訓詞將我救活」(93、88等,本篇重複八次) ──但我若死,乃因「我看萬事(包括我的生命)盡都有限,唯有祢的命令極其寬廣」(96),因此我「或活或死,總是主的人」 (羅14:8)!也是主話語的人!我算什麼,「我是屬祢的」(94)!
哈利路亞,耶和華啊,祢的話語就是這樣深深得著我的全人全心!
靈修筆記
詩篇第119章(97-128)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經過生活的體驗,和苦難的淬煉,詩人對神話語的情感從「喜悅」(14),發展成「我何等愛慕祢的律法」(97)!這「愛慕」的表現是:
一、終日思想:彷彿熱戀中的情人,晝夜思想(97;參詩1:2),魂牽夢縈。
1.終日思想的結果:得著屬天的智慧,超過仇敵,或有經驗的師傅及長輩(98-100)。我們對世事的「明白」了悟,都出於神話語的啟示(104),而非憑著自己可以參透。
2.終日思想的原因:這段經文中,兩次提到神話語的所「是」:a.「是我腳前的燈、是我路上的光」(105):即便遠處不清楚,但神話語一步一步引導我們安然前行。b.是我「永遠的產業」(111):人間的產業或房屋尚且讓我們牽掛思想,何況天上永恆的產業?
二、專一跟隨:情人眼中容不下沙,詩人不但「禁止我腳走一切的邪路」(101);並且「恨惡心懷二意的人」(113),要與他們徹底隔離(115)。此判斷力並非與生俱來,也是必須勤加學習的(參104)。
三、敬畏畏懼:遵行神話語的過程中,認清自己是常犯罪的罪人,因此更加敬畏祂公義的「判語」,至「肉就發抖」的地步(120);並且,即便受苦依然讚美(107-108)。因神的話語(道)就是神,「是輕慢不得的」(加6:7);人對祂的愛,必與「敬」相連。
四、愛慕到底:即便降罰依然愛慕:127節的“所以“似乎突兀,故有譯本修改原文。但這就是詩人的邏輯:神因人廢了律法而大施懲罰,因此更顯明神話語的寶貴和重要,因此我更愛神的命令,愛到勝於愛精金!你我有這樣、敢這樣愛神的話語嗎?
靈修筆記
詩篇 第119章 (129-160)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感謝神,本詩越寫越深入地刻畫了神話語的:
一、神話語的特質:神的話語奇妙,因:
1.神的話需要神的靈開啟:「你的言語一解開就發出亮光,使愚人通達」(130),若無聖靈來「打開聖經」,經文對我們是封閉的。
2.神的話反映神的性情:神話語完全表彰出神的屬性。如:a.是正直的(137) ──正確無誤、公義不打折扣。且是盡都真實(142;151),絕無虛假,祢話的總綱是真實(160)即你律法的中心就是真理,鐵律如山,絕對可信靠。b.是極其精煉(140)──比千錘百煉的黃金更純;比蜜更甜(103)。c.是永遠立定的(152),故不但久已知道,又可今生永世不斷經歷!
3.神是藉著他的話語與我們相近:「耶和華阿,你與我相近,你一切的命令盡都真實」(151),神是藉聖經對我們說話,在最需要的時候,一句經文流進心靈,帶來最深的安慰,和把握。
二、神話語的功效:神的話除了使人有智慧(98-100),還能:
1.使我腳步穩當:包括:a.心靈內部:「不許什麼罪孽轄制我」(133);b.外在環境:「救我脫離人的欺壓」(134),內外均安,人生穩當。
2.使我生命甦醒:本詩全篇九次重複祢的話將我「救活了」,神話語有生命大能,起死回生,使軟弱的變剛強;昏昧的得清醒!
三、我們對神話語的回應:在本段中包括:
1.愛的回應:對神話語的情感,切慕到張口氣喘(131),整夜輾轉反側,不斷思想仰望(147-148),怎麼也不能忘記(153)……
2.同心同仇的反應:因為語神同心,見人不守律法他便淚流成河(136)心急如焚(139),甚是憎惡(158)……
主啊,求奪我心,讓我對祢話語也有一絲一毫像這樣的款款深情!
靈修筆記
詩篇第119章(161-176)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這兩小段做為整篇長詩的結尾,重述,也總結了前文對神話語的各項主題,更加盪氣迴腸:
一、更深的愛:詩人對神話語的愛,比起前述是:
1.更豐滿:他對神話語的愛是「好像人得了許多擄物」(162),比起「如同喜悅一切的財物」(14),更加心滿意足,暢快淋漓,再無他求。
2.更內住:他不只行為上,且是從「心裡守了祢的法度」(167)。發自內心的愛,心悅誠服,比外在「行事堅定」(5)的遵守,更形可貴。
3.更喜愛:重複的「這法度我甚喜愛」(167),和「我切慕你的救恩,你的律法也是我所喜愛的」(174),顯示對神話語珍愛彌加。而這愛是貫穿全篇的「驕傲人」「惡人」或「首領」的逼迫,所奪不去的!
二、更穩的步伐:神的話使人:
1.不絆腳:遵守律法所帶來的「大平安」,是「什麼也不能使他們絆腳」 (165,參詩17:5)。
2.無隱藏:且「一切所行的都在神面前」(168),一無遮隱,坦坦蕩蕩,無愧無怍。這是有深度的一種腳步穩當(133)的人生!
三、更多的讚美:受苦中讚美(107-108)誠可貴;詩人又在:
1.時間上:本來猶太人是一日三次禱告神(參詩55:17),現在詩人因著神的話要「一天七次讚美」。七是完全的數字,故為隨時隨地,全日無休,7-11式的讚美,247的禱告。
2.方式上:要用嘴唇、用舌頭讚美,歌唱(171-172),且他存活的目的便是為能得以讚美神(175)!這樣的人生多有目標、多美!
四、更廣的推動:讀完詩篇119,除了愛慕聖經,讀經,背經(11節「我將祢的話藏在心裡」),默想經文( 97節「終日不住的思想」),「力行聖經‧作主精兵‧建立教會‧傳揚福音」是我們不變的教會異象。願我們也起來推動讀經運動,讓讀聖經成為風潮,成為時代文化!
靈修筆記
詩篇 第120章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無論是往耶京去守節;或是上聖殿台階去獻祭,「上行」都是神兒女終生要奔往的,親近神的方向!本詩指出了親近神的路徑:
1.在口舌之爭中求告神(1-2):15篇上行之詩的起頭,是感謝神過去應允禱告,救自己脫離急難(困境)。回顧當那說謊的嘴唇和詭詐的舌頭交織之時,詩人未以唇槍舌劍加入戰場,而是“轉口“求告耶和華,而,祂就應允我!古往今來神從未讓呼求祂的人失望!又,「詭詐的舌頭」原文是單數,可能是指自己(參賽6:5)。發現自己在口舌上的軟弱,求告神來制死老我,是我們靈命「上行」的第一步。
2.從是非之地回歸神(5):口舌之爭困擾人;而誤入米設、基達這些好戰份子之地,更是「有禍了」。人生被放錯位置,非但達不成神的命定,自己也苦不堪言。幸而我們看見詩人離開了是非之地,走回“上行之路“。我們幾時轉向神,祂就轉向我們(亞1:3);就幫助我們的生命不斷地提升、不斷地上行!
3.以利箭射穿詭詐;點炭火燒淨謊言:俗語說“揮慧劍斬情絲“,情絲尚且不易斬,而人的詭詐虛謊誰能識透?唯有神的真理如勇士的利箭能射穿詭詐(詩64:7-8);如炭火能煉淨謊言(詩140:9-10)。因此:a.不必自己申冤,交託給主(羅12:17-21);b.主也同樣要煉淨我們的口舌、招聚我們離開「米設、基達」,展開上行之路。
4.以和睦止息爭戰;將苦水傾倒於神:時代愈進步,人際爭戰反而愈野蠻。神的兒女既已“轉口“向神傾吐委屈、支取應許(1),便:a.不妥協(林後6:14-18);b.不敵對(羅12:14-21),乃在戰火煙硝中靠神宣告:「我願和睦」(7)!(參〈聖法蘭西斯的禱告〉:「使我作祢和平之子,在憎恨之處播下你的愛……)
靈修筆記
詩篇 第121章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這首在“上行“途中所見所思的詩歌,淋漓盡致地呈現了:
1.舉目的對象:登山的人四周一看,滿眼青山,這已是一切文學藝術的起源,然而詩人還:a.從山之呼喚感受到保護和倚靠,這使得“山“含括了過往的經歷;b.從山之不改追溯到背後的主宰。這又使“舉目“有了永恆的連繫。c.所感受、追溯到的這位主宰者,絕非如哲學家所言的不理世事,與人分離,而是能真實、踏實地成為「我的幫助」!於是他不是寫山水詩,而是唱生命歌,浸潤世世代代的人心肺腑!今我們舉目,看的是什麼?
2.幫助的源頭:登山很耗體力,也要面對路上的危險。整個朝聖的過程(或說整個人生)其實相當艱辛。越陌度阡的旅人所需要的幫助的來源:a.不來自山,而來自造山者;b.造山者不但造山,還造天地萬物;c.祂是誰?名叫耶和華!祂是又真又活的幫助,最根本、最親切、最睿智、無法測度!輕輕兩句自問自答,彷彿唱出了一本神學思想史!至今仍在迴盪著我們的別無可靠、別無可誇。
3.幫助的堅定:上行的旅人切身需要的是:「他必不叫你的腳搖動」──穩固堅定的保護;「保護你的必不打盹」──持久不歇的保護。登山的人望著自己跋涉的雙腳,深知保護你的不是別人,乃是耶和華。山可坍,石可爛,這位神卻始終「在你右邊蔭庇你」!讚美主!
4.保護的全面:本詩最大特色還是寫活了神保護的全面性,祂是:a.也不打盹也不睡覺──滴水不漏;b.在你右邊蔭庇──近在咫尺;c.白日太陽夜間月亮不傷害你──全時間;d免受一切的災害──大災小災、已知或未知之災;e.保護你的性命──全人、全所有,整個生命;f.你出你入──全空間;g從今時直到永遠──所謂天長地久有時盡,此“護“綿綿無絕期……。不像希臘神話中,大英雄阿基里斯(Achilles)的母親在他出生時,想以沖洗天河之水來保護此子刀槍不入,卻百密一疏,漏了她所抓住的嬰兒的腳跟部位,而成為阿基里斯致命的弱點。耶和華的保護全面可靠,絕無疏失!
靈修筆記
詩篇 第122章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連著三篇上行之詩,志同道合的友伴們唱著;走著;遙想著;彼此鼓勵著……然後峰迴路轉,聖城赫然在望!所有流亡異邦的痛苦(120篇)、長途跋涉的艱辛(121篇),頓時都得著報償──哦耶路撒冷啊,萬水千山走遍,終於我們的腳就站在你的城門內了(參2)!哦神的城啊,我愛妳,願妳平安,願妳興旺,願妳崇高過於諸天……
這是大衛的詩嗎?這是每一個“上行“的神兒女的心跳!我們可能從未到過耶路撒冷,正如大衛也從未聽過“人對我說,我們往耶和華的殿去“(終其一生約櫃還在幔子裡),然而我們這所有歷世歷代、萬國萬族的神兒女們,血脈中都跳動著:
1.喜樂之感(1-2):一開篇「人對我說、我們往耶和華的殿去、我就歡喜」就把全篇帶進一片喜樂雀躍的氛圍。此樂非關個人,而是與屬靈同伴一同敬拜主的團體的喜樂。神為我們豫備屬靈的同伴(參王上19:10;18),但我們要「去」,腳要「站在神的門內」!不要做孤獨的旅人,上行的路不但與主,也與人同行!
2.合一之情(3-5):我們被揀選、被緊緊的聯絡(聯合,而非排斥)成為整齊的一座城,是:a.眾支派──各有特色。合一不是統一;b.按常例──有規律,而又理所當然。合一不是突發,或隨興的;c.為要稱讚耶和華的名──目的是敬拜讚美神,非為個人私利;d.在那裡設立審判的寶座──結果是神的榮耀寶座、人間的公平正義都得彰顯。主啊,所以我願「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弗4:3)!
3.平安之兆(6-9):耶路撒冷的名意即平安(參來7:2),興旺也同字根,平安興旺充滿在城中、宮內、你中間,所有的弟兄和同伴,認識的不認識的、古往的今來的,都受同一個吸引;邁向同一個中心!
屬靈意義之外,我們也為實際的耶路撒冷城禱告,與以色列同站!
靈修筆記
詩篇 第123章
經文要義
l上行之人來到了聖殿門口,向聖所舉目,仰望神憐憫。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本詩只有四節,但含意豐富。其中特別凸顯了:
一、仰望主的眼一路上「向山舉目」的朝聖客,現在專心向「坐在天上的主舉目」,他的仰望是:
1.專注仰望的:不再看世界、自己;不再看山,也不再看同伴,甚至連聖城耶路撒冷也不看,單單舉目仰望「坐在天上的主」。主耶穌也是「舉目望天」禱告(約17:1),主禱文也以「我們在天上的父」開頭(太6:9),就是要我們專注仰望天上的神。
2.敏銳順服的:他以“僕人對主人、使女對主母“的態度來比擬,表示:a.完全順服,沒有自己的意見,只聽憑主怒。主人需要的是良善忠心的僕人(參太25:21),他不和神講道理、提意見。b.反應敏銳:忠心的僕人定睛在「主人的手」,一個最微小的手勢他就立刻反應,不待明說。主人合用的是體貼己意、反應敏銳的僕人。
3.等候到底的:本篇戛然而止,並未得到答案,可能因為詩人已經決定,就這樣仰望到底,「直到神憐憫我們」!即便被譏誚、藐視,已到極處,也絕不中止、絕無分神!這樣的眼目,穿越過那些「安逸人」、「驕傲人」,從「被藐視已到極處」的困境中突破重圍,到達天上的寶座前,領受祂的憐憫,和大能的手的幫助。求主賜我這樣「上行」的眼光、仰望的角度,能突破重圍,等候到底!
二、主憐憫的手:聖經中,神的「手」至少代表了:①供應的手(詩145:15-1):祂張手,我們都隨願飽足;②引導的手(詩139:10):始終引導我們進入命定;③扶持的手(詩80:17):給我們行走天路的力量。④管教的手(彼前5:6):神所愛的,祂必管教,所以要服在神的手下。本詩則特別強調了⑤憐憫的手(2):因為「主人的手」除了給出工作指令,這雙手還滿有「憐憫」!所以我們望著這手,豈容錯過?
靈修筆記
詩篇 第124章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痛苦的往事常試圖生出毒根來擾亂我們(來12:15);詩人卻讓它結出美果來分享給全以色列人 (1)!因為他的回憶方式全是感恩:
一、讚嘆那施幫助的神:一句「若不是耶和華幫助我們」滿含著:
1.慶幸,而非埋怨:這不是危險的假設,而是慶幸我們有主。慶幸使人歡天喜地;埋怨使人墜入深淵。
2.歸功,而非居功:這也不是假定語氣,而是歸功的說法。歸功給神,便榮耀了神,於是自己更蒙福;自居功勞,便自擔重擔。
3.回味,而非無味:感恩將人帶回恩典的源頭,重新品味所蒙的恩寵,愈咀嚼愈甘甜;逃避創痛的回憶,反使生命平淡無味。
二、數算所獲得的幫助:有首老詩歌說「主的恩典樣樣都要數,主的恩典都要記清楚」。本詩引領我們數算主恩,包括:
1.主有形的幫助:詩人一一數算每一次當敵人起來攻擊我們、向我們發怒、咬牙吞吃、設網羅想要陷害我們……「世界」(Cosmos)是有組織的(參約壹5:19),撒旦藉這組織,要「把我們活活地吞了」(3)。但主幫助我們一一攻克。這都是主有形的幫助。
2.主隱形的恩典:捕鳥人的比喻(7)令人思想:在看得見的患難之外,我們還逃過了更多隱藏的劫數。主使網羅破裂,我們都不知道怎麼回事,就「逃脫了」!這將觸角伸向未發生的災禍,令人心眼大開。故當我們無災無難,歲月靜好,都是值得數算的恩典!
三、淬煉出智慧的結晶:這樣的回憶提煉出一句至理名言──「我們得幫助,是在乎倚靠造天地之耶和華的名」,於是我們會:①如本詩,為過往得幫助而感恩;②今後繼續倚靠神的名。得神幫助→感恩→再倚靠神……這是一個良性循環。當苦難有了這樣的結論,生命中的傷痕便不是結痂,而是結實累累!
靈修筆記
詩篇 第125章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一、兩個比喻:本篇開頭便以「好像」和「照樣」帶出兩個比喻,兜頭倒下詩人畢生的心得總結。其中含蘊著兩個重要真理:
1.倚靠神最穩:世人皆求穩賺、穩贏,但最高不過「穩如泰山」;倚靠神的人是「穩如錫安山」。泰山號稱天下第一山;錫安山是神居住的(詩74:2)、喜愛的(詩78:68)。兩座山哪一個比較穩?但何謂「倚靠神」? a.要連上:必須有關係,不能站遠遠的。b.要靠上:輕輕連接上還不行,是整個重心要“投靠”進去。所以要放下重擔;也放下自己(不再倚靠自己的能力,也不再堅持自己的意見)。
2.被神圍繞最美:「圍繞」表明:a.在周圍:聖經他處或譯為為周圍、四圍、四面,指東西南北四面八方,保護得周周到到,沒有任何疏漏之處(參121篇「4.保護的全面」)。b.不遠:近在咫尺。人活著常被小人、被煩惱圍繞,若是被美女珠圍翠繞,那可能是更加煩惱。但耶和華的圍繞卻是慈愛與安全的保證!求主開我們眼睛,看見這樣的「圍繞」(參王下6:17)。
二、兩個對比:詩人篤定詠出1-2節的美辭,是因他看出兩個對比:
1.「永遠」vs「不常」:惡人氣燄萬丈,但其杖「不常落在義人的分上」,所謂「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再大的權勢也如夢幻泡影。而耶和華圍繞祂的百姓卻是「從今時直到永遠」!感謝神永遠掌權,我們受的苦必不長久!(參林前10:13)
2.「為善;心裡正直→神善待」vs「作惡;行彎曲道路→出去受刑」:a.這是神公義的律,也是「從今時直到永遠」不會改變的。b.善惡的標準不單在倫理層面,還著重於與神的關係。所謂「義人」只是被神稱為義,神「善待」的人,並不是不會「伸手作惡」。c.代禱的重點在為善人代禱(4),將惡人交給神處理(5)。持這樣眼光的人,不但被神保護永不動搖,並滿有平安歸於他。
靈修筆記
詩篇 第126章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本詩充滿喜樂,初看是為從巴比倫歸回之民而作,但大衛也有類似的話(14:7;53:6),可見以色列被擄歸回不只是一個歷史事件,也代表神把我們從撒旦權下釋放出來,恢復尊榮。因此本詩我們體會到:
1.古今如夢同蒙一恩:我們都是蒙恩的人,無論大衛王、被擄的餘民、新約的聖徒,到今日的我們,都是長期做罪的奴僕(羅6:16-17)之「被擄的」人,卻蒙主一路牽引,將我們一個一個「帶回錫安」!當我們回顧自己所蒙恩典,確實好像作夢的人,不能置信;而當我們如此與古往今來的眾聖徒連結,豈不是如蘇東坡的詞:「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樂』」!哈利路亞!
2.外邦主內同證神蹟:奇妙的是,這喜樂就是最有力的見證,“外邦中就有人說:耶和華為他們行了大事“!他們竟先於;並與我們同證神所行的神蹟奇事!這就是神的計畫,藉著以色列顯明神的大能,好讓外邦人認識,並尊崇真神(參詩46:10)。而今,此「外邦」的界線在基督裡已打破(參弗2:14-18),所有在基督裡的肢體,都與以色列一同見證神行大事!耶和華的名在全地上得榮耀!
3.河水復流同歸於神:蒙恩很美;蒙恩的人同心禱告使別人也蒙恩,更美。想想看,你我的代禱呼求能使被擄掠的親友、使萬民流歸耶和華的聖山(賽2:2),如乾旱的南地河水再度復流,有多美!
4.撒種收割同勞同樂:禱告絕不會白費工夫,主內勞苦絕不虛空,代禱和傳福音(撒種)的汗水淚水,都將化為豐收禾捆的喜笑歡呼!這是多美的應許;而此收割靈魂的歡呼(5),再與起初蒙恩的歡呼(2)迴盪唱和,兩相映照,這又是多美的循環!恩上加恩,樂上加樂,主啊,祢真美!
靈修筆記
詩篇 第127章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所羅門這篇訓誨詩所提醒我們的,都是人生的智慧良言:
1.成就歸於神:所羅門承受父親大衛的遮蔭,和豐富的預備建殿材料,可說是注定要成就建造聖殿之大業的。可是他一再強調:「若不是耶和華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勞力.若不是耶和華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儆醒」,清楚點明人生一切的成就都要歸於神。我們一生建造了什麼?又專注看守著什麼?不論是房屋──涵括養育兒女等家庭生活;城池──代表事業版圖、工作領域、服事的事工……人生任何層面的成就都歸於神。本詩出自建造了榮耀聖殿的所羅門之手,更加令人深思。
2.安息出於神:曾經失眠的人都知:千金難買一夜安眠!耶和華賜給所親愛的人的最大禮物,不是萬貫家財,而是叫他安然睡覺!缺少神的祝福,睡眠可以立刻從人的本能,轉為無能;從最大的享受,變為輾轉反側的痛苦。唯有依靠神的人安心,也安息。
3.兒女出於神;也歸於神:“兒女是神所賜的產業“,包含多層含意:a.是祂所給的賞賜:非靠自己所能,乃是神恩典。b.非屬自己所有,乃是神託管。我們不過是管家。c. 要倚靠主把兒女栽培成為勇士的利箭,好像一個兵器大師慢慢的雕削、磨亮一支箭,而非任憑他成為朽木。d.生養兒女的目的,是對仇敵不至羞愧,要為主得勝,成為神國見證,而非為自己的面子,或要「養兒防老」。所以兒女不但是出於神,並且,一切有關於兒女的成就、榮譽,也都要完全歸於神(參羅11:36)。
“良言如同蜂房,使心覺甘甜,使骨得醫治“(箴16:24),可惜所羅門自己卻沒有好好看守自己的,和國族的城池,縱容眾多外邦妃嬪恣意玷污;他的兒女也只帶來全以色列無法彌補的傷痛(參王上11章)!我們會如他一樣知易,行難嗎?求主深深憐憫我們!
靈修筆記
詩篇 第128章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這一首寶貴的祝福詩,向我們顯明了:
1.祝福的來源(1)──敬畏神,遵行祂道:a.敬畏神是一切幸福的基礎,這不是老生常談,而是真理的驗證。當自己坐在生命寶坐上,人生就是零散、混亂的一些黑點;而當「自我」退位,尊耶穌基督坐上生命的寶座,人生在基督的管理之下,就按部就班,井然有序(參《屬靈的四個定律》)。b.「遵行他道」說到「順服」,順服就蒙福!
2.祝福的管道(2)──勞碌:人們以為蒙福的人不必勞動,茶來伸手,飯來張口即可;但神從創世以來的旨意,人就是要工作、要勞碌,在工作中享受神的賜福(創2:15;19-20)。勞碌不應帶來抱怨,而是帶來果實(“得來的“或譯為果實fruit),是享福與順利的表徵。在與神愛的關係中的勞碌是人性尊嚴,是成就感,和自我價值的來源;魔鬼才用勞苦壓制人(參創1:28;出1:13)。
3.祝福的表現(3-4)──家庭美滿興旺:a.妻子在內室──理家務、不爭競,成為全家的支柱;b.多結果子的葡萄樹──生養眾多、美德也眾多;c.兒女圍繞桌子──人和樂、家豐富。一起用餐也是交流溝通的表徵,這是成為堅固家庭的重要元素。今我們要小心3C產品竊奪了我們餐桌上的溝通;d.橄欖栽子──不斷茁壯、前途無量。
4.祝福的擴大(5)──與神的教會、屬靈的國度,以及外在社會群體的福祉相連結。這裡又是一個美好的循環:神從錫安賜下祝福,敬畏神的人飽享後將福分擴散到耶路撒冷全地,再從其中看見好處。這在現實世界和靈界同樣適用。
5.祝福的綿延(6) ── a.不但一生一世,並且到兒女的兒女,世世代代無窮盡。b.最後,詩人用“願平安歸於以色列“彼此祝福。福氣在神的眾兒女之間綿亙繚繞不止。
靈修筆記
詩篇 第129章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以色列的歷史誠可謂血淚斑斑,詩人卻在回顧中看出了:
1.對過去的感恩──敵人屢次苦害卻未得勝(1-3):他特意將“苦害“和“得勝“畫分開,發現敵人屢次苦害我,卻沒有勝了我,這樣的眼光將他從受害人,翻身為得勝者!因而可再次來倚靠神。
2.對現在的信心──神已砍斷惡人的繩索(4):從敵人雖囂張卻未能得勝的史實,詩人明白神掌權,祂的公義未曾褪色,是祂砍斷了惡人的繩索,釋放人得自由。神使用列國管教百姓,列國都只是神手中的工具(賽10:5);同樣,今天神也使用環境來教導我們,當我們從苦難裡學了功課,神就會砍斷繩索,為我們開一條出路。正確地看待歷史,使人生發信心。
3.對未來的盼望──惡人不蒙祝福必速枯乾(5-8):這裡再次提醒我們,「惡」的標準是「恨惡錫安」,就是不與神,及神的選民以色列同站的人。歷代都有「反閃族主義」(antisemitism或稱「反猶太主義」),想要一舉消滅猶太人。近代除了納粹德國有計畫地殺害猶太人,2018、19年美國還連續發生對猶太會堂持槍掃射的事件。但整本聖經都告訴我們:神,是終極的「錫安主義者」,他愛錫安,勝於愛雅各的一切住處,錫安被稱為上帝的城(詩篇87:2-3),不與神同心的惡人雖如草興旺,卻必未長成而枯乾(短暫);收割的不夠一把(無足輕重);連過路的客旅也不祝福他們(無人紀念)。詩人穿越眼前,看見未來必成之事,因而能超越苦難,滿有盼望。
我們是停留在「被苦害」的記憶中,苦毒惱恨、作繭自縛呢;還是能從「敵人沒有勝了我」的感恩中生發信心和盼望,從而勝過苦難?
靈修筆記
詩篇 第130章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本詩是一個受苦心靈的祈禱,字字珠璣。他禱告的歷程是:
1.從深處求告(1-2):詩人是處身在地心、海底,或「庭院深深深幾許」的空間嗎?我們不知;但肯定是從「內心深處」衝破壓抑,向主爆發出這串求告!神會用各樣的方法,把我們帶進各種「深處」,讓我們被祂「破裂又破裂」(伯16:14),而「從深處」向神發出呼籲。這樣的經歷,是我們與神聯合的前提。禱告不必長,但需深。深深的渴望、深深的誠意。如哈拿“傾心吐意“ (撒上1:15),而非淺嚐即止、隔靴搔癢。
2.認罪,並認明神赦罪的本性(3-4):當神同在時,詩人不但感受、承認自己有罪,並且認清神的本性和心意不是究查罪孽,而是滿有赦免之恩!赦免是神公義本性的另一面,與神不可分割,所以說赦免是「要叫人敬畏祢」。真蒙赦免的人絕不輕忽神再去犯罪。在全心敬畏中領受被神赦罪的平安和榮耀,是禱告所必經。
3.切切等候主(5-6):接著是等候。禱告不是像販賣機購物,丟進一個銅板,就立刻有商品掉下來。禱告需要等候主,承認自已無能為力,只以信心期待神。是:a.用心等候,不用口(說說而已);不用手(採取出於己意的動作),b.仰望祂的話(而非人的)。他的心比守夜的等候天亮更迫切。「等候」的特色,是可能就是下一分鐘,天就亮了;所等候的就來了。因此是滿懷盼望地等。因為,還有誰像神為等候祂的人行事呢?(賽64:4)
4.推廣禱告(7-8):詩人「從深處」(1)求告神的結果,是能夠向神的百姓作見證,說:「神有慈愛,有豐盛的救恩」,因而帶領「以色列」起來「仰望耶和華」(7)。嚐過主恩滋味的人推己及人,從關注個人需求,轉向所有肢體去分享見證、傳遞負擔,帶動禱告的風氣!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11/20
詩篇 第131章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本詩僅三節,所呈現的卻是無人不羨慕的心靈境界──平穩安靜。如何能達此境界?3節明言是要仰望耶和華。讓我們來思想:
一、甚麼是平穩安靜
1.平穩安靜不是環境形態 而是生命狀態:荒漠甘泉小故事:二畫家各繪一圖表現「安息」。一位畫一大湖,波平如鏡,遠山倒映;另一繪一大瀑布,一棵小樹灣在水中,枝上一個小巢浸濕水花,但中有一小鳥安睡。第二幅獲獎。安息不靠環境安靜。
2.平穩安靜不是規定,而是一個決定:「我的心平穩安靜」(2),新版和合本:「我使我心安穩平靜」。要做選擇,下一個決定。
二、怎樣可以平穩安靜(1):
1.真的謙卑:「不狂傲,不高大」,謙卑順服。驕傲的人也有自卑感,於是心情起伏不定,何來平穩?
2.耐心等候:「測不透的事」除指艱難,也有太稀奇美好之意(英文too wonderful for me)。求主禁止我虛浮幻想,腳踏實地跟隨主。
3.仰望神:a.顧名思義即「向上望」,從周遭的“重大和測不透的事“中調轉眼光,單單看主。「我也不敢行」英譯或作「我不關注、不介入」。b.英文作「將希望置於神put your hope in the Lord」,生動形容人的心思之所向、理想之所寄託。
三、平穩安靜的成果(2):詩人形容為:「好像斷過奶的孩子在他母親的懷中」。這包含:
1.飽享靈糧:吃飽了純淨的靈奶(彼前2:2)後,長成「斷過奶」,吃乾糧,心竅通達的成人(來5:13-14),靈裡豐富滿足;
2.飽享安息:孩子來到母親懷中是要哭鬧撒賴嗎?不,乃是安息釋放。就是這一幅無憂、無邪的安息畫面,使本詩被稱為「如珍珠般寶貴的短詩」。
四、平穩安靜的時效(3):在敬拜中我們都曾平穩安靜,可惜為時不長。今靠主宣告:「xx啊,你當仰望耶和華,從今時直到永遠!」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11/21
詩篇 第132章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本詩敘大衛建殿之志、約櫃進殿之榮,及神的偉大應許,啟示了:
一、大衛與神的關係:本詩前後兩大段間互相對應:
1.大衛與神心意相通:大衛迫切建造聖殿;神願意居住聖殿。詩人用「苦難」描寫大衛為建殿費盡心思之狀,他心迫切(1),承諾(2)要速速達成(3-5);神便揀選錫安,願意,或作「定意」當作自己的居所(13-14)。他們的心彼此呼應,心意相通。
2.大衛與神誓言相向:大衛向神起誓(2);神更「向大衛憑誠實起誓,必不反覆」(11)。大衛關心「為雅各的大能者尋得居所」(5),神卻關心建立大衛的「寶座」(11)。他們所起的誓都這樣兩相對照。
3.神賜大衛永遠的家室:大衛從幼年在家鄉以法他時就聽說約櫃的事而心生嚮往,長期渴慕為神建殿(6);神卻應許大衛子孫永遠坐寶座(12)。為期更長。
4.神賜大衛屬世與屬靈的一切豐富:神的祝福出人意料:大衛只為自己求不要厭棄(10),神卻使「糧食豐滿…窮人飽足」(15),「使祭司披上救恩,聖民大聲歡呼」(16)和勝過仇敵(18)。
總之,神的賞賜遠遠大過人對祂的付出!愛神,多麼「划算」!
1.我們承受了大衛之約的福分:神向大衛家的所應許,都因人的罪而失落了,但神仍為他保留了一個子孫,就是「受膏者」耶穌基督。而我們在基督裡,都承受了大衛之約中的一切福分(15-18)!
2.神建造教會成為祂的安息之所:神今也在我們中間得著「安息之所」,叫基督的仇敵「披上羞恥」(18,參弗3:21)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11/22
詩篇 第133章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古人說“人以和為貴“,但從來沒有任何文字能如本篇這樣深刻描寫“和“之貴!因所論不只外在的和平而已,而是生命的合一:
一、合一的價值:本詩清楚標明了合一的寶貴價值:
1.是美善:a.是何等的善──客觀的好,符合真理;b.何等的美──主觀的好,滿足心靈!.
2.如膏油:膏立大祭司的油 (參出30:22-33),神聖、貴重、馨香、擴散(澆→流→又流)、浸透(頭上→鬍鬚→衣襟)
3.如甘露:滋潤、提神、遠播(從黑門山到錫安山至少200公里)。
二、合一的性質:
1.弟兄同居:a.是弟兄,或姐妹:我們與撒旦或世界是要“分別為聖“;但與弟兄姊妹是要合一。我們征戰的對象是他後面的撒旦,但眼前的這個人,是我的弟兄、我的姊妹!b.要同居,或同工:保持距離很容易和睦,但非合一之真諦。同居、同工,而能合一,“何等美善“!
2.異質聯合:聖膏油是:a.從頭頂,流到鬍鬚(代表男人的尊嚴)、衣襟:部位不同,同受恩膏,表示各種不同背景的肢體都分別為聖,合而為一,滿有從神而來的喜樂和生命;b.大祭司衣襟上的胸牌刻有十二支派名字:背景不同,無礙合一。
3.從神而來:澆在、流到、降在三字原文相同,都是“降下“──合一是從上頭來的(參雅1:17),是聖靈所賜(弗4:3),不遑他求。合一從神而來,只有神能使我們合一,也只有當我們是為了主,才有可能合一。From the LORD,for the LORD & by the LORD。
三、合一的賞賜:
1.命定的福:a.神指定的、命令的福;b.神主動給予的福。
2永遠生命:a.合一帶來蓬勃的生機;b.福祚綿延到永久。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11/23
詩篇 第134章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會眾祝福祭司留守聖殿事奉神,這樣的主旨使本詩洋溢著:
一、事奉的基調:
1.僕人事奉:“耶和華的僕人“應是對事奉者最美的稱呼。春秋時代的晏子僅官拜齊相,替他趕車的僕人便得意洋洋了(參《晏子春秋•晏子僕御》);何況我們服事的是“造天地的耶和華“?我們以僕人的心事奉神,我們也以僕人的心彼此服事(可10:44-45)。
2.晝夜守望:此處說“夜間“,其實利未人“晝夜供職,不作別樣的工“(代上9:33)。事奉是生命的事,不論時數;也不限職掌,晝夜守望在神面前,如亞拿(參路2:37)。
3侍立聖殿:「站在耶和華殿中的」「站」NIV譯作「minister事奉」,利未人這麼平凡的站崗、守衛工作,就是一個很正式的「事奉」。站立當然不是呆立,乃是儆醒,可以隨時回應神。也不限於站姿,更是一種心態。撒母耳睡覺時也是侍立在神面前(撒上2:18;3:1-4)。求主幫助我們,白晝夜晚,無論做甚麼,就連睡覺都是在事奉神。
4.舉手禱告:事奉不只是外在事務或活動,這裡以指出事奉者生命中基本的要素──禱告、敬拜神和為人祝福的手勢。另,「向聖所舉手」原文僅「聖」一個字,可能指「舉起聖潔的手」(參提前2:8)。
二、祝福的循環:
1.「賜福」、「祝福」,「稱頌」的循環:稱謝(1;2)和賜福(3)原文相同,都是“祝福“,但前二節中是歸於神的;3節則從神還賜於人。人奉獻給神的,不都如此循環嗎(參代上29:14)?
2.「往錫安稱頌神」,和「神從錫安賜福」的循環:造天地的神,祂的福充滿天地,但祂從錫安賜福給你們。詩人愛錫安,就是愛神,不遠千里來朝聖;又從錫安承受神的祝福。今我們服事教會與神的國度,也同樣從服事中大大蒙福!
於是祝福循環繚繞,餘音不絕,為整組朝聖詩歌畫下美好的句點。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11/24
詩篇 第135章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我們都知道要讚美耶和華,也常歡呼“哈利路亞“,但似乎總是說不清要讚美什麼。感謝本詩幫我們統整了讚美神的原因:
1.神的本性(3):“耶和華本為善“就是我們讚美的基本動機。也就是我們唱的“神真好“。本節再深入說不但a.神真好,b.祂的名也是好的;c.讚美祂也是美好的! 祂配得歌頌,讚美是合宜的。
2.神的揀選(4):本節是強調語句,中文以“特作“表達,全句意為“是雅各,就是祂改名為以色列的雅各,被神揀選成為祂自己的產業“,如今言:“是我,就是我被揀選“!此事純屬恩典(申7:6-8)。
3.神的偉大(5-7):我們也常唱“祢真偉大“,但這是否是“原來我知道“的親身見證呢?我真知“神在一切深處都隨自己意旨而行“嗎?
4.神的作為(8-14):以選民出埃及之經歷述說神的拯救(8-9)、陪伴護理(9-10)、幫助得勝(10)和得地為業(12),為何詩人總要追溯往昔?a.從中深刻體會了神的永不改變(13);b.因而能展望未來(14)
5.神的獨一(15-18):這樣的神,豈是任何外邦偶像所能比擬?
6.神的同住(19-21):今我們如何敬拜道成肉身住在我們中間的神?
賦予“讚美神“如此的深度和實質,單為有這首詩,便值得讚美神!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11/25
詩篇 第136章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本詩被稱為“大哈利路亞(大讚美)詩“,在慶典中啟應唱和。內容與上篇相承,有時重複上篇語句,但又同時極具特色,如:
1.整齊的形式:每一節都以“稱謝“起頭;以“因他的慈愛永遠長存“結束,表現獨特的一致性。當全世界還未有文學理論,聖經已展現高度文學技巧。但神話語目的不在文學,而在:a.獻上感恩:神本來配得感戴,感恩不但滿足神的心,也建造我們自己。b.開啟心靈:以累積的效果將人裡面的敬拜渴望一一呼喚出來。
2.重複的宣信:詩人所重複26次的字詞,含意都非常深遠:a.“稱謝“的基本含義為“承認“或“坦承“,表示將我們所知道、所發掘之神的榮耀和作為,以言語承認出來。b.“因“的含意則為“這樣…“或. “我們相信…“,與“承認“都表示會眾不僅感謝,且視自己的回應是見證和宣言。(參《丁道爾聖經註釋》及《每日研經叢書》)
3.堅定的誓約:至於“慈愛“希伯來文Hesed,指神的堅定不移的愛,已見於上文117篇默想應用。神守約施慈愛,但人總是忘約背約,詩人帶領會眾一再重申這份永遠長存的慈愛,不是為神,而是將人帶回與神所立的永遠的誓約中去,使原本完全不配的人,單憑這約,得以與這位美善、至高無上的造物者、歷史的主,聯合起來!哈利路亞!是的,讀這詩的,誰能不說“哈利路亞“!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11/26
詩篇 第137章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亡國詩看來與我們無關,其實不然。讀本詩需嚴肅深思之處如:
1.“掛琴“或“唱歌“? 唱歌的邀請可能是個榮譽,但詩人認為:a.“錫安歌“非為外邦人“作樂“而唱,只合用來“追想錫安“──事奉和親近神。b.“怎能在外邦唱“?他拒絕的不是唱歌,而是向外邦歸順、同化。從前關羽在曹營“掛印封金“,單騎而去;本詩作者則在巴比倫“掛琴“而泣,不忘錫安。我也能拒絕仇敵誘惑嗎?
2.“意難忘“與“最喜樂” “耶路撒冷啊,我若忘記你,若不看你過於我所最喜樂的,情願我…“,此情之深、此志之堅,打動千載人心。今不論天上的新耶路撒冷;或現實之以色列的耶路撒冷,願都成為我們心頭的意難忘,和最喜樂!
3.把以東和巴比倫放哪裡? 據學者查證,“紀念這仇“一語是法律用詞,故7-9是詩人回想亡國之痛,將落井下石的以東人和殘酷的巴比倫人,都帶到神法庭的審判台前,求神記念這仇,而非藏在心中,設計報仇。對那些傷害我們的人,前者是最好的寄放處。
4.摔人嬰孩者,“神“恆摔之! 8節的“有福“是來自正直公義的福(參箴14:2;詩106:3)。詩人仍是在神的法庭中,指出生命的定律:“你怎樣行,祂也必照樣向你行“(俄15)
靈修筆記
詩篇 第138篇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這是一次因禱告蒙應允的體驗,為大衛打開了新的視野:
1.經歷神話語的大能(2):“因祢使祢的話顯為大,過於祢所應許的“此言乍看很奇怪,應許也是話,誰大過誰?故引來各種翻譯和解釋。但寶貴之處就在此:a.神曾給大衛豐盛的應許,他相信,也領受,但直到這一次禱告蒙應允,他真發現神的話如此偉大,大過於他以前對應許的所有認識!這是眼界的開啟,神以超越過去的方式啟示了祂自己。神的話偉大從無改變,但人要去經歷,那話才顯為大。b.神的恩典也確實會因著人的順服而愈發加添,大過於先前的應許。如神差撒母耳膏大衛,應許他作王;後又藉拿單說話:他的國要堅定到永遠,這話豈非過於所應許的麼?哈利路亞,這話今日對我們也是同樣的,一直不斷在──顯為大!
2.更新自我(3):呼求蒙神應允、鼓勵,使原本軟弱的心重新有能力,這也是每一個禱告者的經歷。禱告使人生命更新、重新得力!
3.擴大世界觀(4-6):禱告也使他看清神是全地的主,祂從遠處看見、掌管一切,地上的君王都要聽見祂的言語、歌頌祂的作為!
4.建立安全感(7-8):於是大衛對未來充滿信心,患難依舊;仇敵仍在,但連著四個“祢必…“,顯示他內心篤定,滿有安全感。
靈修筆記
詩篇 第139篇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提到神無所不知無所不在,我們常提心吊膽,唯恐穿幫;大衛卻一切所行的,連心思和意念,都敢求主鑒察。他與神的關係是:
1.神認識我:1節“鑒察“是深入的考查;“認識“是如夫妻關係的親密了解。神不是袖手旁觀,而是親切的曉得、知道(分辨)、細察(篩選)、深知(心理學上的淺意識層,大衛早已體驗)。空間上,神既在遠處(2),又在我前後環繞(5);時間上,我未說話神已先知道(4);範圍上,我的一切(3b)神徹底了解,超過我自己的自我認識。
2.我信任神:神鑒察並非為要“賞善罰惡,天打雷劈“,祂的每一個意念都是要引導我、扶持我(10、17)!這是大衛的基本立足點。
3.神與我同心:神的創造意念極多(17),卻都是為我定的,並一一寫在祂的冊上(16)。祂為我好,且將心思都放在我身上。
4.我與神同仇:深刻的感情讓人“愛屋及烏“,也“恨烏及屋“。耶和華啊,恨惡祢的,我豈不恨惡他們嗎?大衛堅定與神同仇敵愾。
與神建立這樣的關係,是安身立命之道,使人走永生的道路。
靈修筆記
詩篇 第140篇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上篇的神全知、全在並全能,偉大無比;本篇卻看見祂具體而細膩的體恤我們生活中受苦的瑣事和感受,對照之下,更顯寶貴。
一、本詩1-5節所顯示的:a.小人當道、人言可畏等煩惱人皆有之,非我特別不幸;b.確實可以向神訴苦告狀,非我特別軟弱──真是大快人心。尤其要向大衛學習的是:訴苦告狀要向神訴,而不向人。否則自己豈不也是“嘴裡有虺蛇的毒氣“?
二、向神訴苦之外,使詩人“脫離兇惡“的轉折關鍵,是:
1.對神往日之愛的感念(6-7):感恩的記憶,不論是a.自己當年對神的宣信(我曾對耶和華說,祢是我的神);b.神救護自己的恩惠(在爭戰的日子,祢遮蔽了我的頭),都使人心得激勵,重新得力。
2.對神公義之律的信念(8-11):不論當下惡人如何強勢,詩人確信他們在地上必堅立不住,神公義的定律不變,天網恢恢,害人者必害己,他們嘴唇的奸惡必陷害自己!
三、感念舊恩使人脫離困苦的環境,而能喜樂;相信神公義的律使人堅定不移,而能不敗。但真正使人得勝,是當我知道耶和華必為困苦人伸冤,便立刻稱讚祢的名、住在祢面前,不再原地打轉(12-13)。知道,與實踐一旦結合,“雖千萬人吾往矣“!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11/30
詩篇 第141篇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本篇在禱告上提供我們許多深刻,而值得學習之處:
1.有效的禱告── 一片馨香:這應當是對於禱告最美的形容了:如香;如獻晚祭(2)。禱告若要像聖殿中每早晚的獻祭焚香(參出29:38-42;30:8),起碼應:a.如香上騰:或是只在嘴邊繞繞?b.如香芬芳:或是如“虺蛇的毒氣“ (140:3)?c.如香陳列:我們禱告是上騰、累積,並整齊擺放、坦然陳列;或是隨風飄散、無的放矢?d如獻羔羊:獻祭是以羔羊為中心,耶穌基督神的羔羊,是我們禱告的中心嗎?e.如獻活祭:獻祭的羔羊需宰殺切塊,全然擺上。我們的禱告是花拳繡腿點到為止,或當真將自己當作活祭獻上?
2.堅持的禱告── 一絲甘甜:當惡人行惡,我仍要祈禱(5);當苦難過去,只留下甘甜(而非尖酸)的話(6)。願這是我們禱告的軌跡!
3.投靠的禱告── 一線生機:即便破碎如墓旁枯骨,只要堅持仰望投靠主(8),必能脫離網羅(9-10)。禱告使危機四伏中,出現生機!
靈修筆記
快
捷
功
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