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日靈糧
作者:張鈞莉 老師
1 | 二 | 約伯記11 | 11 | 五 | 約伯記21 | 21 | 一 | 約伯記31 |
2 | 三 | 約伯記12 | 12 | 六 | 約伯記22 | 22 | 二 | 約伯記32 |
3 | 四 | 約伯記13 | 13 | 日 | 約伯記23 | 23 | 三 | 約伯記33 |
4 | 五 | 約伯記14 | 14 | 一 | 約伯記24 | 24 | 四 | 約伯記34 |
5 | 六 | 約伯記15 | 15 | 二 | 約伯記25 | 25 | 五 | 約伯記35 |
6 | 日 | 約伯記16 | 16 | 三 | 約伯記26 | 26 | 六 | 約伯記36 |
7 | 一 | 約伯記17 | 17 | 四 | 約伯記27 | 27 | 日 | 約伯記37 |
8 | 二 | 約伯記18 | 18 | 五 | 約伯記28 | 28 | 一 | 約伯記38 |
9 | 三 | 約伯記19 | 19 | 六 | 約伯記29 | 29 | 二 | 約伯記39 |
10 | 四 | 約伯記20 | 20 | 日 | 約伯記30 | 30 | 三 | 約伯記40 |
31 | 四 | 約伯記41 |
日期 | 章 節 | 經 文 |
9/29-10/5 | 伯9:4、10 | 祂心裡有智慧,且大有能力。誰向神剛硬而得亨通呢?……祂行大事,不可測度;行奇事,不可勝數。 |
10/6-12 | 伯17:9 | 然而義人要持守所行的道;手潔的人要力上加力。 |
10/13-19 | 伯23:10 | 然而他知道我所行的路!他試煉我之後,我必如精金。 |
10/20-26 | 伯33:28 | 神救贖我的靈魂免入深坑;我的生命也必見光。 |
10/27-11/2 | 伯42:1-2、5 | 約伯回答耶和華說:我知道祢萬事都能做;祢的旨意不能攔阻……我從前風聞有祢,現在親眼看見祢! |
約伯記 第11章
經文要義
本章是第三個朋友瑣法的的發言。三人中,他最“毒舌“: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瑣法和另二友一樣,都遠道而來探望約伯,見面後為他痛哭、陪他靜坐七晝夜,可謂仁至義盡。當時那樣動機純正,情感真摯,卻在聽完約伯和前二位的對話後,卻變得這樣地──
1.冷酷無情:很難想像一個人面對像約伯這樣家破人亡,又渾身生瘡流膿,癢痛不止,瀕臨崩潰的人時,會破口大罵的,瑣法這些「多言多語」(2),「胡說八道不知羞恥」(3)的指責,和求神處治約伯的三大願望,實在冷血無情。話語一發不可收,求主憐憫我們勒住舌頭。
2.加倍定罪:比勒達只是懷疑約伯不夠正直完全(8:6;20),已經對約伯造成傷害了,瑣法卻是說神刑罰約伯比他該得的還少(6),言下之意不但約伯罪上加罪,壞到極處;神也做得不對,只有他最棒。
3.貶低藐視:他不但直斥約伯笨得像驢(12),並多次說「你能麼…你豈能…你還能作什麼…誰能」(7-10),極盡輕視的語氣,叫人情何以堪?
言為心聲,瑣法這些鋒利尖刻的話不但無情無義,且顯示出他的驕傲蠻橫。他不像以利法講宗教經驗(4章);也不像比勒達遵從古人的智慧(8章),他只以自己為權威,目中無人,也無神。他嘲笑約伯為自義,卻表現得更加自以為是,且粗魯無禮。
話語是有權勢的,令人生也令人死(參箴18:21),瑣法這些話所帶給約伯的,和約伯身上、骨中所遭遇的,哪個更痛、更苦?
所以啊,拜託拜託,我們今天可不要再用這種“朋友態度“,去面對我們身邊的“約伯“吧。
靈修筆記
約伯記 第12章
經文要義
12-14章是約伯對瑣法的回話。說得較長而激動,仍是前段對人,後段對神說,以13:19為分界。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一、瑣法的話太惡毒,約伯的回答因此更長而激烈。這提醒我們:
1.語言的因果律:約伯受了譏笑(4),回答時也立刻語帶譏刺 (2);他被瑣法咒詛(11:5-6),也回敬一句「這災禍常常等候滑腳的人」(5),等著看他好戲;被瑣法定罪(11:6),也回稱他是安逸人、強盜(5-6)…耶穌說我們怎樣論斷人,也必怎樣被論斷(太7:2),瑣法等人加諸約伯的因果報應律,應驗在他們之間的話語上。
2.辯論的循環律:為了反駁他們的因果報應說,約伯再提惡人常興旺的現象(6),又列舉各級政要被神剝奪的事實,駁倒義人常蒙福的假設。他確實「有聰明」、善辯論,卻不料這又引起後來第二輪的辯論(詳15章以下)。可見語言的權勢是要打破,而非回嘴報復。
二、前已一再看見約伯不論如何低沉,仍不放棄詢問神,本章他在遭受瑣法的語言暴力之後,也還仍然稱頌著:
1.神統管萬有:祂創造了萬物;也以智慧和能力維持著萬有,例如水雖柔弱,神卻掌握著它的進出,收放自如,水旱由祂而定(13-15)。
2.神執掌政權:16-25節生動地對至高神的執政權做了精彩的描述,所有階層的人都在神的治理之下,祂能隨自己的意思改變人的命運,使智者變愚、君王成囚、囚犯做王等,這些全屬神「奧秘的事」(22)。
靈修筆記
約伯記 第13章
經文要義
13-14章仍是約伯對瑣法的回答,是約伯和三友第一輪對話的結尾。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約伯的話愈來愈慷慨激昂,但也愈真誠感人。顯示出:
一、信仰的潛在危機:論辯往返中,三友和約伯的信仰呈現出:
1.錯誤的替天行道(3-12):約伯指出朋友們是想用因果律來合理化神所作的事。他們努力維護神公義,實則是編造謊言為神掩飾。神不需要、不喜悅人替祂說謊遮蓋!故直說:「祂必要責備你們!」(10)
2.片面的解讀神的大能:約伯患難中仍頌讚神的偉大,十分感人。但主要集中在神毀壞的能力(參12:13-25),未提神的建造、培育、護佑之力。這是他在經歷「人有旦夕禍福」的恐懼中對神能力的片面解讀。神正在磨塑他,帶領他深入認識神的全面。
二、爭吵的隱藏價值:約伯開罵了,這爭吵的積極意義在於促使他:
1.堅決要向神申訴(13-19):約伯不為神找理由;而是來求神顯明祂的理由。他掛肉在牙,懸命在手,無論後果如何都要陳明案件,上訴到底!「祂雖殺我,我仍要指望祂;我必當著祂的面,為我所行的辯護」(15),這“打不死“的信心擊敗了撒旦的指控(1:9)!
2.謙卑地向神傾訴(20-28):因此他再次轉向神禱告。像挨了打的孩子,嗚咽著向父請求停手;和恢復對話。父啊,我已失去一切,兒女;財產;健康;妻子;朋友…但只要能與祢恢復關係……
3.更深的自我否定:13-19節約伯的每一句激辯都充滿了「我」,是他裡面的自我在與外界抗爭。他拒絕朋友,實際上就是對過去那個光滑無損,完好如初的自我的否定。神藉苦難和三友的激烈衝撞,使約伯不但對神,也開始對自己有了全新的認識。
靈修筆記
約伯記 第14章
經文要義
續上章的禱告,約伯用極美的詩歌記下他切求與神恢復談話的原因:
1-6人生這麼短:1-2生命如花易折,如影易逝。4:生命污穢。5-6生命限定。3:這樣,神哪,祢還要審問我,不和我溝通嗎?
7-12死了怎麼辦:7-10樹木砍下仍可再生。11-12江海乾涸還可再漲。人死卻不能復生。所以他渴望有生之年快快與神恢復關係。
13-17復活仍有望:絕望中約伯渴望在陰間躲避神忿怒之後,還要釋放見神。14-15:在「爭戰的日子」(指在世勞苦的日子,參7:1)中等候釋放(或作「改變」),那時將回應神呼喚,神也欣賞祂所造的。16-17或譯:「那時你必數點我的腳步,卻不記錄我的罪過。我的過犯將被你封在袋囊內,你將遮蓋我的罪孽」,指見主面時必蒙饒恕。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約伯與三友的第一輪辯論結束了,也初步顯明苦難為約伯成就了:
一、生命的進深:本章所反映的真理亮光,顯示了約伯生命大幅進深:
1.禱告這麼真實:這段禱告(13:20-14章)前後落差不小。約伯思潮洶湧,向神赤露敞開,傾心吐意,這是最真實的心聲表白,感人至深。
2.與神交通這麼寶貴:連接上章約伯激烈請求與神對談,本章表現為:a.人生這麼短,父啊不要不和我談;b.死了就來不及與祢交通,現在快談吧。他竭力要趁著有生之年,與神恢復關係。
3.死後的生命既真實又寶貴:從到陰間躲避神的忿怒(13),約伯等候著面見神的釋放、改變來到。那時神呼喚,他回應;神欣賞地數點他一生的腳步……當復活的真理尚未賜下,約伯已看見了永恆。
二、見識的提升:經由與三友論辯,約伯的屬靈見識不斷提升。因他:
1.對自己的話語作修正:本章原文常重複上章用詞,如「等我被釋放…」(14)即「祂雖殺我,我也要仰望祂」(13:15),但從「被殺」的黑暗,轉為等候見神的盼望。如此例甚多。似欲抵銷前所言負面話語。
2.對神的認識在成長:約伯三次回答朋友都求神「記念」,但從以生命為無指望(7:7);到思想神創造生命的意義(10:9),再到確信神對祂所造的生命必有計畫(14:13),他對神的認識正在成長。
靈修筆記
約伯記 第15章
經文要義
15-21章是第二輪辯論,次序與前相同,但三友斥責更嚴厲;約伯的態度也更強硬,更迫切要求公正的仲裁。本章記以利法第二次發言: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以利法這一次破口大罵,毫無風度,令我們警惕到:
一、言語的三個不能:
1.責罵不能鼓勵敬虔:其實他是基於憂心約伯在神面前「廢棄敬畏的意」(4),希望他重振「敬虔的心」。但破口大罵的方式只激起反彈。
2.諷刺不能令人謙卑:也因深感約伯自作聰明(9)、眼高於頂(12),希望他能謙卑受教(17),但他連發五串反問式的問題,「你豈是…」;「你知道什麼」;「你以為」;「人是什麼」的口氣,極盡嘲諷。誰受得了?
3.嚇阻不能引發悔改:他一如上次,憑經驗(17「所看見的」)推銷惡有惡報的理論,想要嚇阻人遠離神。這次還又加上「智慧人從列祖所受」的、純正的「傳說」,以增強說服力。卻說服不了人悔改向神。
以利法的言論是「指示式的」,結果和自己的目標愈離愈遠。我們是否也常這樣恨鐵不成鋼,想要為人好,卻“一失言成千古恨“呢?
二、情緒的兩個必然:
1.受傷的人必傷害別人:以利法上次還彬彬有禮(4:1-6),這次一開口就針對約伯的話語破口大罵(1-6),顯示他是從約伯話語受了傷(參6:6;25等)。未得醫治的情緒必定傷人(hurt people hurts people)。
2.向神存指望的人必被神修剪挑旺:上章約伯已生面見神的指望,並對過去負面話語做出修正,用正面的宣告來抵銷前面所發咒詛。但後又縮回「身上疼痛,心中悲哀」。神允許以利法與他針鋒相對,好修剪他的自憐、挑旺他的「指望」(17:15)。詳下文。
靈修筆記
約伯記 第16章
經文要義
16-17章是約伯第二次對以利法的回應,內容可分四部分(含下章)。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一、爭吵的延伸意義:約伯這段對以利法反唇相譏,令人深思:
1.輔受關係的調換:三個朋友遠道來安慰約伯,反而變成約伯這個身心重創的受輔者要提醒他們,輔導者應(4-5):a.「處在我的境遇」:設身處地、運用同理心;b.「堅固你們」:說造就的話;c.「消解憂愁」:說安慰的話。這些原則於今亦然。
2.語言因果的再現:「因果報應律」不適用於約伯的受苦,但會表現於對話。怎樣指責人,就怎樣被指責,已見12章。此番再現於:a.「空虛話」的認定(3;對照15:2-3);b.「不敬虔」的指責(11;比較15:4)
3.訴苦路線的確立:當「朋友譏誚我」,反應不外乎:a.反向報復:反唇相譏;b.向外發散:找人訴苦。約伯卻是「向神眼淚汪汪」(20)。其訴苦路線是向上宣洩:「在天有我的見證,在上有我的中保」(19)。你我早有這位中保(參提前2:5;來7:22;8:6等),但訴苦路線屬哪種?
二、苦難的附加價值:本章所顯示的即有:
1.苦難使我們生命更新:從4-5節可知約伯跟以前的看法、做法都完全不同了。「新」的人非修練可得,唯有神能讓「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林後5:17),苦難,和朋友的重重責難,使約伯除舊布新!
2.苦難使我們將心比心:約伯若無受苦經歷,也會和朋友一樣攻擊人(4),但現在他說「我必堅故你們」(5)。受苦使人能夠將心比心,「用神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林後1:4)。
靈修筆記
約伯記 第17章
經文要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一、爭吵的延伸意義:續上章,約伯的哀鳴中還顯示著:
1.行善動力的釐清:約伯還能持守善道(9)的唯一可能是,行善不再是為人或為己,只為那位在天見證的神!約伯釐清了這一點,因此無論下文還有多少疑問要發、多少傷痕要數,都還能堅持到底。
2.爭端源頭的掌握:「你使他們心不明理」(4),表明這些人都被神掌管。故:a.「所以祢必不高舉他們」:他們必不亨通。b.「在祢以外誰肯與我擊掌呢」:我別無依靠,單仰望神。c.「我們本不是與屬血氣的爭戰」(弗6:12)。明乎爭端的源頭,有助約伯脫離恨人,看向神。
3.終極盼望的追尋:這些思緒迴環到最後,約伯低問:「我的指望在哪裡呢?會下到陰間的死門那裡嗎?」(13-16)放下「光明已近」(12)的老套,人生的盼望究竟在哪?我們必須與約伯一同追尋!
二、苦難的附加價值:本章所顯示的還有:
1.苦難使我們深刻認識自己的不完全:剛宣告上有中保(16:19-21),又悲嘆「我的日子滅盡,墳墓為我預備好了」(1),顯示約伯的信心正在恢復,但極不穩定。認識並接受自己不完全,是苦難教我們的。
2.苦難使我們準確認識神的主權:約伯對神的認識之最大特色,就是他承認神對自己擁有絕對主權(1:21;2:10),本章他進而宣告神在朋友身上的主權:「祢使他們心不明理」,所以也「必不高舉他們」(4)。約伯對神主權的認識從未失焦,故即便痛苦掙扎也沒有偏離。
3.苦難使我們堅定承認所得的指望:「指望」正是神在約伯身上的工作的關鍵(15):過去他對神所存「天然的」盼望(參4:6)在苦難中遇到重大考驗。至本章顯明那「指望」永遠不死,伴隨他「下到陰間的門栓」(16)。因而證實了「指望」的實力、顯出它的寶貴!感謝主!
靈修筆記
約伯記 第18章
經文要義
本章記比勒達第二次發言,是眾言論中最短的一篇,但同樣是重擊: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比勒達,從上述1-4;5-21兩方面想要改正約伯,卻清楚顯明:
一、輔導的大忌:本章像一篇「惡有惡報賦」,顯出比勒達是:
1.不願聆聽──「你尋索言語要到幾時呢…」(2):他覺得約伯說話太多,他只應面壁思過。不能耐心聆聽傷心人的心聲,就不配作輔導!
2.需要尊重──「我們為何算為畜牲,在你眼中看作愚蠢呢?」(3):被約伯反駁就冒犯了他的自尊心,誇大為被貶為畜牲、看為愚蠢。我們若需要被尊重到看不見別人的苦難,也不能輔導。
3.拒絕同理──「難道大地為你見棄,磐石挪開原處麼」(4):約伯呼天喚地的悲情(16:18-19),他看為是自我中心。對個案缺乏同理心。
4.試圖恫嚇(5-21):他極力誇張惡人所遭惡報的嚴重性,目的是嚇阻人行惡、離棄神。但這種威脅恐嚇的方式,效果非常有限。
前3項屬性格弱點;第4是方法錯誤,都是我們作輔導的大忌。
二、語言的陷阱:人的「言」與「意」經常不相符,如比勒達即總是:
1.錯失重點:本意為安慰約伯,卻大說「惡人」;本應對約伯所譏刺的「智慧」(參12:2;17:10)做說明、洗刷,卻因破口大罵而恰被說中。錯失了重點的發言,不但造成更大傷害,也證實自己的缺乏智慧。
2.扭曲事實:約伯曾說「「你且問走獸,走獸必指教你」(12:7),比勒達回說:「我們為何算為畜生,在你眼中看作污穢呢?」(3)此話前半扭曲原意,「問走獸」並非「是畜生」。而後半句又擴大為你看我們都汙穢愚蠢……。扭曲擴大,沒完沒了。
靈修筆記
約伯記 第19章
經文要義 (按:因篇幅有限,僅刊出精簡版,詳情請收聽《清醒的心》)
本章是約伯對比勒達的第二次回話。最精彩的是對「救贖主」的啟示。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學者公認本章是約伯回應朋友最動人的一段,約伯在委曲、受困、被神攻擊;和眾叛親離的苦難中,忽然蒙啟示而「知道」了:
1.我有一位「救贖主」:學者指出「救贖主」(go’el)在舊約的含意有:a.至近親屬:為已死親人盡贖回產業;償還舊債;報血仇;或生子立後的義務;b.辯護人:約伯曾指神為「聽訟的人」(9:33),「天上的見證人」(16:19),現在跨進一大步,認識到神還拯救、贖回!c.擔保人:約伯切望在他和神之間有一位「中保」(9:32-35;16:19;17:3),現在認識到神就是那一位!d.神自己:此字也是神的一個名稱(出6:6等),約伯向來所訴苦;埋怨;控告的那一位神,今是他的「救贖主」!
2.我的救贖主活著:這位救贖主不但存在,並且永活!雖在自己死後,祂也仍然活著!原本約伯要將冤情「用鐵筆刻在書上;用鉛灌在磐石上」,存到永遠,永不甘心;現在體悟主乃活到永遠,則不但沉冤必雪;且能在肉體之外親眼見神(26-27),這比洗刷冤情更寶貴!
3.末了:到整件事結束的那一天,親眼見神的那一天,是非將昭然。無論受苦多久,反正“總有一天等到你“!那時一切都值得了!
4.必站立在地上:祂必掌權作主、必辯護救贖!
這是《舊約》中有關神是人類救贖主的啟示之一。這個重要的啟示後來通過耶穌基督的身傳言教、死裡復活,而充分顯示給人類。
靈修筆記
約伯記 第20章
經文要義 (按:因篇幅有限,僅刊出精簡版,詳情請收聽《清醒的心》)
本章記瑣法第二次發言。詞鋒比上次更利,內容則重複惡人之報。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一、瑣法的話內容上仍在重複惡有惡報說,創意不多,但側重了:
1.速度感:約伯上次回答瑣法時曾說惡人也常興旺穩固,不一定遭報(12:6),瑣法這次針對此立論,以「惡人誇勝是暫時的」(5)為主題,大量使用時間詞,「暫時」;「轉眼之間」;「飛去如夢」;「速被趕去」,兒女就行乞,表示富不過一代,青年便成白骨,表示性命也短促。又直接強調福樂「不能保守」;「不能長久」等等,都強調了快速感。
2.空虛感:惡人無論升到多麼高,變得多麼興旺,都轉眼成空,他們「如糞(哇,這麼過份)」;「如夢」;「如夜間的異象」,轉眼消失不見,家產貨物也消滅無蹤,一切努力都全屬空虛。
3轉化性:瑣法也說明了罪中之樂的實質(12-15),總是在開始時甘甜,後來卻要化為酸,成為毀滅人的毒氣。他吞了財寶後來要吐出、掏出來,勞碌得的要賠還等等,都是福樂轉化為苦果之例。
二、瑣法在性格上則顯出:
1.急躁而衝動:他承認自己「心中急躁」,一聽羞辱責備的話就必回答。
2.憑理性而無情感:他重複說是「思念」和「悟性(即理性)」叫他必須回答(即反駁)約伯,顯然是憑理性行事的,而通篇以惡人的命運譬喻約伯的結局,完全不顧念約伯的苦情。「我的悟性叫我回答」(3)一句的原文:「我的悟性像大風一樣驅使我反駁你」,更生動反映了這一點。
靈修筆記
約伯記 第21章
經文要義 (按:因篇幅有限,僅刊出精簡版,詳情請收聽《清醒的心》)
本章是約伯第二次回覆瑣法的話,直接反駁惡報論,沒有轉成禱告。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本章約伯列舉惡人亨通的事例,以證明三友所秉持的「惡有惡報」說並不確實。其中反映的值得深思之處有:
一、輔導方法分面:本章首尾兩節分別顯明了輔導上的注意事項:
1.仔細聆聽便是安慰:這三位朋友不斷說話想要安慰約伯(15:11),但卻愈來愈不耐煩聽約伯說話(參18章默想應用),此處約伯直接點明:「你們要細聽我的言語,就算是你們安慰我」(2)。聽人說話往往比對人說話具有更大的心理療效。
2.理論錯誤怎能安慰? 約伯逐一證實了三友關於神在今生懲罰的觀點並不符合人類實際經驗,他們的哲理是錯的。建立在一個錯誤理論上的安慰,是「徒然」,亦即虛空無用的(34)。我們真要小心自己所持以輔導、安慰人的,是什麼真理呢?
二、因果報應說方面:在論證報應說不符實情中,約伯碰觸到二命題:
1.惡的定義:約伯所論的惡人,不只是道德上的,而是靈性上的,「他們對神說,離開我們吧,我們不願曉得祢的道」(14),此之謂惡人。這應是三位朋友也都同意的。
2.報應的時機:若說惡人雖興旺,但兒女必受報應,約伯認為「不如本人受報,好使他親自知道」(19-21),認為刑罰應在惡人本身,才有教育作用。約伯能從報應而體會到神審判的用心(參賽26:9)。
靈修筆記
約伯記 第22章
經文要義 (按:因篇幅有限,僅刊出精簡版,詳情請收聽《清醒的心》)
22-26章是第三輪的辯論。瑣法這次沒發言。本章是以利法嚴詞指控: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以利法在本章很令人驚訝地表現出:
一、對神的誤解:以利法以為神是:
1.責備,而不喜悅人:他說約伯的公義「有益於己」,但不能使神獲益和喜悅(2-3)。這和後來摩西,及眾詩人所領受的神的特性不符(參申10:15;詩147:11;149:4等)。神也喜悅約伯,還向撒但誇耀。
2.罰惡,而不賞善行:他因反對約伯說神常不管人類的罪惡,結果說成神對人類的美德漠不關心(2-3)。但人若有罪,神又必報應。
3.養惡,等著除滅人:他覺得神以美物充滿惡人的房屋,等有一天要「忽然除滅」他們(16-18)。有點像人把豬養肥了好宰了吃。
這些說法把神降低成冷酷無情、滿懷惡意。偏偏他後來又極力勸約伯歸向神,就必得福(21-30)。這些「屬靈的勸勉」怎能讓人接受?
二、對約伯的誣控:
1.「莫須有」的罪名:他首次發言時暗示,第二次確信,這一次直接描繪約伯所犯的罪。將推測,或假設,說得煞有介事,好像親眼目睹一般。這比當年秦檜陷害岳飛的「莫須有」罪名,還要嚴重。
2.偏誤的信念:以利法遠道來訪,應不是故意要誣賴約伯,只因戴著一副「報應說」的有色眼鏡,使他從“假定“,到“認定“,到“一口咬定“約伯有罪,想像出一幕一幕約伯犯罪的場景。他不是故意說謊,可能甚至不覺得自己在說謊,但確實成了「作假見證陷害人」(出20:16)!心理學上「信念偏誤」(belief bias)的貽害,聖經早已記載。
靈修筆記
約伯記 第23章
經文要義 (按:因篇幅有限,僅刊出精簡版,詳情請收聽《清醒的心》)
23-24章是約伯對以利法不實指控的回覆。本章先嘆神的作為難測: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面對以利法泰山壓頂似的指控,本章約伯的反應顯出幾個特點:
一、神必理會我:與前幾次不同,約伯這次是以獨白的形式回答,而非對朋友們致辭。與其說是較有風度,不直接回罵;勿寧是傷到深處,已無力,也無必要反駁了,只期盼能到神面前向神辯白。“神必不用大能壓迫我,必會審理我的案子!“約伯至終如此深信。
二、神知道我道路:繼「我知道我的救贖主活著」(19:25)後,約伯更深體會到「然而祂知道我所行的路,他試煉我之後,我必如精金」(10):
1.神知道:妻子不知、朋友不解我,欲加之罪何患無詞,但神知道!
2.神知道我:千萬人中神卻認識我!即便我找不到祂,祂也認識我!
3.神知道我所行的路:「路」指我裏面的思路,即思想意念;也指我外面的道路、經歷。我自己不明白為何走過這些坎坷,但神知道我所行的每一步路!於是這些痛苦就必有祂的旨意,也就有了意義。
4.祂試煉我:這是約伯第一次想到他的遭遇可能是神試煉他,而非在受懲罰或委屈。於是一切痛苦又有了目的──在爐裡煉成精金!
5.我必如精金:a.精純如金,受苦具提煉效果;b.精淨如金,無辜而找不出渣滓。
三、我看重神言語:因體悟到這場苦難有意義、有目的,約伯決志:「我腳追隨他的步履,我謹守他的道,並不偏離。他嘴唇的命令我未曾背棄;我看重他口中的言語,過於我需用的飲食」(11-12)
靈修筆記
約伯記 第24章
經文要義 (按:因篇幅有限,僅刊出精簡版,詳情請收聽《清醒的心》)
本章約伯續言惡人興旺,不一定遭報應。末尾請對手們評斷此事。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本章約伯也以人生實際經驗遍舉惡人未及時遭報之例,感嘆世界太多不公平。這使我們明白「善惡報應」的一些特性:
1.善惡要和順逆分開:「因果報應」確實是神設置在人間的律,「人種的是什麼,收的也是什麼」(加6:7)。約伯三友的問題是過度地以此人間的律範限神,將人生境遇的順不順利,和人德行的善不善良,直接畫上等號,又和神的意旨與作為相連,形成過度簡化的判斷權威,便給正在遭遇不順的約伯帶來極大痛苦。約伯努力陳明惡行往往長期得不到報應;善行也得不到報賞,以證明不能根據人境遇的順或逆來評價他品格的善惡。近世所謂成功神學者,尤應深思此點。
2.報應要和時間連結:所謂公不公平,很大的一個難題是其中夾著時間的因素。惡人要立時遭到「現世報」,人們才覺公平而過癮,慢一點就啟疑惑。但神比時間還要偉大。約伯所指出的就是神並不一定急於立刻懲罰每一件罪行、獎賞每一個善行,但他知神必報應(18-25)。神自己所宣告祂的行事律,很能說明這一點──「恨我的,我必追討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愛我、守我誡命的,我必向他們發慈愛,直到千代」(出20:5-6),我們要站到「三四代」、「千代」的角度去看神的作為,才能稍微了解一點報應的真意。
靈修筆記
約伯記 第25章
經文要義 (按:因篇幅有限,僅刊出精簡版,詳情請收聽《清醒的心》)
本章是比勒達第三次發言,是所有發言中最短的,只有6節。強調神的偉大,人在神面前不能稱義。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本來文章(或發言)在精不在長,簡短可能是優點,比勒達這次發言的問題不在短,而在:
1.生命無更新:比勒達沒有回答約伯的問題──惡人為何興旺──他岔開話題,去論述兩個前面已經講過的論點(參4:17;15:14),沒有新意。由此我們看見兩種生命的對照:約伯痛苦、疑惑,在掙扎中對神時有衝撞不敬,但也不斷獲得新的亮光,如前見他從「我知道我的救贖主活著」(9:25),發展到「祂知道我所行的路」(23:10)等等,他的生命在改變、成長;比勒達則原地打轉。所謂「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屬靈的生命則如騎腳踏車,不進則倒。
2.信仰無盼望:再看比勒達所論述的兩點內容,神是偉大無比的,此點無人置疑,但比勒達所信的神是:
a.沒有恩典:神偉大並非說人就不可能在神面前稱義,反而神的偉大正在於祂願意親近人、稱人為義,如挪亞、亞伯拉罕等人;後來神甚至賜下獨生子耶穌基督為人而死,使人得以與神和好。比勒達沒有看見神與人之間的連繫關係,神一味地偉大崇高;人一味地污穢如蛆,則人毫無希望可言。
b.沒有慈愛:神偉大的治理之權不但「有威嚴可畏」,也有慈愛可親;祂不但「在高處施行和平」,也在人間彰顯慈愛。比勒達抽掉了神愛的屬性,使神變成冷漠可怕,又殘缺不全,不能給人任何盼望。
比勒達這段最後的論述短,而有缺,有待下文,和神親自出面來補足。
靈修筆記
約伯記 第26章
經文要義 (按:因篇幅有限,僅刊出精簡版,詳情請收聽《清醒的心》)
本章是約伯對比勒達第三次的回覆。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本章提醒我們注意:
1.譏諷不足取,含意可深思:1-4節約伯自稱「無能」、「無力」、「無智慧」,並非謙卑;蒙比勒達何等的「幫助」、「拯救」、「指教」,又「多顯大知識」,也不是真心恭維。都是反話,嘲諷比勒達班門弄斧,有眼不識泰山。這種說話方式帶出驕傲和苦毒,很不健康。耶穌說我們的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太5:37),這種似是而非的訕謗之語應從我們口中棄絕。但也不妨反思:比勒達口中的神高高在天,人卻如蛆如蟲永不潔淨,約伯的譏刺是否正表達了「軟弱無能的人,何等需要神的幫助和拯救」的心靈呼喚呢?
2.創造有大能,微聲啟示多:因此當約伯接口形容神的大能和威嚴(5-14),神的治權不單在高天之上,也下達陰間,深及死亡(5-6);又貫穿在大自然中,北極、大地、雲彩、水氣及水流皆聽命於祂 (7-10);高山峻嶺(天的柱子)和汪洋大海,海怪拉哈伯和快蛇都受祂管治(11-13)。尤其「神將北極鋪在空中,將大地懸在虛空」帶出一段華美又科學性的宇宙論:神將沉重的水貯藏在雲采裏,雲不破裂,也不下降,雲彩還有遮護神之寶座的功用(9);祂又在地面的水平線上劃出黑暗與光明的分界(10)…最寶貴的是,人雖只能領悟到神「工作的些微」;但總是聽到了祂「細微的聲音」(14)。這一縷微聲連繫了神與人的關係,渺小的人也可以體驗、認識偉大的神!有首老詩歌叫〈微聲盼望〉,約伯對神的見解與比勒達最大的不同,即在此聲,此望。
靈修筆記
約伯記 第27章
經文要義 (按:因篇幅有限,僅刊出精簡版,詳情請收聽《清醒的心》)
瑣法未再發言,第三輪辯論結束。27-31章是約伯的總結陳詞。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約伯至此時仍不知道撒但與神的對話那一幕,因此他的苦難怎麼看都像是從神來的,這是他百思不得其解,而苦悶萬分的心結。三個朋友,三輪辯難,糾結不盡的千言萬語,當來到這最後的總結論時,他所表明的心跡是:
1.神可以不仁,但我不能不義:一開口,他說的是「神奪去我的理,全能者使我心中愁苦。我指著永生的神起誓…」(1)。這句話前後的強烈反差,呈現約伯一種決絕的心志:就算神奪去我的理,我指著祂起誓;就算全能者使我心中愁苦,我指著祂起誓。就算(祂使我)失去一切,就算祂待我不仁,棄我不顧,就算天地滅沒,粉身碎骨,就算,就算…我仍然只有一位神,仍然指著我的神起誓!
2.人可以不信,但我持定我的義:不但對神決絕,約伯對自己的要求也絕不放鬆,只要一息尚存(2),他絕不作非義的事,也絕不照朋友所勸的,認罪悔改一下以換得神賜福。「我的嘴決不說非義之言;我的舌也不說詭詐之語」(4)!就算人都不信、都認定我有罪,但我斷不以你們為是,我至死也必「持定我的義,必不放鬆!」(6)
愈讀約伯記,我們愈明白:不是苦難使約伯偉大,而是他在這樣大的苦難中,仍然對神、對自己持定著此心、此信;此情、此志!
靈修筆記
約伯記 第28章
經文要義 (按:因篇幅有限,僅刊出精簡版,詳情請收聽《清醒的心》)
說了惡人的結局後,約伯深感人生亟需分辨善惡、作出抉擇的智慧,而詠出本章這篇美麗的「智慧頌」: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一、人不識智慧,但有高度的科技文明:
1.本章描述了約伯時代的採礦技術,他們竟已能夠探勘幽暗礦穴(3),吊下礦坑(4);以高溫高壓法採礦(5);深入鳥獸絕跡的礦脈(6-8),劈石移山鑿出水道(9-10),使隱藏的物顯露出來(11)。如今科技進步更不在話下。「全能者的氣使人有聰明」(32:8),不斷開創文明。
2.然而那最偉大的寶藏──智慧,卻非科技高深便能產出。約伯用了絕美的文字形容智慧的價值遠勝任何寶石,但任憑人上窮碧落下黃泉,也搜尋不到。智慧「是向一切有生命的眼目隱藏」,人不能識透。
二、神不是智慧,但唯有神了解、掌握智慧:
1.神不等於智慧,但唯有「神明白智慧的道路,曉得智慧的所在」(23).
2.神是智慧的本體──「因祂鑒察直到地極,遍觀普天之下」(24):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而又無所不在、無所不知、無所不治。
3.神是智慧的應用:為風定輕重;為水配份量;為雨露立規矩,為雷電定路線(25-26)…此智慧非寂然不動,而是有用的,生機蓬勃。
4.神是智慧的來源:祂a.「看見」智慧;b.「述說」、解釋智慧;c.「確定」智慧與人之間的規律;d.「查究」:指審核(27)。智慧靠神而立。
5.神願意向人彰顯智慧──「祂對人說:敬畏主就是智慧,遠離惡便是聰明」(28):靠己力尋不到智慧,但一順服神,就是智慧。祂早已說了,但我們,幾人得到?
靈修筆記
約伯記 第29章
經文要義 (按:因篇幅有限,僅刊出精簡版,詳情請收聽《清醒的心》)
提到「敬畏主,遠離惡」(28:28),約伯用29-31三章回顧生平來詮釋此話,作為總結陳詞的結尾。分為過去(29章)、現在(30章)及申辯(31章)三部分,誓言他的受苦與罪無關。本章先述過去的幸福: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如同白頭宮女憶當年一般,約伯坐在爐灰,和朋友的輪番攻訐中,回憶起往昔幸福的歲月。除了感慨萬千,這段回憶還提醒我們:
1.人生的排序:綜觀約伯回憶的順序,第一感恩是與神親密的關係,然後是家庭美滿,然後是好名聲、好行為、好體力、好教誨。這是約伯的價值觀,他人生的優先次序。我們的呢?
2.感恩的焦點:a.這段回憶開始於:「惟願我的景況…如神保守我的日子」(2)。他知道一切幸福美滿只有一個原因,即是蒙神保守。這使得整篇自述成為感恩清單,而非自我吹噓。b.當提到往日生活點滴,對他可能都如刀割──那時啊,「我的兒女都環繞我」(5);「我的弓在我手中日強」(20)。兒女、健康…當時只道是尋常,不料忽然全都「此情可待成追憶」了!才知道每一個平凡的幸福,都應感恩!
3.無愧的自省:約伯為何作這段回憶?是在摯友的百般指控中作自我辯護;在「敬畏主就是智慧,遠離惡便是聰明」的光照中作生命見證。從聽眾無一反駁,可知所述都是事實。我們不禁要羨慕約伯有這樣完整的“履歷“可述。你我有誰的回憶錄,能像他這麼地俯仰無愧呢?
無愧,但有感。愈感恩過去,對照現在就愈令人傷感。下章即是。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10/20
約伯記 第30章
經文要義 (按:因篇幅有限,僅刊出精簡版,詳情請收聽《清醒的心》)
本章約伯繼續描述現在的悲苦,與上章強烈對比。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從想當年,到「但如今」(1),約伯的人生經驗前後落差太大,真是情何以堪!他的心情變化提醒我們,身在苦難中時要特別小心:
1.勿過度聚焦於人:本章內容可分三部分,如上經文要義。中間16-23八節,約伯感嘆神似乎拋棄他,此外,前後兩大段經文都圍繞著別人的態度。前段(1-15)訴社會下層人士也把我當落水狗來打;後段(24-30)則怨過去幫助過的人也不理我。看人的比例太高了,就苦。
2.勿陷於浪漫的自憐:人在痛苦中有時會有種矛盾心理,又想脫離苦境;又習慣陷在其中,甚至有點陶醉。「我的尊榮如風而逝,福祿如雲飄散」(15),嗯,滿浪漫的……那是自憐!要棄絕它!
3.勿誇大孤單的感覺:在痛苦中感覺也常失準。約伯過去和神有密友之情(29:4),現在卻感到「神把我扔在淤泥中,我就像塵土和爐灰一般」(19),他覺得孤單,與神隔絕。這感覺若不禁止,會迅速擴大為:神向我變心、待我殘忍(21);神把我提在風中、使我消滅在烈風中(22);我知道神就是要叫我死(23)……哇,一發不可收拾!
求主助我就算如約伯受苦,也不要受罪。所以,人的嘲笑,自憐和孤單感,都去你的吧!我靠主脫離這些哀怨,常常喜樂!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10/21
約伯記 第31章
經文要義 (按:因篇幅有限,僅刊出精簡版,詳情請收聽《清醒的心》)
將過去和現在作了對比之後,約伯用起誓的方式,重申自己的無辜: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上章才見約伯過於聚焦於人對他的看法,因而自苦;本章他立刻抽身而出,不再從旁人,而轉眼從神的角度看自己(2-4),並因而展開長篇的自我表白,作為全部陳辭的完結。因此上章充滿「人」,本章充滿「己」。這都是煩惱的來源,因此他愈說愈慷慨激昂,情緒激動,以至學者常覺本章內容跳動混亂。但我想重要的是,這其中啟示給我們:
1.德行的根基:從上章數算人無情,約伯回過神來思想:「從至上的神所得之分,從至高全能者所得之業是什麼呢?」(2),他要得的「分」,和產業,都在神那裡,而不在人世間。因此他「與眼睛立約…」,而發展出全篇的懿德善行。他的道德意識,建立在對神的敬畏上。
2.陳訴的動力:他又想到「神豈不是察看我的道路,數點我的腳步呢?」(4),相信神知道一切;瞭解他的純潔,是他坦然無懼,而展開下面陳辭的原動力。結束前又回應此點,將一生「腳步的數目」(37)都敞開在神面前。我們的禱告,也都需有此“神相信,神明瞭“的確據。
3.信仰的延伸:這段自辯詞被公認為重要,不僅因其中反映了當時的道德標準,被稱為舊約倫理的總綱,可以用來與十誡相輔閱讀;我想更是因它體現了信仰對約伯生活各層面的巨大影響。我們的信仰是關在星期天的教會裡的,還是像約伯這樣,伸入生活中的呢?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10/22
約伯記 第32章
經文要義 (按:因篇幅有限,僅刊出精簡版,詳情請收聽《清醒的心》)
約伯與朋友各持己見的辯論結束,一旁的年輕人以利戶毛遂自薦發表意見。他發表四篇長辭:(1)32-33章;(2)34章;(3)35章;(4)36-37章。約伯沒有答辯。本章是第一篇言論的前言,可分兩段: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以利戶應是一直在旁傾聽約伯和朋友們的對話,對各人的議論極感失望,且越聽越氣憤,因此開始滔滔不絕地發表他對約伯受苦的意見。從本章他的加入談論,我們思想到:
1.有敬意不一定就無怒意:以利戶具有一個現代人經常欠缺的品德──敬老尊賢。本章三次說他因自己年輕,就「等候」、「退讓」年老的先說話(4;6;7),足堪表率。但本章也三次記他「發怒」(2;3;5,2節原文有兩次,則共四次)。他對老人的敬意是天然的,依年齡而產生;但在聆聽和觀察老人言行的過程中自有判斷,而不免憤怒。我們年輕時應效法他的守禮;而當年齡漸長,也要深思有否令年輕人「發怒」?
2.有新意不一定就合神意:以利戶不隨三友的「惡有惡報」說而另起爐灶(14),是唯一能就受苦一事提出新見解的人。他說受苦是對人的操練,以洗淨受苦者的罪(詳下33-37章)。他的新論點不像前三人那樣傷人,沒有引發約伯任何抗議。但他仍不知道神的心意,是要藉約伯向撒但誇勝(見1、2章)。我們今天是否也常「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說得頭頭是道,但都不是天上之真理;都摸不著神的心意呢?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10/23
約伯記 第33章
經文要義 (按:因篇幅有限,僅刊出精簡版,詳情請收聽《清醒的心》)
本章是以利戶的第一篇言論,主題是:神是說話並拯救的神。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一、以利戶認為,約伯感覺神無故擊打他,此話是錯誤的(8-33),因:
1.神比世人更大(12):神是造物主,人是被造的,怎能對神妄下判語?
2.神有保密的自由(13):人無資格凡事要求神解釋報告,否則誰是神?
3.神也常啟示人(14-18):神並非向人隱藏,他也常用夢、異象教訓人。可惜人對神的經常性的啟示(14「一次、兩次」)不加理會。
4.神有懲罰之權(19-23):神用疾病痛苦懲治不理會神的人(19-22);有時神差遣傳話的使者教訓人,使他醒悟過來,行神指示的路(23)。
5.神有救贖之恩(24-28):人若肯悔改,神能使他康復(24-25),他的禱告也蒙應允(26),他也必在人面前見證神救贖之恩(27-28)。
6.神的作為總叫人得益(29-33):神經常行事拯救人,使人受益(29-30),約伯不要反駁神,也不要藐視人的智慧(31-33)。
二、以利戶的新論點現在較能被約伯接受,歸納原因有:
1.多稱頌神,少指責人:上述以利戶所舉6項理由,全都圍繞神的屬性、作為、恩典、良善,而非一味指責約伯個人。便引發共識。
2.與他同站,而非對立:32節是輔導良方:a.「你若有話說,就可以回答我」──願意聆聽;b.「你只管說,因我願以你為是」──信任與支持。誠心找共同點,而非對立、挑錯,或要求他改變。
三、但細思以利戶之言,其實仍有誤解約伯之處,如:
1.他聽約伯說「在我裡面也沒有罪孽」(9),其實約伯僅說受罰過重。
2.他強調神說話攔阻人犯罪(14-18);約伯是求神解釋他受苦之因。
此類誤解下文層出不窮,可見人何等有限。輔導別人要何等謙卑!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10/24
約伯記 第34章
經文要義
本章是以利戶的第二篇講論,主題是:神是絕對公義的神。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一、本章中以利戶對於神的屬性,再發精闢的見解,將神的公義和主權解析得淋漓透徹(10-30),和上章相連,成為舊約重要的神論。囿於篇幅,此處只談其中,以利戶向約伯和世人提出的寶貴忠告:
1.對真理要慎思明辨──「我們當選擇何為是,彼此知道何為善」(4):他呼籲他的聽眾,對於人間的苦難、神的公義諸問題,不只袖手旁觀,且要深思探索,應對抉擇。他確實有心在苦難中把握良善。
2.受苦難應心懷謙卑──「有誰對神說“我受了責罰,不再犯罪。我所看不明的,求你指教我;我若作了孽,必不再作”」(31-32)他將對苦難的正確態度凝聚為這幾句話,真心期望約伯也作同樣的表示。
二、但以利戶仍因不知本書1、2章靈界的真相,局限於耳聞目見來揣想神,和所謂「真理」,便難免一再違背初衷,有失風度。如:
1.引述約伯的話,但插入自己的譏評(5-8):他力求理智客觀,卻於複述資料時忽然謾罵起來:「誰像約伯喝譏誚如水…」(7-8)
2.想像聽眾的回應,竟落入惡毒咒詛(34-37):冷靜客觀的外衣一戳破,他在講詞結尾竟藉聽眾之口發出「願約伯被試驗到底」的咒詛!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10/25
約伯記 第35章
經文要義
這是以利戶第三篇講論,反駁約伯的兩個理論:人行義無益(2-4)和神不理會無辜者申訴(14),其中「神使人夜間歌唱」(10)給人無窮希望。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一、以利戶這次錯了。他為了回答約伯「我不犯罪有什麼好處」的問題,而說神是高處穹蒼,人的善惡不會影響神。此說的問題在於:
1.造成神人分隔:就存在和屬性來說,神是完全的神,確實不會受損,也不會再加增;但以利戶忘了神對祂所造之物的愛,與親密關係。人行惡令神失望、憂傷(創6:5-6)並憤怒(出22:24);行義則使神親近(創18:17)並安慰(伯1:8)。神與人不是分隔而漠不相關的!
2.彷彿神無意志:若人的善惡對神毫無影響,祂對人善人惡便無須關心。那麼祂只是個空虛超然的存在而已,沒有判斷意志;更談不上愛憎喜怒了。那麼祂又如何會如上文他們所說那樣賞善罰惡?
其實以利戶只是想勸約伯不必因行義而向神邀功,他想說:你行善頂多給身邊的人幫點忙,又不會增加神什麼,幹嘛那麼哀哀叫,好像神欠你啊(9)。不料卻把神說成是高高在上與人分隔;也和自己的其他理論自相矛盾。這再次顯示語言的局限性。人說話時真應再謙卑一點。
二、9節言下之意「你們這些人受點苦就哀哀叫,也不想想神讓我受苦是要…」帶出了以利戶對苦難的主要看法,也是本書苦難觀的精華:
1.神可以幫助人苦中作樂,勝過苦難:只要人在受苦時選擇以正確的態度親近神,「神使人夜間歌唱」(10)!哈利路亞!
2.苦難具有教育作用:神「教訓我們…」(11),苦難與我有益(詩119:71)
3.苦難顯出人的尊嚴:「教訓我們勝於地上的走獸,使我們有聰明勝於空中的飛鳥」(11),人之異於禽獸者幾希?就在此!讓我們持守著人性的尊嚴,繼續相信:「你的案件在他面前,你等候他吧」(14)!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10/26
約伯記 第36章
經文要義
36-37章是以利戶第四,也是最後一篇講論。說出了他的苦難論。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一、本章繼續顯示以利戶那比較積極的苦難觀:
1.神看顧義人(7):約伯以為神拋棄了他(29:2)。以利戶則堅信義人會得到高舉。從三友的惡有惡報轉向此觀點,是有積極意義的。
2.苦難有目的(8-10):他繼上章後再說明苦難的教育意義:a.神藉苦難指示人「有驕傲的行動」。b.開通人的耳朵,以離開罪孽轉回。
3.神有美意(15-16):a.神是「藉著困苦,救拔困苦人」,祂必拯救,且必使人得益處;b.「神也必引你出離患難,進入寬闊不狹窄之地」。
二、從以利戶勸勉(或責罵)約伯的話,提醒我們在苦難中要小心:
1.不要被苦毒、定罪「抓住」(17)。
2.不要被忿怒「觸動」,以至不順服(18上)。
3.不要因代價太大而逃避受苦,反偏行己路(18下)。
4.不要倚靠貲財(「呼求」字的小字)或自己的力量使患難離去,如求神拜佛,佈施積德,或送禮行賄等(19)。
5.別再求死,或希望世界滅亡(20):這真說中約伯,和你我弱點。
6.不要看重罪孽(指向神的抱怨)過於苦難本身(21):這點說得真好!
7.不要忘記稱讚神,因他行事有高大權能(22)。
這些話像一份“苦難實用手冊“,是患難中人的常備良藥。
靈修筆記
約伯記 第37章
經文要義
本章繼續論神偉大的作為。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一、在苦難中勿忘讚美神(36:24),以利戶馳騁文采,以大自然的奧妙開啟約伯(和我們)的眼目。他強調大自然的變化都有神的目的:
1.神藉自然啟示人(7):清代張維屏的詩:「造物無言卻有情」,風雨雷電都在述說神的偉大,當大雨雪封門,人必須停手歇工時,以利戶說那正是神使人有機會思考,而能更清楚認識神的良機。想想我們放颱風假時,有「更曉得祂的作為」嗎?
2.神藉自然祝福地(12-13):以超凡的文學想像和超時代的科學認知,以利戶說白雲在天是按照神的指引「遊行旋轉,得以在全地面上行他一切所吩咐的」,「或為責罰,或為潤地,或為施行慈愛」。大自然一切運作都有所「為」,而又完全聽命於神,在祝福這地!李清照〈漁家傲〉:「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瓏地」大約此意。
二、那麼人對大自然應抱何種態度?以利戶藉勸勉約伯告訴了我們:
1.要留心思想(14):「你要留心聽,要站立思想神奇妙的作為」
2.要謙卑(15-20):連問三個「你知道麼?」、兩個「豈能」,強調人在神面前微不足道,以為了解其實全然無知。人對神必須謙卑!
3.要靜默(19-20):既然無知,以利戶覺得約伯就應低調點,少說話,勿求與神對質。「愚昧人若靜默不言也可算為智慧」(箴17:28)。
三、光明在望:以利戶最後以「雲散天自晴」的自然現象為譬喻,說明「神必不苦待人」,鼓勵約伯忍耐等候,神的美意終必顯明。
以利戶學識淵博,令人折服,但根本問題還在不知本書1、2章。他怎樣指教約伯要少說話,神也要親自來教他了。見下章。
靈修筆記
約伯記 第38章
經文要義
38-41章是神親自對約伯說話,分為兩次。本章至40:2是第一次。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一、神說話:在約伯與三友及以利戶的對話中,最“委曲“的該是神。被吶喊質疑;被揣測誤解……神竟還願意說話!
1.「神回答約伯」:約伯曾強硬要求神回話(13:22;31:35);曾埋怨與神之間無「聽訟的人」(9:33),盼望有「見證」或「中保」(16:19),也深信有「救贖主」(19:25)拯救,現今神終於回答。單此約伯就萬死都值。
2.「那時神回答約伯」:神回答是要等到約伯:a.平靜下來時:3-37章唇槍舌劍中,神不說話;b.不講“道理“時:以利戶四篇講論雖博識多聞,但也多有誤解約伯和神之處,說已見前。但未見約伯像對三友那樣反駁。他學會了放下自己的「理」,神便說話。
3.「那時神從旋風中回答約伯」:神為何從旋風中說話?神出現時常有旋風(王上19:11;結1:4等),但此處的意義至少有:a.約伯的患難始於狂風殺其孩子時(1:19);現在神若從暴風中說話,請問當時殺其子的那陣風,神在不在其中? b.旋風大而可畏,卻不傷人,反而說話,正如火燒荊棘而不燬(出3:2),表明神威嚴中的溫柔。
二、神問話:神終於說話了,但不解釋原委,反而連發70多個問題,表明造物主尊貴而超越的統治!以發問為回答,顯示出:
1.人生的疑惑不是用頭腦理解,而要用心靈破解。
2.人性的尊嚴不在於得到答案,而在於與神相交。
3.苦難的價值不在於明白「為什麼」,而在於「如何」面對苦難……
靈修筆記
約伯記 第39章
經文要義
本章神繼續透過野獸的特性來詰問約伯,以凸顯祂創造的智慧。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一、接續上章,神還在問話。如同在給約伯上一堂野生動物學一般,神清楚顯明人對大自然是:
1.無知(1-4):神以野山羊和母鹿為例,連問約伯「你知道麼?」「你能曉得麼?」 強調約伯的無知。
2.無能(5-12):野驢野牛的例子中,神問的是「你豈能」、「豈可」。約伯也無能改變動物的習性。
3.未曾貢獻力量(19-25):「馬的大力,是你賜的麼?」當然不是!
4.未曾提供智慧(26-30):候鳥按時南飛「是藉你的智慧麼?」也不是。
人什麼也不知、不能、沒貢獻沒供應,卻絲毫不影響自然界運作,因為神全知、全能、始終供應一切,從無改變。苦難的目的就在引導人明白,且全心信任神的智慧與能力;領受神的供應。神向約伯顯現,給他的是這個靈裡的“精華露“,而不是謎底揭曉。
二、於是續上章談苦難的價值,不在於明白了「為什麼」,而在於我們「如何」面對、處理了這苦;另外,也在於當面對這苦時,從神得到了「什麼」供應、與神建立了「什麼」關係。這些刻骨銘心的過程,遠遠比結果有沒有得到答案,更加重要!這可能也是神不回答,反而發問的“原因“之一。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10/30
約伯記 第40章
經文要義
本章1-5節是約伯第一次對神回話;6節以下至下章是神第二次說話。這一次神強調祂創造的大力,以二大巨獸為主題。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以上兩章神點出約伯其實不曉得許多事,為何唯獨要求必要知道苦難的原因?於是約伯啞口無言。至此他學到了謙卑,不再抗辯(1-5)。
接著神在本章所提出的問題,再開啟約伯更深一層的領悟。原來苦難中不但不要追問為什麼,且要:
1.放下不平之心:通常一遇苦難不順,我們第一個反應是「為何是我?」愈看自己無辜,我們愈激憤不已。而為了證明自己無辜,更要怪罪神。錯都在神,而不在我。神說:「你…豈可定我有罪,好顯自己為義麼」。幾時我們放下這些忿忿不平,才能從苦難中看到神的祝福。
2.停止替天行道:當覺得神不公平、神祢應該……言下之意便是“換人作作看“。神說:「你豈可廢棄我所擬定的」,你不相信我的作為嗎?若換作你是「神」,你的怒氣能使驕傲人降卑、惡人被制伏嗎?須知神的作為深如洋海,重要的是投身其中,而非冷眼批判。幾時我們不再替神出主意,神的祝福也要按“所擬定的“臨到。
3.堅持服神權柄:為何神接著便引導約伯觀察河馬?很關鍵性的是祂說:「我造你,也造他」(15)。我們必須脫離狹小的自我中心,從本質上認識神的廣大和權柄。祂以大能創造和管理一切,我只是渺小的受造物,必須服在神的超越本質之下,全心相信祂有能力也有決心伸張正義。至於以何方式、在何時間來作,祂有決定的權利,我就是將自己,包括自己的不平和冤屈,交在神大能的膀臂中!
靈修筆記
Top of the page
10/31
約伯記 第41章
經文要義
繼河馬之後,本章描述鱷魚創造的奇妙:
問題思考
默想應用
1.旁證啟發:神不厭其煩地形容二巨獸,以旁證法啟示約伯:a.神創造並管理著世事,巨獸和小烏鴉(38:41)一樣聽命於他。b.神控制著邪惡:人不能捉拿的,祂能。c.神無誤:美麗與醜陋都屬祂。
2.主權宣示:神說河馬,關鍵在祂創造的能力和範圍(40:15),見上章;神說鱷魚,關鍵在祂的主權──「誰先給我什麼,使我償還呢?天下萬物都是我的」(11)。唯有真明白神對天下萬物的擁有權和主權,我們才能:a.不再與神爭辯──「這樣,誰能在我面前站立得住呢」(10);b.不再覺得委曲:神不欠我們分毫。
3.談話治療:神耐性與約伯談了兩長篇話(38-41章),這談話本身就是最大治療。而談話內容對約伯是:a.信任與尊重:因不像對小學生那樣直接公布答案;b.啟發謙卑而不傷尊嚴:因所談創造的智慧;c.提升敬畏而不懷恐懼:因所談二巨獸的威嚴。總之,神與約伯談話不是要壓下約伯的銳氣,而是幫助他對苦難有全新的感受。
1.多觀察,少說話:神不跟約伯辯論,只要他去看大自然。
2.敬畏主,勿自憐:眼光朝向神,看神的創造和神的本質,別看己。
3.看超現實,勿只看現實:約伯說過的話神都知道,可見與三友苦辯時,神也在場,並非等到旋風來時才出現。因此所謂眼光朝向神,是要看穿眼前的現實,看見神超現實的同在和掌權。
靈修筆記
快
捷
功
能