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份靈修進度表

日期章  節經文
7/30-8/5林後6:14你們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負一軛。義和不義有什麼相交呢?光明和黑暗有什麼相通呢?
8/6-12約1:1-4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這道太初與神同在。萬物是藉著他造的;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藉著他造的。生命在他裡頭,這生命就是人的光。
8/13-19

6:35、37

耶穌說:我就是生命的糧。到我這裡來的,必定不餓;信我的,永遠不渴。凡父所賜給我的人必到我這裡來;到我這裡來的,我總不丟棄他。
8/20-26約18:36-37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愛惜自己生命的,就失喪生命;在這世上恨惡自己生命的,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若有人服事我,就當跟從我;我在哪裡,服事我的人也要在那裡;若有人服事我,我父必尊重他。
8/27-9/2約18:37彼拉多就對他說:這樣,你是王嗎?耶穌回答說:你說我是王。我為此而生,也為此來到世間,特為給真理作見證。凡屬真理的人就聽我的話。


8/1     
   

哥林多後書 第6章

經文要義

為免基督使者的職分被人毀謗(3),本章保羅再申述自己的行止作為哥林多信徒的榜樣,並提出各樣勸勉。

  • 1-2勸勉要把握機會回報主恩。是連接5:21基督代替之恩而發。
  • 3-10表明自己是神的僕人:4-5在忍受患難上;6-8在品德上;8-10在外界評價和真實情況的強烈對比上。這些生活見證表明保羅是神的用人。7「仁義的兵器」:公義正直是屬靈爭戰的武器。
  • 11-13勸勉要有寬宏的心:先說自己的榜樣才要求信徒照樣回報。「口是張開的」:指竭力教導,凡神的旨意、與信徒有益的,沒有一樣避諱不說(參徒20:20;27);「心是寬宏的」:指心胸廣闊,能包容不同的信徒,和他們的軟弱無知。
  • 14-18勸勉要與世有別:14-16屬神的不可與屬鬼魔的混雜;16-18要分別出來才能被神收納。「不要同負一軛」:摩西律法禁止人用兩種不同種類的動物同負一軛耕地(申22:10),這裏借用來提醒信徒不可與異教者親密合作。15「彼列」:魔鬼的別稱。16:引利26:12及結37:27說明神住在祂百姓中間,現在神藉聖靈住在信徒心內,信徒成為神的殿,這樣,信徒便不能拜偶像。

問題思考

  • 從哪裡可看出保羅勸勉、教導人都先以身作則?這提醒我什麼?
  • 「你們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負一軛」(14)可應用在哪些層面?

默想應用

保羅的自述更懇切了,顯出神僕人同時具有一致與不一致性:

1.言行一致:為了不叫神所託付與人和好的職分被人毀謗,他「凡事不叫人有妨礙」,意即不給人絆腳的原因;又在各樣的忍耐患難窮乏困苦…上身先士卒,遍嚐艱難,而用「無偽的愛心、真實的道理」,不摻一絲虛假。惟有言行一致能杜絕悠悠之口。

2.教導與見證一致:要求信徒之前,他一定自己先做到、先活出榜樣來。這應就是他述說自己的經歷和見證的原因,「我凡事給你們做榜樣,叫你們知道應當這樣…」(徒20:25)。也只有這樣嚴以律己,才能直言「你們該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樣」(林前11:1)

3.外界觀感和自身生命實情不一致:保羅一連列出七個「似乎…卻是」(8-10)充滿矛盾的對比,這是基督徒最奇妙的經歷,因著主自己是我們的享受和喜樂,所有負面都成為祝福。世界看我們如同渣滓,我們卻在滿有榮光的大喜樂中飽享生命平安,何等奇妙!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8/2

   

哥林多後書 第7章

經文要義

  • 1勸勉:要潔除污穢,回應上章末二節神要做我們的父之應許。
  • 2-4保羅請求哥林多信徒心地寬大收納他的勸戒。2b請求的根基──未曾虧負誰;3-4請求的動機──情願同生同死的愛。
  • 5-16 保羅的安慰:5「從前」:指保羅在特羅亞因等不到提多,心裏不安,便往馬其頓去迎見提多的時候(參2:12-13)。7「哀慟」:哥林多信徒為自己寬容犯錯者及令保羅憂傷而難過。8-12:哥林多人收到保羅嚴厲的信後有積極的改變,由憂愁以至懊悔。8「我後來…懊悔」:保羅曾後悔發出「憂傷的信」(見2:3-4、9),大概是恐怕使哥林多人過度憂愁,致靈性死亡。9「依著神的意思憂愁…虧損了」:神的意思是要哥林多人受責備而悔改,得著益處。11「殷勤」:熱誠,不再對罪視若無睹。「自訴」:自我陳述,指反省。「自恨」:對自己的錯感到憤慨。「恐懼」:敬畏神、也畏懼保羅的懲戒。「想念」:指渴想再見保羅,與他修好。「責罰」:指執行公義、責罰犯錯者。13-16:哥林多人接受了保羅的教訓,熱情接待及順服提多,這使二人都十分快慰。

問題思考

  • 從1-7,保羅服事神有哪些難處?如何度過?這對我有何幫助?
  • 什麼是「依著神的意思憂愁」呢?我的情緒應當如何交給神掌管?

默想應用

本章深深提醒我們一個服事神的人,要切切注意:

1.自身的品格:2b的三個「未曾」誠為服事三誡,「虧負」指行為上不公平的對待,或道義上虧待別人;「敗壞」指引誘或導致別人在道德上敗壞;「佔便宜」指貪圖別人的財物。自身品格有瑕疵,怎能見證神、帶領人?胸懷磊落,站得住腳,是服事的根基。

2.領受神的安慰:服事神難免諸多困難,連保羅也是內憂外患齊集,何況我們?感謝神,「但那安慰喪氣之人的神」(6)當年如何安慰保羅,今也隨時安慰我們!學習從神領受安慰,是服事者必備。

3.按著神的意思憂愁:11節的七項情緒表現非常寶貴,服事者不是太上忘情,永遠「常常喜樂」的,我們可以憂愁,只是要「按著神的意思」。有解經家將這七項作為照神的意思憂愁的七大要素:「慇懃」──綜合心思、情感、意志和行動;「自訴」──心思上悔改的表現;「自恨、恐懼、想念、熱心」──情感上悔改的表現,「自責」──意志上悔改的表現。讓我們將知;;意等等「所有的心意奪回,使他都順服基督」(林後10:5),所有情緒都按著主的意思!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8/3

哥林多後書 第8章   

經文要義

  • 1-15 樂捐的榜樣和原則:1-8當效法馬其頓教會。馬其頓省在希臘半島北部,包括腓立比;帖撒羅尼迦;庇哩亞等教會。哥林多教會所在的亞該亞省則在半島南部。2「在極窮之間」:他們可能因受逼迫以致生活艱苦。7「格外顯出滿足」:即「十分富足」之意。9-15當效法基督捨己之愛。
  • 16-24處理樂捐的方式:保羅將集捐的事交與提多及兩位兄弟(23),表明他們在錢銀上清白和誠實,保持好聲譽,免得影響福音工作。24結論:呼籲哥林多人顯明愛心的憑據,慷慨解囊。

問題思考

  • 馬其頓教會在金錢的奉獻上有什麼美好的榜樣(參1-5)?
  • 保羅為什麼要派兩位弟兄與提多共同負責收取捐款?這對於我們處理公款的原則有何提示?

默想應用

本章所談是樂捐濟貧,而非十一奉獻。這次保羅促成的捐款義舉應就是羅15:25-27所記賙濟耶路撒冷聖徒一事。其中我們學到:

1.樂捐的性質──是恩典;是特權(1;4):以「神賜給馬其頓眾教會的恩」來指稱他們的樂捐,可見在保羅看來,慈善不是個人偉大,而是神的恩典。而馬其頓人再三的求保羅准他們能有分於供給聖徒,更顯示他們看捐獻是特權,故爭先恐後。我怎麼看奉獻?

2.樂捐的時機──在試煉,與極窮之間(2-3):富裕時的捐獻是點綴;馬其頓人卻是在「大試煉…極窮之間」,還盡力,甚至過力地樂捐,因此動人。「有滿足的快樂」則可見捐助者本身也能受益。

3.樂捐的次序──先把自己獻給主,又歸附、順從神的僕人,才能甘心樂意的捐助(5)。對的次序帶來對的動機,才有「愛心的實在」

4.樂捐的要素──a.「有願作的心」;b「照你們所有的去辦成」,指不要過度勉強去做能力所無的,以免一拖再拖(10-11)。要有智慧。

5.樂捐的效果──均平(13-15),意即互補,富餘的補不足的,使眾人都無所缺乏,沒有人永遠「施」,也沒有人永遠「受」,然而可達到共富共榮。此不限於指物質方面,也可包括勞力的配搭支援、恩賜的互相幫補、靈命的彼此供應等方面。

6.樂捐的執行──留心行光明的事(16-24),必須達到a.委託得人:提多與另兩位弟兄都是熱心、得眾教會稱讚、屢次試驗過的稱職人選;b.公開見證:三人為證,不可一人獨攬,成黑箱作業,而落人口實。 願我們都行事穩健,榮神益人!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8/4

哥林多後書 第9章    

經文要義

  • 1-5 保羅派人先往哥林多預備捐款的原因:知道哥林多教會早有供給聖徒的心願,並曾以此激勵馬其頓信徒(1-2)。此段最可看出保羅對各教會肢體曲意維護、肯定慰勉的苦心。
  • 6-15 樂捐的果效:撒種與收割的比方(參箴11:24):撒種多,收割更多;同樣,信徒越多樂意捐輸,神便越多賞賜(6-7)。7「隨本心所酌定的」:各人捐輸的數目是按著自己的心願而決定。15「說不盡的恩賜」:總結8-9章的感恩語,包括神愛子的捨己為人(8:9)、信徒行善的能力(8、13)及聖徒得交通(14)等。

問題思考

  • 保羅對待亞該亞(哥林多)和馬其頓兩地教會的方式(1-5),顯出哪些牧者心腸?
  • 本章繼續指出哪些樂捐的實行原則(6-7),和果效報償(8-15)?

默想應用

一、保羅表現出牧者的心腸:

1.肯定與誇獎:保羅對哥林多人稱讚馬其頓人(8:1~5),又對馬其頓人誇獎哥林多人(1),使基督的見證更得表揚;更激勵人。

2.信心的落實:保羅一面憑信心說話(參4『所確信的』),一面也跟進安排,叫所誇的不致落空(3),而得著成就。可謂用心良苦。

3.設想並維護:保羅惟恐「萬一」哥林多人沒有預備好奉獻,當自己和馬其頓的人臨到時蒙羞受愧,故「不得不求那幾位弟兄」先去提醒他們預備。預先設想,並刻意維護信徒尊嚴,何其感人!

二、繼續上章,保羅還提出樂捐的好處:

1.多種多收(6):所有為神家的需用而獻出的金錢都不是損失,而是「種下」,日後必要收成。並強調「這話是真的」。

2.蒙神喜愛(7):捐得樂意,不出於勉強的人,是神所喜愛的。

3.得神恩惠(8-11):包括a.物質層面──多多加給種地的種子,好叫我們凡事富足,能更多多施捨,行各樣的善事;b.屬靈層面──又增添仁義的果子,存到永遠。

4.榮耀神(12-13):受惠的耶路撒冷聖徒會感謝神,歸榮耀給祂。

5.連結人(14):受惠者還會「切切的想念你們,為你們祈禱」,善心的義舉將兩地的肢體連結為一,其意義更遠超過財物上的相通互助。此即為何說「感謝神,因祂有說不盡的恩賜」!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8/5

哥林多後書 第10章    

經文要義

10-13章是保羅對於假使徒的攻擊所做的自我表白,包括他:

  • 1-6 行事不憑血氣:3「在血氣中行事」:指在肉身生活。4「堅固的營壘」:指敵擋與攔阻福音的心意與勾當。
  • 7-11擁有使徒權柄:7「屬基督的」:在此指有基督所賜使徒的身份和權柄。10「言語粗俗」:與當時希臘演說家相比,保羅不經修飾的言詞便顯得粗俗了。
  • 12-18 誇口有所根據:保羅不像哥林多一些人以自己的標準來推薦自己,而是照神給他的使徒身份和界限(即服事的範圍),在未聞福音的地方建立教會。如此「照著神所量給我們的界限」所做的工,不但「更加開展」,且不自誇,而是以神誇口。「搆到」:達到。

問題思考

  • 保羅的爭戰是怎樣的爭戰?我有類似的經驗嗎?
  • 試從本章中找出保羅運用使徒權柄的原則。這對我有何提醒?

默想應用

保羅的行事為人使我們明白:

1.謙卑與勇敢在基督裡是可以平衡的:「謙卑」是保羅傳福音、建造教會的態度;「勇敢」則是聽聞他們犯罪跌倒,而寫信責備時的表現。前者是常態;後者是不得已時絕不規避的職責。兩個截然對比的性格,今「藉著基督的溫柔和平」,卻可以:a.勇敢但不憑血氣;b.爭戰而一概攻破。於是得著了連繫和平衡。這是神蹟,但人人都可經歷。讓我們歡迎基督在我們的性格和情緒深處得勝。

2.心思和意念在基督裡是可以奪回的:只要我們不憑著血氣,而來到神面前,就有能力可以攻破心思意念中的堅固營壘,我們得勝的情形是:「將各樣的計謀(思念;理由;理論;想像…),各樣攔阻人認識神的那些自高之事(傲慢;偏見;自以為是…)都一概攻破了,將心思意念的每一個層面都從撒但權下奪回來,都順服基督。哈利路亞,讓我們歡迎基督在我們的思想深處掌權!

3.權柄和界限在基督裡是可以管理的:將思想意念、性格情緒都爭戰奪回以後的保羅,便能掌握,並管理自己使徒權柄的:a.使用的時機:等到大部分信徒「十分順服的時候」才來責罰那不順服的人(6);b.使用的目標:造就,而非敗壞(8);c.使用時的態度:堅定且一致(9-11)。因此主也可以託付他更大的權柄和服事界限。 

主啊,讓保羅的得勝,也成為我們的得勝!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8/6

哥林多後書 第11章    

經文要義

為答覆哥林多教會中假使徒的攻擊,保羅繼續陳述自己:

  • 1-6 憤慨不無理由:1「寬容」:指下文將說一些較嚴厲的話。5「最大的使徒」:嘲諷那些攪擾哥林多教會的假使徒。
  • 7-15 傳道不謀己利:保羅聲明他不收費用是自居卑微叫信徒「高升」、不在經濟上受累。他要繼續持守這原則,以便與假使徒有別。13-15:評論假使徒就是撒但的差役,裝作光明的天使。
  • 16-33 歷數所受的患難:18-19:容我這愚妄人稍微自誇一下。「精明人」:諷稱哥林多人。24「每次四十減去一下」:申25:3規定鞭打不可超過四十下,故猶太人每次鞭打三十九下,以免過數。32-33:「亞哩達王」:指亞哩達四世,希律安提帕的岳父(在9BC-40AD)管轄亞拉伯民族的拿巴提人。大馬色城可能曾歸他治理。「筐子裡…缒下去」:參徒9:23-24

問題思考

  • 保羅先曾立下了哪些榜樣,以至他能在哥林多人面前如此申辯,甚至自誇?
  • 保羅為主所受的苦難共有幾樣?可分為幾類?這給我什麼感受?

默想應用

服事神難免受批評或攻擊,保羅在本章放膽申辯,「略略自誇」,是因為他已經先具有:

1.與神相同的憤恨(2):如上章所述,保羅是「所有的心意奪回,使他都順服基督」,完全與神同心、同感的人,他為哥林多人所起的憤恨,「原是神那樣的憤恨」。我們的情緒和心思能達此境界嗎?

2.超凡脫俗的知識(6):不論對希臘哲學文化,或猶太宗教傳統,保羅知識全備,只是為主而不採用高言大智(林前2:1),我們的學問能達此水準嗎?

3.前後一致的清廉(9):假使徒竟攻擊保羅傳福音不收費用是缺乏使徒權柄,且藉此用心計牢籠人(見12:16)。保羅說明他是出於愛心,不要信徒受累。且會堅持此原則,使那些假使徒「無法自誇與我們一樣」(12末句另譯)。我們的品格有達到這樣無貪無慾嗎?

4.為主而受的苦難(23-33):細讀本段,無人不為保羅因福音所遍嚐的苦難而動容。我們有為主擺上到如此地步嗎?

若還未達上述保羅的境界,就讓我們先默然不語學功課吧(詩39:9)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8/7

哥林多後書 第12章   

經文要義

  • 1-10 異象和啟示:追述14年前一次獨特的屬靈經歷。1:為著叫哥林多人能正確認識真假使徒,保羅必須作一件對他自己無益的事,就是自誇這屬靈經歷。2「第三層天」:在聖經裏,天共有三層:第一層是空氣的天,就是雲層的所在;第二層是太空的天,就是星宿的所在;第三層天就是神寶座的所在(參來1:3)。4「樂園」:信徒離世後與主同在的地方。7「有一根刺加在我肉體上」:應是指一種頑疾。9:神雖不應允保羅的禱告,卻給他足夠的恩典去面對痛苦,體驗神的能力。
  • 11-13 有關誇口的總結。因哥林多人未在假先知面前為保羅辯護,保羅才被逼寫出上述的誇口語,其實他使徒的憑據早已顯出(12)。最後,保羅語帶譏諷地為沒有收取他們的金錢而道歉。
  • 14-21再述心跡:14-18父母般的愛心;19-21凡事為造就你們。

問題思考

  • 保羅為何這時才提說他十四年前三層天的經歷?這提醒我什麼?
  • 保羅對肉身上的一根剌態度怎樣(參7-8)?他得勝的祕訣是甚麼?
  • 保羅怎樣待哥林多人,哥林多人怎樣待保羅?我從中學到什麼?

默想應用

  再從保羅學習怎樣服事神、牧養人:

1.屬靈經歷的說與不說,羊群決定:被提到三層天的經歷,保羅十四年來都不說,是因:a.恐怕有人把我看高了(6);b.又恐怕自己過於自高(7)。現在隔了十四年說出來,則是被逼要幫助羊群分辨真假使徒。雖然其實使徒在於「用百般的忍耐,藉著神蹟奇事異能」兩大憑據(12),而不在這些經歷,但為造就門徒之故,他無奈地決定說出。說與不說,全是為羊群考量,而非為己。

2.財物的取與不取,原則已定:勞苦服事而分文不取,本應令人尊敬才是,不料哥林多人卻解讀為a.保羅定是缺少使徒權柄,不夠專業──叛逆與不信任;b.如此一來哥林多彷彿「不及別的教會」,矮人一截了(13)──自卑與苦毒;c.說保羅是「詭詐,用心計牢籠人」(16)──猜忌與論斷。重重指責當頭,若是你我,可能一氣之下就決定隨從當時希臘哲學教師的慣例,定學費收徒了。但保羅不為所動,依然打算在這「第三次到你們那裡去」的時候「也必不累着你們」。他所堅持的原則是:a.「傳福音的時候,叫人不花錢得福音」(林前9:18);b.「我所求的是你們,不是你們的財物」;c.「我也甘心為你們的靈魂費財費力」,而不隨人的言論起舞。

「親愛的弟兄啊,一切的事,都是為造就你們」(19)僅此一律。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8/8

哥林多後書 第13章    

經文要義

  • 本章是最後的勸勉:1-3上:必不寬容犯罪者。1:引自申17:6;19:15,基督在世時也曾經這樣教訓門徒(參太18:15-17)。3 b -4:與基督同軟弱,也同活著。5-6:總要省察自己。5「可棄絕的」:指經不起省察和試驗而需廢棄。6「我們」:指保羅和同工。7-9:要做完全人。11-14勸勉;問安及祝福。「聖靈的感動」:聖靈裡的契合。

問題思考

  • 什麼叫與基督同軟弱,但因神的大能,也必與祂同活?我有嗎?
  • 保羅對哥林多人最後的勸勉與祝福中,哪些是重複前文所言?哪些對我新鮮無比?
  • 哥林多教會問題叢生,讀這林前林後兩卷書,給我什麼幫助?

默想應用

一、這封嚴厲的書信到了結尾時,保羅語重心長地給予了:

1.一個警告(1-3):保羅嚴正警告這次「必不寬容」,呼籲犯罪者快快悔改,好叫見面時不需用使徒權柄嚴厲以待(10;參林前4:21)

2.兩個忠告(5):「你們總要自己省察有信心沒有,也要自己試驗」,「省察」指經由探索以斷定是否有某物;「試驗」指加以分辨並證明。前者針對信心之有無;後者側重信心是否純正。

3.三個禱告(7-9):保羅為哥林多人求:a.行事端正不做惡;b.扶助真理;c.作完全人,即精益求精不斷長進。何等見識的禱告!

4.四個勸告(11):a.要作完全人:此字與9節相似但不同字,似乎9節的是禱告期盼,此則重在實踐。b.要受安慰:這好重要,惟如此才能心田柔軟,由主塑造。c.要同心合意;d.要彼此和睦。

二、貫串在這些祝福和勸勉中的精義是:

1.生命大於軟弱(3-4):基督虛己取了奴僕形像,被釘在十架,看似軟弱的,但因神的大能而復活;我們也是這樣同祂軟弱,被人輕看,但基督的生命在我們裡面的大能,不但使我們與祂同活,還要彰顯在我們所服事的人身上!

2.真理大於個人(8):真理是信仰的實際內容,保羅說我們服事若僅為凸顯自己是蒙悅納,而不在乎是否行真理,便是敵擋真理。南北戰爭時有人安慰林肯總統:「放心,神是站在我們這邊的」,答:「我只關心我們是否站在神這邊。」

3.祝福大於責備:本書常有責備,但這末章全是祝福。尤其末節,奉三位一體之真神厚厚祝福,成為今主日崇拜後祝禱之範本。感謝主,祂的慈愛高及諸天,祂的祝福存到萬代!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8/9

約翰福音 第1章

經文要義

本書為使徒約翰在前三本福音書已流傳多年之後,以親身跟隨耶穌的見聞所做的補充記述。藉耶穌的言行強調他的神性。

  • 1-14全書序言──道成了肉身。「道」:代稱耶穌基督。原文指宇宙萬物所本的「道」,故說「太初有道」,從創世以前「道」已存在(箴8:22);反映在人則為「思想」,包含背後的「道理」「智慧」,和說出的「話語」。神即藉話語創造世界(創1:3;6;詩33:6)
  • 15-51為「道」做見證的人。15-28 見證人施洗約翰。29-42 施洗約翰的信息:耶穌是除罪的羔羊。43-51施洗約翰門徒的見證。21「那先知」加冠詞指人們已熟知的一位像神的先知(參申18:15)

問題思考

  • 1-18節中指出了耶穌哪些特性?接待祂和拒絕祂,有哪些分別?
  • 施洗約翰表現了「見證人」哪些特性?我是耶穌的見證人、跟隨者嗎?

默想應用

  • 耶穌是神:本章開宗明義闡述了耶穌基督的神性:

1.超越物質(1):稱耶穌為「道」,表明祂不是一個物質的存在,正如後來耶穌宣稱:「神是個靈」(4:24),是超越物質的。

2.超越時間(1-2):這道「太初」就有,創世以前就與神同在。

3.有意志、有能力以創造萬物(3):神是靈,但不空洞,乃是具體的存在,有位格、有意志與判斷力,更有大能可以創造萬物。

4.是生命、是真理要賜予世人(4-18):a.「道」不虛無,有「生命在祂裏頭」,就是「人的光」(真理)。b.「道不遠人」(參《中庸》13章),而是積極入世地「照在黑暗裡」、「祂在世界」,「祂到自己的地方來」,成就了「道成肉身」的大工!耶穌這位神迥異於任何哲學。

二、耶穌是人(14):石破天驚的「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已成就,神的獨生子降世成為完全的人,是可見的肉身,就「住」(原文「紮帳棚)──起居坐臥在人間,是真真實實的「人」。這位「人」的特色有:

1.入世而遮蓋我們──「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住」原文「紮帳棚」,故:a.他是入世的,進入我們的中間,起居坐臥都同在。b.他遮蓋我們,使我們這些無家可歸的浪子都有歸屬,受遮蓋。

2.供應又引導我們──「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恩典」指不須付代價,是神白白供應的恩賞;「真理」指他絕不諂媚打折,是具體又高尚的,成為我們永遠的引導和依靠。這樣的恩典和真理「都是由耶穌基督來的」(17)離了耶穌就沒有真理和恩典。且這恩典豐滿又實在,是我們可以「領受」,而且還「恩上加恩」的(16)!感謝主!

3.有榮光而又持續光照我們:14節基督的「榮光」與出40:34-35,當年充滿會幕的「榮光」同字,是:a.可見的,約翰說「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b.獨特而持續的:因為這個榮光還是「父獨生子的榮光」,表示①「獨一無二的」;②仍舊與父同在。所以是持續不斷的。

4.在時間和地位上都領先我們:施洗約翰重複強調見證耶穌是「那在我以後來的,反成了在我以前的,因他本來在我以前」(15;30)。「以前」兼指時間和地位上都領先。主耶穌在時間上,亙古就已經存在;在地位上,尊貴超越過一切,無人能與倫比!

三、耶穌的見證人:施洗約翰活出了一個見證人的生命,是:

1.謹守本分:撒旦的特色是不守本位(參猶1:6;創3:5),施洗約翰卻沒有因成名而得意忘記「你是誰」,一再聲明「我不是基督」、不是以利亞或那先知,謹守本分不逾越。

2.認清職責:他清楚自己只是曠野中的那聲吶喊,為將要來的基督修直道路。自我的認知帶來真實的謙卑。

3.完成使命:如上,方能在耶穌來到時立刻認出:「看哪,神的羔羊」,第二天再說「這是神的羔羊」,並力薦自己的門徒去跟隨耶穌。

四、耶穌的跟隨者:本章也刻畫了一批相信耶穌的人,擁有了:

1.新的身分──神的兒女:信徒的定義不只是頭腦信(trust),而,是「接待」耶穌(12),「接待」原文同「娶」(可12:19),乃是生命的聯合,終生之久。而一接待耶穌,他「就」賜給我們權柄,作神的兒女!

2.新的人生──跟隨耶穌:讓我們像最初的門徒一樣地:a.跟隨耶穌不離開(37-39),並且b.力邀夥伴往前行(40-48):安得烈邀請了彼得;腓力又邀請了拿但業(應即巴多羅買),他們的人生也都因認識耶穌而全然翻轉。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8/10

約翰福音 第2章

經文要義

  • 1-12 本書所記耶穌行的第一個神蹟:變水為酒 ➡ 耶穌掌管物質。4「我與你有甚麼相干」:為猶太慣語,無不敬之意。「我的時候」:本書指耶穌藉死得榮耀的時候(見7:308:20;12:23;27;13:1;17:1)。此指耶穌彰顯榮耀之時還未到,祂不願自己爭取榮耀。但後來為了解除困境,他默默變水為酒。11「神蹟」:在本書指「記號」(sign),參233:24:54;6:2、14、26、30;7:31;9:16;10:41;11:47;12:18、37;20:30等,強調所作的事含有重要的意義,不僅是神奇而已。
  • 13-25 潔淨聖殿:14「殿」:原文是「神聖處所(sacred place),此處「殿裡」指聖殿的外邦人院。21:耶穌以己身為殿,預言自己死後三天復活,且祂要取代聖殿的祭祀及贖罪制度。耶穌的話經常不是人心所想(如3:4;4:15;6:34;7:35;11:11),而是有更深的屬靈意義。

問題思考

  • 本章所記耶穌行神蹟及潔淨聖殿,使我對祂增加了哪些認識?
  • 耶穌說「我的時候還沒有到」是何意?對我又有何提醒?

默想應用

  • 耶穌能夠:從迦拿婚筵的事蹟我們了解耶穌能夠:

1.解決困境:人生常有「酒用盡了」(3),走到盡頭的時刻。此時要像耶穌的母親瑪利亞一樣:a.將情況告訴主:不必驚擾,單單對主說:「他們沒有酒了」,b.將「時候」交託主:不規定主行事的時間和方式,耐心等候。c.完全的順服主:對所有相關人事物宣告:「他告訴你們甚麼,你們就作甚麼」,同理,「他沒有告訴你們甚麼,你們就不要作甚麼」!完全、徹底的順服必使我們經歷神蹟!

2.使無變有:平淡的水,可以變成上好的酒,只要交給主!

二、耶穌必將:此時的耶穌因「時候未到」而行事低調,但仍然必定:

1.得著榮耀:耶穌潔淨聖殿,其他三卷福音書均記於祂釘十字架之前數天;本書則記於祂公開事奉之後不久。可見耶穌曾兩次潔淨聖殿,第二次時祂稱聖殿為「我的殿」(太21:13;可11:16;路19:46),因祂是以彌賽亞、君王的資格臨到聖殿。而這一次祂稱殿為「我父的殿」(16),表明祂是以神兒子的資格來潔淨聖殿。請勿將耶穌潔淨聖殿作為發脾氣的藉口,注意祂如何一貫地彰顯榮耀(參11)

2.潔淨教會:牛羊和鴿子本是獻祭的聖物;兌換銀錢的「桌子」與「銀行」同字根,本沒有罪性,但現在成了祭司與商人合夥剝削信徒、謀取暴利的工具。耶穌事奉的前後期都致力於為聖殿除去一切屬地的財利。基督彰顯之處必定一方面解決難題供應生命(變水為酒);同時有嚴厲的淨化(潔淨聖殿)。我會只要供應,拒絕被潔嗎?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8/11

翰福音 第3章

經文要義

  • 1-21 耶穌與尼哥底母談道。3「重生」: 即「從上頭再生一次」,指「從聖靈生的」(5-6)。「見」指親身經歷。「見神的國」即「進神的國」(5)。5「水和聖靈生的」:從下節「從靈生的,就是靈」(6)略去「水」字,可知此處的「和」字是修辭學的「重言法」(hendiadys),「水」即聖靈。
  • 22-36 施洗約翰的另一見證:22-30:耶穌是主,是新郎;我們都是陪伴的。31-36論人須作抉擇。「從天上來的」:即「人子」耶穌(13);「從地上來的」:指施洗約翰與猶太人(參8:23)。36「有永生」:可見永生不只是將來的盼望,更是相信耶穌者現在已能把握的福氣。

問題思考

  • 本章使我們對神、對人增加了哪些認識?
  • 施洗約翰為耶穌作的見證,給我們甚麼榜樣(並參1:19-37)?

默想應用

一、不改變的神:3:16乃是最寶貴的一節聖經,石破天驚地宣告了:

1.愛的源頭──神。此「愛」是:a.神聖的愛:希臘原文agapao,非同於世間講條件的,或含帶私慾的愛;b.已然的愛:原文也是完成式,表已經如此了,已經一愛不復返了。

2.愛的對象──「世人」,是這罪惡世界中一切不配的罪人!

3.愛的程度──神對世人的愛是愛到「甚至」,即超過所應得的地步,將祂懷裏的獨生子,就是祂的彰顯(參1:18)都賜給了他們!

4.愛的果效──人能「信」。若不是神先愛了我們,人根本不能、不會信神。藉著「信」,人與神聯屬。「信」字原文是「信入」(believe-into),即「相信歸入」神。真實的相信乃是歸入基督裏面。

5.愛的結果──「不至滅亡,反得永生」。人「信入」神的愛,便得永生!

二、須改變的人:本章也顯示了人類的幾個「必須」:

1.須重生:3節耶穌的話似乎突兀,乃是:a.直接點明「重生」的迫切必須性;b.直接翻轉尼哥底母所追求的方向:他以為人需要的是好教訓,藉以改善行為,但主表示人所需要的不是教訓,而是生命!

2.須抉擇:雖然耶穌到世上來的目的主要不是為定人的罪(17),但人必須在信或不信(18;36,並5:24)、愛光或愛黑暗(19)之間作出抉擇。「得救」和「定罪」(審判)是本書主題之一(參5:22;8:15;9:39;12:47)。

3.須衰微:續一章,施洗約翰的見證再次顯示:a.認識耶穌是認識自我之本:清楚耶穌是「天上的神所差來的」(參27;31;34)才能認識自己的本分、職責和使命。b.尊耶穌為主是喜樂之本:耶穌是新郎,是主角;我只是婚筵中的「朋友」,真認識此便喜樂滿足(29)!「祂必興旺,我必衰微」的人,是自我退位,一生尊主為主!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8/12

約翰福音 第4章

經文要義

  • 1-42與撒瑪利亞婦人談道。1-6:時機和背景。7-26:談道的內容。27-42:後續和影響。撒瑪利亞人的由來見王下17:24-29,32-33,41,以至於「猶太人和撒瑪利亞人沒有來往」(9)。
  • 43-45赴加利利。44-45:耶穌因行了神蹟(參2:23)而漸被同鄉接納。
  • 46-54第二個神蹟:醫大臣之子 ➡耶穌掌管空間。46:迦拿與迦百農相距約30公里。53「信了」:從部分的、理性的信,到完全信服。

問題思考

  • 耶穌與井旁婦人談道啟示了傳福音的哪些層面?與我有何關係?
  • 大臣的信心經過哪些階段(比較47;50;53)?我也曾如此未見即信嗎?

默想應用

一、跨文化廣傳福音:這井旁談道的過程,顯示了一套傳福音的策略:

1.跨越偏見:當時猶太人鄙視撒瑪利亞人(參9),去加利利都繞道而行。但耶穌「必須經過撒瑪利亞」!福音的使命對於主是遠遠大過族群恩怨和偏見。求主也給我這樣的眼光和負擔! ➡使徒胸襟

2.融合文化:至於如何消除對方的偏見、成見,攻破堅固營壘?

a.建立關係(7):從當下情境和需要(水;打水;喝水)切入,打開話題。

b.消除隔閡(9):有智慧地攻破種族(你是猶太人)、性別(我…婦人)所形成的文化營壘。但注意需仰望上頭來的智慧,勿太唐突。

c.導正知識(10妳若知道…):從理性上作真理的建造。➡教師恩賜

d.開啟靈性(10-11):將注意力從物質的水;打水器具,轉向神、活水。這不容易,因人總是習慣物質性思考(15)。不必灰心,繼續!

e.突破威權(12-14):婦人又抬出祖宗(雅各)、文化遺產(井留給我們)、習俗道統(歷代祖宗都喝這井裡的水)等意識形態中的最大權威,來挑戰耶穌誰更「大」。耶穌不參賽,只提供靈裡的活水(14)。

f.重整道德(15-18):當婦人再以物質性思考模糊焦點(15),耶穌一語道破她生命最大的需要在重建道德防線➡先知指正 牧養跟進

g.攻破教條(19-26):婦人最後祭出關於敬拜地點儀式的辯論的招數(20),耶穌再次以直指心靈(23-24)來攻破宗教知識(25),使焦點回歸自己(26)。基督永遠是傳福音的中心!➡辨別諸靈的恩賜

二、藉服事贏得尊敬:各福音書都記耶穌在家鄉遭人厭棄(參太13:57;可6:4;路4:24),約翰又記祂重新贏得尊敬──藉著在耶城所行的事。天國的原則向來是:權柄和尊貴都來自於服事、生命和品格。

三、超空間顯出神蹟:主在迦拿醫;人在迦百農好。祂超越空間距離!大臣「信耶穌所說的話」(50),果然「信是得著的就必得著」(可11:24)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8/13

 約翰福音 第5章

經文要義

  • 1-18本書第三個神蹟:安息日醫治三十八年的病患 ➡ 耶穌掌管時間。2「畢士大」:即「憐憫之屋」。10:按猶太拉比的解釋,安息日不可搬負「超過兩個乾無花果」的重擔。
  • 19-47安息日治病的講論。19-30耶穌從父所受的權柄。31-47:四位替耶穌作證者:①父神(31-32;37-38),32「另有一位」:即指父神。②施洗約翰(33-35);③子自己所作之事(36);④聖經(39-47)。

問題思考

  • 畢士大池邊的醫治顯出耶穌的哪些特色?我經歷過其中哪幾樣?
  • 耶穌對此事而發的講論顯出祂的哪些神性?給我甚麼啟示?

默想應用

一、耶穌的神蹟:畢士大池邊的病人得醫治,顯示耶穌是:

1.超越時間(5):那人病了38年,肌肉應皆壞死,了無生機。但繼超越物質(水變酒)、超越空間(醫大臣子)之後,耶穌顯明祂的能力不被漫漫時間所限制,祂說好便好,命「起來」那人便立刻起來!

2.主動施恩(6):那人並未求助,耶穌「看見」他,「知道」他病了許久,「就」行動了。「你要痊癒麼?」甚至不是個意志的問題,主知道他已無力、無勇氣下決心;祂只問願望──你想不想要得痊癒呢?

3.超越困難(7):病人眼中只見:「沒有」幫助我、「有別」比我快…「人」帶來難處。主只問你想不想,不問你難不難。且聽耶穌的話語和能力破困難而降:a.「起來」──不躺,不癱,不停頓;b.「拿你的褥子」──不再躺回習慣的窠臼,離開舒適圈;c.「走吧!」──往前!且是自己走,不再被抬走!

4.超越教條(3-4;10):等候水動(3)是教條,雖有憐憫(「畢士大」字義),但軟弱者卻達不到條件。安息日不可拿褥子更是教條,使敬虔的人看不見神的作為。耶穌滿足人的需要,不講條件,大過教條!

5.全人醫治(14):並非所有疾病都因為犯罪,但耶穌說出這個人是。主不僅治病,也要使他勝過病的根源──罪。主的救恩何其全備!

二、耶穌的神性:耶穌「實實在在」(19,24;25)地說明了自己乃是:

1.與神同等:耶穌和父神是:a.同質(17):「我父」有「同質」,「所從出」之意。b.同工同能(19-20):父作子也照樣作,能力相同。c.權同榮(22-23、27-30):子審判世人之權柄與父相同,也同受尊敬。

2.掌管生死:父所賜給子的自有永有的生命(26)能叫人:a.出死入生,得著永生(21、24-26),b.死裡復活,依善惡受審判(21;25-29)。

耶穌是神,但絕不憑著自己作什麼(19),乃是徹底跟隨、順服父神。祂的神性,何其美!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8/14

約翰福音 第6章上(6:1-33)

經文要義

  • 1-15 第四個神蹟:五餅二魚餵飽五千人➡耶穌掌管數量。7「二十兩銀子」:工人二百日工資。14「先知」:有冠詞,即「那先知」(見1:21註)
  • 16-23第五個神蹟:在海面行走➡耶穌掌管自然。20「是我」:直譯為「我是」,是神的名字(出3:14原文),本書有七個「我是」,此為第八。
  • 24-33 當為永生的食物勞力。27「為必壞的食物勞力」:指以飲食為生活重心,受其綑綁。「父神印證的」:指「父神所認定並見證的」。

問題思考

  • 從五餅二魚和耶穌在水面行走二神蹟,我對耶穌增加了那些認識?

默想應用

  • 耶穌的神性:本章所記的兩個神蹟更加顯明耶穌是怎樣的神:

1.祂知,但是祂問(5-6):五餅二魚神蹟四福音都載,獨本書記耶穌曾問「從那裏買餅叫這些人吃呢」。祂知一切難處,也完全明瞭「怎樣行」,但祂要問人怎麼辦。問是恩典,是提供機會讓人參與神蹟!

2.祂拿,然後祂給(11):小孩的五餅二魚被耶穌拿去了,就沒有了嗎?不!祂拿去,為要「分給」眾人!祂若不拿去,那餅和魚「算甚麼呢」(9),祂一拿去,價值暴增!主啊我一切所有願都被祢「拿起來」!

3.祂惜,不論對人或對物(5;10;12):要有多細膩的心,這樣體恤眾人需要吃餅、需要坐下,又要收拾零碎,「免得有蹧蹋的」!

4.祂在,雖似感覺不到(17):我們也常經歷「天已經黑了,耶穌還沒有來到他們那裏」的景況,好像孤單無依,感覺不到主的同在。但祂在,不只在山裡禱告,也在黑暗深濃,風浪洶湧的海上、身邊!

5.祂是,故我不必害怕(20):聽那一句「是我,不要怕」,誰還不「放心」呢?(參可6:50,及上20節註)

6.祂來,縱有狂風巨浪(19-21):在人生風浪的深處,祂踏浪趕來……

  • 門徒的特性:這兩個神蹟也讓我們更明白甚麼叫門徒(基督徒)?

1.同工與分工:門徒是受邀與主同工,有分參與神蹟的人。腓力用計算銀兩;安得烈用發現孩童來參與,還有人在「叫眾人坐下」;在傳送餅魚;在找籃子收拾餘剩……各有恩賜各司其職。幾年前主告訴我,作那個「耶穌…擘開餅遞給門徒,擺在眾人面前」(可6:41)的門徒,只管盯緊主擘餅分糧的手,接過來,擺在人前…於是我開始寫這本每日靈糧。你呢?耶穌要你負責甚麼?

2.分糧不分黨:後來門徒曾經爭過誰為大為首,但在此時他們專心在分糧給人(請看11節),不知不覺他們就參與、完成了一個偉大的神蹟。願我們的注意力也都在分糧助人, 而非結黨分爭!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8/15

約翰福音 第6章下(6:34-71)

經文要義

  • 34-59耶穌是生命的糧:本書耶穌七個「我是」的第一個。51-56「肉」指耶穌的身體。「吃主肉喝主血」表示接受主為我捨身流血的救恩。
  • 60-71人們對耶穌是生命之糧的反應。

問題思考

  • 本章重複「我從天上降下來」幾次?這和「我是生命的糧」都有何義?
  • 讀這段經文使我對所蒙的恩典發出那些感恩?又產生什麼警惕?

默想應用

一、耶穌是生命的糧:這是本章核心信息,代表著主至少是我們的:

1.供應:祂賜生命(33)、力量、生活所需……供應我們永遠不餓不渴!

2.保守:歸主的人主「總不丟棄」(37),保守到「一個也不失落」 (39)。

3.連結:56「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常在我裡面,我也常在他裡面。」藉著領受主的話語和生命(即靈糧),我們真實與主連結!

  • 耶穌是神:本段經文中耶穌親自說明了祂的神性:

1.我是那我是:「我是」的原文是「我我是」,在本書出現29次。其義至少包含:a.我存在:「是)(to be)表具體存在,有位格。b.我完全:我是糧(飽足);是光(勝罪)…我是人的一切所需。c.我供應:我能,並樂於供應人所需;d.我超越:無言語可形容,「我就是」(18:5-6)。

2.我從天降世:「我從天上降下來」這個子句在這段經文中重複了六次(33;38;41;50;51;58),33節「神的」與32節「天上來的」也是同義詞對調使用。耶穌反覆強調自己屬天的根源。

3.我完全真實:生命的糧是真糧(32),主的肉真是可吃的,血真是可喝的(55)。真實是神的屬性(7:18;28;14:6等),以下各章將再論及。

  • 我們是誰? 本段經文也顯明我們所蒙的恩典:

1.我們信,因為神吸引我們(44):人能來到基督面前,是出於父吸引。「吸引」有拉住之意。這是我們對主之信心的源頭 (參弗2:8)。

2.我們安,因為主不丟棄我們(37):「到我這裡來的,我總不丟棄他」。這是我們安全感的源頭。不靠自我表現,一生安穩在主手中。

3.我們活,因有主的靈主的話(57;63):我們都是「吃主的肉」,即憑著信心接受主救恩的人,是「因主而活著」(57)。主對我們所說的話就是靈,就是生命(63),使我們靈裡常保鮮活。祂是我生命的源頭

四、誰得不到生命的糧?  那一天吃餅的人超過五千,但多數是:

1.現實主義者:只求吃餅得飽(26),或想來逼耶穌作王(15)。

2.理性主義者:不能領會屬靈的事,只覺「這話甚難」(60)。

3.修行主義者:以為一定要作工,很難接受單憑信得救(28)

這些人不跟耶穌了,但我,「主阿,你有永生之道,我還歸從誰呢?」(68)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8/16

約翰福音 第7章

經文要義

本章記耶穌在住棚節宣告信祂的人要受聖靈,流出活水江河。

  • 1-13 節期前,耶穌的弟弟和猶太領袖對他的議論。8「現在不上去」:指「不照你們的方式上去」。10「暗去」:低調地去。
  • 14-36耶穌的自辯。15「書」舊約聖經。21「一件事」:指5章醫治癱子。
  • 37-39耶穌宣告信的人要流出活水江河。37-38「到我這裏來喝」:主是靈磐石(林前10:4),解人乾渴。38「流…江河」:指聖靈湧流不息。
  • 40-52眾人和猶太領袖的態度。42:他們不知耶穌確實生於伯利恆。

問題思考

  • 本章出現哪幾類人?各對耶穌持何種態度?我又如何?
  • 耶穌所要賜給人的生命(37-38),與上述各類人的有哪些不同?

默想應用

一、順服耶穌的兩種時候:本章中主的「時候」在希臘原文是兩個字:

  1. kairos時機(6;8):去耶京的時間點,和方式,順服神而非聽人的。
  2. hora命定(30):釘十架得榮耀的時刻。任何「時候」都順服神,是約束,也是保護。神的時候沒到,就無人捉拿耶穌。今仍同理。

二、認識耶穌的兩種途徑:眾人對耶穌意見分歧(12;20;40;41),但耶穌已清楚指示了認識祂的途徑:

1.放下成見:學歷─「沒有學過…」(15);或來歷─「加利利人」(27;41;52),便弄不清神的旨意。但「人若立志遵著祂的旨意行,就必曉得…」(17)

2.不看外貌:耶穌說:「不可按外」即表面規條、傳統,而「總要按公平」即神話語的精義、真諦,來「斷定是非」(24)

三、可以抉擇的兩種生命:

1.枯乾的生命:本章各種人表現各種思想型態,結果同樣是枯乾:a.猶太領袖:「要殺耶穌」(1;9;11;25;47-49),因:①舊知識與方法論(15):必須「學書」,且按照他們的方式學。②傲慢與偏見:對種族(35)、地域(41;52),頑強偏見。b.耶穌弟弟(3-5)─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認為耶穌應去耶城「顯揚名聲」。c.各地來耶城過節的「眾人」(22-23)─捨本逐末:認為安息日可行割禮,但不可治病。d.耶城居民(25-29)─神祕主義論者:認為基督應是高超神祕的。

2.活水的生命:耶穌將住棚節倒水的儀式化為實際生命,是:a.活潑的活水流進,又流出:活水江河不但在「腹中」,且「流出」(38)。即不但自己蒙恩,還供應別人。b.滋潤的流成江河,不乾枯:不是細流潺潺,而是江河滔滔,要沖刷一切!c.真實的源自真神,解真渴:活水「是真的」,解除人心靈深處的乾渴(參28;37)。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8/17

  約翰福音 第8章

經文要義

本章耶穌解決了罪的問題:①已犯的罪,祂擔當,釋放人自由地「去吧」;②祂是光,跟從祂的能夠不再犯罪。不信的必死在罪中。

  • 1-11拿淫婦為難主。6「得著告祂的把柄」:饒恕這婦人可視為觸犯摩西律法;處死婦人又觸犯羅馬帝國的民法(參18:31)。這是個陷阱。
  • 12-20耶穌是世界的光,跟從祂的就不在罪惡的黑暗中。
  • 21-36不信耶穌必死在罪中。24、28「我是基督」原文皆為「我是」。「舉起人子」:指耶穌釘十字架。36:耶穌是真理,叫人得真自由。
  • 37-59亞伯拉罕的子孫以魔鬼為父,耶穌比亞伯拉罕更大。51「不見死」:指有永生。58「還沒有亞伯拉罕就有了我」原文是「還沒有亞伯拉罕,我」(before Abraham was, I am),耶穌超越時間。

問題思考

  • 猶太人拿淫婦來試探主一事(1-11),使我對人性、對主,有何啟發?
  • 讀本章耶穌的談話,又使我對祂增加了哪些認識?

默想應用

  • 強烈的對比:拿淫婦質問主的這批人在耶穌面前,明顯出:

1.小聰明vs大智慧:他們狡詐地引耶穌入罪(參上6節注)。耶穌卻將焦點從是否遵行律法,轉向執行律法的資格,化解了爭端。

2.假公義vs真慈愛:他們審判淫婦含有:a.動機不良:為陷害耶穌;b.性別歧視:為何不捉拿一同行淫的男人(參利20:10;申22:22-24)?

3.人人有罪vs為人擔罪:「從老到少」的出去,顯明「世人都犯了罪」(羅3:23)。但耶穌放過她,全因祂代付贖價。「去吧」是用血說的!

二、生命的重心:耶穌將爭論的重心轉向生命之道,因祂:

1.以恩慈回應挑釁:在地上畫字表達了耶穌對他們a.寬容;b.尊重。

2.從表象轉向本質:「誰是沒有罪的,就可以…」將重心從是非爭論轉為生命德性問題。從生命的核心價值出發點,問題霍然而解。

3.以建造代替定罪:耶穌對犯罪的女人,說的是:a.赦免─「我也不定你的罪」;b.釋放去罷;c.建造─從此不要再犯罪了。讚美主!

三、耶穌的神性:本章再次顯明耶穌是道成肉身的神,因:

1.源頭:祂清楚自己從哪來、往哪去(14),祂乃是從上頭來的(23)!

2.關係:a.與神:祂常與父同在(16),與父合而為一(19),祂見證父、見證自己,父也為祂做見證(18)。b.與人:祂是世界的光(12),不但赦免已犯的罪,並使人脫離黑暗,有能力不再犯罪。

3.屬性:耶穌是:a.(12),使人脫離黑暗;b.真的(14;26),也就是「真理」(32),人遵行祂的話(道),就必曉得真理、認識神。c.「我是」(24;28;58),昔在今在永在,並供應人一切所需。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8/18

 約翰福音 第9章

經文要義

  • 1-7本書第六個神蹟:醫治生來瞎眼的➡耶穌掌管命運。2-3:命運非為定罪,反可顯出神作為。4「我們…作…工」:主喜歡和我們同工!
  • 8-34 瞎子得醫治後作的見證:8-12對鄰舍的見證:「有一個人名叫耶穌」醫治了我。13-17對法利賽人首次見證:祂是個先知。18-23瞎子父母的推託。24-33對法利賽人二次見證:祂是從神來的。34作見證的結果:被「能看見的反瞎了眼」(39)的宗教領袖趕出會堂。
  • 35-41 瞎子蒙主更深啟示:35-37啟示祂是神的兒子。38瞎子信而敬拜主。39-41耶穌論「瞎眼」。35「遇見」:找到(found)。39「審判」:此指分別信與不信者。41「你們若瞎了眼」:指承認自己活在黑暗中。

問題思考

  • 耶穌對人天生無奈的厄運如何解釋(參2-3)?這給我什麼啟示?
  • 眼盲與心盲,在本章各有哪些表現?這又給我什麼啟發?

默想應用

一、神的作為遠勝過厄運:命運弄人,彷彿是無解的咒詛。但主說:

1.勿因厄運而定罪人:雖然苦難確實都是因罪而進入世界的(參創2:17;3:16-19),但經常一個人遭遇厄運,「也不是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3),乃因整個世界早已臥在惡者手下(約壹5:19),充滿了缺憾與不完美。拒絕定罪,是面對厄運的第一步。

  1. 厄運乃是為要榮耀神:世界不完美,神卻坐在寶座上統管萬有!故:a.厄運臨到或許沒有原因,但有目的──「要在他身上顯出神的作為來」b.厄運可以臨到,但無法勝了我們

二、心盲貽害遠勝過眼盲:法利賽人眼不盲,但他們的心卻是:

1.以瑣碎的禁律限制神:他們自定的教條規定安息日有39件事不可做,犯規的就「不是從神來的」(16)。這豈不是用39條綁死神!

2.以敬拜的權力威嚇人:會堂是敬拜神和彼此交誼的地方,卻被他們把持,動輒以「趕出會堂」恐嚇人(22),剝奪人敬拜神的權力。

3.以「摩西的門徒」遮掩罪:他們自居摩西的門徒,其實不是(參5:46),但挾摩西之名任意辱罵(28);定罪(34);趕出(34)瞎子,又殺害耶穌。

這樣「能看見的,反瞎了」心眼的人(39),害處比生來瞎眼大多了!

三、簡單的信心遠勝過厄運與心盲:這瞎子活化了何謂信心:

1.信是順服去行:主叫他去西羅亞池子洗,他就去。「去一洗,就看見了」重複三次(7;11;15)──信靠順服使他勝過天生瞎眼的厄運!

2.信心使心眼日益明亮:從耶穌為「一個人」(11),為「先知」(17)、「敬奉神遵行祂旨意的」(31),「從神來的」(33),後經主親自指示,得以認識祂是「神的兒子」(35-37節)──他遠勝過心盲的法利賽人!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8/19

約翰福音 第10章

經文要義

  • 1-10耶穌是羊的門:法利賽人棄絕此救恩之門,是從「別處」(喻律法規條)爬進羊圈的「盜賊」。3「看門的」:指聖靈,守護子民等耶穌來。「把羊領出來」:使羊脫離律法主義的圈限,跟隨主到草場上。8「在我以先來的」:指兩約之間產生的法利賽人和其律法。.
  • 11-21耶穌是好牧人,與羊互相認識(3-5;14;37),並自願為羊捨命(11;15;17-18)。法利賽人卻是「雇工」,不顧念羊,遇險即逃。16「另外有羊」:指外邦信徒。神要普世信徒「合成一群,歸一個牧人」。
  • 22-39 耶穌與天父原為一,是神的兒子。22「修殿節」:舊約無,是紀念165BC收復聖殿而設。在陽曆年底。23「所羅門廊」在聖殿東側。
  • 40-42耶穌往約旦河外傳道,許多人跟隨祂。這是他傳道的末期。

問題思考

  • 耶穌是「羊的門」與我有何關係?我有確實從「門」進入神的國嗎?
  • 好牧人有哪些特徵?祂怎樣牧養帶領了我?

默想應用

本章耶穌指出了祂與我們這些小羊之間最切實而美好的關係:

一、祂是羊的門:羊圈只有一道門進出,這門為我們提供了:

1.鑑別:耶穌是屬神事物的惟一途徑,不論牧養事奉(1-6),或信主得救(7-10)的問題,都從他是否認耶穌,來分辨真假。(參約壹4:2-3)

2.救恩:凡從耶穌進門的,「必然得救」,一個也不失落(9,6:39)!

3.保護:「得救」除了得永生(28),還指得保守,「出入」平安(9)。

4.供應:「出入」不但平安,並且「得草吃」(9),身心靈都不缺乏。

二、祂是好牧人,更使我們終生都享受著:

1.主認識我,且是按著名字認識我:a.非攏統,乃個別的,深刻認識我;b.祂看我是祂「自己的羊」(3;4;12),誰也不能把我從祂手裡奪去(28);c.我也認識祂 (4;14;27),我們彼此了解,彼此相屬。

2.主賜生命,且是更豐盛的生命給我:生命會長,日新又新。奇妙!

3.主引導我,且是走在前頭引導我:a.非在後揮鞭驅趕,乃在前作嚮導;b.無路祂開路,風雨祂先擋。哈利路亞!

4.主為我捨命,且是主動捨了,又再取回來:祂甘願為我死,並復活。

5.主擴大我,且是合成一群地擴大我:普世各地,各圈的羊都和睦地在主裡聯合,歸一個牧人。多美!

三、好牧人與假牧人(盜賊、雇工)的差別在於:

1.爬進去vs領出來:盜賊偷偷地侵略羊;好牧人明確地引領羊。

2.叫羊得生命vs對羊偷竊、殺害、毀壞:盜賊剝奪;好牧人一再給。

3.遇難即逃vs為羊捨命:雇工撇棄羊;好牧人尋找拯救羊,並捨命。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8/20

約翰福音 第11章

經文要義

  • 1-44 本書第七個神蹟:拉撒路復活 ➡ 耶穌掌管生命。
  • 1-16主聽見拉撒路病了。9-10:趁白日有光之時走路,便不至跌倒;意謂耶穌趁父神定祂在世之時作工,必不至遇難。16「和祂同死罷」:指陪耶穌往猶太必死無疑。負面的話。18「六里路」:約三公里。
  • 17-27引導馬大的信心:從以為耶穌須「早在這裡」才能治病、末日才能復活,到確信耶穌是無所不能神兒子。以預備領受神蹟。25-26「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原文:「我是復活,我是生命」。人藉著祂可以復活,肉體會「雖然死了」(25);屬靈的生命「永遠不死」(26)。
  • 28-37面對馬利亞及弔唁者:主沒有她不哭,而深刻顯出同理心。.
  • 38-44叫拉撒路復活:「拉撒路,出來!」並且「解開,叫他走!」
  • 45-57 宗教領袖們的反應。50-51:該亞法之意是要殺耶穌,免得全國被羅馬消滅。但無意間預言了耶穌是為猶太百姓,和世人而死。

問題思考

  • 耶穌是完全的神,和完全的人,本章如何表現出祂的神性與人性?
  • 耶穌等了四天才去探訪拉撒路,提醒我們禱告應有哪些態度?

默想應用

 拉撒路復活是耶穌傳道生涯中最後、最大的一個神蹟,從中顯示了:

一、耶穌的神性

1.無所不知:祂預先知道拉撒路已死;也知他會死而復活(11-14)!

2.無所不善:聽見拉撒路病了卻「仍住了兩天」(6),原來是為要造就眾人(15,42,參彼後3:9),祂絕不誤事,若有耽延,必是為我的益處!

3.超越現況:當死亡逼近時從容說道「這病不至於死」(6);當死亡已成事實(14)淡定宣告「我去叫醒他」(11),祂超越事實,不受限制!

4.超越生死:那一聲「拉撒路,出來」(43)體現了好牧人「按著名叫自己的羊」(10:3)。豈料祂的聲音穿越生死大限,死了四天已發臭的人仍歸祂牧養,點名呼喚不但叫他活,並且「解開,叫他走!」(44)

二、耶穌的人性:「耶穌哭了」(35)是最短的一節聖經,卻含有最深的:

1.真情感:祂會悲嘆;憂愁(33;38),對人間疾苦感同身受(參來4:15)。

2.同理心:不勸人以理(等下就復活;榮耀…),而與人同哭。

三、禱告須知:「主阿,你所愛的人病了」(3)顯示了禱告應有的態度:

1.認清誰在作主:既稱祂為「主」,事情如何演變就是祂的事,我只要將情況告訴主,但不指令祂如何作,或作成怎樣的結果。

2.站穩愛的立場:永遠相信雖有災難臨到,我仍是主所愛的人!

3.順服主的時間:非主耽延「兩天」才聽禱告,「乃為神的榮耀」(4-6)!

4.對齊主的眼光:主既不看現實,我也「從遠處望見」所求的(來11:13)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8/21

約翰福音 第12章

經文要義

本章是拉撒路復活後的餘波。領袖們想連拉撒路也和耶穌一起殺了。

  • 1-11 馬利亞膏主。3「真哪噠香膏」:從印度植物哪噠的根莖製成。
  • 12-19主騎驢進耶京,展開受難週。15「錫安的民…」應驗亞9:9。
  • 20-36上 希臘人求見主:顯明主死而復活(即「得榮耀」),福音廣傳外邦的「時候到了」。34「基督是永存的」:參詩110:4;賽9:7;但7:14等。他們不明白耶穌是經由死裡復活而永存,藉死得榮耀。
  • 36下-43 猶太人的反應:①不信(36下-41);②信而不承認(42-43)。40-41:賽6:10的原意為他們故意不看神,神就任憑他們瞎了…以行審判;約翰引申為猶太人殺耶穌,除因其私心,也出於神的救恩計畫。以賽亞也看見這「榮耀」。 l44-50主再次宣告不信祂的危機。

問題思考

  • 本章刻畫了猶大和法利賽人的哪些面目?給我什麼提醒?

默想應用

一、兩種存心:獻上香膏的馬利亞,和賣主的猶大,差別在於:

1.一個看主;一個看錢:馬利亞只看主,不見香膏「極貴」。猶大口說「賙濟窮人」,其實只看錢不見「窮人」,更無視相隨三年的恩主!

2.一個真心;一個違心:一片真心,捧一瓶「真」哪噠香膏,用象徵女性榮耀的頭髮(林前11:15)擦耶穌的腳。而猶大說的是違心之論(6)

3.一個傾囊奉獻;一個中飽私囊:香膏是要打破玉瓶,一次用盡的(參可14:3),馬利亞傾其所有獻給主;猶大卻是常偷公囊作己用(6)!

4.一個主賜自由;一個撒但入心:主說「由她吧」,使馬利亞自由敬拜愛主;猶大不悔改,終至撒但入心(13:27)。小小差異,造成一個做「一件美事」;一個犯千古罪行,可不慎歟!

二、兩種群眾:歡迎耶穌進城的眾人,和法利賽人,也顯出明顯差別:

1.一方歡喜見證;一方積極滅證(17-18):曾在拉撒路復活現場的群眾為耶穌作見證,使許多人相信了耶穌;法利賽人卻不但要殺拉撒路以滅證(10),且誇大現狀為整個世界的人都隨從耶穌去了。苦毒兇殺、挫敗感、誇大現實,都是病態和痛苦之源。苦透了!

2.一方喜樂榮耀;一方滿懷挫敗(19):揮舞棕樹枝高唱和散那,多麼喜樂榮耀;極力壓制耶穌者卻只覺「徒勞無益」,失敗感罩頭。

三、本章所記耶穌受難前一週的第一段談話,令我們深思:

1.麥子死了才結子粒(24),我能嗎

2.服事主者當跟從主(26),我在哪

3.神說話了聽成打雷(29),我聾嗎

4.已信耶穌不敢承認(42-43),我會嗎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8/22

約翰福音 第13章

經文要義

13-17章耶穌不再公開談話,轉對門徒臨別贈言。本章滿滿是愛,極美。

  • 1-17 愛的行動:耶穌洗門徒腳作榜樣。8:「無分」不是不得救,是無法與主更親。故「洗腳」象徵生命活水洗滌日常污穢。10「洗澡」則象徵重生時的赦罪(參3:5;多3:5)。14「彼此洗腳」指彼此服事。
  • 18-30愛的提醒:不斷提點猶大,期待他悔改。18「同我吃飯的人…」引詩41:9。20:勉門徒承擔使命,必蒙接待,勿因猶大而跌倒。
  • 31-38 愛的命令。31:猶大一「出去」賣主,耶穌受難與得榮耀便告開始。34-35:遵守彼此相愛的新命令使世人認出基督門徒。
  • 36-38預言彼得不認主。

問題思考

  • 1-5節記主為門徒洗腳,有多少動詞?表現出祂是怎樣的一位主?
  • 耶穌賜給門徒的新命令是什麼?為何說是「新的」命令?我遵守了嗎?

默想應用

一、全愛的主:耶穌洗門徒腳的每一個動作,完全表現出祂是:

1.至愛:「祂既然愛世間屬自己的人,就愛他們到底」(1)多麼動人!「愛到底」至少包括:a.時間上恆久不斷;b.程度上達到極點。

2.至慧:祂知道時機(1)、知道自己的權柄無限、源頭神聖,去向榮耀(3),至高智慧,非用來炫耀,而是「就」展開愛的洗腳行動(4)!

3.至卑:祂愛的方式是:「就離席站起來」──離開主位,服事人;「脫了衣服」──放下身份,降卑;「拿一條手巾束腰」──以謙卑束腰(彼前5:5),取了奴僕的形像(腓2:7)。「把水倒在盆裡,洗門徒的腳」──a.創造宇宙萬有的手,竟來洗滌污腳!b.賣祂的人也照洗!

4.至細:「並用自己所束的手巾擦」──每個腳趾縫間,擦到乾!

二、無力的人:對比之下,本章的門徒們所表現出的是:

1.無法自拔:猶大也被洗了腳、也聽見主再三提點,還是「出去」了。

2.無力自制:彼得衝動,一會說「永不可洗我」,一會說「連手和頭也要洗」。控制不住自己說話(參可9:6、路9:33)

3.無感無知:呆呆地接受洗腳(除了彼得)、猜不透賣主的是誰(22)…當彼得說:「主…我願意為你捨命」並非欺哄,只是無自知之明。耶穌明言他要三次不認主,乃指出其本相,幫助他認識自我。

三、全新的命令:舊約已命令「愛人如己」(利19:18),耶穌為之賜下

1.新範圍─「賜給你們」:「彼此相愛」是給每一個信徒共同的命令。

2.新源頭─「我怎樣愛你們」:先領受主的愛,才可能照樣去愛。

3.新程度─「你們也要怎樣相愛」:非以己為標准,乃捨命(約壹3:16)

4.新效果─「眾人因此認出你們」:口傳之外,需彼此相愛活出基督。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8/23

約翰福音 第14章

經文要義

本章接續13:33主說自己即將離世,安慰勉勵門徒,並應許賜聖靈。

  • 1-11 安慰門徒:①去是為預備地方,必再來接你們去(1-4);②我是道路真理生命,使人到父那裏(6-11)。「道路」指通往神的門路(參1:51);「真理」指認識神的憑藉(參:18);「生命」指親近神的權柄(參1:12)。
  • 12-20 應許門徒:①你們將作更大的事(12);②奉主之名所作的愛主並遵守主命令的禱告,必蒙垂聽(13-15);③父將賜聖靈,永遠內住同在。16「保惠師」:意為「奉派來在身旁幫忙的」,也譯作「中保」(約壹2:1)。主耶穌是我們的中保和保惠師;聖靈是「另外」一位保惠師。不是另類的,是相同本性的另一位保惠師。「永遠與你們同在」:舊約中聖靈曾多次降在人身上,又離去。現在祂一來,就留到永遠。
  • 21-31 勉勵門徒:①要愛主並遵守主命令,必蒙主與父的愛和顯現(21-24);②不要憂愁,而應喜樂,因我留下平安給你們(25-31)。

問題思考

  • 本章這段臨別贈言,耶穌究竟給我們什麼幫助?得此應許者當如何?

默想應用

一、耶穌是通往父神的道路──使我可以安身立命:因祂使我:

1.獲得盼望(2-3):永訣成了暫別;閻羅殿成了預備好的「住處」;不知何往成了主來接我;天人永隔成了與主同在…何等安慰!

2.確定方向:「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6),祂是!所以我不再東奔西跑,此生只有一個標竿──藉著耶穌,我要到父那裡去!

3.享受平安:死亡是「撒手人寰」,什麼也帶不走、留不下,耶穌卻說「我留下平安給你們…」(27),包括:a.因得救而產生的心境的平安;b.與神、與人之間相安相和的狀況;c.「不像世人」的真平安。

4.立即兌現:上述福分和3;18;20;23;28所說的主「來」「同住」,皆指耶穌復活後在靈裡臨到信徒。故不必等到死後,現在便可享受!

二、耶穌是有應許的真理──使我得以擴大提升:包括我們:

1.所作的:主明說我們要作「更大的事」(12,如太28:18-20;徒2:41)

2.所求的:主必成就「奉主名」的禱告(13;14),以此提升我們的禱告。

3.所活的:還賜聖靈保惠師(16-17)常與我們同在,真理的靈教導我們生活,使我們的靈日漸擴大提升,活在神的超自然大能中!

三、耶穌是復活大能的生命──使我能夠回應主愛:主的勉勵助我:

1.愛主與遵守主命(15;21):愛乃遵命的動機,是根(15);遵命乃愛的表露,是果(21),重複叮嚀,強調愛主不是空言,要有實際行動。

2.莫愁與靠主喜樂(1;27-28):主又重複「你們心裡不要憂愁」。憂愁帶來「膽怯」,我們要「因主」(28)、「靠主喜樂」(腓4:4)。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8/24

約翰福音 第15章

經文要義

  • 1-8 耶穌是真葡萄樹:1-3我們是枝子,必須連於葡萄樹;父神是栽培的人,將枝子修理乾淨,使結果子更多。4-8多結果子的秘訣──常在主裡面。2「結果子」:包括①工作上,如領人歸主等服事的成果(參羅1:13),②生命上,指活出基督的美德(加5:22-23)。「修理乾淨」:神藉著祂的道(參3)或管教,除去有礙於我們結果子的東西。
  • 9-17 常在主裡面的內涵:①常在主的愛裡(9-11);②信徒彼此相愛(12-17)。12:耶穌的愛是信徒彼此相愛的最大動力。這愛表現於捨命(13);稱他們為朋友而非僕人(15);揀選、差派並垂聽他們禱告(16)。
  • 18-27常在主裡面的影響──被世界所恨惡、逼迫(18-21)。但主明說恨信徒就是恨祂和恨神,其罪無可推諉(22-25)。而保惠師要來,和信徒一同為主作見證(26-27),故無須懼怕世人的恨惡和逼迫。

問題思考

  • 主是真葡萄樹,對我們有何意義?身為「枝子」,我們蒙了那些福氣?
  • 主命令我們彼此相愛,在本章有哪些深入說明?我有類似的經歷嗎?

默想應用

一、真葡萄樹的寶貴:「我是真葡萄樹」而「你們是枝子」(1;5)說明了:

1.耶穌是根本:基督是主幹我是枝子。故a.基督是根本,使我生命有根基,不再飄盪無依;b.基督也是我一切供應的源頭(參詩36:9)

2.耶穌是供應:葡萄樹對枝子不斷地供應生命養分,源源不絕;枝子無須憂慮缺乏,只要連於葡萄樹,供應自然而至。

3.耶穌不離棄:主說:「常在我裡面的,我也常在他裡面」(5),從未說「常在我裡面的,我偏不常在他裡面」。只要我們自己不去「離了主」,「丟在外面枯乾」,主就常在我們裡面,不離不棄!

二、枝子的蒙福:葡萄樹的枝子無須奮鬥掙扎,就可以:

1.結果子更多:葡萄樹每年需經兩次修剪,才能結好葡萄;「我父是栽培的人」,也藉著主的「道」(3)為我們「修理乾淨」,修理不是苦待,而是「使枝子結果子更多」(參詩92:14)。

2.相愛更自然:「彼此相愛」在本章也較13:34-35進一步的闡釋:a.怎樣能夠彼此相愛?先常在主的愛裡,飽享愛和喜樂(9-11)。是生命自然反應。b.怎樣彼此相愛?①像主愛我們(12);②像主「捨命」(13)──放下自我。c.彼此相愛的結果:更多被神愛,成為主的朋友(14-15;參14:21)。經歷主愛→彼此相愛→更多被神愛…良性循環。

3.禱告得成就:重複說「祈求就給你成就」(7;16),且使「果子常存」。

4.受苦有遮蓋:世人恨我們就是恨主(18-25),主遮蓋我、「挺」我!且聖靈要與我同作見證(26-27)!則受苦有何可懼?哈利路亞!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8/25

約翰福音 第16章

經文要義

本章耶穌啟示將來要成的事,包括四方面:

  • 1-6 門徒將為主受苦:接續15:18-27,提醒門徒有關逼迫的事。
  • 7-15聖靈的工作:①叫世人為罪、為義、為審判,自己責備自己(8)。為罪責備自己,指人認識自己是罪人,因不信基督(9);為義,指認識基督是升天的榮耀主(10);為審判,指認識撒但和他所統轄之世界的真相(11)。②引導我們明白(原文作進入)一切的真理(13)。
  • 16-24主必復活:16「再等不多時,你們還要見我」:指死後三天復活。
  • 25-33 明告使命:最後耶穌明說自己的使命 (28),門徒因此信心頓增(30)。祂安慰門徒,使他們在苦難中也充滿平安(33)。

問題思考

  • 聖靈來到世上的工作是什麼(參8-11;13)?又帶給我們哪些祝福?
  • 耶穌這段話除了安慰祝福,還有給我們甚麼警惕嗎?

默想應用

一、聖靈的益處:耶穌的「去」,和聖靈的「來」緊密相連(7),帶來:

1.最大的祝福(7):人要先得赦罪,才能領受聖靈,故聖靈的「來」表明a.救恩完成;b.聖靈內住:聖靈從創世以來就在運行(參創1:2),耶穌所說的聖靈「來」指的是來在我們心中,永遠同在(14:17)。

2.最大的尊重(8):聖靈來不是要定罪人,只是光照人,使人認識何為罪,而「自己責備自己」。祂尊重人,而不是要羞辱,或掌控人。

3.最大的盼望(19-22):指耶穌死後將復活,門徒的痛苦憂愁將變為無人可奪去的喜樂,如婦女經歷產痛卻帶來生命。何等的盼望!

4.最大的平安(33):而最安慰的是本章末節的這句話,今我們和當日的門徒同樣領受:a.在主裡面的、b.勝過世界的、c.雖有苦難,但「可以放心」的「平安」!何等的應許!

二、耶穌的提醒:本章耶穌給門徒的話,也深深警惕著我們:

1.殺人,還以為是事奉神(2):耶穌說有一種事奉是自「以為」的虔誠熱心,甚至不惜殺人(參徒7:57-60)。我今事奉主有無「殺人」?

2.關心,別只限於嘴巴上(5):主說「你們中間並沒有人問我,你往那裡去」但其實彼得曾經問過(13:36),主這話應是指門徒雖然問主,其實關心的是主走後自己將如何。我們的禱告真正關心誰?

三、天父與我們的新關係:不再需經過祭司或先知,我們可與天父有:

1.新的認識(25):「不再用比喻…乃要將父明明地告訴你們」

2.直接禱告(23-2426):只要「奉耶穌的名祈求」,神必賞賜!

3.愛的關係(27):「父自己愛你們;因為你們已經愛我,又信我…」故天父與主耶穌、與我們,愛是流通的,彼此相連相屬!讚美主!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8/26

約翰福音 第17章

經文要義

本章為耶穌臨別的偉大禱告,又稱為「大祭司的禱告」。包括三方面:

  • 1-5 耶穌為自己禱告,求父神使自己同享榮耀。
  • 6-19為當時的門徒代求:6-10:代求的根據:門徒本屬神。11-19:代求的內容,使他們:①合一;②脫離「惡者」;③因真理成聖。
  • 20-26 為將來的信徒代求:20-23求父使他們合而為一,以向世人作見證。24-26求父使信徒與祂在一起,目睹祂的榮耀。

問題思考

  • 因為情詞懇切,本章不斷出現哪些重複字詞?它們各說明了什麼?
  • 耶穌這段禱告顯示出祂與神、與門徒、與真理的關係如何?

默想應用

  這篇禱告實在太美!在至情至性中還交織著更高層次的:

一、對父神的委身:耶穌與所禱告的對象──父神之間融和無間:

1.一切思念都為著神:耶穌6度稱呼神「父阿」(1;5;11;21;24;25)。表明與神的親密,「父」是祂唯一對象,所有思念呼求都只為神而發。

2.一切所有都源自神:重複強調神「賜給」(6-9;11-12;14;22;24,4節「託付」原文也同)。耶穌承認自己的a.權柄:「管理凡有血氣的」、「賜永生給人」(2);b.信徒(2;6;9;24);c.事工(4);d.話(8);e.名(11-12);f.榮耀(22;24),全都來自於神!這是耶穌的屬天根源!

3.一切時候都榮耀神:「榮耀」在本章重複8次,全書則用了40次,耶穌一切的行動作為都是為著榮耀神。即便是受難的「時候到了」之際(1),祂要求父榮耀祂,也是為著使祂能榮耀父。何等的主!

二、對門徒的掛念:離別在即,耶穌牽掛著門徒。祂反復求父使門徒:

1.合而為一:從3次使他們「合而為一」(11;21;22),到「完完全全的合而為一」(23)。主心迫切。原因:像天父與子合一;結果:見證神差耶穌降世,與神愛世人(21;23)

2.脫離惡者:千縷思緒,化為一句「我不求你叫他們離開世界,只求你保守他們脫離那惡者」(15)。何等有智慧,也何等看得起我們!

3.因真理成聖:更大的期許,我們所不配的是「用真理使它們成聖…叫他們也因真理成聖」(17;19)!

三、對真理的執著:耶穌是神,也就是真理。其禱告也闡釋真理,如:

1.永生的定義:主深知門徒還不能領會屬靈的事,禱告中明說「認識你獨一的真神,並且認識你所差來的耶穌基督,這就是永生」(3)

2.世界的性質:世界恨屬神的人(14);這世上有苦難(16:33),世界的性質和本相如此。但門徒是在世(11),而不屬世(14-16),可靠神脫離惡者(15),和世界的惡質。哈利路亞!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8/27

約翰福音 第18章

經文要義

18-19章記耶穌的受難與死亡。有多處細節是其祂福音書所未記的。

  • 1-11猶大賣主。5「我就是」:原文是「我是」,為耶和華神宣示祂自己時所專用的稱號。參前文6章下默想應用。
  • 12-27受大祭司審訊和彼得三次不認主。13;24:「亞那」6-14AD任大祭司,被羅馬人革職,但猶太人仍視為大祭司(參徒4:6)。「該亞法」18-36AD任羅馬公認的大祭司。15「還有一個門徒」:即作者約翰。
  • 28-40彼拉多一審──你是猶太人的王嗎?「彼拉多」:羅馬帝國派駐猶太地的第五任巡撫(26-36AD),駐地在該撒利亞,逾越節期間暫駐耶路撒冷。同時間加利利的王希律也來過節(路23:7),兩大官方勢力聚集,釘耶穌十字架(參31)。36「我的國不屬這世界」:基督的國權不是屬肉體的,不建立在世上,故不會對羅馬帝國構成威脅。

問題思考

  • 本章記耶穌被賣與受審,與其他福音書有何異同?給我哪些啟示?
  • 本章最感動我的是哪一節經文?

默想應用

  因為親在現場,約翰的耶穌受難記有許多未見於他書,顯示出:

1.受難的主動性:本書省略了客西馬尼園中的禱告,但獨特地記下耶穌不是被搜出,而是主動從園中「出來」面對捉拿祂的人馬(4)。祂是明明「知道將要臨到自己的一切事」,而心甘情願上十字架的!

2.神格的威嚴性:四福音中唯本書刻畫當耶穌說:「我就是」,亦即宣告出祂的神格,表明祂就是耶和華神時(參5節註),捉拿祂的人「就退後倒在地上」(6)!卑微的「拿撒勒耶穌」,祂的神格卻具有無人能敵的威嚴!這也加倍證明,若非祂主動交出自己,誰能捉拿祂?

3.主愛的普及性:耶穌被捕之際說:「讓這些人去吧」,祂「沒有失落一個」地護衛著門徒(8-9)!再看祂回顧彼得:「收刀入鞘吧」,並醫治了大祭司僕人的耳朵(路22:51),祂不僅是愛門徒,且推恩到仇敵!

4.羔羊的無瑕性:本書記當時有兩位大祭司(見13;24節註)。耶穌被亞那和該亞法分別審問,應驗祂是逾越節羔羊,被祭司反覆查驗而無瑕疵(參出12:5;申17:1)。外邦官長也證明祂無罪(38,並下章)。

5.真理的不容妥協性:本章也難得地記下了耶穌少數回答審訊者的話(20-21;23;34;36-37),祂受辱時無聲,但為真理,必作見證(37)!「我的國不屬這世界…我是王…為此來到世間」(36-37)是主絕不迴避的真理。而彼拉多就站在道成肉身的真理者面前,卻錯失真理(38),甘願妥協,雖「查不出罪」也作出完全違背真理的判決!詳下章。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8/28

約翰福音 第19章

經文要義

  • 1-16續上章,受彼拉多審訊。1-8二審──查不出祂的罪,企圖以鞭打了事。9-12三審──想釋放祂,但怕被說是背叛該撒。13-16厄巴大的定讞!13「鋪華石處」:位在聖殿西北角。「坐堂」:即開庭審案。
  • 17-37釘十字架:17-22被釘的判詞:「猶太人的王」。18「兩個人和祂一同釘著」:參賽53:12;路22:37。23-24兵丁分衣(詩22:18);25-27將母親託付約翰;28-29「我渴了」:見詩69:21,給醋喝有戲弄之意。30宣告救恩「成了」!31-37預言的應驗:①骨頭一根也不折斷(參詩34:20;出12:46)、②槍扎肋旁(參亞12:10)。
  • 38-42尊貴地埋葬:「亞利馬太人約瑟」是財主(太27:57),應驗賽53:9

問題思考

  • 哪些地方顯明耶穌的死出於神的主宰?(參上註中引舊約處及下文)
  • 本章記耶穌在十架上說了哪些話? (參26-27;28;30,加上路23:3443;太27:46;路23:46,即為「十架七言」)給我什麼啟發?

默想應用

  耶穌受難的經過令人於心不忍,感慨萬千,更思想到:

一、神的主權:彼拉多在神所賜的權柄之下(11),使得耶穌:

1.無罪被判有罪,為要除去罪:彼拉多四次宣告耶穌無罪(4;6;12,並18: 38),但仍判耶穌釘十架,固因害怕(8),和政治顧忌(12),更因祂是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1:29),神定意要祂為人死!

2.無須而被鞭打,為要醫治人:既知耶穌無罪,何須鞭打?彼拉多是想緩和眾人以釋放耶穌(12,參路23:16;22)。雖然無效,但因耶穌受鞭傷,我們得醫治(賽53:5)。無須的傷和痛,對耶穌是必須!

二、主的心腸:救恩的成就除因神的掌權,其中更見耶穌的:

1.放棄最後的答辯(9-11):祂回答審訊是「特為給真理作見證」(18:37),而關係自己生或死的關頭,祂「卻不回答」,一心順服父神上十架!

2.背著「自己的」十架(17):明明是替我們背的十架,祂看作自己的!

3.照顧地上的母親(26-27):十架上將母親託付愛徒顯明祂是:a.神人兩全:向天父盡忠,向地上母親盡孝;b.為傷心人開創新境界。

4.完成天父的計畫(28-30):另兩句話,「我渴了」成就神話語(詩69:21);「成了」成就神的救贖計畫。前者嚐死味;後者唱凱歌!

三、人的愚昧

1.看不出(1-3):兵丁「挨近」耶穌,原文「不斷靠近」,重複地嘲弄、打祂,完全看不出所「恭喜」的就是真的、永遠的「猶太人的王」!

2.看不見(4-6):彼拉多說:「你們看這個人」受辱的模樣,希望他們有惻隱之心放過耶穌。但,誰看見了?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8/29

約翰福音 第20章

經文要義

  • 1-10 彼得和約翰往探墳墓。5-7「細麻布還放在那裏…裹頭巾…另在一處捲著」:裹屍的細麻布和裹頭巾都保持原狀放在原處,表示屍首不是被人解開然後挪走的。
  • 11-29 復活後的三次顯現:11-18向抹大拉的馬利亞;19-23向門徒;24-29向多馬。16「拉波尼」:比「拉比」更尊貴的叫法。17「升上去」:復活當天耶穌曾升天朝見神,作復活的初熟果子獻給神,40天後又公開地升天(參徒1:3;9)。23「你們赦免誰的罪…」:原文「凡被你們赦免其罪的,必是已經蒙了赦免的…」,門徒有聖靈指示,能知道神的心意,藉著傳福音宣告信主(罪得赦免)和不信主(罪不得赦)的後果。「過了八日」:猶太人計日是包含首末兩天,此指下一個主日。
  • 30-31寫本書的目的:叫人信耶穌是基督,是神的兒子,而得生命。

問題思考

  • 耶穌復活首先顯示哪些信息?又彰顯出祂的那些生命品質?

默想應用

一、復活的信息:耶穌復活的消息在那「七日的第一日清早」輕輕揭開:

1.靈的自由性:主復活後的身體,不受任何物質或空間限制,清晨穿過細麻布的纏裹,自由離去(5-7);晚上穿過關鎖的門戶,站在門徒當中(19)。哈利路亞,道成肉身33年後,重歸靈體的自由!

2.愛的吸引力:主復活後應首先升天去見父(17),但由於馬利亞那樣熱切地愛主,使得主必得先向她顯現。愛,吸引主向我們顯現!

3.啟示的轉化力:門徒熟悉並背誦聖經(參徒2章彼得引經講道),但不明白,雖信耶穌是復活了,也只默默回家去(9-10),直等「看見主,就喜樂了」(20)。馬利亞一腔熱血,卻只站在墳外哭,看見主也不認識,直等主呼喚「馬利亞」,就「轉過來」認出「拉波尼」。生命的轉變不靠知識,或熱情,惟須復活主的啟示。

二、復活生命的表現:復活後的耶穌所彰顯的生命品質是:

1.敬拜優先(17):「升上去」敬拜神是祂第一優先,而非社交受擁戴。

2.尊榮肯定(17):祂稱門徒為「我弟兄」!因牽掛而對他們交代行蹤。

3.祝福隨身(19;21):一見面及差派前,都「願你們平安」,福不離口。

4.生命傳遞(22):「吹一口氣」賜聖靈。差遣是生命傳遞,非工作分配。

5.信心擴散(27-29):邀請多馬來探視自己的釘痕槍傷,主不但建立了他因聚會缺席而缺乏的信心,且擴及一切「沒有看見就信的」。

三、復活的記錄:約翰為自己記載的基督穌福音作了總結的說明:

1.摘要記錄(30):論到偉大奇妙的耶穌,我們都須承認永不夠完備。

2.掌握宗旨(31):但把握一個主題:「叫你們信耶穌…並…得生命」!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8/30

 約翰福音 第21章

經文要義

20:30-31已作總結,本章再記復活主的一次顯現,以連接使徒行傳。

  • 1-14 加利利海邊的顯現。1「提比哩亞海」:即加利利海,實際是湖,古名基尼烈湖(民34:11),後稱革尼撒勒湖(路五1),因希律在其西南岸新建提比哩亞城(6:23)作為加利利省首府,而又有此名。
  • 15-22 託付牧養主羊。15-17復活主三次詢問彼得是否愛主。18-19預言彼得晚年殉道。20-22提醒彼得勿臆測他人遭遇,專一跟從主。
  • 23-25 耶穌事蹟的流傳。24:表明約翰就是書中資料的來源與作者。

問題思考

  • 主這次向門徒顯現有哪些意義?對我最大的幫助為何?

默想應用

一、主顯現的時機:我們也會和七位門徒一樣經歷復活主顯現,當:

1.這些事以後(1)屬靈路上,總有許多起伏曲折,這些得勝或失敗的「事」,都成為主顯現的契機。求主助我不錯過!

2.在世界一無所獲時(3)主從不丟棄像我們這種蒙恩後又離開主,回到世界的洋海中隨波逐利,而又虛空徒勞的人!

二、主顯現對我的意義

1.一夜失望後,主的顯現帶來「天亮(4)長夜徒勞無功,晨曦中站在岸上的那人影,就是「天將亮」的訊息,令一切挫敗都值回票價!

2.筋疲力竭中,主顧念我「有吃的沒有(5-6;12)不指責定罪,主顧念我的實際需要。祂出聲,我「就必得著」!且聽祂說:「來吃早飯」

3.茫然無知中,我心知道「是主(7;12)從過往經驗(比較本章與路5:5-6)、主的行事作風(參路24:30-31擘餅),和聲音(參10:4-5;27),你我足能像約翰,和接著上岸的門徒一樣,不問也「知道是主」!

4.徹底失敗後,主給我機會說主啊,祢知道我愛祢」:為何要問三次「你愛我麼」?因彼得三次不認主,主給他機會以積極宣告抵銷否認的權勢。主不但接納失敗者,並撤銷敗績(西2:14),反敗為勝!

三、主顯現給我的託付

1.愛有多種,只要終生不改:耶穌問的「愛」,前兩次是神聖不講條件的愛(agapao);彼得自覺不配,答的都是友愛、相對的愛(phileo)。耶穌第三次也俯就彼得,用phileo。也許愛不必細分,恆久就好。

2.羊群有多種,都要持續牧養:耶穌託付牧養之責,「餵養我的小羊」指初信者;「牧養我的羊」指好帶的羊;「餵養我的羊」指有病、有問題的羊。牧養不挑對象,只知愛主所愛,終生不悔!

3.遭遇有多種,只要專一跟從主(21-22):是的,主,我自己或他人將來如何,此事與我何干?我無論遭遇何事都「跟從主吧」!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8/31

民數記 第1章

經文要義

以色列民出埃及後,在曠野漂流了近四十年,本書即記載其中三十八年所發生的大事。因1章及26章兩次數點人口數量,而得名。

  • 1-54數點人數:以色列人先由每支派各派出一位族長,負責統計自己支派的人名及數目,然後摩西、亞倫和十二首領聚在一起,記錄各支派的數目總和。利未支派的數目另計(見三章),目的是分配帳幕工作。3「二十歲以外能出去打仗的」:可見人口普查是為軍事用途。18「述說自己的家譜」:即指出自己是誰的兒子。

問題思考

  • 「耶和華曉諭摩西」這句話在民數記出現了80次,平均每章2次。這句話對民數記的本質有何提示?
  • 讀這麼多名字和數目,給人什麼感受?這次以色列十二支派為甚麼要指定首領?

默想應用

本書,和本章提醒著我們幾件偉大的事:

1.嶄新的開始──「以色列人出埃及地後…」:正如今日用耶穌基督降生來紀元一樣,本書用以色列人出埃及、脫離奴役為新紀元的開端。歷史的洪濤、時光的腳蹤,都應以神的作為為印記。

2.精確的時機──「第二年二月初一日」:統計是在這日舉行,當時會幕已建立一個月,律法典章也已全部頒佈,並經過充分講解和教導。百姓已作好屬靈的裝備,即將啟行。這是核點民數的時刻。

3.神主動的啟示──「耶和華…曉諭摩西說」:這短語在本書不斷出現,目的除證明並強調所說的是神的話語,也顯明是耶和華主動與祂的百姓建立關係,祂賜下啟示、啟動一切計劃和行動。

4.神人相會的地點──「西乃曠野,會幕之中」:會幕建立以後,神賜啟示的地點就從雷轟閃電的西乃山上,移到了營地中、會幕內。神是如此渴望與人親近,以至於日後在伯利恆的曠野,神的帳幕要成了肉身住進我們中間!

5.按名指定的領袖──「每支派中必有一人…這些按名指定的人…」,神所揀選的領袖,就按著名字叫他們。(參約10:3)

6.一個也不失落的精兵──「二十歲以外能出去打仗的」:這短語在書中重複十四次;所計役男人數六十萬三千五百五十人(45-46)。他們從未受軍事訓練,在曠野缺乏軍備,但稱為「軍隊」(3;16;52)

7.尊貴的敬拜團──「惟獨利未支派你不可數點」:會幕的敬拜需要專人負責,分別為聖。教會亦同。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